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逐明月入君怀 > 第5章 第五章

愿逐明月入君怀 第5章 第五章

作者:西来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9 23:06:19 来源:文学城

晚饭是柴桑、林沐与郭玮一起吃的,依旧是熟悉的菜色,多少年了,郭玮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职权越来越大,但饭菜的规格几乎没变过。

晚饭过后,料想他父子二人应是有话要说,林沐便借口走开了。

柴桑随着郭玮来到书房,昏黄的灯光下,郭玮一身长袍,卸掉了武将的威严,像天下最寻常的父亲。

柴桑走到屋子正中央,对着郭玮,直直跪了下去:“义父,孩儿辜负了您的苦心。”

郭玮看着正前方直挺挺的身影,没有扶他起身,也没有吱声,而是静静地听柴桑继续说。

“身负押运粮草的重任,却中途退出,有违军规,理该受罚,为人子,明知父亲深陷困境,却未能并肩作战,此是不孝。军法家法,请父亲一并惩处。”

柴桑双手抱拳,低着头,等着郭玮的回应,头顶上方却迟迟没有声响。

良久,前方才有声音传来:“你知道,刘昂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

柴桑抬起头,对郭玮突如其来的提问有些不解,却也如实答到:“孩儿不知。”

“有人问他可知悔改,他说”,郭玮的眼神有些复杂,仿佛回到了那个火光漫天的傍晚:“他说成王败寇,输便是输了,纵使身死国灭,至死不悔。”

“身死国灭,至死不悔”八个字,引得柴桑一阵颤栗。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狭隘偏私、生性怯懦,当初他屠我满门,军营中人都只道他听信谗言,嚷嚷着要清君侧,可你看他,确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吗?”

“他是真的想要我死,只要我在世上一天,只要我还掌着军队,他便不是真正的皇帝,便不能睡得安稳。”

“他屠了青玉巷,是断我耳目,也是断了自己的后路,派朝中亲信到军中杀我,是永绝后患,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是他的选择,如他所说,落子无悔。”

说到这里,郭玮将目光移到柴桑的脸上,凝视着这个自己颇为看重的义子,一字一顿地说:“桑儿,你现在跪在这里自请处罚,是求心安。”

郭玮的话一字一句砸在柴桑心上,他从未这样考虑过,这么多天,他只觉得愧疚,愧对义父的信任和栽培,更愧对父子情谊,这份愧疚,他急于宣泄。

“倘若时光倒流,你再回到那时那日,你会做何抉择?”

面对郭玮的质问,柴桑反而心下明朗起来:“孩儿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我不处罚你,原因有很多。”

“你日后要在军中立足,为你的威信,我不能罚你,偌大一个郭家,只剩你我父子二人,为父子情谊,我不忍罚你,但归根结底,是我认为,你不该受罚。”

“我该欣喜,你坚决果断,又一片赤忱。”

柴桑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义父的话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却又不止是鼓励。他隐隐觉得,义父仿佛不一样了。

而后来的几天,在府中,他日夜所见,完全印证了他的感觉,他渐渐觉察到,义父的变化,是因为他角色的转变。

他开始走向王朝的中央,由一个执掌军权的人渐渐变成王朝的实际控制者。刘昂已死,新帝还在从并州赶来的路上,而所谓新帝,不过是一个六七岁的孩童。

他想义父此时的处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澶州那边,快马一去一回只需要一天多的时间,他与九歌和南昭容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通常是一人一封,收到的也是一人一封。

从这些信中,他得知,大水过后,有一些时疫的苗头,但及时被抑制住了,实为幸事。

不过二人虽都在澶州,书信有时却也不同,比如有一次,九歌的信中提到,澶州的桂花开了,信笺上也有一股浓浓的桂花香味,但柴桑翻遍信封,连一片花瓣都没找见。

于是他把信收了起来,想着下次见了,定要问问九歌,用了怎样灵巧的心思。

再次踏上回澶州的路,柴桑觉得与之前有太多不同,先是身份变了,他不再是路见不平的过客,而是有名有实的澶州刺史,换句话说,他此去,是去接替吴勇的。

再是心境变了,以前诸多烦扰都在开封一行中稀释、淡化,义父的改变无形中给他一种牵引,带动着他开始转变,开始做更长更远的打算。

许是心境不同了,再次相见,天地间一扫阴霾,初秋的阳光都分外刺眼。

九歌站在门口,看着柴桑在前方出现,马蹄声嗒嗒作响,一下,两下,离她越来越近,下马,拴马,然后一步步朝她走来。

初见时,她看到的是他身上运筹帷幄的定力,再之后,是博古通今的才学,到今日,她所见的,分明是清风俊朗的君子。

他究竟,有多少面。

向众人致意之后,一行人便走了进去,一进门,柴桑便看见院子里两棵青葱浓郁的桂树,淡黄色的桂花,一簇簇拥在枝端,难怪他一下马便闻到了桂花香味。

“怎么了大哥?”见柴桑突然驻足,看着院中出神,嘴角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林沐不免觉得有些奇怪。

九歌不由眼带笑意。

当初她在屋内写信时,恰巧一抬头,看见了满树的桂花,鬼使神差地在结尾加了一句“澶州的桂花开了”,哪知收信人竟赶上了。

“没什么。”柴桑头一低,从桂树间经过,脚步轻快,没人看见他眼底含笑。

接手澶州,是柴桑此前未曾想过的,一时间,事情千头万绪扑面而来。吴勇听说他要来,一早便拖家带口跑了,衙府中的人也遣的七七八八,他现在面对的,就是一座空衙。

府中的文书资料都堆放在思补斋,斋内七零八落,珠丝密结、灰尘满布,分明是很久没有人进去过了。虽然柴桑事先已找人打扫过,但在这里翻找、整理时,还是被扬起的灰尘呛的咳个不停。

眼前突然多了一方白色的帕子,柴桑抬起头,见九歌正俯身看着他,她的手晃了晃,示意他接着。

“多谢。”柴桑接过帕子捂住口鼻,朝九歌笑了笑。

“公子告诉我怎样整理,我来帮你。”九歌好意地说。

然而柴桑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这里灰尘太大,你先出去吧。”

九歌从袖子里又抽出一方帕子,在柴桑面前轻轻甩了甩:“大人不用担心,我识得字的。”

柴桑闻言一笑,也不再推脱,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九歌,如何摆放,如何分门别册。

九歌一一记下来,初时还有些生疏,但是上手极快,和柴桑之间的传递,一来一去,竟颇有默契。

日落西下,房间里光线渐渐暗了下来,柴桑看着一旁的九歌,她进来快两个时辰了,不喊累,也没有休息过,心中有些不忍,便开口道:“今日就到这里吧。”

“再稍等我一下,我把手中的册子分拣了。”说话间,甚至都没有抬头。

“嗯。”柴桑从收拾好的书册中拣出几本,然后就站在一旁等着九歌。

她的身影穿梭在书架间,从一个书架到另一个书架,将手中的文书一份一份放好,每次的摆放都目标明确,绝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看着看着,柴桑脱口而出:“不如你来做我的文书吧。”

九歌闻言当即一愣,待回过神来,竟有些手足无措:“我……我没有做过。”

柴桑毫不在意地笑了笑:“无妨,这刺史,我也没有做过。”

九歌有些不敢相信,便又问了一句:“你是认真的吗?”

柴桑当即敛去了脸上的笑容,满眼认真地回答:“当然。”

“可从未有过女子做文书的先例。”九歌有些犹豫。

柴桑坚定地反问:“没有女子做过,你便做不得了吗?”

“你还没有看过我写的文章……”

“我看过你写的书信。”

“我……”

“你觉得你不行?”柴桑直接开口问道。

“当然不是。”九歌本能地反驳。

“那是你不愿?”

“不是。”

“那还有什么顾虑?”柴桑盯着九歌,仿佛真地想从她脸上得到什么答案。

九歌一时被问住了,有什么顾虑呢?

柴桑慢慢走到九歌面前,低下头问:“你的才学,你的胆识,囿于闺房,岂不可惜?”

九歌猛地抬起头看向柴桑,刚好与他的眼睛对上。他眼中的笃定和掩饰不住的欣赏,让九歌心里受到了莫大的震颤。

她自小跟着父亲,也算是饱读诗书,诗词策论,有的甚至比师兄还要出众,但父亲每每点评时,都会摇头叹息,叹她若是生为男子,又逢太平盛世,定能金榜题名,甚至封侯拜相也未可知。

所以她习惯了躲在师兄身后,甚至因为父亲,不谈文章,转向诗词歌赋,聊以自娱。如今竟然有人,看重她,只为她的学识。

想到这些,九歌轻叹一口气,话语中有些自嘲:“不曾想我的文武艺,也有货与他人的一天。”

“有千里马,自然会有伯乐。”

“大人要做我的伯乐吗?”九歌盯着柴桑的眼睛,满怀期待地问道。

“是。”柴桑正面迎上她的眼神,没有丝毫躲闪和犹豫。

九歌突然有些鼻酸,父亲若是在,不知是会为她高兴,还是心生艳羡。

从重明堤到澶州,这些时日,无论是九歌的为人处事透露出的过人胆识,还是言语、书信交流当中显示出的条理有据、缜密心思,确实让他心生惜才、爱才之意。

但像今日这样突然、直率,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莫说九歌,连他心里也是慌神的,她会不会觉得他在玩笑,会不会觉得唐突。可话就那样出口了,就在一瞬间。

于是九歌问他是否要做她的伯乐,他毫不犹豫。

“文书虽然小,但……”但你肯定不会止步于此,柴桑心想。

“但我终于能走到人前。”昂首挺胸,不是谁的女儿,不是谁的妻子,是赵九歌。

此时恰好照进一抹斜阳,柴桑看到,她眼里含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