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逐明月入君怀 > 第3章 第三章

愿逐明月入君怀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西来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9 23:06:19 来源:文学城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柴桑就出来了。

换下满是泥浆的衣服,洗去一身风尘和倦意,此时的柴桑显得丰神俊朗。

李彦明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现在的柴桑和他几年前所见,着实大不一样。

彼时的他,虽年纪轻轻就行事稳健,但往那儿一站,一身的少年气,而如今,五官棱角越发分明,显得整个人沉稳坚毅,身量又高了不少,已是一个伟岸的大丈夫了。

不等李彦明开口,柴桑就急忙说道:“李将军,澶州的灾情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澶州的刺史吴勇尸位素餐,对灾情不闻不问。”

“整个澶州,闵县灾情最重,然而当地长官连夜出逃,留下一座空衙,最后一道重明堤,现今靠十几个百姓守着,岌岌可危,随时有决口的危险。”

李彦明听着,一脸沉重,不仅是因为柴桑所描述的险情,更是因为,从这些话中,他猜到了柴桑真正的用意。

“我想,请李将军率押粮的部队先走,稍后我修书一封,由林沐快马加鞭送到军营,请义父派兵来接应,不知李将军意下如何?”

柴桑边说边观察李彦明的表情,这算不得是万全之策,可这世上,也少有万全之策。

李彦明没有立即答话,他在想,怎样说才能不伤害柴桑这份赤忱,这是当下世道,难得的赤忱。

良久,他才开口:“从一开始,我就不赞成公子掺和此事,现在,也是一样。”

柴桑闻言,心里咯噔一下,“掺和”二字,表明了李彦明的态度,但他没有立即反驳。

吴勇当然是见风使舵、自以为是的小人,可李彦明却是义父的左膀右臂,是义父真正信任的人。

果然,李彦明又缓缓说道:“公子应该清楚,此次郭公与刘昂之争,不是彼此试探,而是你死我活。危急存亡之际,郭公把押运粮草的事交给你我,是莫大的信任,是以性命相托。”

“公子眼下却因为其他事,中途退出,将这性命攸关的事假以他人,纵然可以说,是把臣民百姓放在了心上,可此行,又把郭公放在了何地,把前线将士放在了何地,把军法放在了何地?”

柴桑早就知道,他决定留在澶州,其实是在二者之中做了一个选择,但他从未像李彦明方才所说,想的这样深。

而如今这番话,恰恰是告诉他,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因为抛下,对一些人而言,意味着背叛。

“其实单说押运粮草,也不是非公子不可,公子有没有想过,既然并非非你不可,为何郭公却点名要公子走这一趟。”李彦明忧心忡忡地看着柴桑,他今日所说,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了。

如果对面不是柴桑,他根本不会说到这个地步。

“眼下,郭公无子,论血缘,不是公子最近,但论父子感情,公子与郭公,不是亲父子,却胜过亲父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郭公的用心,公子真的不懂吗?”

李彦明的话给力柴桑一锤重击,这些,他从未想过,他在郭家这么多年,从来都是规矩本分,恪守着父子之道,从不肖想多余的东西。

他也知道,义父处处想着他,待他与亲子无异,但他却不知道,义父竟会如此替他打算。

这次柴桑真的犹豫了,不是舍不得义父为他铺就的路,而是怕辜负义父的良苦用心。

他小小年纪随茶贩四处奔走贴补家用,信奉着长兄如父,照顾林沐和家里的弟弟妹妹,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别人的一片天,感念姑母在世时对他的照顾,却不曾想,原来义父待他,也如此厚重。

可是,他眼前又浮现出了沿途所见的情景,那些四处逃散的流民,闵县县衙里重病缠身、伛偻难行的老人,重明堤上拼死护堤的百姓……

还有九歌,以及那句“山谷汇合”和“岔路口接应”,如果他一走了之,这些人又怎么办。

“李叔……”听到这个称呼,李彦明也是一愣,自三年前,他正式归到郭公门下,柴桑对他一直以李将军称,他都多久没听到这个称呼了。

“我得留下来,”柴桑深叹一口气:“他们没有活路,如果我今日抛弃了澶州百姓,他日,也一定会抛弃天下百姓……”

他其实已经做了自己能想到的全部,义父信他,他也信林沐和李彦明,如果他辜负义父苦心,义父可以觉得他不成气候、甚至放弃他,但他不能为了明日和前程,就背信弃义,抛下此时此地的百姓。

出于道义,李彦明必须劝柴桑以押送粮草为务,而且还要尽力劝、尽心劝,但当他讲明一切,却看到柴桑的坚持时,却深受感动,甚至欣慰。

他活了几十年,游走在各姓皇帝、各路割据势力之间,看惯了你争我抢,看多了乱世之中的人命如草芥,终于看到有人不汲汲于权势富贵,终于看到有人与这个世道不同。

如果最后是他,这个世道真的,要有希望了吗?

“义父那边……”

“公子,”柴桑刚开口,便被李彦明打断:“你做了你的选择,我也会尽我的职责,哪怕拼上性命,也会将粮草按时送到。”他有他的坚持,他也有他的承诺。

他是激动的,尽管他身上每一丝理智都不赞成柴桑这个决定,但他却对眼前的人充满信赖。他仿佛看见了,几年前那个一身正气的少年……

已经在澶州耗了一天的功夫,他必须寅夜出发,否则,夜长梦多。与柴桑告辞之后,走了几步,他又折回来,拍了拍柴桑的肩膀,却没有留一句话。

“大哥,你快些修书一封,我即刻出发去开封。”李彦明走后,林沐就对柴桑说。

最开始听说柴桑要他去送信时,他是有些不大情愿的,他更想留在澶州,和柴桑一起,水火无情,他留下,才能放心。可他听了李彦明和柴桑的话,方才觉得自己原先实在浅薄了些。

他这才觉得,柴桑不只是他的大哥,不只是郭公家的公子,也不只是看不得别人受苦的心善之人。

他开始明白,他曾在大哥脸上看到的不甘、看到的悲愤,究竟是何缘由,他是理想派,更是行动者,他痛恨黑暗,但不是祈盼光,而是让自己成为光。

李彦明说,郭公与大哥无血缘关系,却感情最深,他与大哥也无血缘关系,却自相遇之时,就得到大哥的照拂与关爱,他何其有幸!

李彦明、林沐二人相继出发之后,柴桑也立即赶往闵县,虽然嘴上说着不同意、不赞成,但李彦明临行前还是给柴桑留下一小队人马,并再三叮嘱他,尽力而为,不要勉强,更不要逞强。

柴桑总觉得,李彦明有他这个年纪难以企及的智慧。

另一厢的一拨人确实等急了,他们没有马匹,全靠步行,好在两地之间,距离并不算远,于是在天黑之前,他们便已抵达了,但一直等到后半夜,都没人动手。

柴桑到达时,已是鸡鸣时分,若是在往日,天刚刚破晓,天际微露的霞光撒向大地,悄悄的,不过于恣意,也不过分嚣张。

这是一天中最宁静最安详的时光,刚刚起床的人,头脑清明,最能沉下心来做手头的事。

可眼下,天色仍旧漆黑一团,连绵不断的雨模糊了黑夜和白天,淅淅沥沥的声音充斥着人的感官,让人无法忽视,莫名烦躁。

柴桑带去的人与之前大堤上的人汇合,这让凿透石壁这件事,仿佛变得霎时可成。

可现实情况却与柴桑想的不一样,对于他的到来,这些人并没有表露出一丝一毫的热情,如果这是一支军队,那么显然,军心士气都已跌入低谷。

柴桑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抵触的情绪。这让他这个外来者、陌生人,多少有些尴尬。

“我带来了十几个兄弟,咱们抓点紧,这石壁早一日凿透,水患便能早一日解除。”黑暗是最好的保护,柴桑话音落地,除了雨声,却未有丝毫响动。

沉默、沉寂,没有人说话,无言便是抗拒。

微弱的光亮下,柴桑在寻找九歌和那名男子的身影,他着实不知,在他离开的这几个时辰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位公子,我等不知公子从何处来,也不知公子究竟为何做了这个决定,我等谢过公子的好意,只是这壁,我等无法下手。”

黑暗中传来一个声音,立即引来周遭一群人的反应:“对啊,你是谁……”、“你从哪来?”、“为何要管我们闵县的事”、“为何要淹了这山谷”、“无名无姓叫我们怎么相信你”……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也有,九歌闻言,皱起了眉头。

“诸位请安静一下,之前事情紧急,没来得及细说,倒是让诸位误会了。我姓柴名桑,是当今枢密使郭玮的义子,因军务途径澶州,见流民艰难,水患严重,想尽绵薄之力,与当地生民共渡难关。”

枢密使的义子,九歌和南昭容闻言,心里都咯噔一声,有预想他有些身份,没想到大有来头,毕竟枢密使执掌本朝兵权,说句威势滔天也不为过。

柴桑话音刚落,人群中又沸腾起来。

“就算是将军的儿子,偌大一个谷,也不能说淹就淹,淹了这谷,赵姑娘住哪里?”

人群中突出的声音,让柴桑为之一怔。但马上,又有其他声音冒出:“对啊,让人家姑娘住哪里?”、“赵先生就这么一个女儿”、“不能欺负孤女”……

柴桑仿佛能听出些什么,但又不大明白,姑娘、赵先生……这是在说九歌?

九歌没想到局面会变成这样,她心里再明白不过,柴桑此举全是一片好心,甚至这个地方,都是她推荐,内中情由,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却在这儿凭空受人猜忌,说到底,全是她的缘故。

“九歌再次谢过诸位父老。”她必须站出来解释清楚。

此时,黑暗不再那么纯粹,微亮中,九歌朝众人行了一个礼,继而缓缓说道:“十年前,父亲与我流落此地,人地两生,举目无亲,天地之大,是澶州给了我父女二人容身之地,是诸位让我父女二人得以安家落户。”

说起这些,昔日受人照拂的场面从她脑海一一闪过,渐渐的,她眼中噙泪。

“九歌虽不才,却也知投桃报李,这也是我父亲的意愿。如今父亲下落不明,我本就要返乡投奔叔伯,所以今日之事,全是我的主意,柴公子只是途经此地,见我地百姓流离,心下不忍,才出手相助,诸位切莫冤枉好人。”

人群中又一阵嘀咕的声音,九歌一脸歉意地对柴桑说:“抱歉,是我没说清楚,让公子陷入窘境。”

“我从来没见过,像姑娘这样有主意的女子。”柴桑的话里,有一丝愠气。

九歌心里有愧意,所以对柴桑的话,并不恼怒,只是默默低下了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看着九歌的反应,柴桑又有些不忍,轻轻叹了一口气,语气不由得软了下来:“饶你怎样想,自己的家,哪有说不要就不要的?”

柴桑的话,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她明明是心甘情愿、打定主意这样做的,此刻竟然有一丝委屈。

“我问你,你说要去投奔叔伯,你的叔伯在哪里?”

面对柴桑的询问,九歌一个字也答不上来,这本就是权宜之计,随口乱说,哪里有什么叔伯,十年前父亲离开开封时,便与众人断了一切联系。

看着九歌的反应,果然如他质问的那样,他就没见过像她这样有主意的女子,所谓叔伯,不过随口诹来搪塞众人,她居然一点也不为自己打算。

此刻的九歌,低着头站在那里,有些手足无措,像极了他初见时的林沐。

但她又不是林沐,他遇见林沐时,林沐是一个上蹿下跳的野孩子,人是跳脱了些,但总是听话。而九歌,主意大,说起什么又头头是道,绝对要比林沐难缠上百倍。

尽管如此,柴桑还是对九歌说:“你以后跟着我吧,我有片瓦遮顶,绝不让你曝在风雨中。”

谁知九歌却并不领情,扬起头一本正经地答道:“轻诺必寡信,公子还是不要轻易许诺。”

柴桑让九歌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九歌随着又补了一句:“何况我还有师兄。”

南昭容顺势站出来说:“就不麻烦公子了,我自会照顾她。”

这师兄妹一唱一和,多少显得柴桑有些自讨没趣,他突然有些怀念林沐,如果林沐在这里,肯定会为他解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