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逐明月入君怀 > 第9章 第九章

愿逐明月入君怀 第9章 第九章

作者:西来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9 23:06:19 来源:文学城

“来人。”门外的兵士闻声进来。

“去请王朴。”郭玮命令道。

不一会儿,一名男子走了进来,只见他头戴青黑色幞头,身着藏青色圆领窄袖袍,站在那里,通身的文雅气,与郭府中时常往来的众人都不一样。

“郭公。”王朴躬身行礼。

“子俭,我唤你前来,是有要事相托。”郭玮开门见山。

“郭公请讲。”王朴在一旁站定,认真等待郭玮接下来的话。

“我的义子,柴桑,想必你也见过。”

“是。”

“眼下他在澶州,澶州今年遭了水患,他身边没有得力的人,我想请你前去,提点提点他。”

郭玮作为上位者,年岁又远长于他,言语间却毫无倨傲之态,这令王朴有些受宠若惊:“郭公开口,朴自当前去。”

郭玮拿起案几上的书信,站起来,走到王朴的身边,递给他:“你且看看。”

王朴双手接过,展开看了起来,信中将澶州受灾情况一一具述,虽不算十分详尽,但也看得出,确实费了一番功夫。

整封书信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王朴不禁暗想,不知这郭公义子,是否人如其字。

“信中所写,都不难办到,但兹事体大,怕不是钱粮二字能轻易解决。”王朴看完后,郭玮在一旁说道。

“的确如此。”王朴点点头,对郭玮的话十分认同。

“我写一封手书与你,赈灾所需,你先去操办,待一切齐备,再前往澶州。”

“是。”

郭玮将手搭在王朴的肩上,嘱咐道:“务必详尽。”

这一霎那,王朴顿觉肩上似有千斤重担,看来郭公对这个义子十分重视,以当下的情况,柴桑信中所写的数字,似乎并不如郭公所言“不难办到”。

但郭公今日所做,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了。王朴心中突然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走出郭玮的书房,联系近日朝中种种,对郭玮在这个时候把他派到澶州,王朴不禁心怀感激。

“怎么还没来。”林沐等的有些不耐烦,他的马仿佛与主人心有灵犀,不停地在原地打转。

“耐心些。”柴桑看着林沐急躁的模样,出言规劝。

“不是大哥,我们都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时辰了,这个叫王朴的,怎么还没来。莫不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磨磨唧唧的。”

柴桑见他越说越离谱,便没有再理会。

林沐知道柴桑一心挂念着那些粮食,也不再烦他,折了一根柳条,一下一下薅着上面的叶子玩。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林沐已经无聊到快要倚着柳树昏睡过去了,突然听到有一个声音“来了”,一下子来了精神。

柴桑立马起身,整好衣衫。只见为首的,是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子,独自骑在马上,后面便是一车车的粮食,看见这些粮食,柴桑心里一下有了着落。

男子来到近前,翻身从马上下来,对着柴桑行礼:“在下王朴,受郭公之托前来,见过公子。”

“见过王大人。”柴桑还礼。

王朴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双手递上:“请公子清点。”

柴桑接过之后,翻开浏览了一遍,有些惊讶:“这么多?”他明明只向郭玮张口要了钱粮,可这册子上,远不止他开口的那些……

“郭公嘱咐,务必详尽,多的那些,是我参照前人经验备下的,日后应该用得上。”

“大人费心了。”看来义父把事情交托给王朴,不是没有缘由的,义父在信中还说,让他向王朴多看多学,能得义父如此青睐,可见眼前之人,确有独到之处。

柴桑转身把册子递给林沐:“将粮食押入仓内,一一清点,铜钱入库,随行人员好好安置。”

“是。”

“要与仓中原有的粮食分开放,注意,不要受潮。”柴桑再三嘱咐道。

林沐点头,领命而去。

“大人一路辛苦,请先在府中安顿下来,此地详情,我稍后再与大人细说。”柴桑对王朴毕恭毕敬。

“全听公子安排。”

翌日,刺史府。

王朴看着眼前众人,想起郭玮那句“他身边无人”,好像也不全然是。

只是这一个两个,看起来仿佛柴桑最年长,还有一个小姑娘。

“在下王朴,不知诸位如何称呼?”

九歌等人看着这位开封来的,显然要大出他们许多的王大人,颇有些不自在。

还是林沐先开了口:“见过王大人,在下林沐,咱们昨日见过。”王朴点点头。

林沐又继续说道:“这位是南昭容,这位是慕容柏舟,这位是南昭容的师妹九歌,也是大哥的文书。”

王朴一一还礼,最后目光停留到九歌身上:“姑娘是公子的文书?想必文笔了得。”

“不敢,只是大人抬爱。”看到王朴特意提到自己,九歌一时有些吃惊,却也脸色如常地答道。

王朴见九歌落落大方,丝毫没有扭捏之态,眼中更是充满赞赏:“我见过公子的书信,笔力遒劲,有一番功夫在里面,能入公子的法眼,姑娘定有过人之处。”

看她尚未及笄,却能让公子打破世俗成见,文书虽小,其意却不小。

“九歌确有过人之处,如若日后能得大人指点,定能更进一步。”九歌正愁不知如何接话,听到柴桑出言帮自己解围,心下很是感激。

王朴闻言笑了笑,众人不再客套,开始进入正题。

“公子不妨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柴桑没有推脱:“前些时日,我等已到下辖各县盘查,详细情况我已在给义父的书信中禀明,想必大人已经知晓。”

柴桑看向王朴,王朴闻言点点头。

“我的想法是,首先,继续在各处广设粥棚,先让百姓活下去;其次,大雨过后,河道淤积,待秋收过后,募集百姓疏通河道,加固大堤,今年的惨象不能再发生;最后,我已向义父请示,免去澶州今年赋税,明年开春,由官府出借粮食作为种子,播种下地,老百姓有了收成,这灾便过去了。”

“公子想的长远。”王朴肯定道。

“还有”,柴桑又补充道:“眼下许多百姓流散各地,为明年开春考虑,我想在州内广发布告,鼓励百姓返回原籍,作为支持,官府将为返乡的人发放钱粮。入冬以后,根据各地实际居住人数,重新丈量土地,分给百姓耕种。”

听完柴桑的话,王朴点了点头:“公子能想到这一点,实为不易。”

柴桑确实毫无保留,对王朴说了自己的全部想法,但他也知道,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自己一定还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便虚心请教王朴:“还望大人指点一二。”

王朴也不客套,直接说道:“我有三问,请教公子。”

九歌等人本来以为,柴桑的想法已然很全备,可是对于柴桑的请教,王朴却毫不客气,便都打起精神,看他这三问要问什么。

“第一,灾民有男女老少,有青壮劳力,有老弱妇孺,公子施粥散粮时,如何确保人人有粥喝,人人有粮领。”

“第二,澶州冬日严寒,大雨过后,房屋毁损严重,流散的百姓回去,住在哪里。”

“第三,依照公子的想法,现有粮食要分为三用,其一施粥发放,其二作为募集百姓兴修水利的酬劳,其三来年开春作为种子借与百姓,可照当下存粮,根本不足以支撑。”

三问过后,在座的各人都陷入了沉思,这是他们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事,王朴所提的问题,显然更棘手,也更实际。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九歌看向柴桑,小声说道:“大人,我有一言。”

闻言,柴桑认真地看着九歌:“请讲。”

众人也都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九歌身上。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以前有人赈灾时,为防止青壮抢夺妇孺的口粮,便规定,男子与女子隔天领粮,每次各领两天口粮,或可效仿。”

柴桑听完之后,略一思考,这虽算不上完全之法,但确实可行。

“可行。”王朴一脸赞许。

“第二问呢?”王朴又问道。

九歌不再答话,而是看向柴桑,房屋一事,明明柴桑曾与她探讨过,不知为何,他却不发一言。

柴桑当然觉察到九歌在看自己,但他却没有抬眸,而是端起手边的茶碗,送到嘴边,装作要喝茶的模样。

九歌见柴桑不理睬自己,心下便已明白,这是想让她来说,便不再顾忌:“大人曾与我说过……”

柴桑有些无可奈何,怎么又提他,她到底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

不管九歌明不明白,听了这个开头,王朴是明白了,柴桑明明事先想过却不自己开口,想必是有意让九歌露脸,这是怕,旁人看轻了她?

有趣的是,这个小姑娘还不领情。

九歌说完之后,王朴频频点头,有能力的官府支持修建,无能力的搬入义舍,双管齐下,倒也周到。

“欠缺的粮食呢?”王朴继续追问。

九歌不慌不忙地答道:“大人也曾考虑过,由官府出面,向富户借粮。”

柴桑这下清楚了,看来她不是不明白他的意思,而是不想承他的情,不仅如此,反倒还送他一个。

“如果富户不借呢?”

“恩威并施。”九歌笃定地说。

“何为恩,何为威?”

“若借,除去借粮的利息之外,还可免除部分田赋,若不借,收缴土地,重新分田。”

听完九歌的话,王朴心中暗惊,收缴土地,重新分田,好硬的手段,这是要那些富户的命。

“你可做得了主?”

“自然是我家大人做主。”九歌说着,看向了柴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