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云山过 > 第19章 第十九章

云山过 第19章 第十九章

作者:景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2 10:14:35 来源:文学城

崔谨亦出身博陵崔氏,是崔其菀的族弟。博陵崔氏曾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祖籍正是承州,早年名人辈出,有着“天下士族之冠”的美誉。

近些年,崔氏沉寂了许多,虽有仍在做官的子孙,但官居高位的不多。相比之下,百年来崔氏最为出名的子孙,便是曾经以一首永安赋美名远扬的章柳书院山长——崔邑。

崔邑同其他崔家子孙不同,他幼时是在江南长大,从的是江南名师,并非是在崔家族学学成。待到及冠时前往上京考学,一首永安赋惊艳绝伦,崔邑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博陵崔氏很是热闹了一阵,全族上下觉得崔邑他年封侯拜相指日可待。据说,博陵崔氏的族长还试图让这个年轻人,和同属于七姓十家的范阳卢氏幼女定亲,只是被崔邑以已有婚约为由婉拒了。

显然,崔邑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世族子弟,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官位,转而求做了章柳书院山长,同自己的夫人——也是恩师的孙女在书院围炉煮茶。

崔邑夫人过世的早,只一个独女崔其菀。博陵崔氏的长辈给崔邑寄了许多封书信,催促他续弦,只是这些善意都被一一退回。

崔邑在信中回道不必了,他守着女儿过便很好,因此崔氏族老们很是不高兴,联系也淡了许多。

但在十七岁的崔其菀接到了赐婚圣旨后,崔氏族老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深深觉得崔氏荣光将不日再现。他们的兴奋在崔其菀诞下李绪后达到了顶峰,崔其菀和崔邑一年收到的家书不下百封。

崔邑叮嘱女儿不必管了,但崔其菀是个温和的人,她会仔细的回信——合情合理的请求她都会应允。

但十年后,崔其菀因幽王之祸同襄王李惇被封平关后,崔氏的热情跌至谷底,甚至连崔其菀路过承州时,这些惯是爱拿乔地长辈都称病不见。

那天是个大风天,李绪陪着母亲在崔氏祖宅前站了一个时辰,崔氏族长仍闭门不出。

“阿娘。”李绪拉了拉崔其菀的衣袖,抬着头看着她。

“囡囡可是累了?”崔其菀的母亲是江南人,因此李绪的小名也是小调般的细语。

“阿娘,我们回去吧,或许爹爹已经找到了医工了呢?”李绪的鼻头也冻得红通通的,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是阿娘不好,阿娘没瞧见我们囡囡冻成了这样。”崔其菀立马蹲下用手搓了搓李绪的脸,“阿娘先带你回去。”

李绪抱住崔其菀的脖子,撒娇道:“阿娘,会好起来的。”

崔其菀摸了摸李绪的头,李绪松开她的脖子,崔其菀起身拉着李绪的手一起离开了。

李绪转身时回望了一眼崔家匾额,觉得这真是个无情的地方。崔其菀仍是王妃之身,只是与上京再无瓜葛,崔家便是如此薄情弃如敝履。

“阿姊!”一个着着朴素长衫的年轻人从侧门出来,喊住了崔其菀。

崔其菀转过身,疑惑地望向他。

“阿姊,弟乃五房长子崔谨,”年轻人拱了拱手,“阿姊所求弟不能助,但阿姊可以拿着这份名帖去城东医馆找刘大夫的夫人。”

崔其菀如削葱般的手接过名帖,手上还有因秋风带来的寒意,她同崔谨行礼道了声谢:“多谢谨弟,今日之恩,没齿难忘。”

崔谨侧身避开了崔其菀的礼,回道:“阿姐快去吧。”

崔其菀拉着李绪快步离开了。

只是仍旧没赶上。

佩晴姑姑没能撑住,还是撒手人寰。

崔其菀刚请到刘夫人至驿站,便瞧见佩雯红着眼告诉她,佩晴没了。

李绪再也没收到过小狮子小兔子的布偶了,待到他十五岁的时候,也再也没有人喊他囡囡了。

***

“崔大人,十五年前承州一别,许久未见。”李绪上前,抬手示意他起身,很是和善。

崔谨直起身,从容回答:“殿下还记着下官,那便是下官的荣幸了。”

“毕竟大人是本王的舅父,”李绪背着手,一双凤眼平静地注视着崔谨,“还未谢过舅父当年名帖之恩。”

说完李绪冲着崔谨行了一礼。

“殿下言重了,”崔谨抿了抿唇,扶住李绪的手说道,“何况当年并未帮上什么。”

“这是舅父的善意,存之不敢忘。”李绪执意行完这个礼。

李绪目光深邃,古井无波般的眼看向崔谨:“舅父如今是承州刺史,政务繁忙,怎敢让舅父亲临驿站,理应我拜访舅父才是。”

“殿下身负皇命,于情于理都该是下官来才是。”

李绪说道:“那请舅父用完午膳再回吧,你我舅甥再一同叙旧。”

“多谢殿下。”

***

院边回廊处,雁随看了多时,她耳力好,再加上二人并没有避讳,倒是听得很清楚。

正巧苍流身上躺的骨头痛,出来活络筋骨,正巧被她逮住。

“这位承州刺史是殿下的舅父?前些年怎么没见过?”

苍流正小心地抬着右臂,伸出头望了一眼又缩回来,答道:“我也不知,我也没见过。不如沈小娘子问问苍平?他是陪主子从上京来的。”

雁随目光从院内收回投向了苍流,挑了挑眉:“那我不若直接问他本人。”

她指了指院内,而后又迅速拉下了苍流的左手。

“别托着了,再托下去就成托塔天王了。你就假装自个儿没受伤,养的才快。”

说完雁随就潇洒转身离开,剩下一个苍流在那托也不是不托也不是,纠结了半天只得咬牙放下胳膊。

***

雁随正在房中收拾自己的鱼皮袋,数着要补哪些东西,门口响起青河的声音。

“沈小娘子,主子请您入席。”

雁随将桌上的东西一股脑的收进鱼皮袋,又将袋子系回身上。

“我这就去。”说完她转身拿上残星剑别再身上,关上门。

青河对此并不多作置喙,但是他的眼睛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残星剑。

雁随何等的眼力,她将残星剑从身上取下,递给青河,说道:“想看就看吧。”

他还想客套几句,奈何雁随又开了口:“不看我就收了啊。”

青河飞快地接过,仔细端详了一番,止不住地夸赞:“真是一把好剑。”

观赏完,他便将剑还给了雁随,还略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不知沈小娘子从哪得来的。”

雁随将残星剑别回腰间,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师父给的。”

青河有些艳羡:“叶娘子对您真好。”

雁随不由地失笑道:“不过是一把剑,何况殿下给你寻来的不也是一把绝世好剑吗?”

青河摩挲他腰间宝剑,感慨说道:“自然,我的浮云也是一把好剑。”

说话间,已经到了房门口。

“沈小娘子请进。”青河说完便离开了,留下雁随一个人。

雁随跨进门,主位上正是李绪,崔谨和冯炽正坐在他的左手和右手旁的桌案前。

李绪指了指崔谨身边的位置,对她说道:“请沈小娘子入座。”

雁随到了桌案边,卸下残星后盘腿坐着。

崔谨张了张嘴,又闭上。

李绪见状,体贴地开口问道:“舅父可有什么疑虑?”

“不知这位小娘子是?”他字斟句酌地道。

“这位沈小娘子,乃本王的救命恩人。”李绪笑盈盈地说道。

冯炽并不意外,只是扫了一眼雁随便收回了目光。

崔谨则是半是诧异半是钦佩道:“小娘子人不可貌相。”

李绪只是眼带笑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朗声道:“大家随意即可,不必拘礼。”

宴至一半,李绪望向冯炽。

“冯将军今日怎不饮酒。”

惊得冯炽放下碗筷,赔罪道:“回殿下,先前在定州喝酒误了事,五个军棍还没领。”

雁随分明看到李绪眼中的促狭,却只见他若无其事说道:“那便请将军随意了。”

而后李绪又悠悠对崔谨说道:“不知舅父如今家中如何?”

崔谨用得不多,只是小口吃着,听闻李绪同他说话也放下筷子。

“多谢殿下关怀,家中高堂身健,两个不孝子也还在读书尚未成家。”

李绪思索了一番,开口问道:“本王记得舅父应是长子?家中可有弟妹?”

“正是。”崔谨迟疑了一番,接着说道,“有个弟弟,如今管些族内事,还有个妹妹,嫁去了上京。”

“那便是正巧了,不知姨母夫家是哪家?日后也有机会拜见。”

崔谨将视线投向了冯炽,缓缓开口:“说来也是缘分,舍妹的夫家正是冯将军的族兄——如今的京兆尹冯烁冯大人。”

雁随本在夹着珍珠丸子,丸子滑不溜秋有些难取,听着这话后她弃了珍珠丸子去夹其他的了。

冯炽被点了名,他有些迷惘地看向崔谨,蹙着眉想了半晌。

“烁兄同我相交不多,也未曾见过嫂夫人。”冯炽很是慎重,说话留了些许余地。

其实上京人人皆知,京兆尹冯烁冯大人的夫人善妒,给他纳的妾室,均是放在眼皮子地下养着。

崔谨有些泄气,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舍妹骄纵,嫁去上京十余年,娘家又远在承州,家中老母近些年愈发记挂她了。”

李绪宽慰道:“若是有缘,他日上京遇见必将问候姨母。”

“冯将军夫人若是方便,可否探望一二?”李绪转头询问冯炽。

冯炽抱拳道:“这是自然。”

算得上是宾主尽欢的一顿宴席,除去雁随没夹上的珍珠丸子。

没事的李绪,很快就会有人喊你囡囡的^_^

雁随宝宝:这个世界还有比听八卦吃美食更令人愉悦的事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十九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