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 第26章 第 26 章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第26章 第 26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20:48:05 来源:文学城

咸阳至夏县有将近二十日的路程。

车行辘辘,代表着贵族的马车穿行的乡间小道上。对于夏县这样偏远的小县来说,即使是容氏这般没落的贵族也算得上当地望族,如今放眼望去的所有土地,都是容氏的封地。

当然,他们只能得到上面的食邑,至于税收、人口之类的资源早已收归国家。甚至仅仅为了留下这些食邑,容氏代代男丁都需上战场博得军功,所以本就人口不丰的宗族,留在族地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容安依靠在车厢壁上,信手翻看着深深刻在竹简上的书文。如果身旁有别人的话,就能看出那用大篆写就的竹简,是方才成书不久的《吕氏春秋》。平整刚劲的秦篆一笔一划的整齐排列在狭窄的竹简上,容安用手轻轻拂过上面的墨迹,最终停顿在最后一个字后,细心琢磨了一下面前那句话的句读,这才将书简卷好。

他与嬴政在六英宫中的谈话已经过去五日,但容安的心中还是回荡着嬴政的话。依照秦律,他这种地位的官职还需要在朝会上商议,然后派信客送王令至家才算正式任命,城郊的冶炼厂已经步入正轨,嬴政又将他隔绝在政治阴谋之外,他无事可做,便想着还未将近况告知父母亲族,便告假归家。

离开前,嬴政又召他入宫,让他莫要担忧朝堂争斗。

“先生只需考虑万民兴衰,如今大秦朝堂不过是江海一瓢,寡人还不用让先生在这种事上费心。”

话虽说的漂亮,可容安知道,这不过是嬴政在暗示他莫要插手如今的朝堂政斗——这与谁都无益。

只可惜,这一打岔,竟然没有机会将询问硝石何时才能送到,不知明年能否赶上春耕。

想到这里,容安轻轻叹了口气,如此看来,那嫪毐恐怕不是这为年轻君王的对手。他撩起帘子向外看去,田野风光尽收眼底,“韩徒,何时可归家?”

韩徒的声音很快从车外传来,“若是催马快走,深夜便可到矢里。”

“既然如此,便去田里看看吧。”容安又拿起一卷书,温声说着,“深夜归家,恐会叨扰大人休息,你先行派人告诉大人,我明早到家。”

“诺。”韩徒应声道。

秋日的田地不似冬日那般萧瑟,也比春日里的点点青翠更显得生机勃勃。夏县比咸阳靠南,尚是粟麦都种,此时已经收割,只有下田还种着菽,冬小麦也快要下种,地里都是刚刚深耕过的痕迹。

虽然没种东西,但深耕的土地也不能随意踩踏——若是压实了,前面翻土的活计就算白干了。

所以,清晨想赶在太阳升起前下地的老农远远看到有人站在田埂底下时,来不及细想便高声呵斥道,“哪里来的竖子!莫要站在那,当心踩损了田!”一边不断的斥责着,一边想这边走过来。

只是当他走进时,才发现这名年轻人即使脱掉了鞋袜,卷起深衣和内衬,洁白的脚踝深深踩在泥地里,小腿的地方也沾了些许泥点,也难掩通身的仪态。

显然,这是一位贵族。

老农紧张的张了张嘴,将后续的话咽了下去,但转念一想大秦重视桑农,顿时又理直气壮起来,只是态度和缓了一些,没有再高声斥责。

“还请老者谅解,小子刚刚在检查土地肥力,这里田埂太高,伸手够不到,情急之下才踩下来。”容安好脾气的侧了侧身子,让出自己所站的那块空地。

实际上他只是站在田地不种任何作物的防风坡地上,这种梯形的低矮土梁是容安在成为本地农官后所推行的第一项举措。因为夏县人多地少,每户能分得的上田有限,这里也不是有稳定罪奴,用来垦荒的边境地区,壮劳力还需要服徭役,所以即使经过几年深挖引水渠,改良引水设施,这里的产量也仅勉强维持在不饿死人的边缘。

为了能更好的保持肥力,也为了能够合理增产,他才建议本地的县官推广这种名为三甽三垄的耕作方法。

漫长的岁月不仅给了容安波澜不惊的灵魂,同样也赐予了他庞杂的知识和卓越的眼界。在他看来,两个世界的文化差距不大,有很多地方都几乎一样,所以他曾经经历的技术变迁,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到发展。

他当然知道百姓们在夜以继日的劳作中可以总结出更好的耕作方式,但当他看到因为浇灌不足而蔫头耷脑的作物,和坐在田垄边数着寥寥无几的颗粒落泪的百姓时,他好像将所谓的世界法则忘的一干二净。

天道当然鼓励他行利民之事,但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固有发展规律,随意改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顺天而为不仅要顺应天道,也要顺应世界法则。可容安的师尊在收养他时,便教导过他,“道友们都说,修行,并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不改变我们。阿安,但这样我们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时那位容貌已经永远定格在二十来岁的渡劫期修士,看着懵懂的幼童,轻轻地揉了揉他脸蛋,温声继续说,“莫要被天道和法则禁锢了自己,有时逆天而为,也并非坏事。”

他后来,便一直遵循师尊的教诲。

当然,如果容安还是维持着曾经半步为仙,肉身成圣的境界,自然不会将这种代价放在眼中——那些穿越星海来到他的世界的异界人改变世界发展的代价,也是闭关中的他在承受。

不过这个没有神明的世界,自然不会有谁来替如今的容安承担代价。

“如果不是需要用灵力抵消法则的惩罚,我现在应该已经能再次飞上天空了吧。”容安略带怀念想着,但还是蹲下身,捧起一把深黄色的泥土,柔软的触感和略带植物芬芳气味可以证明,这片土地水肥平衡,相当的肥沃,相信今年也会有好收成。

也许他希望登上世界的巅峰,但那是在万民安乐之后。

老农凑近后便看到容安确实没有踩在种着麦子的地方,微微松了口气,才问道,“你是其他县的农官?”

自从夏县的某位农官在自家田中实用这种耕作方法,当年亩产增加了一斛后,全县的农官都在自己负责的乡中推广这种方法。这种耕作方法是将宽一步、长百步的一亩地,纵分为三甽三垄。甽深一尺,宽一尺;垄台垒土高出耕地平面,也是宽一尺。

农人们将种子播于甽中,当麦或稻苗长高时,不断挖拨垄土,培固甽中之苗的根部,这样可以让秧苗根耐旱抗风。在第二年时,甽、垄互换位置,可以调节地力。二牛三人按照这样的方法耕作,每年可耕五顷地,亩产量比以前的耕作方法耕种的田地可增加一斛以上,偶尔有中田甚至可以增加两斛或更多一些。

县官早在确认了这种耕作方法能够增产后,便呈报给所属的郡中,又辗转递交至咸阳。早在两年前,秦国便开始推广这种耕作方式,只是绝大多数基层农官都不大识字,口口相传又不得要领,所以临近县的农官偶尔会来夏县体察。

老农自觉知道了容安的身份,县里所有的农官都是徭役的一种,眼前的年轻人是贵族,但又要服徭役,大抵身份不是太高,想到这老农彻底放松下来,原本因为紧张而微微挺直的身躯又重新佝偻了起来。容安从田地里翻身跃上田垄,也没有顾忌小腿和衣袍上沾染的泥点,随便用手拍了拍,便顺着老农话说道,“我见今年这边的水土不错,今年应该是个丰收。”

“最近这些年少有征战,小子们也只是做一些稳固县城的徭役,地里劳力多了,就算雨水不太好,靠人力抬水也能勉强有个收成。更不要说前几年县中组织人手拓宽了水渠,很多旱地也能浇上了。”说起这个,老农蹲下身子打开了话匣子,“若是今年没有战事,再攒一年粮,我家便能去县中换把新镰了......”至于其他,比如攒钱买头牛什么的,是想都不敢想的。

“你也可以看看我们这的灌溉,容氏的贵人们和县官一起修了新的汲水辘轳,如果你们县也有河流,也能修这个,省力了不少呢!”

老汉并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容氏的少主,自顾自得和容安说起最近的农政,容安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站在老汉的身边,细细打量着他皲裂的双手、沟壑纵横的面庞,敛目凝神倾听着他的声音。蹲着的老农比他矮了不少,可莫名的高大。

晨风携带着植物的香气拂过容安的头顶,又掀起树木的沙沙声,鸟儿在第一缕晨光照向大地时开始歌唱,田间的土地也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当神明为凡人低头时,万物都在为他喝彩。

说到兴起处,老汉还攥了把地上的土,呵呵的笑起来,“哎呀,要是能再多开些田,就能换些羊乳给小孙子吃了。”

容安也学着老农的样子蹲了下来,将手插进被犁的松软的土地中,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纤细的手指在深褐色土地的映衬下,白的发光。

沙,沙,沙。

像是在叩动大地的门扉,又像是在开启一个新世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