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玉沼记 > 第1章 第 1 章

玉沼记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远乡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6 12:07:01 来源:文学城

九月初十,太常寺卿长女沈玉容于府中设宴赏菊,妙善去的迟了些被她揪住不放,嬉笑间罚着多饮了几杯酒,等到宴散时已觉得昏昏沉沉。

车轮滚过青石板路,耳边是粼粼响声。妙善脸烫得厉害,干脆褪下腕上的佛珠贴在脸颊上,佛珠是和田玉所制贴着皮肉凉兹兹的,她轻轻阖上眼。

月升在旁瞧着她已是有些熏然的模样,面颊生红衬着眉心一点小痣恰如春桃之色,喃喃道:“早先出府时霜落就说沈家大小姐最爱同您玩笑,晚到这一时半刻定是要揪着好好做文章,可真是说着了。”

马车沿大路行的平稳,可吃多了酒的人在里头难免感到眩晕,妙善没说话,微微皱了眉。

月升极有眼色的将车窗帷帘卷起半截,冷风掖入带来丝丝清凉,几个吐息过后妙善觉得好受多了。

她睁开眼,尚未能开口就听得隔着厚厚的一层车帘车夫勒马的“吁——”声,原本平稳前进的马车猛地刹住了。

月升自己摔了一趔趄,坐在马车上连忙伸手扶稳她。

帘外传来车夫忐忑的询问声,“小的该死,不知小姐可有安好?”

妙善摆了摆手,月升才转头回话:“怎的如此鲁莽,若伤了小姐咱们谁的命够赔!”

车夫愈发的忐忑,嗫喏回话:“前头突然来人封了路,小的没有防备这才惊了小姐和姑娘。”

月升追问:“哪个不长眼的竟敢拦咱们府上车马?!”

外头车夫回话很快,“小的瞧他们穿着臬司衙门的衣裳,说是按察使大人入宫面圣无干人等一律退避。”

妙善心念一动,一手按住月升止住了她未出口的话。

她想起方才席上沈玉容的一番话,“你往外祖家去一别小半年的光景,不知这京中风云变换。先前袁氏一族被问罪,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圣上却说朝中朋党勾结互相包庇,参审案件的官员被贬了大半,直闹得人心惶惶。原以为到此也就了结了,谁承想今年春里南诏大捷,圣上论功行赏从里头提拔了新的按察使,这新任按察一到任便将袁氏的案子翻出重审,最后竟真查出袁氏意图谋逆的证据,抄家问斩牵连三族总算是消停了。”

想到这儿,妙善开口道:“罢了,待按察使的马车过去咱们再走吧。”

“是。”

帘外车夫应过一声。

车马辚辚而行,声响由远及近。妙善自帷帘缝隙向外打量,雕漆饰纹的马车缓缓而过,其前骏马三乘,两侧有十余随扈伴行,皆穿过肩麒麟服腰系宝刀,目不斜视气势骇人,两侧商贩百姓驻足相视却无人敢出些许声响。

妙善看着一行人自长街上缓缓行过,犀花纹的帘子被风卷起露出半张脸来,薄唇窄颌,轮廓清晰。

耳边又响起了沈玉容的声音,“别看这按察使大人生的品貌风流,却是只吃人的恶犬!”

这一耽搁回府的时辰晚了些,马车自角门一路进了府,婆子们迎上来簇拥着妙善往内院去,行至母亲院门外正碰上两位姨娘,她们下午来请安陪着王氏说了会儿话正准备回去。

妙善停下同她们问好,不过寒暄几句王氏房中的小丫头就来传话,“夫人请小姐进去。”

两位姨娘极有眼色地告辞了,妙善往里去,门侧的小丫头手脚利落地替她打了帘,王氏见她进门未语先笑。

“沈家那丫头惯来爱闹,今日你被她缠着饮了几杯?”

月升凑上前给她解开斗篷小心翼翼地退至一侧,梳双髻的小丫环捧着水盆软巾迎了上来,她不紧不慢地净过手才走到王氏身边坐下。

“不曾多喝,是方才在外头吹了风脸色瞧着红些。”

丫环将备好的醒酒汤端来,王氏说:“你酒量浅,仔细明日头疼,快喝了吧。”

妙善依言将醒酒汤饮尽,暖呼呼的入了腹觉得舒坦许多,她打量过一遭,瞧见王氏右手的炕桌上放着个解了一半的九连环,金丝为材,环扣的尾端各坠黄豆大小的珊瑚珠。

“这九连环可真是精巧。”

王氏顺着她的视线看去,脸色微虞。“是定平那儿送来给景麟的,这孩子没个定性,先前在你祖母那儿抄了几行佛经,就受不住嚷着今日还未曾给我请安,你祖母不好说什么只得让他过来。他在我这儿坐了不到半刻,就寻了借口溜了。杨氏在旁边看着竟不管不教,只一昧得放纵他。”

王氏闭了闭眼,叹气道:“当年我就说过杨家与商贾结亲衰败之势无可转圜,杨家女绝非佳配,你父亲却因着昔年与杨家主君交好,又有定国公出面保媒最终还是应下了这门婚事。可惜你哥哥年少得志却择妇如此,我每每思及便心如木塞,若是我当初能坚持,他又何必宁愿自请外调,也不愿在家中停留半刻。”

妙善的嫂嫂杨宛素出身定平杨氏,原也是仕宦之家,只是杨家子孙不盛,宗族凋零,今时今日已是门第衰落,到杨氏的父亲时未与大族结亲,而是娶了一皇商的女儿。

相较于王氏的不满,妙善却觉得自己这嫂嫂性情柔顺,和善可亲,若单以门第评判也太独断了些。可是对上母亲她也说不出反驳的话,只挽上她的臂弯,轻声安抚:“哥哥在翰林院积累了几年,本就应外放出京历练一番的,哪里是为了避开嫂嫂呢?再说若真是夫妻不睦,那嫂嫂腹中的孩儿又作何解?”

寥寥数语正中王氏心怀,杨氏一族人丁稀薄,她原先多少也担心过,眼下景麟五岁杨氏又有了身孕,大夫诊过脉说怀的是双胎,这总算是消解了担忧。想到这儿,不禁柔和了语气。“先前管事来报说你一刻钟的功夫便回了,怎么竟耽搁到现在?”

妙善将路上的事原原本本的同母亲说了,王氏双眉拧紧,“这下贱小人一朝得志便猖狂至此,京中哪个不知他的来历,不过昔年鲁国长公主的入——”

说到这儿王氏猛地停了,她向妙善看过一眼,拿帕子摁了摁唇角,停了须臾才接着道:“他曾为鲁国长公主门下宾客,被当年的事牵连贬至南诏,也不知什么因缘际会竟在平叛中立下大功。京中诸家多不与他往来,只是眼下他正得圣上青睐,避其锋芒也无不可。”

鲁国长公主曾与怀王谋逆一案牵连不清,圣上念及旧情只将她幽禁在府邸内,前些年已病故了。只是京中对此事忌讳,鲜有人提起。

“我明白的。”

妙善轻轻颔首,翡翠耳坠自颊边轻轻扫过,灯影摇曳间,一抹碧色更衬得她肌肤细腻,欺霜赛雪。

王氏含笑瞧着,欢喜之情自心间而生直溢面上。她这女儿是极好的,眉目清澈,皮相匀亭,于五官上不是张杨明艳的,却自有一份温雅娴静的气质,自小富贵锦绣里长着却乖巧沉静无半分骄矜之气。

妙善抬眼看她,“母亲?”

王氏握住她的手,“并州那头传了消息,崔夫人回京省亲届时想登门拜访,想必是为了商议你与崔家二郎的婚事。”

妙善幼时因着祖母与崔家老太君交好,便定下了同崔家二郎的婚约,虽未过明面却已交换了信物,若不是因着前几年崔府老太君身故身为孙儿须得按理守制,断不会拖到现在的。

妙善垂眼,她只在幼时同崔家二郎见过一回,今时今日已记不清对方究是何模样了。

王氏见她低头不语,只当她是害羞,愈发怜爱地看着。“崔家世代簪缨,门第高贵,那崔家二郎虽得祖荫未以科举入仕,却持身清正,如此家世人物相配才不算辱没了你。”

苏氏先祖追随太祖皇帝起兵立千秋功业得封郡候,王氏出身琅琊王氏,据盐铁之利历三朝而不倒,就连当今皇后亦与她身出同族。王氏一生心高气傲,却也觉得并州崔氏门当户对。

妙善问:“不知父亲是何意思?”

王氏笑了,抬手拂过她鬓发。“先前我同你父亲提过,他未说什么想来也是同意的。”

婚姻之事,父母之言。

自古以来便是这样的,妙善明白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点了点头。“女儿知晓了。”

有小丫头通传常嬷嬷来了,她是苏府老夫人的陪房,王氏不敢怠慢忙把人请了进来。

常嬷嬷头发梳的整齐,只一个简单的圆髻,穿着身青色的长袄,看上去利落又精神。她站在下头笑着道:“老夫人听说小姐回来了,打发奴婢来瞧瞧小姐可好,出去这一日可曾累着?”

王氏怀妙善时,侯府老夫人曾得一梦,观音大士手持净瓶踏云而来,指捻柳枝施予恩授,“念尔心诚,得享福报。”后王氏于二月二十九观音诞日得女,有眉心红痣一点,老夫人大喜过望在城郊长庆寺连做七天法会。更是将妙善养在自己房中,直看得如珠似宝,就连妙善的兄长也越不过去。

王氏看着常嬷嬷,心里高兴嘴上却嗔着:“老夫人哪里是放心不下?来抢人的才是。”

她转头对妙善道:“是我疏忽了,你回府该先去拜见你祖母才是。正好小厨房里今日做了豆豉芦笋佐粥倒是不错,你替我送去陪老夫人一道用饭吧。”

妙善站起身来,“那女儿先回去换身衣裳。”

常嬷嬷笑了,“不见外客不必如此拘礼,小姐随我去就是。”

王氏也点点头,“常嬷嬷说的是,快去吧,别让你祖母等急了。”

苏府的老夫人宅心仁厚,初一十五必定至长庆寺参禅听经,若逢灾时荒年更是设棚施粥广庇流民,京中无人不夸她是个菩萨心肠。

常嬷嬷在前面领路,推开门侧身请妙善进去。

屋里头檀香深重,暖融如春,靠墙的高几上放着圆肚青瓷瓶,里头的斜插着几支墨菊,霞色金蕊,花叶簇簇。

苏老夫人头发已全白,整齐地梳拢起来簪了支翡翠簪子,她的气色很好,白里透红面庞圆润,看着很是慈祥的模样。此时正坐在罗汉床上,颈上戴着串东珠个个如指腹大小,腕间翡翠镯子翠**滴,右手捻了串佛珠见着妙善进门来,先笑弯了一双眼。

妙善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祖母。”

苏老夫伸手拉着她挨着自己坐下,鼻尖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酒气。“在沈府喝酒了?”

妙善不回避,一五一十地答:“我们许久未见,一时忘情多饮了几杯。”

苏老夫人待她与旁人不同,若换做别的孙辈只怕是要责备几句,对上妙善只和善叮嘱:“酒乃寒凉之物,女儿家身子弱,切莫贪杯损伤身体。”

“祖母,我省的。”

苏老夫人握着她的手,含笑将她上下打量过一遭,才问:“并州要来人的事儿,你母亲同你讲了?”

妙善点点头,苏老夫人又接着道:“你们是自幼的婚约本该早作打算,是我因着私心想留你在身边多些时日竟耽搁到今天。此次崔家主母登门来访,想来待明年春里二郎守制期满便可操持你们的婚事了。”

她自小在祖母身前长大,对着祖母总比在别处放松些,犹豫了会儿,妙善还是开口了。“我同崔家二郎只在幼时见过一面,如今都记不得他长相了。”

老夫人听完,笑开了颜。“崔家主君英武出众,崔夫人年轻时亦是名满京都的美人儿,去岁,他们家大郎来京曾到府中拜访过,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祖母觉着既是一母同胞,想来这崔家二郎定也是一表人才。”

老夫人顿了顿,语调里的笑意愈发浓了些。“若你真放心不下,待崔夫人携子登门时悄悄躲在围屏后头,瞧瞧这未来夫婿可还中意?”

妙善听出了祖母的打趣,面上一热,央道:“祖母——”

老夫人疼她,便是两人私下玩笑也不舍多说一句,调转了话头安慰着。“不碍事的,各家定亲大多如此,礼法规矩再大也越不过人情去。”

妙善面染桃色,抿着唇没说话,眼睛却是亮的。

常嬷嬷从外头来,“老夫人,小姐,前头摆好桌了,不如边吃边聊的好。”

妙善起身,挽住老夫人向前厅去。

老夫人仍握着她的手不松开,声音放的很轻。“小厨房里煨着枸杞核桃粳米粥,清淡香甜,能明目的,你尝尝可还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