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快到年前。
少年宫也放假了,门口的小摊陆陆续续全撤了,时以晴也随大流撤了摊子。
本来她的客人不光只有学生,附近的居民也不少,即便是出摊出到大年三十,也不愁没生意,但她还是把生意给停了。
一则,想趁过年前后这几天好好补补学习上的进度;二来,算了下账,卖肉饼这些天赚的钱还真不少,让人看着心里都有底儿了。
时以晴有个记账的本子,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共赚了五百七十二块钱,除去食材、摊车、煤炭这些成本,净收入也有三百多块。
三百多乍一看似乎不算多,但对比一下蔡老森,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一百七,她这十来天的营收抵得过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了。
这年头,工人是正儿八经的工作,国营厂子的工人就更是香饽饽了,相比起来时以晴这种小摊贩实在不入流,用有些人的话说,他们这种摊贩也就比要饭花子强一点。
所以有句话说“宁要国企一碗粮,不要商人白玉床”,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但时以晴不这么想,在这个社会切身感受下来,钱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起码对她来说是当前最最重要的,有钱就能搬离蔡家,有钱就有时间学习,有钱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业。
她做得了御厨,也能俯身做小摊贩,无所谓身份地位,只要能解决当前的困境。
趁没人时,她把赚来的钱一张一张地夹进暂时不用的书本中,锁紧寄存柜,柜子钥匙交给柜台大叔看惯,大叔只当柜子里都是书,钱安全得很。
暂时不摆摊的时以晴,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仍旧是天不亮就起床背书,等阅览室的门开了,就来阅览室看书做题。
陆星辉时不时也会来,在书架上挑一本文学小说,坐在时以晴对面看得津津有味。
这两人,一个紧锣密鼓地刷题,一个悠闲哉哉地翻闲书,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凑一桌的人,要是给他们分别配上背景乐,一首得是快节奏的“明天明天这首歌,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角天涯”,另一首“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但又能求同存异,似乎也有别样的和谐。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窗外传来时不时的鞭炮声,空气里弥漫着所谓的年味,阅览室大叔开始赶人了:“关门了关门了啊。”
陆星辉放下书:“明天起阅览室就不开门了,一直到初八才开。”
时以晴点点头,即便阅览室不开门,她也不会一天天全待在蔡家,公园、树林,给她个石头坐一坐就能看书。
陆星辉又说:“少年宫年后是初十开学,那会儿寒假还没结束,学生们还能再补一星期左右的课,然后就要正式开学了。”
这是他问他爸的朋友老于打听的,老于在教育局工作。
想起这个于叔叔,陆星辉也是没辙得很,为着时以晴学籍的事,他都跟老于吃三顿饭了,人家硬是不松口,还真是他爸口中的“铁面无私”。
这些事时以晴不知道,只知道年后还能去少年宫出摊,等学生正式开学,少年宫的客流量也会急剧下降,到时候出摊的地点也得换一换了。
于是点点头:“我知道了。”
陆星辉顿了下,又说:“明儿就是除夕了,我要回我爸妈家过年,等过完年……”
他原定的计划,年前在这边陪爷爷奶奶,年后在家陪爸妈,然后拾掇拾掇就等着开学了。
爸妈家虽然也在京都,但是在北城区,和这里相隔整个京都市,来一趟挺不方便。
“等过完年,我还要来爷爷家住一段时间。”他说,“到时候你要是去民政局,喊着我一块。”
时以晴说:“我自己就行。”
陆星辉“害”了声:“毕竟是人生大事,你一个女孩子,没人跟着怎么行。”
他虽不知道时以晴有没有娘家人和其他朋友,时以晴没说过,他也没贸然问过,但看这么些天她都是独来独往一个人,想来自己可能是她在京都唯一的熟人了。
离婚这种事,要说心里无波无澜那也不可能,有个人陪着,心里的感受会不一样得多。
时以晴没再多说什么,收拾了一袋子书,两人一块出了阅览室的大门。
-
时以晴这边学习和生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相比之下,蔡家就没那么安生了。
还没进门,就听到孙桂花的大嗓门:“我说健梅,宝儿让你干嘛你就干什么好了,他是主子你是奴才,奴才还能不听主子的话?”
王健梅也不是个任人捏扁搓圆的,当即不开心地说:“什么主子奴才,你是从古代来的?怎么建国时没通知到你啊?”
孙桂花就说:“只是叫法不一样,保姆保姆,那不就是以前的奴才吗?”
王健梅气得没法,就算保姆是奴才,你就非要嚷嚷出来吗?还天天少爷小姐主子的,真当自己家是天王贵胄啊!
再说,自己刚才也是好心,孙桂花那小儿子趴在鞭炮堆里刨,捡点过的炮仗玩儿,那小孩子能玩儿的东西吗?才说了两句,孙桂花就不乐意了。
时以晴进门,正好和系着围裙做饭的王健梅照上面,她冲人点点头,转身进了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以晴是感谢王健梅的,因为王健梅吸引了孙桂花大部分“火力”,孙桂花有了新的数落对象,才让她得以清净一段时间。
王健梅做好晚饭,眼看天也黑了,解下围裙说:“孙大姐,饭我做好了,先回去了啊,明儿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就不来了,等初八再来。”
她觉得这话一点毛病没有,明天是除夕,从除夕开始就算过年了,一般人家过年时都忌讳保姆还待在家里,都会提前一天放假,和工人上班一样,等初八再开工。
谁知道孙桂花听了却不依:“明儿不来可不行,明儿是最忙的一天,你这保姆怎么一天到晚得净想着不来,主家的事你是一点不操心。”
王健梅皱着眉问:“还有什么事啊?”
按照如今过年的习俗,扫屋子、蒸馒头、蒸包子、过油、贴对联……这些活儿前几天就干完了,连三十和初一要吃的饺子,她都给蔡家事先包出来了,就晾在院里冻着。
还能有什么事?难不成连鞭炮都要她替蔡家放?
孙桂花掰着手指一一数:“买果子,买金银祭品,买香和香炉,摆供桌祭祀祖宗……”
她心里对这保姆一百个不满意,这些事还用亲自交代吗?别说人家家里的长工,就是个短工,也不该事事都让主家安排了才干啊。
可巧王健梅心里也犯嘀咕呢,祭祀?我的老天爷啊,这多少年没听过的名词了。
这年头祭拜祖宗不就是上坟烧个纸,大年初一磕个头吗?怎么到了蔡家这儿,还要摆供桌,还要金银祭品什么的,是不是还要整个猪头啊?
她是一百个不想管,陪笑说:“孙大姐,我家过年的活儿还都一点没干呢,你看……”
“你家的活儿没干管我什么事?”孙桂花口沫横飞,“你是我家保姆,不是我是你家保姆,你可是给我家签了卖身契的!”
什么卖身契?王健梅愣在原地。
王健梅失魂落魄回到家,也不拉灯,坐在黑乎乎的堂屋里发呆。
还是她儿媳妇在厨房做好饭,端着饭来堂屋时,一开灯,突然看到坐着个人,把她吓得嗷的一声。
“妈,你啥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出个声响?”
“才回来。”王健梅这才回过神来,“盼儿啊,你咋又做饭了,给自己熬一碗红枣姜汤没有?”
陈盼儿笑着说:“妈,我不累,红枣姜汤正熬着呢。”
陈盼儿是王健梅的儿媳妇,去年年底刚过门,要说南门胡同里蔡家婆子是最能搓磨儿媳的,那王健梅就是对儿媳妇最好的。
陈盼儿嫁过来当天,王健梅就放出话了:“我家娶你进门不是让你来干家务活的,只要你能生个大孙子,你就是我们家的功臣。”
王健梅说到,还真做得到。
陈盼儿嫁过来后,真的很少让她干活,更是没数落过一句,和时以晴相比,那待遇简直是天上的。
只需要一天三顿不拉地喝红枣汤、桂圆汤,养出好怀相,时不时还能吃上一顿老母鸡。
婆婆待她好,陈盼儿也不是个不知恩图报的,尽量分担着家务,不像蔡家人对时以晴似的,恩将仇报。
因此在南门胡同这些邻居眼里,王健梅和陈盼儿是最和睦的一对婆媳。
“洗手吃饭吧,高林也快回来了。”
高林是王健梅的独生儿子,当老高撒手去了,就留下这一个独苗苗。
老高家也是祖坟风水不好,三代单传,老高去世时叮嘱王健梅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一定不能让高家断了香火。
所以她才这么急切地想让儿媳妇赶紧生个孙子出来,生一个保底,生两个最好,直接破了高家代代单传的咒,要是能生三个,她能高兴上天。
可惜现在实行计划生育,明着只能生一个。
又过了会儿,高林下班回来了,一家三口围在木桌上吃饭。
王健梅吃得并不香甜,咬着筷子寻思:“老蔡家很不对劲儿。”
“怎么了?”
她声音低低的:“我怀疑他们给我签的不是合同,是卖身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