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玉台赋 > 第196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织锦会

玉台赋 第196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织锦会

作者:伯研不是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7 12:05:53 来源:文学城

“果儿,想什么呢?”

问话的是张飞的大女儿张文莹,顶着一张俏皮的脸凑在诸葛果的身边,悄声问完,看见诸葛果一直盯住周瑛看,过一会才有些敷衍回自己,“没什么,认错人了。”

“你就框我吧,还说自己跟着乔哥哥学作画,肯定比我画的好,等见到乔哥哥,我定要让他评评到底谁更有天赋。”

诸葛果回过神来,饶有意味笑着打趣道,“你是想让我阿兄评理呢,还是想见他啊?”她刚说完,瞧见张文莹耳根一红,轻轻推了她一把,咬着唇也不说话,只顾摆弄腰间的络穗子。

课业结束已是日暮西垂,诸葛果刚上了回府的骈车,就看见车内端正坐着诸葛乔,惊喜道:“阿兄!”

吃上诸葛乔带了的甜酥酪,她甜甜一笑,“阿兄最好了,早知道就让文莹和我一道回府,她还想让你评评画。”

“休要胡沁。”诸葛乔严肃地训道:“女儿家的声誉可不能随意拿来戏谑。”

“哦。”诸葛果吓得不敢说话,咽了口酥酪平复受惊的心,她觉得这位阿兄和爹爹越来越像,尤其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可真怕人。

诸葛乔发现自己光顾着撇清同张文莹的关系,言语间有些吓到妹妹了,赶紧和缓脸色语气轻柔,关切问道:“看你今日出了宫门时,有些心神不宁的,是否身子不适?”

诸葛果摇了摇头,解释道:“是今日教我们书画的玉先生,他长得很像姨母。”回忆起今日的场景,胸中又腾起一片疑云。

“你瞧瞧你,又说胡话了,能来宫中教书的先生都是男子,再说了...”后面的话,诸葛乔留在嘴边。

心领神会的两人沉默无言,回程的车内只剩寂静。

回到府中,诸葛果刚想让侍女竹喜把今日习的画作拿出,送去给爹爹看,却被诸葛乔阻拦,“父亲在忙,收着罢,等父亲得空了定会看的。”

今日诸葛亮筹办的织锦会才刚刚结束,约莫时辰这时应该在复盘织锦会的事。

诸葛果撅着嘴丧气地哼了一声,把画交给拂霖,并嘱咐道:“拂霖叔,等我阿爹忙完,一定要给他看看我的画,我的画艺进步的快要赶上阿兄了。”

拂霖笑着连连应下后,看向烛火摇曳的书房。

书房内只诸葛亮一人,一身宽松的燕居服,倚靠着凭几,手中还拿着锦坊的账簿,但神思懵然,回忆起今日举办的织锦会上,玉玲坊出现的人不是她。

他还特地询问了玉玲坊的主事杨伦,坊中是否有女画师,杨伦言说坊中锦缎的纹样皆是男画师所画,未有女画师,想来也是当初翠兰坊的人弄错了,把一个来购料的秀气男子错认为画师,闹出一场误会。

说到这里,坐在一旁的翠兰坊赵掌柜受到周遭的议论声,面上有些挂不住,不自觉欠了欠身子,换个舒服的坐姿。

轻咳一声,周围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停止了。诸葛亮言说,“今日的织锦会只为给各坊精进的机会,大家交流经验,也好让官家锦坊学学。”

这些锦坊的掌柜主事都跃跃欲试,若是能在这次织锦会上杀杀玉玲坊的威风,也好名声大噪一把,出口恶气,毕竟这些时日被玉玲坊压一头的日子可不好受。各自吩咐自家的绣工和画师一定要拿出真本事来。

诸葛亮看向杨伦,还是不死心,继续询问,“是否能请画师来此绘图。”

“画师今日未到场。”

翠兰坊的赵掌柜说,“未到场可以请来,好让我们见见这不可小觑的玉玲坊是有什么神通。”

杨伦见情势不容推辞,遂吩咐仆从去请人来。

诸葛亮就端坐在那,盯着远处的连廊许久,不肯有丝毫松懈,直到一身青色直裾的人走进他的视野。他的目光中期待的神色慢慢淡了下来。

一个陌生人,不是她。

“此位便是玉玲坊的画师衡绍。”

杨伦向在场众人介绍这个年轻人。有的人脸上浮现的惊叹,有的人则是不服。

如此年轻,又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很难让人信服。

诸葛亮轻摇羽扇,不疾不徐道:“一直听闻玉玲坊的锦缎纹样为蜀中榜首,竟不知出自衡先生之手,今日若能得见先生现场绘上些纹样,也是诸君之幸。”

话说至此,衡绍再不动笔便是不敬。墨汁舔满毛笔,衡绍拿起笔杆,长呼一口气。

所有人都凝神静气,观察衡绍笔锋扭转间的风云,屋内只听更漏声响。

渐渐地,众人脸上的狐疑之色慢慢淡去,转而惊叹眼前这个年轻的画师真是不简单。

连绵不绝的赞叹声把尚在沉思中的诸葛亮唤醒。

“玉玲坊是否还有其他画师?”他追问。

杨伦拱手道:“只此一人。”

短短四个字断绝了诸葛亮的心思,也许是思念过度,恍惚了。那人竟不是阿瑛,他到底是痴了。

织锦会毕,回到玉玲坊的杨伦欣细细将今日的情景说了,喜向周瑛邀功,“衡绍可算是给咱们玉玲坊长面子。”

衡绍朝周瑛腼腆一笑,挠着头,“若师父去,一定更让他们瞠目结舌。”

“你跟着我习画也有半载,能精进如此,真是不简单。”周瑛很欣慰,眼前这个年轻人心眼实诚,当初逃难于城郊身染瘟疫,被阿来伯救下,此后便跟在她身边学画。

接过衡绍递来的茶汤,周瑛继续说道:“不过,织锦会上玉玲坊名声大噪,只会被其他锦坊眼红,接下来咱们的日子不大好过,上次翠兰坊就误以为我是衡绍,要我把强绑了去,你以后可得小心点。”

衡绍眼底满是担心,轻声说道:“师父也要小心些。”

见杨伦有些愁容惨淡,周瑛开玩笑安慰道,“怕什么,玉玲坊的名气算是打出去了,连官家都注意到了,还是汉中王府的军师将军主持的此次锦坊会,他们虽眼红,不会再像之前那般造次了。”

“今日织锦会,那位军师将军似乎对玉玲坊的画师极为感兴趣,一直询问锦坊的事宜。”杨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很是疑惑,为何一个将军会对玉玲坊的事如此上心。

“那位将军叫什么?”周瑛问。

“复姓诸葛,字孔明。”

周瑛在心里牢牢记下这个名字,深知玉玲坊以后只怕凶多吉少,盯住这里的人会越来越多,也好,总算让诸葛将军认识到了玉玲坊。

但他不会为了一家私家锦坊,去得罪其他家。毕竟官家锦坊摆在那,玉玲坊独大,对官家锦坊没有好处。诸葛亮只会坐视其他锦坊对玉玲坊的围攻,坐山观虎斗,接下来要彻底保全这一坊的人,迫在眉睫。

也许兵行险招,是另外一种保全。

衡绍笑着说:“官家锦坊的生意一直不好,怕是也想跟着咱们玉玲坊取取经。”

“还不是有你师父在,玉玲坊才能如此红火。”杨伦作势要谢周瑛,却被周瑛扶起。

“要谢的应当是杨兄你,当初你肯放心将玉玲坊托付给我,又以主事的名义对外行事,少了我不少烦忧事,也让我和阿爷在成都有了立足之所。如今您还托关系举荐我到王府做世子书吏,让我开了眼界。”

杨伦面露憨厚的笑,感叹道:“我是个不会做生意的料子,祖上传下的基业到我手里差点丢了,险些被其他锦坊吞并。您凭借一手绝妙画艺将我这濒死的锦坊给救活,留住了祖业的招牌,我感激不尽。如今是我报恩的时候,我本家哥哥杨洪官虽不大,但使些银钱,举荐你为吏还是肯的,只是这银钱你可得给我挣回来。”

“放心,杨兄!”

飞鸟啼声去,池鸳踱步行。诸葛亮带了锦司的人前往汉中王府里,到达宝奉殿拜见刘备和吴苋。呈上锦司织造的鸾鸟朝凤纹镜花菱袍,专给吴苋用于来年开春的亲蚕礼。

可见刘备的神色并不满意。这是汉中王府的第一次的亲蚕礼,锦缎上的纹样老气横秋,总是不如市面私家锦坊售卖的那样夺目。

在旁检查衣料的吴苋倒也没说什么,在刘备和众人面前,她一直维持和煦端顺的样子。刘备既定下什么,她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锦衣绣织是大事,蜀地锦缎若能售往中原江南,大开销路,也是一笔不小的官税。所以此次亲蚕礼事关重要,整个益州的百姓们都在盯着看呢。”刘备向诸葛亮郑重嘱咐。

诸葛亮明白这其中利害关系,蜀地女君身上的蜀锦纹样都乏陈可谓,那真是官家锦坊的失责,更不可能鼓动百姓愿意种桑养蚕,从而带兴锦业。

他作为锦司的长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人坐定,仆人奉上茶点。刘备询问锦司的主事人员可有定下,诸葛亮坦言蜀中人才匮乏,实难为锦司寻到可用之才,眼下也只有他顶上主理锦司诸多事宜,可终究是分身乏术,也难全身心投入到锦司的发展之中。

刘备自然明白诸葛亮如今的辛劳,自到了益州后,他的这位军师将军便比此前忙上百倍,人才稀缺的境遇下,不得已又接了锦司的事务,实难出口责怪。君臣之间只能想出办法出来解开困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