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跃龙门(科举) > 第20章 过新年

跃龙门(科举) 第20章 过新年

作者:长安墨色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11 15:49:42 来源:文学城

塌的是沈大郎的房,沈大郎的小儿子险被压在里头,幸好孩子机灵跑的快,只伤到了一点油皮。

周氏将最差的房子分给了大儿子一家,那房破旧不堪,恰逢今年雪大,三间屋子愣是被雪压塌了一间半。

“造孽哟,这大年关头的,出了事伤了人可怎么好。”

“亏周氏还是亲娘,简直比后娘还差劲,分家前也不把那房子修整一下,多年未住人的老房子,门啊窗户都破破烂烂。”

面对村人的议论,周氏很抬不起头来,但她绝不肯服软,谁在她面前议论,她要叉着腰卯着劲同人吵的:“我家的私事,关你们啥事?嚼舌根不怕烂舌头?”

对外人她理直气壮,关起门来却很心虚,她男人沈则全也怨她。

周氏气呼呼往床上一坐,无话可说:“等晚些时候老大来找我,给他三五两修房子就是了,我也没想到房子会塌,能怪我吗?”

可直到第二天沈大郎也没去找亲爹娘求助,家具、日用品、粮食、衣裳被褥被压在里头,他带着媳妇刨出来一部分,又东家借米西家借锅,一家五口人硬是挤在唯一坚固的那间房里勉强安顿了下来。

不蒸馒头争口气,娘的做法叫他寒了心,沈大郎下定决心要自力更生。

这日上午,他来找钱氏,想借把铁铲子用,塌了的房子下还埋着不少物什,能抢救一点是一点。

钱氏本不想借,谁知周氏知道了会说什么怪话,没得好心帮忙反被泼脏水,白惹一身腥。

但她看沈大郎那模样,心里又很不是滋味,这大侄子今年三十了,如今就套了一身露棉花的破棉袄,胡子拉碴满脸憔悴,好歹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他小时候两家人还没分家,是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的,怎么就过到如今这份上。

“拿去,我也不急着用,你用妥了再还回来。”

听见院里的动静,罗氏也掀开灶房的帘子走出来,包了几个糯米肉团子给沈大郎:“昨儿做的,拿回去给孩子尝尝。”

沈大朗红着眼,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欸,谢谢了,我先走了。”

一把铁铲,几个饭团,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他沈大郎一辈子都忘不了。

*

除夕将至,钱氏带着全家老小打扫庭院、晒被褥,虽然忙碌但是日子格外充实。

一年忙到尾,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平时的日子再清苦也该甜一甜,钱氏很用心的营造年味儿,在有限的条件下注重仪式感。

她买了几张红纸回来,叫沈长林沈玉寿写上福字和对联,每扇门每扇窗都贴上,就连鸡舍、猪圈都不放过,一分红就多一分喜气嘛。还和罗氏剪了些窗花贴,后面福字窗花剩下不少,钱氏拿去给寡妇白氏、文老太、王老太等熟人分了。

剩下的就是备年货了。

家里养的猪长的很不错,足有二百多斤,但钱氏没舍得杀,直接卖了整猪,得了一两多银子,然后上肉铺割了几斤肉,给孩子买了一包饴糖,又备了些豆腐、花生瓜子、桂圆红枣等等,年货就算是齐备了。

等除夕那日再炖一只鸡,包点饺子,这便是和和美美的一个年。

大年二十九那天,钱氏准备好肉货并罗氏做的糯米肉丸子,带上两个孩子回娘家,送完东西坐了一会见雪大了就想返程,雪大了路就不好走了。

钱老娘说走雪路鞋会湿,雪水寒气重,叫钱壮驾牛车送她们。

自己受冻也就罢了,连累孩子岂不造孽,于是钱氏没有推辞:“走吧,都上车。”

雪大路滑,牛车晃晃悠悠并没有比走路快多少,一开始沈长林不适应颠簸缓慢的牛车,但是坐久了就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种感觉,牛力气大耐力好,脾气稳重,有头黄牛在家,不仅搬运重物不发愁,中短途出行也有着落,至少比走路强。

于是沈长林暗搓搓的定了个小目标,买牛。

“表舅,一头牛需要多少银子?”

钱壮甩着鞭子:“成年的牛七八两吧,小牛犊便宜些,四五两就够了。”

什么叫就够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沈长林悠悠叹气,就算小牛犊四两银子,也是目前家里所有积蓄的一半,并且严格来说不算积蓄而是生活费,花掉了温饱都成问题那种。

钱氏伸手摸了摸牛屁股,满眼羡慕。

看懂兄弟和奶奶心思的沈玉寿暗暗攥拳,一定要努力,为给家里买牛而奋斗,但三人很有默契的没说出口,谁知道钱壮听了后会不会和钱老娘说,没准钱老娘心疼女儿,会直接牵了自家的牛给女儿使。

就算钱氏的兄弟嫂子大方,可牛太值钱了,难保不生嫌隙,做人嘛,也不好太得寸进尺的。

“小壮,留家里吃了午饭再回吧,这都到饭点了。”

钱壮也不客气,点头答应了,然后带着两个小孩在院里待着,教他们新的拳法。

午饭是肉片炒酸菜,加上一个烧茄子还有白米饭,钱壮这样的年轻后生稀饭可喂不饱,吃干的才能饱腹。

钱壮埋头苦吃,沈长林和沈玉寿吃的快些,接着手牵着手到院子里散步消食。

走着走着,突然睫毛眉毛上都沾上了雪花,抬头一看,朔雪如雾,又是一场大飞雪来了。

这场雪从大年二十九的中午一直下到了大年初一,钱壮无法回家,干脆在姑姑家里过了新年,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外甥陪着,这年也过得有滋有味。

转眼过了元宵,县衙的官员陆续到岗,上回来报喜的公差又来了趟咸水村,说的自然还是新书馆的事。

沈长林之前的担心颇有道理,孙教谕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要品级没品级,要成绩没成绩,充分证明他是个摸鱼划水的能手,一条地道的咸鱼,被顾北安洗脑一番后,他暂时燃起了升官的梦,但年后,那点梦已烟消云散。

好在顾北安口才极好,给上司洗脑一套接一套,加上十两银子和已得罪柳秀才等沉默成本,孙教谕这条咸鱼在顾北安的鼓励下又蹦跶了几下,在衙门附近收拾出一间院子,摆好课桌板凳,挂上孔夫子画像,预备开学。

公差们奉命而来,大概是上次没得准话挨了上司的训斥,这次说什么也不留饭,只兢兢业业的吹嘘新书馆的好处。

“顾大人说了,沈长林沈玉寿小公子入学分文不取。”

“咱们的新书馆窗明几净,就挨在衙门边上,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分文不取?听到这儿沈长林精神一振,早说不就好了嘛。

到这里他不得不感慨一句,人穷家贫,底层人物并没有选择的自由,比方说读书这件事,他和沈玉寿能读的起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自由计较好坏。

柳秀才的书馆固然地位高,名气大,可费用高,沈家无论如何也出不起两个孩子的束脩钱。

而听说不要钱后,钱氏也走了过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已经下定决心要送两个孙儿读书,就算收费,砸锅卖铁也要供的,生怕沈长林忧心家里经济而拒绝,她抢先一步说道:“这太好了,孙大人顾大人真是我们的恩人呐。”

沈长林心里也早有了决断,他点点头。

沈玉寿也答应下来。

“一言为定!”两位公差喜笑颜开,快步回衙门里复命了。

当夜,钱氏罗氏就收拾起孩子们的行囊来。

咸水村离县城有点远,坐牛车要一个时辰,走路的话时间要再多一倍,因此去县里读书后,沈长林沈玉寿便不能像之前那样走读了,需住在县里,这样一来,带的东西就多了。

衣裳铺盖、书本文具、日用物品等,随便收拾下便有一大包。

儿在外母担忧,虽然到县里不算很远,可他们一个五岁一个七岁,这么丁点大的年纪就要在外头独自生活,光是想想就心疼。

钱氏面上还好,没将心里的感伤放在脸上,她风风火火的收拾行李,还有说有笑。

儿媳罗氏没有婆婆的那份镇定,鼻子一酸眼睛一涩,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流个不停。沈如康心里也不大好受,两个活泼懂事的孩子给家带来很多欢声笑语,不敢想孩子外出后,家里会冷清成什么样。

“你们两个,眼光给我放长远点!”钱氏瞪他俩一眼:“想把孩子栓裤腰带子上呐?没出息的。”

孩子有这份造化不易,钱氏坚决不拖后腿,还要敲打儿子儿媳一番。

罗氏抹抹眼泪:“娘,我明白。”

比起大人们的感伤不舍和纠结,沈长林和沈玉寿可以说是很没心没肺,一想到要去县里读书上课,二人就很兴奋,充满了憧憬。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二人就激动的醒来,洗漱后吃罢早饭,就准备出发了。

钱氏原想着自己送他们就成,谁知行李越收越多,她一个人根本拿不完,因此罗氏也要一块去送,钱氏罗氏都去,沈如康动了动唇,也一副想送的模样。

“奶奶,咱全家一块都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