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逐明月入君怀 >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愿逐明月入君怀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作者:西来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1 07:49:14 来源:文学城

“现在……”柴桑苦笑一声:“有些力不从心了。”

力不从心?九歌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脸上挂着一丝苦笑。

“我遇见你,太晚了,我们各自有自己的步伐。”

“那又怎样?”

似是没有想到九歌会突然反问,柴桑一下愣住了。

他双眼盯着九歌,听着她一字一句地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那,你愿意等我吗?”

说了这么多,像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的这个问题。

距他们上次谈话过去好几天了,这几天里两个人几乎没有碰面,九歌脑海里一直在回想那日的情形,想她为什么那么想跟柴桑在一起却在柴桑问出那句“你愿不愿意嫁给我”时,有那么大的反应。

想来想去,她爱柴桑,但她也爱自己,她可以为柴桑付出所有,除了自我和尊严。读书人的本事她没学到,读书人骨子里的清高,她学了十成十。

柴桑还在等她的回复,她毫无办法,在他面前,她何尝有过别的什么心思?九歌轻轻叹了一口气,对柴桑说:“我怎么会不愿意等你?”

柴桑欣喜地把九歌拉进自己的怀里,却不防后背狠狠地撞在地上,当日的伤还未痊愈,这突如其来的撞击,痛得他不由得闷哼一声。九歌赶紧起身,却被柴桑紧紧抱在怀里动弹不得。

“你的伤……”九歌担心地说。

柴桑却毫不在意,此时此刻,他竟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虽然他知道,九歌从来没有离开过。

“没有你,我就是孤家寡人。”出征前九歌说是他需要她,时至今日,他感触更深。

孤家寡人吗?这四个字,蓦地令九歌心头有些悲凉,柴桑有妻有子,有社稷江山,有万千臣工,万万子民,而她,无父无母,无兄无弟,无长辈看护,无家族庇佑……

到底他二人,谁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虽然大梁城久攻不下,但是回程时,全军已经一扫大梁城下的阴霾,代之以一副胜利的姿态,柴桑尽管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接受当下的现实,眼下的大周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其中内忧尤甚,这样的实力下,只能望城兴叹。

南下的路,要比北上好走,无怪乎刘修先前一路顺畅,再到高平,于柴桑而言,可以说是故地重游,想起先前高平一战的惊心动魄,仿佛历历在目。

夜间安营扎寨,恰巧离一条河不远,柴桑也不确定,那日他与刘修隔河相望,隔的是否就是这条河。

晚膳后,柴桑与几位大将围坐在篝火边,一眼望去,心境大不相同。

初掌军队时,满营的老将,无一不是久经沙场,他却不知该人可信,每出一道命令,下一个决定,都是在赌别人的忠诚。

而如今,虽然旧人少新人多,而新人,难免欠些火候和历炼,他却能放心交托,个中差别,天上地下。

“陛下可知,我们背靠的这条河叫什么?”李彦明突然问道。

李彦明的话一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柴桑这是第一次来这里,对此地的一切都陌生的紧:“愿闻其详。”

“丹河。”

“可是赤色的丹?”林沐抢先问道。

“正是。”李彦明点点头,而后继续问道:“诸位可知,丹河这一名字的来历?”

众人摇摇头,纷纷表示不知。

“一千多年以前,秦国派兵攻打赵国,决战地就在此地,古时称长平。”

“长平之战的发生地,竟是在这里?”林沐就算再不学无术,长平之战也是知道的,如此惨烈的战争,不曾想就发生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正是。”

李彦明的叙述,完全调动了众人对长平之战的认知:“当年秦赵决战,廉颇是主将,秦军忌惮廉颇,便散布谣言声称廉颇不可畏,可畏的是赵奢之子赵括,赵王果然中计,起用了熟读兵书却从未上过战场的赵括,而秦军则暗中任命白起为主帅。”

“赵括此人,只谙兵书却不知变通,谈起来头头是道却缺乏实际经验,最终败于白起之下。而四十万赵军将士悉数被白起坑杀,鲜血染红了整条河,这便是丹河。”

李彦明一席话后,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大家都是带兵打仗的人,自然能体会到长平之战的那份惨烈和遗憾。

柴桑端起身边的茶盏,徐徐浇在地上,脚下可能就是四十万赵军将士的埋身之所。

众人见了,都纷纷效仿,茶水一杯,敬千年前的四十万英魂。

各人散去后,柴桑回到营帐,心里却难以平静,便又一个人踱步出来,谁知走着走着,竟走到了丹河边。

他在河岸边蹲下来,掬起一捧水,微凉,虽然天黑视力受限,但此处的水似乎与别处并无什么不同。

如果不是李彦明今日所说,谁会知道这条河曾经淌过四十万将士的鲜血,而千百年过去,这条河滋养的子民,依然为战争所苦。

四十万,这个数字萦绕在他的脑海,史书上一姓之荣辱,提笔一个数字下却牵涉了几十万家。

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所依者,父母、子女、好友、亲族,而贫病、战乱又往往使人分崩离析、妻离子散,一代一代的人背负着这样的命运循环往复,这是对的吗?

他要改变这一切,他再次感受到了肩上的千斤重担,他要改变这一切。他要这世上的人,不再因为贫穷而受辱,不再因为战争而受难。

翌日,大军接着南行,酉时刚过,远远地看见前方地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什么情况?”林沐嘀咕了一声,不等众人反应,留下一句“我去看看”,待众人反应过来,已经策马跑出好远。

不一会儿,林沐便回来禀报柴桑:“陛下,本地知县在前方接驾。”

柴桑听后一阵疑惑,这一路上他都不曾告知沿途官员行踪,怎的走到此地,会有本地官员等候。

“照常行进。”

“是。”

待走到了近前,好一派场面,为首的几人穿着官服,后面跟着一些衣着华丽的耆老,两侧是鼓吹乐手,之后又是几排的村民。

柴桑还未下马,为首的官员提起衣摆跪下说道:“小臣参见陛下,陛下英明神武,出师大捷,护我一方平安,本地百姓感激涕零。”

出迎的诸人随之纷纷下跪,齐呼:“万岁万万岁!”

柴桑赶忙下了马,直接从官员身边经过,走到人群中间,扶起一名耆老:“老人家快请起,大家请起。”

官员见柴桑没有理会自己,丝毫不觉得难为情,自己起来又凑到柴桑身边:“陛下,小臣已备下了薄酒,就在这赵家庄里,陛下一路舟车劳顿,属实辛苦,这都是臣民们的心意。”

赵家庄?柴桑突然想起,他北上时曾在此地停留,去过村子里,难怪会在这里等他。

“你叫什么名字?”

听到柴桑问起自己的姓名,官员脸上乐开了花:“小臣梁苏安,是本地知县。”

“梁大人有心了。”柴桑面无表情地说。

“臣惶恐,陛下折煞小臣了,这都是百姓们的心意。”梁苏安言语里满是讨好。

“是吗?”柴桑的话充斥着寒意。

不知梁苏安是全然没有听出来,还是硬着头皮上阵,依旧谄媚地继续说道:“臣绝无虚言,陛下击退梁军,百姓们都自发为陛下庆功呐!”

“好,那就去看看百姓们的心意。”

“陛下这边请。”梁苏安赶紧在前面带路。

柴桑走了几步,又回过头对众将说:“诸位安排妥当之后,一起过来。”

“是。”

几个月过去,柴桑再次踏进赵家庄里,却发现此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坍塌的墙圮修缮一新,杂草能看见剪除的痕迹,原先崎岖不平的小路也变得平坦开阔。

若不是此地还叫赵家庄,实在无法令人和先前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看来梁苏安,确实费了一番功夫。

在梁苏安的带领下,柴桑走进了一处宅子,在这样荒凉偏僻的村庄,这样一处宅子的出现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即使梁苏安已经下了大力气让赵家庄旧貌换新颜,这处宅子依旧与此地格格不入。

“修这宅子,花了多少钱?”柴桑摸了摸门上的朱漆,手上登时有了红色的痕迹。

“这宅子是原先就有的,小臣只是带着百姓修缮了一番,并未花费多少,再说,只要陛下住的舒心,臣等就算散尽家财,也是值当的。”

说这话时,柴桑看着他,梁苏安像是有所感应一般,全然低着头,毕恭毕敬。

院子里倒也雅致,种着些花草,干干净净,只是细一看,土色都是新的。

进了大堂,柴桑刚坐定,梁苏安随即让人奉上了茶。

“今年新上的茶叶,陛下是懂茶的,还请品鉴品鉴。”

自柴桑端起茶盏,梁苏安的目光就没从柴桑身上离开过。

柴桑抿了一口,这茶滋味浓醇爽口,自是不同一般,但他还真叫不上名字,于是放下茶盏,看着一脸谄媚的梁苏安:“你这茶,宫中的也比不上。”

“陛下自然是值得最好的,这茶是臣的友人托人送来的,臣地位卑贱,享用不得如此好茶,如今奉给陛下,也是物得其用。”

品过了茶,梁苏安又请柴桑到后堂休息,柴桑没有应声,他也只好一直舔着笑脸陪着,幸好此时诸将都来了,才缓解了他的尴尬。

坐定之后,宴会开始了,两列舞女鱼贯而入,丝竹声起,舞女翩翩起舞,柴桑却不曾抬眼,众将看见柴桑的反应也纷纷正襟危坐,不敢放松。舞女跳舞的间隙,一盘盘珍馐被传上来,然而柴桑的脸,却越来越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