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战山河 > 第116章 第一一六章 红缨

战山河 第116章 第一一六章 红缨

作者:烟海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03 18:18:35 来源:文学城

一一六、红缨

陈寿平微怔,立时僵在当场,“这……你从哪里的来到?”

薛敬退了半步,难以平息心下怒火,压抑许久的憋闷呼之欲出,“是我与那银甲书生近身战时,他塞到我心口的。”

“你想说什么?”陈寿平浑身一震,触摸红缨的手指微微一缩,可惜这些细微的举动,靳王尽收眼底。

“我想说什么?”靳王不可思议地看着陈寿平的一举一动,声音忽然抬高,“这句话不是该我问你么?当初他说要独自刺探云州城,我答应了;他说不让我跟随保护,我也答应了;你们故意将我压在后方,不让我随你出征,美名其曰是大本营必须有人镇守,实则是不让我亲临前线,直面呼尔杀的大军,这我也可以装聋作哑。大将军,你做事不遮不掩,连撒个谎都不会,二爷用你来牵制我,实在不是上策。你们这样瞒着我,一定是尽你们所能地保护我。呵,还说我必须与你一同镇守北疆,可是他呢?你呢?你们又是怎么瞒着我的?”

靳王抑制不住地深吸一口气,想将这脱口而出的怒吼声压制下来,可他从前无论怎么难过,都不如今日,他哑声说道,“我眼看着他消失在我面前,却只能笑着回应,你知道我的心情吗?我救不了他,帮不到他,他的这条路上索性根本没有我……”

太痛了……

薛敬抑制不住地想,自己万般所愿,都只不过是想要那人此生平安而已。哪怕只是平凡一世也好,但似乎这一切都只是他一厢情愿。从少年时期至今,他在那人的保护下长大,如今他稍有所长,自己拼尽守卫的疆土,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兑现那人的一句承诺而已。

——与其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不如微尽绵力,即便朝生而暮死。

靳王无意识地抹了一把脸,压抑道,“而我如今……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九则峰上,他说要去云州,因为‘十年之约’要到了,他说云州帅府有极其难解的局,需要他亲自去料理;浅洼一战中,银价书生与我近身战,塞给我了这个锦帕和这段红缨。”

陈寿平深吸了一口气,攥紧那段红缨使劲地握了握,觉得那红缨极其烫手。

“那银甲人于近身战时给了你这些,分明是要要乱你军心,他们好有可乘之机。若是他已经落在了银甲人的手里,想必如今银甲人不会用这种方式来会你。”陈寿平尽力说出的安慰之语,似乎并没有减缓靳王心中的焦虑,反而将他这愤懑之火燃得更旺了。

靳王猛然间看向陈寿平,“你的意思是,我看到这些,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陈寿平艰难地呼出一口气,一时间也无言以对。

“大将军,他和这个银甲书生已经见过面了。他们甚至还交战过,他们在哪儿见的?是狼平溪谷?还是云州城?他如今到底在什么地方?”靳王步步紧逼,刻不容缓,“你们到底瞒着我在谋划什么?事到如今,你还是咬死了不说么?”

陈寿平不知做何言语,只能再次说道,“他是在保护你……”

“我不需要他的保护!”薛敬终于忍无可忍地吼道,“你们所谓平定北疆的,对我而言,是要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去送死,却什么都做不了。这些年来,我不止一次,想翻开当年的案子看一看,可惜,这页纸就像是被焚毁了一样,连着那一年北疆发生的所有事都被封存了。我拜托丁大人查阅过相关的卷宗,可是卷宗库都被烧了,有人一手遮天,将影子遮到了我的屋檐底下,妄图掩盖陈年旧案。”

陈寿平吓了一跳,声音抑制不住地轻颤,“你想说什么?”

靳王走近,逼问道,“大将军,本王请问,究竟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故意遮掩事实,焚毁卷宗,妄图将九龙道一战变成一个戏文,永远只活在民间巷尾,绝不入史册呢?”

陈寿平猛地站起来,咬牙提醒道,“你闭嘴。”

靳王却毫无敬畏之心,继续道,“是什么人将我压在幽州,九年来不闻不问?是什么人敢将烈家一脉彻底从官籍除名?他烈衣只能顶着一个化名活着,九年了,他的家人呢?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一个都不见了。烈老元帅一生金戈铁马,为南朝立下无数战功,就因为九龙道一战失利,就要从南朝的史册上抹杀掉他所有的功勋吗?”

“你闭嘴!”

“大将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一定会留下他的足迹,不是谁想抹杀就能抹杀掉的,那个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欲盖弥彰。呵,我无权置喙靖天城里的纷争,我只知道,这枚红缨的主人是我的人。他是死是活,与那张椅子上的人无关,只与我有关。”靳王无声地笑了笑,平静道,“谁想要他的命,即便这个人权柄遮天,也必须先过我这关。”

陈寿平不断地喘着粗气,抵死地盯着靳王,“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凭你刚才的这番话,就够我们这些人——你、我、二爷……我们这些人死一百次都不够。你太狂妄了,这些年带着你征战南北,没有淬炼出你的意志,却让你更嚣张了。殿下,你记清楚,他当年拼死救你,就是为了让你活下去,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靳王凝视着陈寿平充满怒火的眼神,镇静道,“可我恨不能他当年从来没有救过我。”

“你给我住口!”陈寿平夺步而去,一把抓住薛敬的衣领,他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崩塌,手指开合之间都忍不住颤抖,“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知不知道他为你付出了多少!!”

薛敬压着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眶充斥着夺目的刺红,“我不知道,我只想让他活着。适逢乱世,生而为人,能活下去就已经很难了。”他任由陈寿平抓着自己的领子,血红的双眼微微蒙上一层雾气,“十年之约分明是赴死之战……大将军?”

那人说,十年之约终至,前方虽荆棘满部,但风雨无阻。可自己呢?他所等待的山河靖平,还不如那雨霁初晴后的叶上甘露,虽经历了风霜雨雪,至少还有风雨之后的期待,而自己呢?

“不止是这些……”陈寿平慢慢地松开了手,手一顿,虚虚地握了握靳王的肩膀,“不止是这样……”

靳王艰难地开口,忍耐着最后一丝残存的理智,“那你们谁可曾告诉过我哪怕一分?!我除了眼睁睁看他去送死,还能做什么?”

“殿下,”陈寿平声音嘶哑,心口压着的一块巨石非但没有轻松半分,反倒变得更加沉重,“不是不告诉你,是还不能说……”

薛敬无能为力地点点头,无比认同地说,“是啊,我这枚棋,原本就是多余的,素来没什么存在的价值。今日收到的是这半截红缨,明日,可能收到的,就是他的碎骨和血肉。”

只听见靳王呼吸急促,再也压制不住这长期以来的愤懑,朝一日如大军压境,他背水一战,却绝无胜算。他染血的神色上忽然染着悲哀的凉意,“告诉我,他人在哪儿?”

陈寿平攥紧了拳头,“……”

“好……”靳王慢慢收拾好情绪,踉跄着站起身,“我不为难你,你们为战的,重在一诺千金,我不让大将军做那背信弃诺之人,我自己去找。”

陈寿平“嚯”地上前,一把抓住靳王的手臂,“不行!你要去哪儿?!”

“银甲人在伦州,我就去伦州找。”

“你不能去伦州!”

“那就告诉我他在哪儿!”靳王哑声道,“否则我荡平北方,掘地三尺,也要将他找出来。”

“你混账!”陈寿平低吼道,“你知不知道现在正敌军压境,大战一触即发。你刚从呼尔杀的手底下死里逃生,现在就要是单枪匹马地跑出去找人!你别忘了,你是南朝北疆的王爷,你的身体里流着这个王朝的血,你可以不管不顾,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你别忘了,北方若是被敌军踏平,别说他一人的性命难保,就是这个国家、这里的百姓,都会荡然无存,到那个时候,人不是人,国不是国,你要去哪里找他?”

“少跟我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靳王甩开陈寿平的手,反口道,“你、他、傅声、□□青,你们人人为这块疆土而战,你们战有所战、师出有名,但是我呢?六年了,我哪一次不是心甘情愿地跳进他布下的局里,装聋作哑地往前走。明明看得一清二楚,却要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一块黑布。我知道他因为当年的九龙道一战惨败而忍痛至今,可我也只能看着,我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这几句话,靳王的声音极轻,轻到不可闻,陈寿平恍惚中觉得,他就像一头受尽创伤的豹子,伤口破了只能任由皮肉翻滚,热烫的血水滚着浇着,却连捂着不让人看见的资格都不曾有过。

血腥味浓烈,烈得叫人睁不开眼。陈寿平踉跄两步,要不是扶着桌案险些栽倒——

“!”靳王两步上前,伸手稳稳地扶住他的肩膀,哑声说,“你的伤……”

“半月前恶战敌军左尾,遇上了埋伏,不碍事。”

薛敬深深叹了口气,将陈寿平搀扶到躺椅上,不再多言。

“殿下,您是个将才,你的生死,关乎着整个北方的存亡。”

“可是……”

“你先别说,让我把话说完。”陈寿平截住本想开口的靳王,用轻不可闻的声音说,“我那个师弟,出征时十六岁,意气风发,人人都笑说,烈家又出了一个少年将军。他原本也会走上他父亲这条路,披甲出征,一生为守护疆土而战。然而,他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便是救了你,也同样,这是他做的唯一一件错事,叫他至今都耿耿于怀。九年前,燕云十八骑所向披靡,他们十八个人于燕云之地立下大小战功无数,几乎无人能敌。可是,云州城下,他们拼死将你救下,十八个人……如今只活下来两个。”

“两个?”靳王狐疑道,“除了他,还有谁?”

陈寿平慢慢道,“天骑十八位战士,每人都有一把匕首。你见过他的了?”

“见过。”

“那你就去狼平溪谷,再问问留守在那里的人。”

“狼平溪谷?”

“趁着休战之期,我就放你去找他,狼平溪谷是我最后一次与他通信的地方,通信的方式是雪鹰,但不是你那只。”

“大将军……”靳王撤步,拱手道,“多谢大将军。”

随后,靳王收回一切不甘,再不做任何停留,大踏步地走出了大帐。

紧接着,陈寿平只听见帐外“驾——”的一声,战马由近及远地消失,仿佛看得见靳王的背影消失在雾霭沉沉的微光之中。

罢了……

昨夜的烛火刚刚熄灭,靠得近些,还能闻见辣油刺鼻的松香味,陈寿平捏着那段红缨,手心几乎被烫伤,他将绑着红缨的结解开,将那些长短不一的线一一摆开,轻声叹道,“师弟啊,你千算万算,却也算不到这一步。这小子长大了,狼平这一趟,他是非去不可,好在以红缨为信,我终究还是拿到了你通报我的信。”

那段红缨的线长短不一,分明是一段印信。只是只是靳王不知,这信儿,还是从他手里亲自传给陈寿平的。红缨为信,经过银甲人的手递给自己,陈寿平自嘲地笑了笑,喃喃地道,“此役之后,还不知道这小子得多恨我……”

天空之中电光炸裂,初秋的北方,暴风骤雨鲜少临境,近乎无情地、义无反顾地冲刷着这片晦涩不堪的焦土。

靳王策马出营,路尽转弯处,忽然冒出一个人影,他猛然勒住缰绳,才不至于从那人的身上踏过去。

“是你?!”靳王皱了皱眉,看见穆争鸣一瘸一拐地站在路中央,脖子梗硬地看着自己,“你怎么不回去休养?跑到这来拦路。”

穆争鸣吸进一口凉气,一瘸一拐地挪了半步,“殿下,擅自出兵,是我急功近利,立功心切,你代陈大将军治罪,为何不办我?”

靳王左右看了一眼,发现只穆争鸣一人前来,便知道他是有事相告,“不办你,是因为你在浅洼一战中没做逃兵,虽急功近利,倒也顶天立地,是个男子汉。穆府死士死伤无数,你自己也被暗器所伤,想必你已经接受教训了。”

“不对!”穆争鸣扬起头,死死地盯着靳王,“王爷秉公执法,不可能放任任何一个伤人无数的败军之将不去治罪,您心里清楚,出征前夜,是有人故意放风给我敌军粮草的位置,我才出兵的。”

靳王笑了笑,“穆小统领,你说有人放风给你,你才会领军出征,这人是郭大人吗?口说无凭啊,穆小统领。”

穆争鸣低下头,“是口传,他确实没有留下亲笔信。”

靳王面无表情地说,“既然是口信,便是没有证据。那天你当着郭大人的面,险些指认于他,若不是我拦着你,你这擅自出兵的罪责上,又要多加一条‘诽谤朝廷命官’的罪名了。”

“我……”穆争鸣有些自责地推开两步。

靳王“驾”了一声,赶着马快走了几步,“快回去休养吧,后头还有硬仗要打,你是穆府的人,你父亲统领几十万禁军,你想立战功,就别将赢战的心思只放在自己身上,这个战场不是你一个人的。”

“殿下……”穆争鸣唤住他,“浅洼一战中,那银甲人说,他在伦州城等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