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70章 桃符

月明 第70章 桃符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9 02:27:51 来源:文学城

贾旭恒离开太极宫后赶往燕王府,听了详情之后,燕王道:“这么说,温绪极有可能是御史大夫池浚的同党,也就是齐王的人。”

“根据各种迹象判断,臣也这样认为。”贾旭恒道:“这也就解释了慎王叛乱当晚北衙禁军为何会配合殿下诛杀慎王,而后又按兵不动。齐王利用恭王和皇后窃取了殿下继位的最佳时机。”

那夜确实是燕王继位的最佳时机,他构陷慎王,以谋反的罪名除掉了秦舒,在施行这个计策时,他从未想过要与齐王配合,因为踢开慎王这块绊脚石,燕王就是嫡长,有礼法家法作为依据,他暂时不必与齐王大动干戈。除掉齐王,是燕王继位后的谋划。

但是齐王却默契的调动北衙禁军配合他一同诛杀了慎王和十率府,燕王见状已经做好了与齐王一争高下的准备,然而北衙禁军却就此收兵。

齐王和燕王的抱负一致,最终都是为了谋取帝位,绝无可能慷慨的借兵给他用,助他继位。唯一的可能就是齐王还有其他目的。

北衙十卫禁军胜在精锐,南衙十六卫胜在兵额众多,两军对垒,难较高下。那夜对齐王来说不是决胜的时刻,他的胜算仅有五成。败,齐王府的下场便如慎王府一般。胜,齐王就是诛杀两个手足嫡长的不仁不义之人,诛杀慎王好歹有个“诛杀反叛”的借口,杀他燕王,应当出于什么正当的名义?齐王未能找到燕王的把柄,齐王胜者为王,燕王并不见得是败者为寇,日后难免遭史官的笔墨和世人的口舌诟病。

齐王秦蔚为人谨慎且在意名节,斟酌各种损益后,他选择从长计议,设计把恭王秦哲放在帝位上,谋夺了燕王的嫡长之名,然后扶植秦哲的势力用来牵制燕王。

将齐王的图谋轨迹推测完整,燕王评价道:“不得不说秦蔚的手段着实高明,时至今日我才能完全确认温绪的派别。如此看来,秦哲组建的平康军也另有面目了。”

“温绪若真的是齐王的人,平康军日后就是齐王额外培养出的兵力。”贾旭恒赞同道:“现在恭王利用靖王抽调八牧田的五千匹马来限制南、北衙马匹的供给,如果真等南北衙用马时,北衙的马照常拨调,只限南衙的马匹供给,最终受益的仍是齐王,齐王手中的兵力不损反增,殿下要提前考虑到这种可能。”

“齐王这次是放了一条长线。”燕王冷笑,“准备长期支使秦哲和秦衍两人针对我。”

“所以殿下,”贾旭恒道:“温绪此人绝对不容小视,他用过皇后之后便将皇后弃之如敝履,可见其为人之狠绝。而且他很会揣合奉迎恭王的心思,短短两个多月内便将恭王教唆得与从前判若两人。再这样下去,小不治恐成大患。”

“此人必须要想办法除掉,”燕王面色阴狠,“秦哲就是个蠢货,被人用作棋子而不自知,齐王不除他,本王迟早也要除他。”

“至于靖王,”贾旭恒道:“离京两个多月,回来后竟能一眼洞晓朝中的局势,靖王府的人脉可能比表面所能看到的构成还要复杂。同是深于城府之人,靖王对殿下的威胁并不比齐王小,今日他在朝中提醒臣的话不一定是出于好意,可能别有用心。”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燕王沉吟:“秦衍怎会拒绝做渔人?”

自从他错失良机后意外横生,秦衍掌握了大秦的马政,秦哲羽翼渐丰,竟然都敢当众对他出言不逊。燕王目前面临的局面很严峻,齐王、恭王和靖王三方的势力同时胁迫着他。

他知道,他不能再低估任何人。低估他人造成的后果让燕王后悔莫及。

贾旭恒观察他的神色道:“最近臣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恭王迁怒于殿下。”

燕王颔首默认了贾旭恒的建议,若一味的利用门下省与秦哲作对,损耗的是他和秦哲双方的精力和利益,他们斗鸡似的斗得越狠,局外起哄看热闹的人便会愈发怂恿起来。齐王在背后以蚓投鱼,尽得好处,更何况旁边还有个窥伺待机的靖王。

急于求成,必致疏漏。他暂时需要稳下来,再做周密的谋划。

义安宫。

上官苍苍导引一位命妇拜见皇后,待她们走后,皇后端着一杯热茶冷笑不已,“千算万算,没算到温绪的主家是齐王。”

李良见道:“听上官氏的话音,恭王殿下还被蒙在鼓里。”

“活该他的。”皇后面露嫌恶,“上官氏的话有道理,让秦哲自个慢慢悟吧,本宫倒是想伸长舌头好心提个醒,但若是回头被人倒打一耙,安个挑拨离间的罪名,图什么许呢?”

李良见笑道:“齐王这部棋走的深,都走到娘娘身边来了。”

皇后慢品一口茶道:“不管他下到哪,袁灼蕖可别想着让本宫为她让位,没戏。”

李良见为她添茶,“等过了除夕大宴,天下人都要改口叫您太后娘娘了。”

皇后望着窗外的雪,笑叹:“又是一年到头了。”

这一年的腊月三十是顺永年间的最后一天,落雪压断梅枝的声响也似一声唏嘘。

“过了今夜就是平康年了。”秦哲立在南窗前,抚着瓷瓶里的一枝梅花说。

跪坐在御案前批复牒文的温绪从纸页中抬眸看向他的背影,笑道:“今后大秦的天下就是殿下的了。”

秦哲还未找到坐拥天下的实感,抬手扣了扣窗框,窗纸上映得的那半个身影挪了过去,他推开窗,看向窗外,再看向廊外,大雪埋没了远处殿脊上的纹理。

大片空虚的白,实在没什么可看的。

“全都是雪。”他自言自语般。

“等挂上桃符就好了。”窗边一人说。

大秦辞旧迎新的其中一个习俗是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压邪驱鬼。

秦哲侧身靠在窗台上,探脸往外看,问道:“什么时候换桃符?”

唐颂看着余光里轻嗅梅香倚南窗的秦哲道:“回殿下,听他们说是申时三刻。”

秦哲颔首,再次看向廊外,她听懂了他那句话的意思,等各个门上换上新的桃符,雪中就有了颜色。

唐颂想起在河州自己家中过年时的种种,家门上的桃符不腐不烂的话一般不会更换,只在除夕这天拂去上面的灰尘蛛网,再用桐油和漆将桃符新上一层颜色。她已经忘记自家桃符上雕刻的两个门神长什么样子了。

秦哲被雪风吹冷后关上了面前的窗,回身靠坐在桌前问:“司天台昨夜可否观测到吉象?”

温绪起身,将一封牒文呈送给他说:“这是今日司天台上奏的牒文,未曾观测到吉象。”

秦哲看后摔在一旁,“一帮素位餐食的废物!”

“殿下息怒,”温绪躬身道:“此事由奴婢代殿下向司天台问明吧。”

司天台大监罗应知看到温绪前来,迎了他入殿,两人相互见礼后,温绪笑着道明了来意:“明日就是元正大典,司天台若测算出“国运昌隆”的吉象,岂不是安定天下人心,颂祝圣运的喜事?”

罗应知没有迎合他的示意,耿直道:“司天台向来按轨就范,天象不可凭空捏造,没有观测到便是没有观测到。恕我无能。”

温绪再问,这一问就有了逼迫的意味:“大监当真没有观测到?”

罗应知拿起桌案上一封牒文递给他,“这是昨夜司天台观测到的天象,只不过我没有把他上奏给太极宫,大监可以一看。”

温绪接过仅视了一眼,谦恭的俯身,“奴婢不懂天象之学,请大监指教。”

罗应知道:“昨夜子时四刻,土星靠近键闭星,此象事关帝君身旁的心腹喉舌之臣。”

温绪再次看向手中的牒文,请教道:“大监只记录了星象运行的轨迹,没有记录其他,不知有何预示?”

罗应知看着廊外,避免与他对视,“此臣为贼人。”

温绪听后一笑,问道:“那么大监为何没有把此星象如实上奏太极宫?”

罗应知沉默须臾道:“你我都清楚,天象和人心口舌,有时后者更能说服圣意。大监手下既有能人,何必向司天台索求预兆?本官没有明发星象已是违背天命,践踏了为官的底线。明白告诉你,蒙蔽皇心的吉象,司天台给不了。”

“是奴婢为难大监了,奴婢敬佩大监严守天象之道。”温绪笑着把手中的牒文扔进了炭盆中,再次躬身说:“有劳大监,奴婢告退。”

纸页瞬间被火舌烧成了灰烬,罗应知心有余悸的看着那从炭火,沉重叹了口气。在迷茫恐惧的逼迫下,他退让了。

温绪回到太极宫禀明了司天台的态度,当然,他掩盖了自己与罗应知的部分对话,秦哲听后,极为不悦,“一个七品官能观测到的吉象,整个司天台都观测不到么?我瞧他们就是成心与本王作对!”

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一个奉扆局官员观测到的吉象,司天台公布的吉象才能在元正大典上为秦哲的继位造势助威。

“殿下息怒,”温绪劝解道:“无论天象如何,无人能否认殿下亲政后做出的功绩,天象的作用只是辅助圣德,功绩才能真正降服人心。”

恭王听了他的指点,顿时消了火气。

除夕大宴经过朝中商议后定在了咸池殿,咸池殿位于太极宫西北部,掖庭宫的东侧。它的周围湖泊环绕,西面是一座沿地势建造的千步游廊。

远观这处殿宇,水光与灯火交融,泼洒在天地间。大雪无声,更加凸显出殿内的声乐喧嚣,太监一声接一声的唱喝,王侯将相、高官贵爵依次入殿,步入这场盛宴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