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云来有座山 > 第2章 老和尚离开

云来有座山 第2章 老和尚离开

作者:sugel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4 23:48:31 来源:文学城

小和尚推开薄雾寺的门,寺内静悄悄的,小和尚猜测老和尚应该正在禅房打坐,不然的话这个点都是在院里打一套招式。

禅房是一间破了房顶的屋子,晚上打坐的时候,月光会从洞里洒进来,头顶就是满天星辰。

小和尚回了自己的屋,他摸摸自己浑圆的脑袋,拿起王志勇刚送给自己的书——《一天教会你如何种田》,认真地学习种田**。

第一页:整地。

整地,顾名思义就是整理田地。薄雾寺目前拥有的土地并不能用来种植,因为比较瓷实,里面石头沙砾也多,杂草的根系四通八达占据了农作物的生长空间。

所以小和尚优先要做的就是整地,从而使得土壤变得松软,才有空间让农作物生长。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①

想要整地,他得先有一个趁手的工具,例如一把锄头。通过锄头把开荒的地上的杂草一一除掉,避免杂草春风一吹,又生出来抢占农作物的营养。

另外还需要一头牛,开荒不是简简单单去除表面那么简单,还需要把里面的土翻起来松松晒晒,只有通过犁地将原本硬实的土地进一步变得松软,才能让种子有空隙长出来。

最后他还要划拉出一条条沟,分隔开每块种植小区,另外也能方便这样的话后续的灌溉,还不用担心排水的问题,一举两得。

理论小和尚看明白了,但他看了看周围,除了这破庙啥也没有。

破庙还四处漏风,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别说一头牛、一把锄头了,就连板凳都没有多的。

小和尚只好往后翻翻,看看有什么自己能做的。

第三页:选种。

小和尚看着选种两个字,只觉得无奈,他连一粒种子都没有,怎么选种?选择野菜种子他还是挺有优势的。

不过既然要种田,肯定是要种能填饱肚子的农作物,在精心挑选过后,他决定有机会的话优先种土豆、红薯之类的,长得快还能管饱,后续也不担心种子的问题,至于种不种蔬菜,种什么蔬菜就要看情况决定了。

第七页:播种。

连种子都没有怎么播种,他还是解决了种子的问题,再考虑播种吧。

小和尚继续后翻。

第十三页:施肥。

第十八页:除草。

第二十页:收获。

……

小和尚花了一天时间快速翻完了整本书,发现书名起的太对了,自己果然一天学会了种田。

可惜心里会了,手却不会,而且薄雾寺真的四壁萧条,想干什么都干不了。

别说种地了,现在屋顶的大洞还没补呢。

小和尚深思熟虑一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于是放下书,啪嗒啪嗒地小跑到禅房,找到师父说道:“师父,要不我们还是去化缘吧。”

老和尚听到小和尚说话,睁开眼睛,看向小和尚,小和尚说完话有些心虚地低着头,没有直视老和尚的眼睛。

老和尚没有想到小和尚来找自己,居然是为了说这个。想起早上自己跟小和尚谈完了之后,小和尚的态度并不是这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小和尚有了这种想法。

“莫问,怎么了?”

小和尚把自己下山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跟师父说了,包括现在没有农具、没有种子的困难。

老和尚听完了心里赞赏:不愧是自己看中的徒弟,想到了就立马就去做,可另一方面却又对小和尚很失望,遇到一点事就想着放弃。

“莫问,我记得我是十四年前将你从雪地里捡回来的。”

“是。”小和尚点点头,在自己稍微记事的时候,老和尚就跟自己说过自己的身世。

老和尚看到小和尚不甚在意的样子,觉得自己或许真的该离开了,毕竟小和尚在自己的庇护下,变得太过懦弱,遇到困难只想着退缩,完全没有去战胜它的勇气。

“云来村十四岁的孩子就可以下地种田,而你现在也有十四,为何遇到问题就开始退缩?”老和尚严厉地说。

小和尚听到老和尚的质问,有些不服气,自己也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只是他真的不知从何下手。

可小和尚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明明只是个种田,这又有何难,又不是让自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为什么自己不尝试就放弃了?他是不是应该试一试再跟师父说说。

小和尚垂着头反思。

老和尚看到小和尚低着头反思的样子,下定了今晚离开的决心。

“我有件事要跟你说。”老和尚缓缓的开口。

“什么事?师父。”小和尚抬起头问。

“师父有点事,要下山一段时间了。”

“不过此次下山,我的归期不定,以后薄雾寺就交给你了。”老和尚语气中带着嘱托。

小和尚本以为师父此次前去只是一次寻常的下山,毕竟几年前,师父也是如此,虽然出去了很久,但仍旧回来了。

没想到这次不一样,师父可能不回来了,他要抛弃自己了。

想到这,小和尚突然明白刚刚自己跟老和尚的对话让师父失望了,他没有勇气来克服困难才让师父不愿意再回来。

“师父,你能不能不走?我肯定好好种田。”小和尚红着眼眶看着师父,显得好不可怜,试图通过这种办法挽留师父。

可老和尚是什么人,他一旦下定了决心,就决计不会改变。

“莫问,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你,那是一个下雪天,那么冷,我本来想着这么冷,要不就不出去了,可我还是出去了。现在想想,可能是佛祖的指引,让我遇见你,找到你,将你带回来。”

老和尚似乎在回忆,又仿佛在诉说。

“你现在长大了,为师也老了,几十年为师都守着这个寺庙,现在为师也想为自己活活。”

“这些年来,我没能给你一个更好生长的环境,也总是带着你东奔西跑,没能照顾好你。”

“没有,师父把我照顾的很好。”小和尚急了,老和尚虽然时常逗自己,但是对自己那是没话说,只要老和尚有的,自己都有,甚至是老和尚没有的,自己也有。

老和尚说话被小和尚打断,他并没有很生气,反而有些欣慰的笑了,可该说的话却还是得说,以后或许再也见不到了吧。

“现在师父能给你的就只有这个寺庙了,虽然破旧,但是好歹还能住,有个落脚的地方。为师让你种田,不是害你,也不是想为难你。”

“这些年社会发展了,大家的日子过好了,骗子也多了。所以为师想了想,咱们寺什么都没有,唯独有这一座山,你好手好脚的,又年纪轻轻,只要你能开垦几亩薄田,至少能吃个饱饭。”

老和尚之爱徒弟,则为计之深远。②

小和尚听完师父的话,有些感动又有些不舍。他知道师父已经决定要下山了,自己也阻止不了师父,他抬起头,装作仰望星空的样子,止住自己想流下的泪水。

不过没有关系,自己可以偷偷跟着师父一起离开。

老和尚也相当的不舍,但是孩子大了,也是该放手的时候了。他偏过头去,眼睛里似乎有泪水模糊了视线。

老和尚不想小和尚看见自己软弱的样子,装作心烦的样子挥了挥手:“好了,你出去吧,帮我把门带上。”

小和尚眼睛好,一眼就看见了老和尚通红的双眼,为了顾全老和尚的面子,他装作看不见的样子,作了一个揖,给老和尚带好了门。

老和尚看见小和尚远去的背影,搽干净了刚刚假装不舍流下的眼泪。

小和尚还真是好骗。

若是不使出这么一招,小和尚估计会一直盯着自己,或许还有可能跟着自己一起离开。

第二天,小和尚做完早课之后,到了厨房点燃了火,把钵里的食物取出热一下,分装到两个碗里。

片刻,食物就热好了,小和尚把碗端上了桌,去禅房喊老和尚。

小和尚怕老和尚还没有回复心情,就站在门口敲了敲门,没有回应,于是小和尚站在门口喊,可小和尚喊了几声,也没有听到老和尚中气十足的回应。

小和尚着急地翻找了所有的房间,发现老和尚的房里有了被翻动的痕迹,除了衣物和钵,老和尚其他什么也没有带走。

师父走了。

师父一个人走了。

师父不要自己了。

小和尚立马意识到了这件事。

他不明白师父为什么不跟自己道个别再走,小和尚无助的站在薄雾寺里,他仿佛一下子被抽去了精气神,茫然着看着前方,不知道自己的归处。

他想去找师父却没有目的,他不知道从哪找起,只能死守着薄雾寺等着师父回来。

失落的一天悄无声息过去,小和尚收拾好心情,毕竟离开了师父自己也得好好的活着,于是他如往常一样,去后山挑水、捡柴、挖野菜。

早上,做好一碗清淡的野菜汤,喝下。

中午,再喝一碗野菜汤。

傍晚,小和尚摸摸自己的肚子,好饿。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之后。

小和尚突然好想师父。

每次自己饿的时候,师父总是能拿出各种各样的吃的。

可现在师父走了,他再也依靠不了师父了。

清醒意识到这件事的小和尚立马振作起来,与其再这样伤春悲秋,赶紧种田才是正道,自己好手好脚,为什么不能靠自己呢?

老和尚说的对,要想吃饱,自己还是得种田。

于是第二天一早小和尚就下了山,出发去找建国居士借农具。

可还没到就遇到一个拦路虎。

“莫问,你去哪啊?”王富贵问小和尚。

“阿弥陀佛,去找建国居士借锄头和钉耙。”小和尚老老实实的回答。

“你要种田啊?”王富贵没想到小和尚居然是去借锄头和钉耙,还以为是他下山化缘,正好早上蒸了馒头,可以给小和尚几个。

“嗯。”小和尚点点头。

种田等于吃饱,自己一定要种田。

王富贵拉着小和尚说:“种田有什么好玩的,走,我带你去城里玩玩。”

小和尚不想去,摇了摇头,他现在一心只想种田。

“你不是要借锄头和钉耙吗?你要是跟我去一趟城里,我借你。”

王富贵没想到小和尚居然拒绝了自己,突然开始叛逆,今天还非要让小和尚去城里一趟,要知道城里可好玩了,其他人让自己带,自己都拒绝了。

小和尚还是摇了摇头:“我去建国居士那里也可以借到。”

“我可以再借你一头牛。”王富贵再次加码。

王富贵这么提议,也是因为他清楚小和尚现在没地可种,山上可都是荒地,要想种地就必须先开荒,而开荒的话就需要牛。

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除了自己家养了三头牛,其他家顶多一头,算下来只有自己能借,就不信小和尚不心动。

小和尚听闻这句话,开始犹豫了。

牛对村里人来说可是一个重要财产,不仅可以种自己家的田,还可以借出去赚钱。在云来村的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而王富贵家刚好有,还不止一头。

王富贵,人如其名,就是两个字:富贵,父亲王得发在早些年国家改革开放的时候去外地下海经商,成为了村子里唯一的万元户,后来在云来村置办了不少的财产。

“可我没钱。”小和尚还记得村子里借牛也是要给一点费用的。

“钱?怎么能要钱呢?这多小气啊,我不缺这点钱。”王富贵知道小和尚没钱,提出借牛本来就没打算收什么钱,再说了,跟小和尚要钱,那自己成什么人了,脸都不要了。

小和尚点点头,答应了,对王富贵行了一个合十礼:“阿弥陀佛,祝你吉祥如意。”

王富贵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别客气,你在这等着,我回去一趟。”

王富贵快速跑了回去,他家离这不远,过了一会就从家里骑来了一辆自行车,左手还拿着两个热乎乎的馒头。

小和尚在山上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自行车,眼睛充满了惊讶。

王富贵看到小和尚的表情,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自己之所以拦住小和尚,还不是在村里已经炫耀够了,现在村子里只怕是条狗,都知道自己买车了,终于在今天逮住了一个还没听自己炫耀过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这我刚买的自行车,怎么样,不错吧?”王富贵拨响铃铛,铃铛发出清脆的铃声。

小和尚这才知道这个东西叫自行车,他围着自行车转了一圈,还是没弄明白这个自行车为什么可以自己跑的原理。

他点了点头,表示对自行车的肯定。

王富贵开心地把手里的馒头递给小和尚:“这是我奶奶早上刚蒸的馒头,还是热的,你赶紧趁热吃吧。”

王富贵早上一眼就看到了小和尚,这小和尚真的太瘦了,自己三年前跟他差不多大的时候,可长的比他壮多了。

小和尚接过馒头,再次行了一个合十礼:“阿弥陀佛。”

王富贵腼腆地笑了笑头往后转了一下,拍了拍后座:“来,上车吧。”

小和尚闻言,小心翼翼地跨坐在自行车后座,一只手拿着馒头,另一只手扶着座椅,给自己一点平衡。

王富贵感觉小和尚坐的差不多了,一脚蹬起自行车,朝城里奔去。

风从小和尚的脸颊掠过,树也被吹的沙沙响,呼吸中充盈着草木清新的味道,永远深藏于小和尚的记忆之中。

①出自孔子的《论语·魏灵公》

②原话出自先秦刘向的《触龙说赵太后》中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刻而持久的,他们为子女所做的事情,会考虑到更加深远的未来和发展,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和需要。作者化用了一下。

——————

因为本书的主角是小和尚,老和尚后面出现的戏份也不会很多,所以我在此讲讲老和尚的故事。

老和尚法号明镜,所以后面如果有提到明镜大师,就是老和尚。

问题一:老和尚到底多大?

老和尚距离我写的20世纪90年代,其实已经有80多岁了,但是长得不显老,特别是在小和尚的印象中,老和尚一直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老态。

问题二:老和尚的背景?

他是被上一任老和尚捡到并且养大的,机缘巧合之下又收养了小和尚。

老和尚其实是一个武僧,因为以前为了保护寺庙,免于土匪山贼的侵害,所以日日练武。

至于老和尚和小和尚属于是佛门哪个流派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就很复杂了,作者不准备把小和尚和老和尚拘于任何一个流派。

问题三:老和尚参加过抗日战争没?

作者的设定中,老和尚参加过。因为他是武僧,相对于没有学过武的,他能力更强一点。

那个时候国家局势动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乱世之局,岂能独善其身?

所以老和尚就当时就还俗下山参军去了,当然在此期间也保护过山下云来村的村民,现在村里年纪大的老人很多都被老和尚保护过,所以记得老和尚的恩情,对小和尚很好。

后来国家安稳下来,不需要老和尚了,老和尚就再度出家,守着薄雾寺了。

这个是作者一开始的设定,不过本书不会体现这件事,所以在此写了出来,毕竟老和尚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可能以后会给老和尚单独写一个番外。

问题四:那现实中和尚有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

这个是有的。

比如慈荫法师,他当时任南山寺的主持方丈,曾经率领僧人自卫队和八路军在五台山抗击日寇,后来抗日结束了,他就又穿上袈裟重新出家为僧了。

ps:老和尚的人设不是参考慈荫法师写的,只是凑巧,作者也是查资料才发现这么巧,或许老和尚这样的人是当时时代的缩影吧。

关于和尚抗日是否破杀戒这件事,当时其实也有很多讨论,但是倓虚大师当时说了一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和尚杀生就是护生。

这这个讨论就被终止了。

最后的最后,感谢他们为国家和平做出的贡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老和尚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