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宰辅流放边疆我成丞相了 > 第12章 第十二章 探病太府少卿

果然,郭府的马车才至宫门,就被人拦下。

郭宪撩起车帘,就见太子侍读元熙,并东宫詹事苏清、太子随侍拾枝站在禁卫身旁。

“郭公子。”苏清淡淡一笑,“九殿下可是在车内?”

郭宪尴尬回礼,不好答话。

李昀廷打开车窗,轻扯嘴角,“大人怕是久等了。”回宫数月,他早已不再是旧都的无知孩童,见此哪能不知道有宫人通风报信。

“殿下言重。”苏清抬手行礼,笑道,“东宫已备好车马,拾枝会随殿下一道,前往林少卿府上探望。”

拾枝上前半步,垂眸礼道:“但凭殿下吩咐。”

李昀廷身后,郭宪同沈旻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反应。但九殿下并未纠结太久,只深深看了拾枝一眼,又打量过他身后东宫的马车,“好。”

转头,语气嘲讽对元熙道:“怎么,元公子不赶着回家,要同我一道去?”

元熙哪敢应这话,低头垂眸,避开了李昀廷冰冷慑人的眼神。

*

城南,太府少卿府。

内院,林翊头发半披,形容不算狼狈,面色却有些苍白。

她想到了会有人上门探视,但没有料到,那个人会是袁宿。

“这不是挺好,全须全尾,没有缺胳膊少腿。”

忽视身侧袁宿打量探询的眼神,林翊望向天空南飞的群雁,无奈叹气,“怎么连你也这么调侃。”

“跟沈梁没有关系?”袁宿顿了一顿,怀疑道,“我可是听说,某位将军因为宿怨,怒气冲冲,大庭广众下强拽走了你。”

“不是。”林翊摇头,“我告病同沈将军无关。”

“不是就好。”袁宿颔首微微一笑,随即话题一转,无奈道,“你是不知道,今日宫禁中,荀太府与沈梁吵起来了。两家本就有旧怨,荀璐又是卢琛的学生,如今又在太府寺任职推行新政,新仇旧恨叠一块,沈梁动手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人沈家多机变一家人啊,最是知情识趣、深明大义,可知道什么人不能动,什么人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袁宿将茶盏端在手中,双手修长,骨节分明,食指指腹轻轻于杯壁摩挲,语气悠悠,“沈梁不敢拿荀璐开刀,不至于拿我敬猴,这不……顺理成章捡了你这个受气包下手。”

“无父无母,又没有家世兜底。”

林翊闻言轻笑,袁宿说得倒是这么个理,可惜因为不知她与沈梁相识的内情,猜测上出了些差错。总体而言,虽是嘲讽的语气,却实打实是关心的话语。

“说起来,这还是咱们同衙两年,我第一次到你这宅院来。”

“是。”

论传承,袁家堪称百年世家。

但同文以载道、书香传世的荀氏不同,与功勋赫赫、能人辈出的裴家相异……袁家枝叶不算庞大,凝聚力却实在强。袁氏子弟,为官,位不必高,执政为民;经商,谋不必多,不与民争利;在野,名不必显,忧国忧民。

相较之下,袁宿更像是袁家人的例外。不追名,不逐利,甚至官任太府少卿,也是陛下直接下的旨意。

袁宿多数时候只一令一动,将分内的工作完成,并不多担责揽事。当然,也不太注意同僚情谊的维护。林翊倒是知道袁府在帝都城东,袁宿却不知她分到的宅院在城南。

思及此,林翊轻笑道:“要不怎么都说,袁少卿躲事的功夫好呢。”

正常而言,前来府上探视,有重要的公文一并带上,再简单不过的事宜,太府寺的主簿就可完成。

但偏偏,来的人是袁宿,可不就是借机逃班早退!

当然,袁少卿世家出身,做不出空手探病的事。人来,不止带了太府寺的公务文书,还另外遣仆从购置了不少时新菜蔬。

师由室外行礼,无声询问。

林翊转头添了茶,问道:“留下用饭?”

“当然,备菜来就是为了这个。”袁宿无奈叹气,“近日我娘在给我大哥说亲,袁府天天来客,说是相看着,有合适的也给我瞧瞧。算了,我可不想再凑这个热闹。”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事不过三啊,可这道理同我娘说不通。”

林翊闻言,但笑不语,又听袁宿转了话题,“对了,有消息说,葛家跟裴家的定亲要吹了。宫中隐约透露出不满,葛、裴两家知情识趣,自己就歇了联姻的心思。”

“贵妃娘娘?”袁宿大胆猜测。

“或许是吧。”林翊轻声道,“两家联姻,是文坛与武将的强强联合。但,不论是太子还是陛下,应该都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是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话音才落,一片寂静。

二人对视一眼,意识言辞已经到敏感且不当的边缘,皆陷入了沉默。

无言中,师由来禀,九皇子来访。

袁宿尾音拉长,语气古怪:“啊,传闻是真的……”

“这次又什么传闻?”林翊无奈起身,“知道的,是袁少卿见微知著,消息灵通。不知道的,还当您是不鸣则已,捕风捉影,伺机而动呢。”

“好骂。”袁宿抚掌,不甚真诚地夸赞道,“我又不是御史台那群猎犬,闻见了血腥味绝不放过。”

“在你辞了藏书阁侍讲的差事之后,有翰林院的学士说,九皇子就跟顿悟开化了似的,不仅向陛下讨了侍读,课业上也开了窍。好些人都玩笑说,林少卿有什么劝学的妙法。”

林翊无奈失笑,这都什么跟什么。归京途中,指点仪礼,她就发现了,九皇子李昀廷一等一的天资,只是年纪小,底子薄,基础欠缺了些。

勤苦尚且能补拙,何况善学者遇上了藏书阁的太傅、大周上下最好的老师呢!

林翊见他饮尽杯中茶水,转身却往后院去,惊道:“你不同我一道去迎接?”

“不了。”袁宿摇头,“照葛琪的说法,这位归京的小殿下,忒邪性了。再说,半大的小孩子麻烦得紧,尤其还是天家的孩子。幸亏我比几位皇子都大上不少,再怎么擢选侍读也选不到我头上,要不然我宁可去塞外屯田,也不去藏书阁。”

“左右他是冲着你来的,只当我不在就好。他也未必需要我上赶着应酬敷衍。”说罢,人随意从书架取了本手记,摆了摆手,自顾自往后院的花厅自在逍遥。

真是——

林翊无奈。

这话也就袁宿能说,毕竟他为官任职的起点高,选择空间也实在大。

远远地见人进来,林翊忙躬身行礼。

九皇子并非孤身前来,另有两位少年人陪伴。稍远处,太子的近侍拾枝笑脸盈盈,抬手礼过。

李昀廷大步流星,衣着华贵,不比她居家的装束随意。远远地还不大明显,待他近前,林翊才发现小皇子的身高已经追赶上了她。

“免礼。”李昀廷疾步上前,虚扶了一把,又道,“外面风大,林、少卿先入内吧。”

林翊闻言轻笑,抬手道:“殿下请。”

*

拾枝放下随身携带的东西,含笑退至庭外,让一众人都觉得松快了许多。其中,又以郭宪与沈旻的叹气声最为明显。

林翊温柔轻笑,从竹箱中取出白瓷茶具,将拾枝带来的茶叶泡上,满室盈香,“殿下请用,两位公子也请。”

郭宪道谢,饮过之后目光诧异。

同他对视上,林翊眉眼弯弯,“我不懂茶,冲泡的手法是上次随荀太府东宫拜见时学的,让郭公子见笑了。”

“怎么会。”郭宪轻轻摇头,“母亲好茶,也难说次次都出这般清亮柔和的茶汤。”

“荆州‘梅仙子’……”林翊为他添茶,见郭宪抬头目露惊色,微笑道,“一手云雾仙茗,香气柔和,味道温润,以独特的岩骨花香闻名。”

偏头,对上李昀廷疑惑的眼神,林翊解释道:“郭公子谦和,怕是没向您介绍过。郭夫人出身荆州梅氏,以一手烹茶熬露的技艺闻名天下。郭御史刚正不阿,虽不善作诗著文,《云雾茶赋》几篇却写得极好,更得佳句‘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氤氲馨香,白黄若虚。’”

“有传言,这也是两位的定情之作。”

郭宪语气钦佩,赞道:“林少卿见闻广博,过目不忘。”

师由摆上茶点,悄无声息退下。林翊凝视了他一会儿,又不经意地看了不远处的沈旻一眼,将手中的茶盏放下,朝李昀廷微微欠身,“殿下,请恕臣失言。”

李昀廷闻言眉头微皱,正色道:“林少卿,我并非……”

“臣知道。”林翊抬手以示安抚,“但有些话不能不说。”

“臣之前就同您说过,前朝与内廷联系密切,藏书阁亦然。近日的变动,与其说是陛下的随心之举,不若说是权衡利弊之后最佳的选择。”

闻言,不止郭宪变了脸色,连一旁专心尝茶的沈旻也意识到不对,忙放下手中配茶的点心。

“郭公子与沈公子,一位是御史台中丞郭奉大人的爱子,另一位则是云麾将军沈澄大人的玉璋。二位从前虽与九皇子未见过,陛下却对郭御史的家风、沈将军的门风颇为赞赏。”

“当然,更重要的,是两位大人去岁一道运粮去过丰、闽二州赈灾。”对上三双好奇兼惊讶的眼神,林翊微微一笑,“十万石赈灾粮,运至灾区分毫未损,即便放到天嘉一朝,也是值得敬佩的功绩。”

“虽然尚未见明旨下发,但户部并太府寺的筹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要往边境运送这般大批量的粮草,即便人手齐全也难保证不出意外。两位若是又要出京公干,年关将近,府上引来送往难免疏忽,两位夫人也辛苦。”

“陛下约莫也是出于此等考量,才让二位公子入宫。”

引用

1.“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南宋)李焘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引自“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氤氲馨香,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荈赋(残篇)》西晋·杜育。注:荈(chuǎn):茶的别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探病太府少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