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元年,唐宪宗李纯刚即位没多久,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了叛乱。
唐宪宗李纯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人率军前往讨伐。
西川节度使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溃败被俘,被送到了长安斩首。
唐宪宗李纯元和五年十月初七日,升平公主因病去世,唐宪宗李纯追赠虢国大长公主,谥号昭懿。
元和九年九月,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之后,其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
朝廷遣使吊祭,拒而不纳,继而举兵叛乱,威胁东都。
元和十年正月,唐宪宗李纯决定对淮西用兵。
淮西节度使驻于蔡州汝阳,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
自大楚皇帝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
唐宪宗李纯对其用兵,正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
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了威胁,就采用声言帮助官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实际上支持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
元和十二年七月,唐宪宗李纯命自愿亲赴前线的礼仪使裴度以宰相兼任彰义节度使。
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人,大举进攻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九月,随邓节度使李愬大军首先攻破了蔡州,大败淮西大军。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没有料到随邓节度使李愬大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了。
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败死之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恐惧了,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来举兵叛唐。
元和十三年七月,唐宪宗李纯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之下,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内部矛盾激化了,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淄、青、江州地为朝廷平定了。
元和十四年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了大量的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
唐宪宗李纯以宣武节度使韩弘守司徒,兼任中书令,另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充宣武节度使。
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有功,唐宪宗李纯以其兼任侍中。
为了向唐宪宗李纯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唐宪宗李纯继位之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
在位初期,任用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州刺史裴度、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绛相继为相。
平定了西川节度使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三镇,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并且使藩镇相继降服了,归顺了朝廷。
但是,在和藩镇的战争之中,唐宪宗李纯重用宦官,竟然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将军、兼任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的势力增大了。
有的大臣劝说唐宪宗李纯要防止宦官的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左右神策将军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朕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
唐宪宗李纯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的骄侈了起来。
任用奸臣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犹判度支皇甫镈而罢免了贤相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了。
信仙好佛,想要求长生不老之药。
元和十三年,下诏征求方士。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皇甫镈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山人,配制长生药。
派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
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的诤谏。
唐宪宗李纯勃然大怒,准备对刑部侍郎韩愈处以极刑。
晋国公裴度等人奏言刑部侍郎韩愈忠直,唐宪宗李纯才将刑部侍郎韩愈贬为了潮州刺史。
次年,唐宪宗李纯开始服用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宦官集团又分为了两派,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澧王李恽为太子,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武宁军监军王守澄一派拥护遂王李宥为太子。
唐宪宗李纯末年,以伊阙尉牛僧孺和监察御史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的得势了。
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宪宗李纯晚年遇到了太子的问题,贵妃郭瑶象是太师郭子仪的孙女,不论后宫还是朝堂,都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其子太子李恒不即位是不行的。
唐宪宗李纯不想被牵制,也不喜欢这个儿子。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唐宪宗李纯暴崩,贵妃郭瑶象集团主导了一切,太子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
纵观唐宪宗李纯元和一朝,掌权的宦官全是唐宪宗李纯的心腹,全是唐宪宗李纯提拔上来的,唐宪宗李纯的信任和威信是自己的绝对保障。
唐宪宗李纯一死,元和一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李恒的以外都尽数被诛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