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朝在君凌夜和谢昔年的共同努力下,表面上看似一片繁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昔年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这些迹象让他开始怀疑,君凌夜是否真的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是一个明君。
谢昔年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发现君凌夜的一些决策越来越独断专行。他开始绕过朝中重臣,直接下达命令,而且这些命令往往不符合夜朝的长远利益。谢昔年多次试图劝谏,但君凌夜不仅不听,反而对他的劝谏表示不满。
一次,谢昔年在朝会上提出,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赋税和徭役。然而,君凌夜却当场驳回了他的建议,还冷冷地说道:“谢丞相,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策吗?”
谢昔年心中一惊,他知道君凌夜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但仍然坚持说道:“陛下,臣只是为百姓着想。减少赋税和徭役,可以让百姓有更多的精力发展生产,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君凌夜听后,脸色一沉,说道:“够了,朕自有分寸。你不必多言。”
谢昔年心中一凛,他意识到君凌夜已经不再是那个虚心纳谏的君主,而是一个独断专行的暴君。他开始担心,自己继续留在朝中,不仅无法为百姓谋福祉,还可能会遭到君凌夜的报复。
谢昔年在朝中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君凌夜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甚至在一些场合公开贬低他。朝中的一些官员也开始对谢昔年敬而远之,生怕得罪了君凌夜。
谢昔年心中清楚,自己已经成为了君凌夜的眼中钉。他开始暗中寻找退路,但又不能轻易离开,否则可能会引起君凌夜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
就在这时,谢昔年得知了一个消息,君凌夜正在暗中调查他的背景,试图找出他的弱点。谢昔年心中一惊,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谢昔年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假死离京。他利用自己对医术的了解,制造了一种假死药。这种药可以让人的呼吸和心跳暂时停止,给人一种已经死亡的假象。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谢昔年在自己的府中服下了假死药。他的家人和亲信们按照他的安排,将他“安葬”在府中的后花园。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还特意在葬礼上大肆渲染,让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谢丞相已经去世。
君凌夜得知谢昔年“去世”的消息后,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一直对谢昔年心存忌惮,如今谢昔年已死,他终于可以放心地推行自己的计划了。
然而,谢昔年并没有真的死去。他在“葬礼”结束后,悄悄离开了京城,开始了他的游山玩水之旅。他换上了平民的服饰,带着一些银两和干粮,独自一人踏上了旅程。
谢昔年离开京城后,首先来到了夜朝的名山大川。他游览了华山的险峻、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奇秀,每一处风景都让他流连忘返。他在山间溪边,与自然为伴,暂时忘却了朝中的尔虞我诈。
在游历的过程中,谢昔年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诗词歌赋,一起欣赏自然美景,让谢昔年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他开始意识到,人生不仅仅是朝堂上的权力斗争,还有更多的美好值得去追求。
然而,谢昔年心中始终牵挂着夜朝的百姓。他知道,君凌夜的暴政可能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回到夜朝,为百姓谋福祉。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谢昔年并没有完全放下对夜朝的关注。他通过各种渠道,暗中了解夜朝的动态。他发现,君凌夜的暴政越来越严重,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许多地方爆发了饥荒,但君凌夜却置之不理,反而加重了赋税,让百姓们雪上加霜。
谢昔年心中愤怒,但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必须找到更多的支持者,才能推翻君凌夜的暴政,恢复夜朝的繁荣。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谢昔年结识了一位名叫李青的书生。李青对夜朝的现状深感不满,他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推翻君凌夜的暴政。谢昔年与李青一见如故,两人决定联手,为夜朝的未来而努力。
谢昔年和李青开始暗中联络一些有志之士,准备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但为了夜朝的百姓,他们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们中有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有对君凌夜暴政不满的士人,还有被剥夺了官职的忠臣。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谢昔年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推翻君凌夜的暴政,让夜朝重现往日的繁荣。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夜朝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再受暴政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