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31章 钩盾

月明 第31章 钩盾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0 01:27:49 来源:文学城

唐颂总结许顷智的话:“当年因为军粮运输不畅,河州、武州战况胶着,损失惨重。圣上正在气头上,刑部尚书杨书乘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快刀斩乱麻,不出五天就将此案下了定论,证据没有太大的破绽,御史台、大理寺各部官员也有些受当时气氛的影响,审理此案时贪一快字,图一功劳,所以三法司会审没有异议,京兆府那面的失职也就含糊过去了。上官府灭门后,中书门下省平章事的职衔空缺,杨书乘因破获上官瑾一案,一时风头无几,接着他又与太子联姻,一番协调运作,成功升为宰相。许顷智不敢在长安久待,随后被杨书乘举荐,外任杭州刺史。最后的结果就是,清白无辜的人全部下了黄泉,奸贼佞臣仍自在的活在世上弄权营私。”

燕序齐道:“这只是许顷智单方面的口供,我们需要证据。”

高枧溪合上卷宗道:“通知舍人院,把口供呈送麟德宫,等圣上的进一步指示。”

一日后,舍人院下发谕旨,暂封宰相府和东宫,禁足太子秦舒、宰相杨书乘,命其双方配合花鸟司和三法司彻查上官瑾一案。

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关于上官府一案的议论沸反盈天。皇帝老了,病了,但他还是虎视鹰扬的君主,帝王权柄不容任何人染指,施用铁腕时果断决绝。

太子称病,拒绝任何见访。宰相府一时门庭冷落,与昔日车马骈阗的局面对比鲜明。众人在府门前下马,看到了人心的瞬息万变。

谈起上官府的案子,杨书乘比个手请一行人坐,吩咐府上的下人端茶倒水后道:“不管是三法司,还是花鸟司,查案要讲真凭实据,仅凭许顷智的口供,我想此案还不能定性,花鸟司审案的手段以酷虐驰名朝野内外,的确颇有成效,不过可信程度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司长的父亲高纯献高大人应该深有体会。”

听他弦外有音,高枧溪笑道:“衡宰大人出身刑名衙门,审案之事,应当颇有心得,我辈应当向您学习才是。”

钟黎在高枧溪身后站着,阴阳怪气的道:“花鸟司早年审案那套手段早就不时兴了,司使们现今不用那些,御史台也没得弹劾。”

见杨书乘眉头渐拧,唐颂心底涌出一阵快意,省略所有迂回曲折,开口道:“今日花鸟司和三法司奉旨前来,便是遵照圣意追查证据,还请衡宰大人配合,卑职等恳请您获准。”

杨书乘对上她的冷淡眉眼,搭在杯壁上的食指不住弹跳了下,有一类人表面看上去温良无害,细究起来眼里满含内容,捉摸不透。杨牧同他提起过唐颂这个人,彼时杨书乘尚未意识到她会是个威胁。

燕序齐等人静观双方话锋来往,花鸟司内没有翩翩君子,他们言辞尖锐,态度强势,口舌间并不避讳官阶悬殊。杨书乘身居宰相之高位多时,一时难以适应这番冲撞,茶盅放得极重,“容你们慢慢查,若查不出什么名堂,你们花鸟司日后要给我宰相府一个交待。”

“那是自然,”高枧溪带着众人起身行礼:“多谢衡宰配合。”

花鸟司离开时带走了宰相府的所有账目,接着是东宫的账目,然后从户部借调了一个人手,刚刚从春闱算学科出仕的户部度支员外郎常子依,请他帮忙核算账目。

众人夜以继日的忙碌,常子依更是算得头昏脑涨,最后两眼发黑的下了结论:“不管怎么算,宰相府和东宫的账目都没问题。”

“这怎么办?”钟黎最先着急:“咱们可是在杨书乘面前立下了豪言壮语,追究不到那批军粮的下落就没法治他的罪!”

“别急,”高枧溪道:“宰相府和东宫既然放心让我们查账,就说明这两处的账目从表面上追查很难查出端倪,我们得找其他的路子。”

唐颂提议道:“也许我们应该再次审讯上官苍苍,当初招认上官瑾贪污军粮的是上官府库房总管,上官氏无一人招认,也许上官苍苍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有道理。”高枧溪说着看向燕序齐,“我们在在这里核算账目,请燕狱丞……”

燕序齐已经起身道:“我陪同唐司佐前去拜访上官。”

案件尚未审明,宰相和太子目前只是嫌犯,上官苍苍的指控在未核实前,她仍是罪臣之后,暂时被大理寺监狱收押候审。

两人前往狱中道明来由,上官苍苍透过栅栏,看向唐颂问:“唐司佐,我可以信任花鸟司么?”

唐颂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她们之间有一段过往的恩怨亟待消除。

“当然,”唐颂走近她,郑重颔首:“等这案子结了,如若上官瑾是清白的,上官府和唐氏之间的旧账便可一笔勾销。”

苍苍点头,看着面前两人说:“中书门下省有临时度支权。”

唐颂与燕序齐互视,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恍然的神情,听苍苍继续说道:“顺永三十九年年末有段时间,父亲很忙,我曾听他提过,中书门下省曾从司农寺钩盾署调用过五万斗薪炭,仓部那段时间便是忙着和中书门下省交接这批薪炭,在这之后军粮一案事发,或许这批薪炭和军粮案有关,东宫和宰相府的账目没有问题,可以把中书门下省的账目作为突破口。”

唐颂和燕序齐带着这一线索前往花鸟司刑狱中问询许顷智,许顷智回忆后道:“确有其事,但杨书乘对我有戒心,我并不知他和太子善后此案的手段。”

回到大理寺,唐颂转述了上官苍苍和许顷智的话,常子依扒了扒面前一堆草纸道:“我倒是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顺永三十九年,东宫田苑的米粮收成最高,要比其它年份的平均收成多出十万石,不知这十万石米粮与那五万斗薪柴是否有关?”

高枧溪问:“栖同能否帮忙调取户部的账簿?”

“可以,”常子依耸耸肩,“诸位大人奉旨查案,我就听诸位大人的呗。”

于是三十九年户部的账簿被他从户部调取至大理寺。常子依核查后道:“没有问题,此路不通。”

“是否有关,”高枧溪道:“不妨问问涉案人。”

再次拜访东宫,太子还病着,接待众人的是东宫左谕德。“三十九年风调雨顺,东宫田苑米粮产量大增完全在情理之中。”叶赫笑道:“中书门下省调用的十万斗薪炭用于两省和东宫过冬使用,同样合规合法。没有实凿的证据,诸位大人凭空把这两者关联起来,岂非勉强?”

杨书乘则是回绝了访问,让宰相府的佣人代为转达:“什么时候找到证据再来提这案子。”

众人吃了顿闭门羹,回到大理寺高枧溪道:“缺失关键物证,仅凭口供,无法通过三法司会审的章程,两者缺一不可。杨书乘若以“诬告攀咬”来反驳许顷智的指认,那么这个案子就不能成立。”

唐颂看向桌案上的卷宗道:“如果能找出左铭璋的下落,案情可能会更加明朗,或许他手中掌握着此案至关重要的证据。”

梁熙君道:“可是茫茫人海,上哪儿去找,这么多年过去了,此人生死都难定。”

军粮案一时陷入了僵局。

高枧溪道:“别灰心,咱们一定能找到其他线索,到点了,先用膳。”

光禄寺和司农寺负责供给官员的禀食,廊下就食时,由杂役太监们把膳食送往各衙署,高枧溪刚坐下身,就有人往他手里塞了张纸条,他猛的抬头看,面前一排太监在布菜,神色都正常,不知是谁的动作。

不动声色用完膳,他把捏在手里的纸条呈给众人看,只见那纸上写道:

“玉不可涸,日不可缁。

二十卯时,京兆府门。

军粮一案,水到渠成。”

看完之后,燕序齐道:“今日是四月十九。”

高枧溪颔首,他回身入殿,把信纸扔进熏炉中看向钟黎吩咐道:“上京兆府跑趟腿,告诉公孙澈和洛城世子殿下,明天卯时,京兆府衙门前,可能会出现花鸟司和三法司需要的军粮案线索,请他们帮忙配合。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次日寅时京兆府府兵和花鸟使埋伏在京兆府附近蹲守,到了卯时,果然有了动静,天色还不明,一人走上府衙的高阶拎起鼓槌敲击登闻鼓鸣冤。

众人一拥而上将其拿下,问道:“堂下何人?”

那人被压在地上,脸贴着尘土艰难回答:“顺永三十五载至顺永四十载丰德仓仓督左铭璋。”

左铭章投案后接受审讯,供认了他勾结许顷智和太子偷运倒卖军粮的事实,以及宰相杨书乘利用中书门下省平章事的职务之便,调取司农寺钩盾局十万斗薪炭,随后太子将这批薪炭售卖后买粮,作为东宫仓储的案发过程。

高枧溪问:“京中仓储巡查严密,你们是如何把粮偷运出去的?”

左铭璋道:“丰德仓平时检点仓储,由我本人负责,没有让楚恒和彭远他们插手,户部仓部郎中一年一巡查,上官大人那年没有的巡查的原因是宰相杨书乘从钩盾局调用了薪炭,户部仓部要与中书门下省和东宫对接此事,没有来得及腾出空闲。”

燕序齐问:“宰相杨书乘调取薪炭,是为了混淆户部的视线?”

“是其中一个原因,”左铭璋道:“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弥补东宫仓储的虚空。”

唐颂紧接着问:“据东宫左谕德所说,三十九年风调雨顺,东宫田苑的收成怎会有亏损?”

“回大人,”左铭璋道:“是为了养兵,太子十率府的兵马超员,远不止十率府向兵部报备的员额,人多,需要的口粮就多。”

唐颂问:“你的意思是太子私养兵马?”

左铭璋垂着头点了点。

在场官员不寒而栗,燕序齐问:“太子殿下大肆养兵是为了什么?”

“大人!”左铭璋含着哭腔道:“草民也不知道啊!草民只知涉及军粮的事!”

唐颂皱眉问:“太子殿下可曾养了死士?”

“死士?”左铭璋惊愣,狠命摇头说:“没、没有!至少据草民所知是没有的!我……我也不知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钩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