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大宋搞综艺 > 第15章 大宋流行语

在大宋搞综艺 第15章 大宋流行语

作者:路岐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01 00:45:56 来源:文学城

大宋流行语

周老汉是汴京的坐地户了,在开封府衙前面那条街有一间祖传的裁缝铺子,凭借着祖传的裁缝手艺,他在城中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每日晨起开店,三餐都叫外卖小食,傍晚关店就去逛瓦子看戏,日子过得劳逸结合,悠哉乐哉。

这日早晨,周老汉带着两个儿子去裁缝铺开市,他们才把门板给拆了,正准备打扫铺里铺外的时候,街上忽然驶来了好几辆看着就颇为气派的马车,它们就这么停在开封府衙前街附近。

周老汉一边拿着个鸡毛掸子掸布匹上的灰尘,一边时不时往外张望着,好奇是哪家的公子哥儿又犯事了,需要家中派马车前来迎接。

“来了这么多马车,这回又是谁犯事了?”

他压根没想过会不会是大户人家过来采买东西,主要府衙这边的店铺都是做平民或是小康之家生意的,达官贵人们大都去东城那边的富人区消费,反倒是他们派来接家中犯事的小郎君的马车,倒是来得很勤快。

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这些马车压根没人下来跑去府衙接人,连马夫也稳稳地坐在上头,看着一副很小心的样子。

就在这时,府衙里忽然走出了好几个小吏,不知道他们往车里小声说了什么,很快,车上陆陆续续走出来好些个穿着富贵的小郎君,约莫十多岁的样子。

更奇怪的是,他们手中不约而同地抓着一把扫帚。

周老汉眼力不差,定睛扫了好几遍,发现还真的是扫帚,用竹梢、木头和麻绳扎成的扫帚。

也不知道那些小吏跟他们说了什么,这些出身富贵的小郎君居然就在这街道上打扫起来了,尽管他们都是一脸不情不愿的样子。

而小吏们则悠闲地站在一边,看着他们扫大街。

嚯,开封府衙的小吏,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平时那些衙内打架犯事,他们哪一回不是战战兢兢地去请他们过府衙喝茶?

是的,喝茶。

平民稍犯点错就得抓去坐监,还得费钱上上下下去打点一番,才能不被为难。

而那些衙内犯下祸事,却只是进去喝几杯茶,等着家中派马车来接就行,那些府衙小吏反倒还怕衙内们为难他们呢?

可今日这些小吏居然能叫衙内们扫大街,还是光站着看他们扫街?

“爹,这些衙内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扫我们这边的大街,要不我去跟刘大打听打听?”周二郎性子跳脱,平时最喜欢热闹了,跟刘大这个小吏也相熟,当下就忍不住想起看看热闹。

周老汉对小儿子挥挥手,“咳,你去吧,回来也给我说说怎么回事。”唉,其实他也很好奇这事就是了。

于是周二郎便飞快地跑到刘大身边,两人小声交谈了一会儿,他就一脸兴奋地跑回铺子里了,“爹,刘大说这是官家的旨意,听说是罗二郎带着衙内们打架斗殴,在国子监里还欺负殴打同窗,所以官家罚他们每日扫京中大街两个时辰……”

周老汉灵光一闪,“嘿,前几日听闻郊外有衙内跟宗室互殴,御史都参了这事呢,莫不是就是他们干的?”

周二郎小声嘻嘻了一声,“说不定真是呢,官家这回罚得真好。”

周老汉瞪了儿子一眼,“莫要多嘴。”

接下来一整个早上,周老汉还真就瞧见这些衙内不情不愿地在这里扫大街,期间虽然有不少百姓特地跑来围观,可这些衙内顶多就是用布巾包着脸,再时不时骂街两句,真就扫够了两个时辰,他们才飞奔回马车里,头也不回地离开此地。

等他们一走,围观百姓们也就陆陆续续地散开了。

托这些衙内的福,府衙这边早上的人流量大了不少,有些嬢嬢和小娘子们路过他们裁缝铺就顺便扯块布,再定做一两件衣服荷包什么的。

依周老汉看,今日街上的店铺都不约而同地多了好些客人。

就这么忙忙碌碌了一天,待天色差不多了,因裁缝铺的布料多,不好点灯缝衣,主要怕走水,于是周老汉便放下手头布料,叫两个儿子收拾干净再关门,他自己则慢悠悠地往瓦子的方向走去。

想到今日那些扫街的衙内,周老汉脚步一顿,转而走去最近名声大噪的东华瓦子。

待到了东华瓦子门外,周老汉见许多人围着招子看,便也走过去看了看布告。

布告上面意思大概是这样说的:因不可抗拒力导致小品《罗二郎拼爹》日后都无法在瓦子内上演,为表达瓦子的歉意以及感谢大家对小品的支持,东华瓦子现决定在莲棚里开设专门的喜剧综艺剧场——欢乐今宵,日后将有更多的优质说话作品呈现给大家。

然后又说了今日小品剧场里上演的新小品名叫《怒目金刚》。

周老汉此前就看过好几次小品《罗二郎拼爹》了,所以它突然被禁演,也并不遗憾,反倒对新开的小品剧场很是期待。

带着这样的期待心情,周老汉跟其他民众一起走去莲棚看新小品《怒目金刚》。

《怒目金刚》也是一如既往地嘲讽那些作奸犯科,不学无术的衙内。

戏中说的是某个衙内当街纵马,踏死了一位卖汤圆的老汉,而那老汉却有个高大悍勇,正义勇为的独子,他是京中禁军的一名小头目,平时深受街坊钦佩。

可惜那名禁军头目即便再不忿家中老父被踏死,那衙内家中却早打通了上下衙门,只借口衙内出家赎罪就逃脱了刑罚。

那名禁军头目当然对这样的结果不满意,于是他辞去职位,乔装打扮一番,也出家当了和尚,去的正是那杀父仇人待着的寺庙。

结局当然是禁军头目成功手刃仇人,而他也被衙门抓住了,主官在审问他时,恨铁不成钢地说:“那衙内虽然有罪,可他已出家思过赎罪了,自有佛祖度化他,你又何必为报私仇,毁了自己的性命前程?”

禁军头目却是很平静地回答:“是啊,我佛慈悲,可度化他是佛祖的事,我只负责送他去西天见佛祖。”

剐了八刀才毙命,可不是送了那衙内去上西天么。台下的观众们这般暗暗想着。

这小品从头到尾都挺有悲剧色彩的,可结尾那禁军头目却打了个机锋,还说得恰到好处,一下子把底下的观众从悲伤中拉了出来,既为禁军头目的铁血硬汉叫好,又觉得他此话说得霸道又解气,听得叫人大快人心。

可不是么,如今汴京寺庙众多,和尚更是跟韭似的每年都出来一茬又一茬,可他们出家当和尚不是为了避税躲役,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轻快,就是为了逃罪避祸,其中真正想要出家潜心礼佛的人又有几个?

故而《怒目金刚》这出小品也是在针砭时弊了,且又刚好呼应点明了禁军头目在此剧中的角色作用,可谓是构思巧妙。

旁边有位老嬷嬷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眼泪,对同样前来看小品的老姐妹说道:“可惜现今又有多少人能像这禁军一样有情有义,悍勇有谋,我老家有位县令之子也曾失手打死了人,可那户人家本就孩子生得多,死了一个儿子,反倒开开心心拿着赔钱盖房买田了,哪里又会想到给儿子申冤报仇……”

“可不是么,钱帛动人心,投胎到那不疼惜孩子的人家,可真真是遭罪了。”

周老汉听了,也在一旁暗暗点头。

……

新小品《金刚怒目》一经推出又在汴京小火一把,而结尾禁军头目的那句话:“我佛慈悲,可度化他是佛祖的事,我只负责送他去西天见佛祖。”——更是一传十,十传百,飞快在京中流行起来。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听起来霸气又解气,让他们一下子就对禁军头目这种铁血硬汉有了画面感,而他选择孤身报仇雪恨的强硬作风和铁血手段更是叫大家看得心酸又解气。

也正是这句浑话的出圈,搞得汴京百姓纷纷走进东华瓦子看小品剧场。

《宝石头面》《万贯交子》《打工人》《相亲趣事》《熊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东华瓦子相继上演了这些小品,它们或嘲讽社会风气,或调侃生活,或针砭时弊,主题各有不同,但一部小品都有它出圈的机锋浑话。

比如《打工人》调侃自己生活艰辛麻木的:“打工人打工魂打工的日子真**……”

再比如《相亲趣事》里的主角调侃母亲说自己相亲不利:“我又不是金子银子,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呢?”

再如《熊孩子》中的“谢大郎,你娘喊你回家吃饭!”

“大家街里街坊的,干什么这么计较,我家大郎还是个孩子呢!”

诸如此类的出圈浑话数不胜数,语言简洁有趣,雅俗共赏,搭配相关主题的小品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点睛的画面感。

如今大宋人民对娱乐需求是越来越高了,不然汴京也不会开了那么多瓦子,而现下东华瓦子里的小品具备了幽默、讽刺、调侃、创意等特点,加上它最近出圈的小品浑话更是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解读,还能完美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用后世网友的话来说,就是浑身都是梗,可不就满足了大家娱乐需求。

于是一时间,满汴京人民都在讨论这些小品浑话,竟跟后世网友们各种创作讨论网络热梗的盛况也不差多少,很有成为大宋流行语的趋势。

更有甚者,还有商家通过这些小品热梗发掘出了商机,纷纷给自己家的商铺、货物打起类似的创意广告。

比如京中就有金银首饰铺给自家店铺换了更有创意的招子,也就是广告词——你不是金子银子,不会人人都喜欢你,但你若是满头金钗银簪,肯定会有人羡慕你。

虽然是通篇的大白话,但的确蛮有道理的,还真有不少汴京娘子媳妇跑去给自己打一支金钗子或银簪子。

待到千年之后,这些小品浑话更是像成语、谚语一样流传了下来,给后世人民研究大宋市井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现象、热点话题提供了许多信息,而这也是后话了。

这收藏看得我在八月份都觉得凉凉的,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写得很差。

最近老是失眠,褪黑素都不起作用,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调作息才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大宋流行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