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升云衢 > 第45章 孩子心思

月升云衢 第45章 孩子心思

作者:似长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08:18:30 来源:文学城

“阿娘,下这儿!”

玥儿兴致勃勃地围观赵月华同瑾儿下围棋,见赵月华预备着下定的黑棋,将要被白棋吃掉时,急忙劝阻。

赵月华轻拍了玥儿一声,不为所动,依旧将黑棋下到白棋的包围圈之中。

“观棋不语。夫子竟连这个都没教过你,看来果真是沽名钓誉之辈。”瑾儿闻言,一惯冷峻的脸上又沉下几分。

玥儿刚满十岁,尚不能入弘德馆,赵月华在今年六月从终南山请得一位隐士曹臻出山,作为玥儿的夫子,教导玥儿学识。

瑾儿知道曹臻的名气,却不以为意。

终南山广袤无垠,一年四季美景如画、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隐士聚集之地。

古有圣人劝告天下学子:“国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渐渐,隐士出山的传说可以强化皇权的正统。梁朝有太子不得皇帝喜爱,险些被废,却因当年名噪一时的隐士甘愿入仕辅佐太子,让皇帝放弃废太子的想法,太子得以顺利登基。

赵月华不信隐士能有这么大的能耐,但意识到人们对隐士的追捧。

在边境又起战事时,赵月华说服曾媓邀隐士入京讲道。曾媓对他们礼遇备至,命宰相及吏部尚书亲自迎接隐士出入京师。论道之后,曾媓想赏隐士中的几人官职却被他们婉言谢绝。

隐士的身份传到今时今日,与道教的日益兴盛分不开。后来,终南山上涌入了一群官场失意的人。他们并非真的想隐居,而是在距离皇城最近的山中静待时机,或以气节或以诗才获得皇帝注意后,一展宏图。

两年前,终南山上又新建一座亭台楼阁,这属于赵月华。

自那时起,“偶遇”赵月华的隐士接连不断,献上的诗不胜枚举,赵月华只推举过一人,得了曾媓赏识,现官至吏部侍郎。但赵月华最推崇的终南山隐士另有其人,正是曹臻。

曹臻出自京师的官宦之家,父亲是九品国子监录事。曹臻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聪颖过人,最得父母喜爱。曾媓登基后,广招女官。曹臻这时二八年华,一腔热血,也想入宫。

可是,曾媓当时只招了四名女官,四名女官有两位是皇亲,有两位出自世家。曹臻父亲的身份在权贵遍地的京师不值一提,曹臻没有资格受举荐入宫。曹臻的诗献到宰相府和吏部,都被看门人直接拦下,称“五品以下的官员子弟不必多此一举”。

曹臻笑朝廷虚伪,说是推贤举能,但只看地位,不看才华,她一气之下躲进终南山的道观当起道士。

终南山清幽,不似京师喧闹。

信奉道教的父母亲劝说曹臻不得,只求能常常见到小女儿一面便好。

入终南山后,曹臻终日同其他隐士饮酒作乐、舞剑相和,闲来吟诗,口耳相传,曹臻的诗渐渐积累出名声,就连赵月华的女儿玥儿都听过曹臻的诗,字里行间有一股洒脱之气。

去年年初,在曾媓看重曹臻才华,真要赏她当学士时,曹臻却不愿意,只说:“官场复杂,道观简单,曹臻不会做官,只能当道士”,就这样拒绝了。

清楚曹臻才华的赵月华恰巧想为玥儿求一位好老师。

玥儿幼学之年以前,同瑾儿一样,都是赵月华亲自教导。

瑾儿念书不必赵月华费心,玥儿则没有耐心读书。她依旧醉心武学,马球打得在同辈当中是一骑绝尘,虽仍旧抵不过夏训南,但玥儿没觉得当年“打马球打过夏训南,和音就回来”的约定是遥不可及的,她依旧在为此年年挑战夏训南。

多亏赵月华依照《史记》和《三国志》绘出画本,佐以文字,才引得玥儿对书籍感兴趣,最后玥儿也能读完书,能作一两首诗。

赵月华深知她能教的有限,玥儿需要一个好夫子。

可惜赵月华三顾道观,曹臻始终闭而不见。

赵月华不急,她知道曹臻值得等。

她继而转移方向,关心起曹臻的父母亲,得知曹臻的母亲患有消渴病,一身毛病却无法子治疗。

赵月华很清楚“消渴病”。

她的外祖母患有此病,常常口干舌燥,口渴多饮,而后身子常常疼痛。御医在曾媓勒令下,只能想出缓和此症病痛的法子,并不能根治。但她的外祖母可是活到七十岁,算是长寿的。

消渴症不多见,宫中的药方并未传出去,民间不知如何医治很正常。

赵月华依着记忆中的药方写下,又怕自己医术不精,记忆出错,先拿给女医明远善过目。

“这方子的确可以滋阴降火,”明远善肯定这方子的可行,留心多问了几句,“公主可知曹夫人是否中气不足。”

赵月华摇了摇头,不解道:“这病是会有不同症状?”

明远善点了点头,解释道:“我曾为两户人家治过此病。一位中气不足、畏寒大冷,需用附子这类热性药物,一位疾病初起,身上常大热,起红疮,当用玄参这等苦寒之物。”

不待赵月华邀请,明远善自请私下去曹家诊断病症。

借着开学馆一事,赵月华请教起国子监诸生,同曹臻的父亲有过接触,在平易近人地聊起曹家之事时,赵月华便顺水推舟为曹家介绍明远善。

曹家喜不自胜,根本不会推辞,欢天喜地谢恩。

明远善秘密前去医治,使得曹臻母亲的病症大大缓解。这事自然从曹臻父母的口中传到曹臻耳中。

下一次,在赵月华再一次于道观求见曹臻时,曹臻以大礼恭迎。

“公主,您对我有恩,我自然不会推托您之前的请求。我愿即日过府当县主夫子。”曹臻一见赵月华,便抢先应下请求。

却不料赵月华并没有就此开心。

“曹大家无须多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能帮到曹夫人也是我的功德。若我挟恩图报,良心不安。正如我之前所说,小女最爱曹大家的诗词,一心求见曹大家。希望曹大家能给小女个见面机会。至于小女是否有幸拜入您的门下,全靠她个人造化。”

玥儿喜欢曹臻的诗不假,想见曹臻不假。只是夫子一事,赵月华未曾告诉过玥儿。

赵月华希望玥儿同曹臻二人是真有师生缘分,而非她故意撮合。

玥儿第三次单独同曹臻面谈后,曹臻问来接玥儿的赵月华:“不知我是否有幸为玥儿的夫子。”

一旁的玥儿早就高兴地替赵月华点了点头。

第四面,就是玥儿的拜师礼。

玥儿对曹臻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听瑾儿借棋局说起曹臻不是,只觉得理亏,污了曹臻名声,难得没有同瑾儿争论,小声回答:“是玥儿不是,忘了夫子教导。夫子才不是阿兄说的那样。”

说完,玥儿噘着嘴扭过头。

“瑾儿,曹大家名不虚传,哪天你随玥儿听一堂课便是。不可随意揣度他人。”

瑾儿听着赵月华的话,盯着发脾气的玥儿,并没有回应赵月华,随即专注到棋局当中,下白棋,轻松提掉一颗黑棋,却在下一刻恍然大悟,忍不住轻敲一下桌子,恼道:“儿为何还没长记性,老看不见陷阱。”

如瑾儿所想,赵月华将黑棋下回到刚刚的位置,反而将瑾儿更多的白棋包围住。正是围棋中常用的“扑吃”,弃一子实现反败为胜。

瑾儿不是不知这一招数。

赵月华下棋似她作画一般云淡风轻,每一步乍看平平无奇,有时凌乱不知何意,待整体完成后令人叹为观止。瑾儿事先看不破赵月华的路数,待棋局布完、无力回天后才恍然大悟,这时他在棋盘上领先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瑾儿,对弈当谋势。抢占先机固然重要,但不可因此沾沾自喜、掉以轻心,”赵月华看着难得面上起波澜的瑾儿,故意强调,“切不可自视过高。”

瑾儿神色微动,目光闪烁,再下一子,另辟棋路后,点头说道:“儿受教。”

“玥儿是无聊了。这盘下完,你同你阿兄玩会儿可好?”赵月华不想再下,笑着问起发呆的玥儿。

玥儿使劲摇了摇头,迟疑地说:“儿想下陆棋。”而瑾儿最不喜陆棋。

未等赵月华打圆场,瑾儿先开口拒绝,就像他往常拒绝玥儿一样:“陆棋怎比得上围棋,这会玩物丧志。”

赵月华轻笑道:“陆棋、围棋皆乃国棋,哪有高低贵贱之分。我明明记得宋相也精于此道。”

“宋相才高八斗,自是样样精通。崇文馆无不佩服宋相。”瑾儿眼里崇拜,称赞道。

提起崇文馆,玥儿放下对瑾儿的不满,忍不住问道:“阿兄,崇文馆好玩吗?”

“崇文馆是研究学识之地,怎么能叫玩?”瑾儿非常不满玥儿对崇文馆的轻视。

依古礼,男子二十正冠、女子十五及笄。故,男子到二十称之为弱冠之年。

然而,各朝各代宫中、民间在男子行冠礼上各有不同。就按大昱来说,王室子弟一般十二而冠,可早日担起家中职责。但曾媓登基后,宣称古礼不可违,又将王室子弟的冠礼延后至二十岁。

但瑾儿显然是从崇文馆处了解到大昱旧俗,虽无法效仿旧俗早早行冠礼,但格外重视起十二岁的生辰,也就是在十二岁后,瑾儿自顾自变成大人模样,学的是崇文馆崔大学士的作派,端得是一副学究之风,不能容许自己小妹对崇文馆的误解。

“可我听殷姐姐说,她的阿姐本不爱读书,在弘德馆内就是玩着读书的,可开心了。这叫……对了,这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玥儿想了一会儿,终于想起姐妹的原话。

“应是夫子才疏学浅,有用些歪门旁道来引起学子兴趣。”

“瑾儿,玥儿年幼,不知弘德馆真实情况。阿娘去看过弘德馆授课,教得的确不错,正想带她去见识见识。后日你休沐,阿娘带你也去一趟可好?”赵月华才意识到瑾儿对诸多事有误解。

“儿不去。弘德馆是儿戏,女子读圣人书是污了圣人名讳。君子是不会去那地方的。”

玥儿想着往日,怎么没看出瑾儿的偏见,终于是忍不了,驳斥道:“阿兄,你这是何意!女子为何不能读圣人书。论才学,我不觉得莫姐姐比你差。论功夫,不如我这就同你较量较量,看看究竟是谁不配。”

说完,玥儿作势就要同瑾儿比划。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瑾儿瞧着生气的玥儿,不快不慢地吐出一句。

“包括你的阿娘吗?”

赵月华的话似冷箭一样扎到瑾儿的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