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153章 国运

月明 第153章 国运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7 02:13:08 来源:文学城

“自大秦定鼎以来,还未遭遇过这般祸事。”中书令、集贤殿学士段浔道。

今日的政事堂太过沉寂了,而这种沉寂又持续了过长的时间,他只能忍痛撕破当下的沉寂,逼着他的同僚们发声。

国破对于在座所有大臣们来说是一种无知的处境,这种从未经历过的处境使他们陷入了迷茫和恐惧之中。

他的声音在殿堂中孤独的回荡着,段浔在此时看向了大理寺卿燕序齐,对方承接他的注视,开口道:“身为臣民,从前诸位同我都只是在享用大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眼下便是我们挽救它的时候。”

“诸位同僚,我们没有他人可以依傍,挽救大秦,即是挽救我们自己,即是赎罪。”

他们日夜操纵维持着大秦的脉搏,闻听它的心跳,却未能保护它免于创伤,当它血流如注时,他们将自己审判为了罪人。

因为他们一直在旁观,在等待,在屈服,在纵容。

所以,他们愧悔,他们为此沉默。

他们无颜面对大秦,自觉不配再提起为国为民为天下的论调,他们必须正视自己,他们情愿接受赎罪这一命题,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燕序齐耐心等待着,等待着他的同僚们抬眼,与之对视。他们仍然沉默着,但这一次的沉默是默契使然。

他颔首道:“关于本人领旨南下巡查覆囚一事,现将详情知会诸位同僚。”

“巡查期间,我到访了江南东、西两道的其中八州,东道的水州、建州、苏州、衢州,西道的袁州、吉州、潭州、衡州,这八个州便是顺永年间,朝中重审上官瑾军粮一案时,先帝命御史台南下巡查的八个州。”

“以池浚为首的监察御史查出了西道袁州、吉州,东道水州这三州官员厚敛的弊政,为此,先帝罢黜了三州刺史的职务,令择官员出任,此事诸位应当还有印象。”

见众人均颔首回应,燕序齐接着道:“当时御使台针对这这八州的巡查并无不妥之处,均是据实行使职权。通过本次巡查,池浚得以与八州的长官相熟,并且赢得了朝中和先帝的信任,凭借这份信任,池浚及其党羽埋下了一处伏笔。”

“今岁四月,先是江南两道遭遇旱情,后来漕粮转运又遇波折,于是在征收秋税时,圣上任命池浚为漕粮转运使,南下江南两道征收、转运漕粮,共计两千零八十余万,远超各州合计约一千七百万的计账总额。”

听他说到此处,众人面上都流露出了异样的神色,燕序齐颔首道:“彼时我们都以为是御使台督办有力,促使了秋税的顺利征收,如今再往前回溯,这其中却有相当之大的端倪,只不过我们都这桩事件的表像蒙蔽了。”

这时,户部尚书于羡岂发声道:“不说远的,就往近了说,按照近十年江南两道的税额征收情况来看,秋税时而能够达到各州的计账总额,时而不能覆盖,在征收顺利的情况下,秋税与计账之间的差额均在五十万以内,今岁两者的差额竟有三百八十万,这还是在春耕遭受旱情的影响下。”

“还有,之前在堪会时,咱们也拿夏税与秋税做过对比,两者的差额仅有五百二十万,同样不符近十年夏、秋两税差额的规律,总体来看,这两项差额一般在一千万左右。”

“总而言之,秋税征收到的税额异常偏高,眼下池浚的身份已经查明,他肯定在其中做了手脚,燕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燕序齐向他递出一封牒文,“这就是池浚跟温绪两人的手段。”

于羡岂接过看后,沉沉叹了口气,又将牒文递给了段浔和其他大臣传阅。

“方春之时,关中、江南遭逢旱歉,夏税转输又致咎灾,损数尤甚。今边境各处军府虚贫,朕寝食之际,未尝暂安。故设权宜之制,入米粟助边,以解京圻之灼然,不同常例。秋税之余,宜供江南东道水州、建州、苏州、衢州及西道袁州、吉州、潭州、衡州米粟共计三百万石充军资,两道州县长官各量本州储峙,以本州常平仓、义仓、转运仓斛斗充,速宜置办,令御史大夫池浚检校。事关方隅安防,宜体朕意。”

众人接连看过牒文上的内容,再次陷入了沉默。

燕序齐道:“这是温绪,池浚二人冒充圣上口吻所下的诏令:令江南东西两道入米粟助边诏,所以秋税征收的税额才远超预期。”

工部尚书曹闵直疑问道:“这八州的长官也是糊涂,征粮如此重大之事,应再次向朝中诣实才是。”

“单论此事来说,其实也怨不得他们。”户部度支员外郎常子依道:“顺永二十年,先帝曾下过一封诏令,令河东一百八十石米粟助边,类似的事情是有先例的。”

“顺永二十年?”吏部尚书田青禾道:“这一年栖同尚未入仕吧。”

常子依道:“是,不过却有其事,我在梳理户部帐目时记得很清楚。”

段浔附和道:“此事我也记得。”

常子依的好记性朝中有口皆碑,否则他也不可能仅凭一个员外郎的身份次次参与政事堂的议事。

牒文又传回到燕序齐手中,他颔首道:“那次征粮,先帝的措辞也是“不同常例”,事情一旦有了先例,它就成了旧典,所以八州的刺史并未多想,况且诏令中所用的帝印是真的,没有人会料到朝中存在间人,而间人矫诏的可能。”

“大事不妙。”于羡岂几乎是哽咽着说:“这八州原就是夏秋两税征收的要地,而且本州常平仓,义仓,转运仓的储蓄本就承担着赈灾的职能,如今江南两道遭受冻雨,即使本州的粮储能捱过这次灾情,来年税收恐怕是无望了,更别提……更别提……”

更别提边境失守,抵御外敌所需的军资会是一项无底的消耗。

这就是以池浚和温绪为首的间人的目的,将大秦仓廪的贮积消耗至虚贫,扰乱大秦整体的经济秩序。

至此,话题渐趋沉痛,御敌苟且已捉襟见肘,收复失地何望?

段浔再次率先发声:“诸位都是朝中桢干,自当穷尽计力挽救国运,咱们身上这身官服不是白穿的。”

礼部尚书洪兴环视他的同僚们,叹了一口气后道:“段学士所言极是,这个理,想必在座各位没有不认的,我斗胆替大伙儿做主了,别说是竭力,就算是破上性命又如何?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咱们为官的,再难哪有天下的百姓难,边境的将士难?咱们的苦痛只在心里,他们的苦痛还痛在身上,诸位,振作起来。”

同僚们看向他,终于不再是垂首的姿态,洪兴看向了段浔,“学士,咱们继续往下议事吧。”

段浔颔首看向朝中新任的兵部尚书寥怀,问道:“介淮,眼下陇右河西一带的局势如何?”

寥怀起身,行至大秦全境舆图前,面向众人道:“突厥、吐蕃共为声势,夜侵兰州、河州之后,几乎占据了整个陇右道,根据目前兵部掌握的军报,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以及失守各州的将领已经全部以身殉国。”

“敌兵正在向东逼近,万幸的是灵州、原州、岷州守了下了,剑南道北面各州也守了下来了。咱们失去的是河西以西的全部疆域。”

从舆图上来看,陇右的图形就像是大秦的一只臂膀,突厥和吐蕃联手,斩断了大秦的左膀,这是一种直观的残忍。

“需要提醒诸位的是,”寥怀抬手指向舆图,来回画了几道连线,“灵州至长安九百八十里,原州至长安六百三十里,岷州至长安一千一百二十里,这三州目前已经沦落为大秦的边境,任何一个州失守,敌兵三日内便可直逼长安。”

“诸位,”寥怀说着,腔调也起了波动,眼红道:“这三州原是大秦的腹地,城池的规格远不及边州的能抗能打,能守下来,耗得都是咱们大秦将士的命。”

这三州距长安的里数呈现在舆图上均是咫尺之距,突厥、吐蕃两国的兵马已经迫在眼前了。

没有人愿意去想长安失守以后,大秦会是何等命运。

段浔手中的一杯热茶失了热气,成了一杯凉茶,他终究还是没有喝下一口。他放下茶盅道:“不管是御敌还是防灾,朝中一向有应对的典制、措施,如何作为,我等都没有权力决定施令,当务之急,是说服圣上主持国柄。”

大臣们相互觑看,不发一言。平康帝当下正沉溺于笙歌燕舞中,等一个酒醉的人清醒需要时间,他们等不及,大秦等不及,需要有人说服平康帝再次临朝。

无论他们是否认可他,无论天下子民是否认可他,平康帝手中的权柄却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大秦需要一国之国器来裁定所有。

矛盾,可是无人能够破解这般矛盾。

所以,沉默再次侵占了政事堂。

“我会尝试去说服皇兄。”

还是有人发声了。

众人抬眼,看到了昌睦公主。

根据当下的形势,政事堂一致认为应当以御敌、救灾为先,所以许多政务需要放弃推进,比如:来年的春闱。如果遵循顺永年间的旧例,逢科考,户部需要发放衣食费和校舍费两笔款项给贡院,用来资助赶考学子,显然,若论轻重缓急,本届恩科必须作出退让。

平康年间的首届科考取消,四门馆内的学子暂无入仕的可能,这是与昌睦公主相关的一件政务,所以她今日出席了政事堂的这场议事。

她的发言使众人想起了之前在政事堂发生的那场堪会,那时,他们一同研讨通过了一项决议:准四门馆的女学子和部分女官享科考之权。

如今,这项决议随着国运,唯有夭折。

段浔起身,再躬身向她行礼,以礼答谢,最终也失去了言语。

殿中沉默,殿外的风声就猖獗,他们心知肚明,今日这场朝会已经结束了。

咨阅垂眼,望着自己的茶盅,茶凉透了,茶叶仍没有沉淀下去,起起伏伏的挣扎着。

那时,他为她作出了那项提议,因为他预判它会夭折,这是他对她最好的报复。

离开政事堂,咨阅举目望向天边,望着眼前这场大雪,它美得一如往年,雕砌出一整个琉璃世界,可是今年它的面目是如此冰冷。

“殿下,此后朝中也许还会暂停其他方面的政务。”她的身边有人来,对她说。

她呵出一口冷气,颔首:“我能料到。”

倘若来年两税真的征收无望,朝中势必会取消发放各级公廨本钱,这对于四门馆的政务、云汉斋的经营来说,无疑又是打击。

“国君的高贵之处在于,他们自诩是黎元的父母,父母之心,是仁慈无私之心。”他说。

“博士,他若是个自私之人呢?”她回眸看向他。

他同她对视:“端坐于龛位之上,拥有无暇之身的是佛祖菩萨,而非人。人,是玲珑之物,可能一面霁色,一面晦暗,只要他懂得一丝悲悯。”

她望着他,不解,为何面对他时,她望到的是满眼的霁色。

————

她此生都不会忘记离开长安时的那场大雪,它冷得绝情。

她颠簸着,望着它们落满了秦衍的藤帷,在它的周围镶了一道绒边,看起来很厚重。

她抬手,想要拂落它们,可是她够不到那么远,只能够到他的唇边。

他的视线从远方折回来,看向她,她抿唇,竭力向他一笑,却发出了一声啜泣。

她慌忙躲闪,埋住自己的面目,紧紧攥握住他胸前的软甲。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哭,她好想肆意的哭,可是她不能,她痛恨自己,她不配软弱。

风刃刺骨,削着她一身的血肉,她从未如此惧怕过寒冷。

不知过了多久,马停了下来,秦衍吻她的额角,低声说:“颂颂,咱们已经远离长安了,暂时安全,休息一会儿好不好?”

她没有任何困意倦意,却仿佛是被他唤醒了过来,她面朝暗黑的天光,怔怔的点头。

他的藤帷遮过来,遮蔽了寒风大雪,可是还有残余的雪绒落在他的断眉间,他的眼底是茫茫无际的白。

她望不到回去的路了,更不知前路在何方,她再一次在雪中迷路了。

秦衍甚至不忍与唐颂相视,她失神怔然的望着他,泪水从她的眼尾跌落,被风抹去,留下血红的痕迹。

她像是落入陷阱的一只兽,被兽夹锁住了神魂,失去了挣脱的意图,而他,就是随她一同塌陷的那层枯枝败叶,混进尘土中,在她的伤口处腐烂。

她痛,他因她而痛如刀割。

他带她下马,找到一处破旧废弃的茅屋里生火取暖,火焰跳跃起来时,她在他怀中睡着了,柴火一声哔剥,她便跟着一下瑟缩。

秦衍垂眼,靠近她发红的面庞,额头抵上她的额头时,唐颂醒了,眼泪沿着那些干涸的痕迹再次流了下来,她自己好像并不知情,任由空洞的眼眶一次又一次蓄满湿润。

她没有发热,他松了口气,吻了吻她的唇角,轻声说:“颂颂再睡会儿,我值夜。”

唐颂摇头,咳了声,嗓音沙哑的问:“秦戎钺,咱们这是在哪儿?”

“快到蒲州了。”秦衍道:“咱们回武州好不好?”

唐颂点头,喃喃说道:“秦戎钺,带我去任何人都找不到的地方吧。”

秦衍垂视她破碎迷离的眼眸,颔首承诺:“好。”

“你先帮我找到金乌和银子好不好?不要丢下他们。”

“好。”

“秦戎钺,你真傻,衔名都不要了么?”

“不要了。”

她低泣一声,笑了一下,调眼看向了火焰那面的风雪,她的眼泪积满了他整个掌心,“我是罪人,秦戎钺,你不是,你不该陪着我。”

“颂颂,我不是靖王,我是秦衍。”他看着她通红的眼眶,通红的鼻尖,说道。

“你看外面。”她枕在他的膝上,轻轻牵了牵他的袖子。

外面是漫漫长夜和无边雪白铺砌的尘。

她望着,火流和寒意迎面,在她的眼底碰撞交融,映照出缭乱的颜色。

秦衍终于伸手,抚她汹涌而出的泪意。

“秦戎钺,”她在他掌下微微一颤,“我有些渴了。”

秦衍颔首,“我去找水。”

他起身时,她牵住了他的手,她没有看他,仍看着外面,“不要走太远,化些雪水就好。”

“好。”

秦衍从马上解下水囊,就近在一片空地上铲雪灌入囊中,折返时,他向茅屋里的那丛火焰看去,却只看到了它。他疾步返回屋内,抛开了手里的水囊。

“颂颂!”

“颂颂!”

他又走回到雪地中,四下张望,然而雪下得太大了,任何形迹瞬间就被它遮掩无痕。

他盲目的望着一个方向,远望良久,然而他无从追逐,他答应她,说好,可是他还是走远了。

她离开了。

是谁?收藏了我的每一篇预收,我自己觉得不可思议哈哈,感谢厚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3章 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