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宰辅流放边疆我成丞相了 > 第2章 第二章 智计借太子力

林翊一掀被子,一边披了外衣一边开门让他进来,“具体是怎么回事?”

师由看了她一眼,低下头沉思片刻,才迟疑道:“大人,淮、扬两州又出事了。”

林翊大惊,追问道:“出了何事,莫不是又有刺史引咎?”

淮、扬两州此前因丝税改制风波不断,半年内八百里加急送了三回。先后有三位刺史引咎。若说再出事,也是有可能的,但牵涉到户部与太府寺的可能远比吏部大,怎么会是吏部侍郎府邸被查抄呢?

“不是……”师由见林翊脸色不好,犹豫道,“我听谢府的随侍说,今日御史台的暗报送至京城,陛下才阅过,紧接着就收到了淮州的八百里加急,御史丁、裴两位大人被害身故,行凶的淮安太守崔析畏罪自尽,淮州刺史王凌失踪在扬州境内,八百万两税银不翼而飞。陛下震怒,连夜命大理寺主审此案,有关人等全部停职查办。”

淮州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四千万两,八百万税银几乎占了淮州秋税的半壁江山,也无怪陛下严令追查。林翊手脚冰凉,忍住声音当中的颤抖,竭尽全力冷静询问,“王凌是由黄大人举荐入仕?”

“不止如此。”师由低头,不忍同林翊对视,“官驿有报,王刺史失踪前发出的最后一封信,正是寄送给黄侍郎的。”

林翊紧紧咬住下唇,久久不能成言。

“我该想到的。”林翊想通关窍,双手紧紧握拳,“新政两分,户部与太府寺主地税改革,行台同吏部主吏治更迭,户部由太子负责明面上绝不会出事,行台林石溪大人更是宰甫之外百官的楷模。淮、扬两州税制与吏治改革并举,他们不敢同太子敌对,却绝不会对吏部心慈手软。”

“师由,备车,去朱雀街季学士府上。”

师由刚想劝“更深露重,明日还要上朝”。复想到,林翊归京尚未往太府寺销假,忙应诺出去准备。

*

论对新政实施细节,季玹不如林翊。但要论对君心的了解,后者逊色前者多矣。

师门诸人,黄磊官至吏部侍郎,品阶最高;师兄孟昭枢密院任职最是神出鬼没;季玹同林翊一样皆是从四品的衔,但翰林学士比之太府少卿清贵太多。

两人一合计,皆道此劫虽险,但并非不可破,只是还需细细谋划,探得更多内情才能更好行动。

孟昭比季玹早入仕七年,比林翊早入仕近十年,消息灵通远非二人可及。虽受职务之限不便参与二人的商讨,却设好局请动了案涉关键人物,只待二人打探消息。

林翊细思过,掐指算过时间,唯恐夜长梦多,取了收在室内的东宫手信,让师由备车就要往东宫去。

车上,林翊不免又想到了归京当日,太子白衣胜雪,金线绘纹,修长的身影悠然立于岸边,笑意不达眼底,在九皇子李昀廷面前作出一派君臣融洽的模样,转头又对她朗声道“子辰办事,我向来放心,旧都一行你也辛苦……密函我看过,具体细节容后再议,手信且收好。”

恐怕在那时,太子已然觉察出保守一派的计谋,也预想到了她一定会向东宫求见这一回。

侍卫通传,三穿门廊,等候许久,方得见风华卓绝,雍容高贵,气质典雅的当朝太子李昀轩。

林翊礼过,就听太子轻笑,成竹在胸,出声道:“林少卿有事不妨直言。”

抬眼,对上太子含笑的双眸,林翊声音平静道:“微臣此来,是向殿下禀报淮、扬两州税赋改制成效的。当然,淮州刺史丢失的八百万两税银未计算在内。”

太子闻言一愣,似乎没想到林翊并不开口向他求情,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这是,亮筹码?

心中透亮,太子也不着急,只一边听对方不紧不慢地陈述,抬手示意近侍记录下来,一细细打量起林翊。

从林翊被那位行止有节、从容有度的行台林石溪举荐至太府寺任职,他就有关注。一则对方十四入仕,太过年幼。二则行台对自己这位太子也未必肯倾囊相授,却肯提拔与他无甚干系的学子,实在新奇。

两年时间,林翊的面貌变化不大,身量却高了许多,容貌不算出众,却自有一番气度在身。若非自己知道对方父母皆是普通人,恐怕也会同外人一般认为其与太府寺的另一位少卿一样出身世家。

林翊说要禀报,并非作伪。她条理清晰,从淮、扬两州的“农桑丝”与“夏税丝”抽丝剥茧,讲到新增的“人丁丝”。丝税言毕,又谈盐税、海税……太子心道,林翊忍耐得极好,他的耐心反倒耗尽,近侍拾枝更是力有不逮,抄写记录的手都有些抖。

一个时辰匆匆过去,站立禀事的林少卿不累,太子却是坐乏了,好不容易待她说完,才重新打起精神取了抄写好的文书过目。聚精会神浏览过,太子神情一肃,一边瞧一边掐指计算,从前户部主事许多不明晰的地方全部串联打通。

深吸一口气,太子笑道:“所以才说,林少卿是有大才在身的人物。”

太子抬手,赐座看茶。见她眉目间有哀色愁容,心下一软,又道:“林少卿若是愿意开口,一个恩典本宫未必不能允诺。”

林翊闻言一愣,低头端着茶盏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此事,殿下不能参与其中。”

“为何?”太子见她并非单纯以退为进,神色不由凝重。

林翊见他疑惑不解,轻叹道:“殿下既知我师从黄侍郎,又知是行台林大人举荐入仕,自然也该知晓我入太府寺的时机。”

天晟十七年,税制改革初行,流放外派朝臣一百六十三人,各府司人手不足,才叫她有幸上位,代行其职。

“八百万税银,较大周国之税收而言不算太过惊人。但冰山一角下透露出的吏治腐朽、官商勾结与世家倒行逆施才是真正叫人触目惊心。微臣的老师醉后曾言,三任刺史、两名御史,其中也有两州出身的官员,但一众勋贵并地方豪强不会因此而收手,能收买的收买,不能收买的就设计陷害,再不然还有人死灯灭、身死债消一招。”

“淮、扬两州富庶远超常人想象,改制之前一年的税收就能达到大周国库登记银两的五分之一,遑论改制之后。不难想象其中涉案人员之多、所涉金额之大。”言及此,林翊放下茶盏,拜伏在地,指尖留有温热,心底却一片冰凉,“老师官职不高,到底是吏部的主事人之一,经手官员任免、考课与调动再正常不过,从被人检举揭发到锒铛入狱不过一夜。”

“眼下秋税征收与秋闱开考在即,有行台林石溪大人在,即便艰难,淮、扬两州的吏治之改也能继续下去。相对的,殿下您在此事当中也需独善其身。”

“你是说,他们会有后手,把太府寺也牵扯进去?”太子语带嘲讽,不敢相信新政反对者会如此胆大妄为。

他们怎么不敢?

林翊咬了咬下唇,忍住声音之中的颤抖道:“今日有书,许州安养的韩大人与夏大人,都报丧了。”

这两位,皆曾于太府寺任职。

太子闻言大为震惊,起身近前将林翊扶起,发现对方泪流不止,泣不成声,不由问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林翊忍住泣音,“臣不敢求殿下参与此事,只希望老师不会含冤死于狱中。”

“林少卿放心,我会让暗卫狱中多加照拂,决计不会让黄大人被暗害。”

“多谢殿下。”

林翊再拜。

*

目送林翊离去,太子长史秦谷与詹事苏清从暗处步出,“殿下。”

“苏清,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太子抬手,近侍拾枝悄无声息将林翊所述的内容奉上。

苏清同秦谷对视一眼,先是细细看过纸上所记载的内容,压下心中疑虑,才恭敬道:“臣观林少卿行事,才思敏捷有之,善孝至诚亦有之。只是,臣不懂他为何先言税改,继而对殿下推心置腹?”

李昀轩应了一声,并未表态,又向已生出几缕白发的长史看去。

秦谷先是笑了笑,抬手躬身礼过,道:“老夫迟暮,脑袋还不糊涂。殿下今天可算是见识到了林石溪、黄磊同谢贞三人带出来的弟子的不俗表现了?”

“是啊。”李昀轩轻笑,“今天一局,先是诚心拳拳,奉上筹码;再晓以利害,表明决心;最后声泪俱下,博取同情。按捺到最后才提出目的,看似林少卿俯身求援,但我不止应承了他庇佑黄侍郎的安危,还许了东宫的手令出去……必智必勇,至忠至诚,可惜他婉拒了东宫的招揽。”

“原来是在做戏?所以说,不希望殿下参与此事的话也是阳谋,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东宫的手令。”被林翊的假象诓骗,苏清闻言恍然大悟,“他才多大,至今也未加簪吧?一番唱念做打、声泪俱下,寒门出身,十六之龄能有如此应对,背后莫不是有人出谋划策!”

秦谷闻言大笑出声,好不容易止住,“要不怎么能在那个‘谢必安’手下讨生活呢,另一个少卿袁宿可是个混日子的名门少爷。”感慨完,又对太子道,“殿下,林翊有句话说得不错,这件事您至少明面上不能表态。江南那群疯子,逼急了真的敢朝皇储动手,毕竟您的父亲、当朝陛下就经历过类似的袭击,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知道了。”身为东宫长史兼谋士,秦老的意见李昀轩一向会采纳,“苏清,你也派人盯着些林少卿那边,必要时护上一二,有事及时来报。”

“遵命。”

*

另一边,林翊红着眼眶,面无表情擦拭脸上的泪痕,心中暗暗复盘刚刚的表现是否有哪处疏漏。确认无疑后,转又开始思考晚间的章程。

类似示敌以弱,继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手段,虽然她甚少使用,但已然熟练。

人皆道她只出仕不到两年,世故老练决计无法同师兄们相比。却不知,她曾在侍郎府求学十载,随老师处理各类文书,有时同师母一道接见访客。老师的信任,加上师母对她毫不掩饰的倚重,让林翊虽不为官、不入朝,却知晓不少官场风气、求人办事之道。

马车的暗格打开,吩咐师由去买的胭脂水粉并描眉的黛笔静静卧在其中,另有一卷银针收在一旁,寒光凛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二章 智计借太子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