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沙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收到回信。
一来一回的两封信中间竟只相隔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美国首秀。
他紧张过,但不是为了演出。
亚沙·海菲兹从不会因为演出而不安,甚至在演出前,他就知道自己可以轻易折服美国乐坛——没有人拥有像他一样的技巧,没有人。
但他担心自己的信寄到了错误的地址,或半路遗失;他听说洛杉矶在西海岸,收信需要漫长的等待。
“至少需要大半个月才能收到回信。”邮局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他。
但他三天后就收到了回信。
「亲爱的亚沙,」
「你简直不能想象收到你的来信时我有多么震惊。」
「很高兴听说你已经到了美国。关于美国的生活,我可以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一切。如果这些能够帮助到你,我会非常快乐。」
「如果你是一位纯粹的古典乐手,请务必留在纽约。那里时至今日仍住着全美国艺术修养最高的观众。」
「但如果你爱尝试些新鲜玩意,千万记得来洛杉矶看看,这里会成为你的天堂。因为整个美国最新潮时髦的玩意全都出自洛杉矶。」
「每到一个地方,你总得记得去拜访那儿最出名的演奏家,钢琴、大提琴,并不局限于小提。哦,对了。去朋友家做客时我们还总会带上礼物,不知在苏联你们是否会这样?」
「即便你不是真正的海菲兹,认识你依旧是我的荣幸,希望能在明年的梅纽因上见到你。」
「PS. 如果你要举办音乐会,请务必告诉我。」
「你真诚的希拉」
希拉的信写了满满一页半纸,书写流畅连贯、力道能透过纸背印入下一张信纸,和十年前幼稚的字迹判若两人。
亚沙·海菲兹读完却皱起了眉。
他可以确定这是一封来自希拉本人的信了,正如曾经那封让他无比困惑的信一样,这封依旧充斥着让他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诸如“苏联”、“梅纽因”,又或者“即便你不是真正的海菲兹”。
他当然是真正的亚沙·海菲兹。
那个让“海菲兹”成为神童代名词的人。
“海菲兹先生?”经纪人恼人的声音从套房的客厅传来,“您应该开始准备晚上的演出了。”
自从卡耐基首秀,邀请函像雪花一样朝他飞来,看来他不出几个月就能彻底在纽约立足。
云端上的日子都不需要风吹,顺流便能在日复一日的赞美中往高处飘去。
亚沙藏好来自希拉的信,带着使命感穿上了为美国之行定制的新燕尾服——十六岁的他在异国他乡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工作。
*
亚沙·海菲兹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将纽约的生活应付地轻松自如,他尽力出席了每一场音乐会的邀约,却疲于每次散场后同行间间虚伪的吹捧。
在他看来,那些小提琴家都糟透了!
经纪人无数次告诉他要收敛脾气,只有成了真正的“大人物”才能从心所欲。
大人物?显然是不能用在一个初闯纽约的年轻人身上的。
每每回到酒店,亚沙便觉得精疲力尽,只有安静地独处才能让他有精力面对后一天的安排。
就这样一连好几天,亚沙终于从经纪人手里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假期。
他找到机会,抽空给希拉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希拉,」
「感谢你在来信中的指点。在你的提醒下,我带上礼物去拜访纽约最负盛名的演奏家,最后受益颇多。」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与唱片公司谈合约。你知道的,他们总想从你身上榨出最后一点价值。」
「关于你上次在附言中提到的音乐会,我在卡耐基首秀之后,近期并没有举办音乐会的计划。但如果你愿意,可以来我们每周六举办的派对。这儿有趣极了!」
「如果你需要地址,它在113E公园大道与55街的的交叉口。我们每周六晚上10点都在那里。」
「期待与你的见面」
「你真诚的亚沙」
亚沙下楼,亲自将写上希拉地址的信件放进了邮筒中。
美娱接档新文《我在好莱坞狂揽百亿》,对文章感兴趣的话记得从文章“...”处点进“本文作者专栏”预先收藏~
【文案】
孙安娜已经在洛杉矶县外这条山路的公交车站等了三个晚上了。
这是好莱坞大导演萨缪尔·道格拉斯近来从拍摄场地下班的必经之路——消息来自安娜此刻正在好莱坞大导演剧组打杂的前内衣模特同事。
前同事:让给寰宇影业赚了一栋办公楼的大导演注意到站在路边的你?你要真没地方去,可以来我的地方凑合几晚。
安娜,尽管刚和男友闹掰被对方扫地出门,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前同事的提议。
她对这个计划的全部自信,来自于在寰宇影业办公楼和大导演的一面之缘。
从洛杉矶贫民区到贝莱尔山庄豪宅,从中餐馆老板大女儿到好莱坞影史票房第一制作人。
孙安娜喜欢别人喊她Gold digger,
这是对她敏感和大胆的最佳赞誉。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No.3 JH Oct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