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于小姐不嫁人 > 第6章 绍兴初见(五)

于小姐不嫁人 第6章 绍兴初见(五)

作者:北风三百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3 23:08:20 来源:文学城

“你给我修好了!”

于曼颐气势汹汹归汹汹,声音并不大,毕竟在地窖里这几天,她已经习惯了压着嗓子说话。然而随着摇晃的烛火慢慢回归平静,宋麒强作镇定的面容终于在她眼前缓缓清晰,与面容一同清晰的,是他尚还潮湿的上半身。

那声从被他拖下田埂就卡在嗓子眼里的尖叫声,终于后知后觉地爆发出来。

然而这音节只释放了一瞬,于曼颐就被人往过一拉,继而封住张开的嘴巴。那声尖叫转瞬被堵回去,简直像是被湿毛巾兜头盖下的开水壶。于曼颐拼了命的挣扎,指尖抓过宋麒的肩膀和胸口,留下一道道的红痕,疼得他眉头直抽——

“你别喊!”他低声提醒。

于曼颐这才慢慢平静下来,嘴唇贴着他手心,眼睛惊恐地瞪大。宋麒长吸一口气,两个人都听见了地窖外有人走过的脚步声。

大约是守夜的门房听见异响,过来查看又没见着东西。确认地面上再无其他声音传来,宋麒终于缓缓松下力道。谁知捂住她嘴的手抽离还没有半寸,于曼颐忽然狠狠咬了他虎口一下。宋麒眉头再次猛跳,另一只攥她肩膀的手当即抽离,两个人都在转瞬间弹离了对方。

“你做什么!”宋麒身上别的伤愈合的愈合,消肿的消肿,怎会想到临行前又受重创。而于曼颐从地上爬起来,看他的眼神已经没了羞怯,只剩下大仇得报。

也是,他第一次见着于曼颐,就把人家手腕和脚腕全都捏青,而于曼颐前倨后恭地照料了十日只得他一句暗讽。那么今天良辰吉日,给他身上也留点伤,怎么了?

“谁叫你不穿衣服!”她这回倒是记着压住声音,“只有乡里的疯子才会裸身跑在街上。”

宋麒听得没受伤的太阳穴也跳着疼,“我怎就裸身——”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忍着怒火将衣服抓过来披上,“我自己好好待在地窖里,谁知道你会突然闯进来?你昨日不是说不来了吗?”

这话一问,两个人才双双想起于曼颐方才跑进地窖的头一句话,视线也跟着落到地上。宋麒将那面已经断裂的风筝拾起,借着烛火观察一番,发觉确实有些眼熟。

“我那天背着风筝出去,本来什么都好好的,”于曼颐说,“被你扯下田埂,把骨架都摔断了。”

“你出去再买一个不就得了?”

宋麒不解,想到于曼颐并非她父母亲生,未必存下私房钱,便从衣服里掏了掏,只留下给自己买车票的钞票,将余下全都递给她。而于曼颐低头看了那钱一眼,更是生气。

“我又没法子随便出去买东西,”她说,“况且我妹妹见过我的风筝,集市上没有我要的样子。我要我以前那个,被你弄坏的这个。”

“你不是说你并未被关进阁楼里?”

“我当然没有被关进阁楼,我是——”

于曼颐想了想,忽然意识到,她的确没被关进阁楼,但她同样无法走出于家大院。她无法随意离开这里,正如游家的二姨太无法离开阁楼,这是于曼颐第一次对她的处境感到混乱。

宋麒给她钱,但她缺的并不是钱,她缺乏的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而宋麒似乎也是直到这时,才对于曼颐心中的混乱有了概念。他将钱收回来,又借着烛光观察了一番于曼颐陷入沉思的表情。

他的同学们已经可以走上街头挥舞横幅,而于曼颐连走出这扇大门都做不到,遑论听到高墙外的言论。他说她是晚清的补服成精,这话显然对她的处境欠缺考虑。

宋麒在这一刻觉出一种微妙的理亏。他将于曼颐的风筝举到面前,意识到这是眼下他回报她救命之恩的唯一办法。

高材生,在学校里学的课程用来造飞机,稿纸上计算的是钢铁的比例,面对这面纸糊的风筝却无从下手。宋麒用手指摸索了一番风筝的骨骼脉络,意识到这东西极其脆弱和不稳定,左右重量稍有差异便很难飞起。

宋麒本计划后天凌晨离开,重扎一个是断然来不及了,他也没有这份手艺。摸索了半晌,他终于看向于曼颐,详细道:“那你得再给我拿糯米和毛线来,有细铁丝最好。”

于曼颐背起手狐疑看他,没想到他真有办法。

“还有糊风筝的纸,”他说,“这风筝面破了,我重帮你糊一次。不过上面的这些小鸟,我不会画。”

他要了这些东西,要是于曼颐拿不出来,那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好在这几日的实践,于家大宅在于曼颐眼里已经是个漏洞百出的筛子,遑论眼下天色漆黑。她在脑海中迅速计算出获取这些材料的路线,朝宋麒点点头,扭头便顺着梯子爬走了。

不过一炷香,毛线,糯米,细铁丝,糊风筝的纸,全都摆到了宋麒面前。

骑虎难下。

刚才被于曼颐抓破的地方痛麻了,开始发痒。宋麒屈膝跪在地上,将那风筝骨架按照原型摆好,开始一处伤一处伤的修补,心中盼望自己那些抓伤也能这般一处处的自愈。于曼颐看他模样认真,心中浮现一丝惭愧,再度爬上地面,给他去厨房偷了份放冷了的年糕下来。

补服成精事件翻篇,二人关系略有缓和。

宋麒和于曼颐确认她自己可以复现那些小鸟后,便将残破的风筝面彻底撕下来,给他修复骨架留出更多发挥空间。于曼颐闲着无聊,在旁边用烛火烧小鸟,一片又一片。火光映亮纸面,宋麒看了一眼,发现那些鸟雀的笔触颇为精细,连羽毛都画了出来。

“学过?”他问,并用毛线捆牢一处折断的竹篾。

“没有,”于曼颐摇头,“照着屏风描的。”

宋麒点点头,肯定道:“画得很好。不像我那位同学,只会在报纸上画野草野草。”

他第一次来于家就是为了筹款办报,今晚当着于曼颐的面再度提起,她很难不好奇。她问宋麒那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让他们为了它上下奔走,到处筹款,以至于惹祸上身,只能藏进她家的地窖。

这个问题很是笼统,宋麒也很难用简单的话语讲清。于是于曼颐又问他报纸上有什么内容,而这问题让宋麒显得有些难以启齿。

“起初……”他迟疑着说,“起初是想宣传一些新的思想,例如科学和民主,权利与义务,还有一些新传入的主义……”

于曼颐好奇地看着他。

“但是并没有人买。”宋麒泄气道。

“当然没有人买,”于曼颐说,“我都没听过这些东西,我怎么会买自己没听过的东西呢?”

“对,所以我们调整了路线,”一处折断已经捆牢了,宋麒试了试强度,拿出一根铁丝,去修补风筝的另一处关节,“我们开始在上面连载小说。”

小说于曼颐是懂得的。

“小说就是话本,”她说,她毕竟稍稍识字,“杜丽娘,西厢记,还有聊斋,对不对?”

“那已经过时了,”宋麒说,“我们的报纸是一份份连载的,要让人每期都买,就得写现下流行的故事。等他们看完了新一期的小说连载,便会顺带着看几眼副刊的科学,民主和主义……”

而于曼颐对科学、民主和主义毫无兴趣,她将话题拉回自己熟悉的话本领域,穷追不舍地问:“那时下流行什么样的故事?”

宋麒低下头,开始专注地修理风筝。

他实在难以启齿,眼下最流行的故事,就是专注才子佳人情爱的鸳鸯蝴蝶派。虽说有不少同学甚至老师将这一流派批为“媚俗低级”,但自从他们的报刊开始连载鸳鸯蝴蝶派的情爱故事后,销量和以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销量一上来,对他们报刊粗制劣造的批评也随之而来。宋麒认为他不能再放由这本报刊的插图只有同学画的野草野花,决定筹款增添版面,并招聘两名专业的编辑人员,负责美工与文字排版。

他们都没料到,这一筹就把本报最重要的连载写手宋麒筹得生死不明,筹进绍兴乡下的地窖。筹得不但新版面没有了,讲到一半的故事也只能换人执笔,并因为更新质量下滑被读者们痛骂。

“到底是什么故事啊?”于曼颐手脚并用,爬到宋麒身后,热切地询问。

宋麒深吸一口气,把铁丝拧出一个扣,“咔哒”一声捏闭合。

“一种新的故事,”他说,眼睛完全不看于曼颐,“讲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

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

于曼颐这晚怀揣着对这个新概念的遐想入睡,感到这四个字每一个都充满了遐想空间——

“自由”,也就是不必通过父母之名与媒妁之言,相识相遇全凭天赐机缘。“恋爱”,也就是不必一开始就定下亲事,而是一个过程,一种体验。

且听宋麒那意思,自由恋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对男女相处一番后,即便不成,也不必寻死觅活,为反抗而殉情。这只是一次体验,大家还可以再和别人来一次体验——哇!

于曼颐激动得在床上翻滚,以至于第二天盯着一双黑眼圈去和长辈们吃早餐。不过和她的疲惫相比,三妈可以说是喜气洋洋。她坐定没一会儿就知道,原来是表哥给家里寄信了,今日一早就到了。

三妈不识字,等二妈过来才有人给她念。于曼颐坐在一旁听着,内容也无非是说在欧洲的学业繁重,语言艰难,但多亏于老爷资助,在钱财上并不窘迫。学校里中国人不多,绍兴的更是只有他一个,异国求学很是孤独。期盼尽早完成学业,回乡谋得教职。

一封信也不长,寥寥几句,都是套话。

“这孩子,”三妈越听越是寡淡,“好不容易寄信回来,也不懂问问曼颐如何,倒像是忘了他这订婚妻子。”

于曼颐低头吃饭,并不在意。

三妈也吃,桌上还有方家送来没吃完的印糕。于曼颐抬眼看了看那上面大红色的“白头偕老”与“喜结良缘”,忽然控制不住地喊道:“三妈。“

三妈抬头望向她,神色有些奇怪。

于曼颐保不准自己这样问会不会挨罚,可她这一刻实在难耐。

“我表哥会不会在欧洲……”

她鼓起勇气。

“自由恋爱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绍兴初见(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