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与死对头喜结连理 > 第5章 我糊涂了

与死对头喜结连理 第5章 我糊涂了

作者:顾海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0 15:34:24 来源:文学城

姜月点点头,说道:“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租值也,故为害最广。大燕朝每三至五年发生大小蝗灾,天应十五年幽州蝗虫泛滥成灾,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灾。1”

“蝗虫最喜产卵于干涸水田湖泊,魏大人可派属下探查,若是有发现虫卵之物,还可防患于未然。”见魏康眉头越皱越紧,姜月放缓了语气,浅浅一笑,“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但愿只是杞人忧天。”

魏康没想到大夏的公主不仅和善亲人,还颇懂农事,这段时间他看着晚熟的麦田焦虑不安,却不知道这份不安源于何处,经此一点方知当局者迷。

“还有一物,我想托付于魏大人。”

蕊心将手中的雕花匣子交予魏康。魏康打开一看,匣子铺以干燥绸布,上有颗颗金黄色麦粒,表面光洁,个头匀称,一看就是上好的麦种。“这是......大夏的麦种!”

大夏位于大燕北部,气候也相应更为严寒,培育出的麦种也更为耐寒。

“驿所里还有一些别的种子,魏大人有时间了可吩咐属下前往查看,因地制宜,选出可用的种子。”

粮食是国之根本,魏康深知这份礼物意义之深远。

他十分动容,朝姜月行两拜礼,“我替大燕子民跪谢公主殿下!”

姜月望着他微微佝偻的后背和潦草银发,止不住地钦佩,谁能想到,这位魏大人今年才堪堪四十岁?这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大燕最后能胜,不仅是因为有赵简这样的悍将,也因为有这些默默付出的能臣。万民归心,方能天下一统。

她记得长姊病逝之后,她前去扶棺经过凉州,那时候蝗灾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后来蝗灾还泛滥到大夏与大燕的边界。

“魏康深得民心,若他下令,定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前世大燕与大夏争锋相对,但百姓始终是无辜的,她心里道,“就当是积德吧。”想到多日未见的赵简,她又有些疑虑:既是重来一世,他自然也该知晓此处蝗灾的可怕,为何他好似没有提醒的意思?

此时田埂的行人渐少,也有了些风。姜月解下帷帽,感受着这难得的凉意。

巧心蕊心也在跟杨嬷嬷学燕语,此时正和姜月用燕语对话。

“让我来考考殿下,这是什么?”巧心不知道在哪捡了一根小枝桠,分别指了几样东西问。姜月轻松地答了出来,杨嬷嬷赞道:“殿下说得很好。”

前世姜月本就学过一些燕语,因此学习燕语对她来说并不很难。

“那,这个呢?”巧心指了指天际上一朵蓬松的软绵绵的云朵。

“云。” 晚风吹来青草和麦穗的清甜香气,她柔柔地笑了,“是云。”杨嬷嬷又赞了一声。

赵简恰好看到这幅场景,少女惬意地阖起双眼,扬起脸感受微风的吹拂,卷翘的长睫毛如同蝶翼轻颤,看上去很是乖巧。

他看了一眼,又多看了一眼。

巧心又点了点天际边一抹弯月,姜月想了想,这个字她倒是未用燕语说过,她试探着说了一下,没听到意料中杨嬷嬷的评价,却听到另一个声音纠正自己的发音。

“月......”

听到这熟悉到不能熟悉的声音,姜月脊背一僵,身后的人不知为何声音顿了顿,才方和缓道:“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赵简一身月白色圆领袍服,衣缘袖边浅浅流水金纹,腰系青玉镂空云龙纹带,眼里似笑非笑,不经意间又看了一眼姜月。

即使换上戎装,赵简也更像儒将。由于他经常在外走动与习武,恰好中和了底子的白,多了几分舒朗之意。他有一张不输京城俊俏儿郎的脸,然而在官场与沙场上历练多年沉淀出来的威严与练达,却是许多人都无法与之匹敌的。

很多人,包括前世的姜月,都曾在这张看似温和的皮上吃过大亏。姜月不动声色,朝他福了福身。

几个过路的大娘放下锄头簸箕,脸带笑意,好奇地朝这边望来。其中一位还大着胆子问道:“不知道公子是打哪里来的,可有婚配啦?”

一道前来的孙桢感觉到赵简的腰杆子似乎挺得更直了,心中觉得奇怪,又笑着和那大娘搭腔道:“我家公子倒是不着急,鄙人不才,蹉跎至今还未娶妻,上有高堂,下有弟妹,是个九品芝麻官,家中有薄田数亩,大娘您看.......”

那大娘细细打量了一圈孙桢,看他略微比先前的公子年长几岁,一身书卷气,笑得人畜无害,是位标致的美髯公,越听越喜,追问道:“郎君一表人才,何愁找不到心仪的姑娘?”说着掏出一本小册子,舔了舔笔尖,道:“郎君是哪里人士?”

“倒也不远,就约莫离这儿有个**百里,就在......”

在一片哄笑声中,赵简脱了身,走在姜月前头,错开两个身位,道:“你读过《农政全书》?”

见姜月颔首,他又问道:“假若,凉州真有蝗灾之险,又当如何?”

姜月不知其意,转瞬之间心中又过了数种可能:因为自己的预警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姜月了?他嫉妒自己先预警抢占了他的功劳?但看他脸色如常,难道他在为未来的太子考察自己?

姜月凝思少时,谨慎回道:“根治蝗虫,则必须郡邑之协心,必须千万人同力。一家一身无戳力自免之理……必合群立共除之而后易。1”

“除了改旱田为水田、坑杀蝗虫,史书亦有记载官府赏能捕蝗者米一石,不十日蝗尽。”姜月斟酌语句,这些方法魏康比她更熟悉。

“古往今来,蝗灾多与气候相关,人力难以杜绝;治理蝗灾须投入巨大的钱银与精力,它们是杀不死的虫子。”姜月的语气带了无奈,赵简转过身来,看见她因苦恼而蹙起的眉梢。

“但有一个法子,或许能更加简单且有效。”姜月的脸漾起笑意,眸子里似乎藏着一些狡黠。

赵简似乎捕捉到某个相熟的影子,虽然只有一刹那,但这弹指间的遐想让他的血液隐隐激沸起来。

“养鸟治蝗?”赶上来的孙桢听了这个提议,细细揣摩,不由击节大笑,“妙!妙!这个法子好!同样的道理,凡是蝗虫的天敌都可以考虑在饲养的范围!”说罢转身交代身后的侍卫。

“惭愧,这个法子乃舍妹想出来的。”姜月说得没错,确实是她某日看到鸿影在田间捕猎时福至心灵想到的。

赵简似乎笑了笑,“像是她能想出的法子。”

“若羌公主天赋异禀,箭术进步神速,三军之中能与之匹敌的屈指可数,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战场上一箭取一将的人物。”赵简似是陷入某种回忆中,语气中有不加掩饰的欣赏。

姜月没想到,那天赵简也去了演武场,更没想到,他会这样夸奖自己。真是见鬼了,他竟然在夸自己。但是他为什么会说自己进步神速?他是在暗讽自己前世屡次失败的刺杀吗?

姜月心中有些不忿,怕自己掩饰不住,想将这话头止住,昧着良心道:“大夏妇孺能在马背上开弓骑射者亦有不少,但舍妹不过是学了些皮毛,为求自保罢了,更遑论成为将才,殿下盛誉了。”

孙桢听了这话搭腔道:“那日有幸于演武场一睹若羌公主风姿,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大燕朝中,封女将军并非没有先例,就是元景年间,女官数量也不在少数!”言下之意姜月若是能托生于大燕,倒是极有可能得到赏识的。

“志存高远,能者居之,而不应以性别限之。”赵简笑意隐隐,“公主以为呢?”

早就听说大燕朝民风开化,对女子行动并无过多束缚,女子可作商贾亦可入朝作女官,姜月今日才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但最让姜月觉得奇怪的,还是赵简的态度。奇怪,太奇怪了。他与前世的他有太多的不同了,以前的他冷得像一块冰,相处三年他与自己说过的话比这两次见面还要少,即使与她行周公之礼,到了极致之时也要咬着牙将声音噎回去。

但现下她能明显感到,赵简提起自己的时候并不像以往那样冷情,花榭那次也是,他为何有了这样大的转变?

说话间日头已然偏西,几人一同回了驿所。

睡前姜月又温习了一遍功课,杨嬷嬷心满意足地去了。

姜月阖上书,唤蕊心去传热水,走到窗前伸了一个懒觉,巧心拿了个团花蒲扇,跟着给她扇风。

楼下两个侍卫装扮的身影正在闲话。一个给同伴递了半块烧饼,问道:“今日那鸟儿来了吗?”

鸟?姜月脑海朦胧的睡意消了大半,警觉地站在窗前继续听下去。

“来了吧,喏,方才就在那儿,像个走地鸡一样在那边觅食。”两人发出低低一阵笑。

姜月朝巧心使了个眼色,巧心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哎了一声走下楼去。

很快,姜月听到巧心在厨房询问吃食的声音,听到厨娘说没有热食了幽幽叹了口气。

那两名侍卫拿出剩下的烧饼,问她要不要。

巧心道谢接过,又奇道:“我方才听你们说有什么鸟啊鸡啊的,在哪儿啊?”

那侍卫笑道:“是一只鹞鹰,跟着我们好几天了。”

姜月心中一跳,难道......?

“哪有什么鸟啊?我就从来没看过,你莫不是在诓我?”

姜月心里叫了一声:“好巧心!问得好!”

那侍卫大约是被怀疑了有些急,看着巧心娇俏的脸声音竟变得有些磕巴,“真的,一只浑身雪白的鹞鹰,尾巴那儿,那儿有圆斑点,像幅水墨画儿一样。”

他的同伴也帮腔道:“白里日姑娘在车厢服侍殿下,它又不叫唤,姑娘这才没发觉。”

几人还在叽叽喳喳地说,姜月的心却凉了半截:鸿影肯定是跟着队伍过来了!

他一定是怕自己瞧见了要赶他回去,所以只敢远远坠在队伍之后;进了中原地区,猎物变少了,鸿鹰只能到人类活动的地方觅食。

再这样下去,他不是被人抓了去炖肉汤就是饿死了被抓去炖肉汤!

巧心吃饱了拍拍手,与那两名侍卫道:“改明儿那只鹞鹰来了,一定叫上我,我也想瞧瞧!”

两名侍卫红着脸应下,道一定一定。

姜月记挂着鸿鹰,一夜没睡好。翌日一早,姜月听到驿所门口传来喧闹声,心中疑惑,唤巧心到楼下打探。

1——《农政全书》《除蝗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我糊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