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又逢春 > 第30章 昌平。

又逢春 第30章 昌平。

作者:在下了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2 04:15:40 来源:文学城

天边才泛起鱼肚白,冀州王府上下为了小王女及其夫婿返回京都而忙碌起来。

漠北王郑渊和王妃阮英,一大早就派人来唤郑殊岳夫妇去叙话。

最后王妃阮英还单独同郑殊岳叙话,慷慨的将身边的丫鬟翠心,翠莲一道送给郑殊岳带回京都去伺候。

郑殊岳因着昨日翠心的缘故,心中难免有些芥蒂,“叔母,如今香兰紫草已经好全了,在京都,侯府祖母也派了人伺候着,不必麻烦了。”

阮英却语重心长道:“岳儿,叔母不妨直说了,你嫁去侯府也快半年了,这身子……,我瞧着这小侯爷玉树临风的,往后恐不会少了女人,翠心,翠连两个都是家生的,从小就在我身边,知根知底,有她在你身边,也有个照应,她也断不会害你,你也有个放心的人用。”

阮英说的似乎颇有道理,只是阮英的用心她也十分清楚,不过真心几分假意几何她也掂量过。

从小到大,只要是好事,一般都是要排在郑殊宁之后,索性她一句话也不说。

阮英有些着急,从小到大,郑殊岳反抗她,就是不说话,不变态,“你这孩子,怎么一不高兴就不说话,帮你还倒成了害你了,这事我已经同你叔父说过了,他觉得这样再好不过,你一个人在京都,无亲无故的,要是往后姨娘得宠,你连个帮手都没有,你就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

郑殊岳还是不说话,不妨郑渊进来了,严肃道:“你叔母也是为你好,她舍得给你,你就带着去,有什么事情也有个照应。”

郑殊岳不敢反驳郑渊,李嬷嬷匆匆赶来道:“小王女,小侯爷派我来瞧瞧,说是要尽快启程了。”

不多时,郑殊岳同萧晏就要回京都了,翠心翠莲二人也在返回的队伍中。

连翘白芷几个丫鬟面面相觑,又都心知肚明,却又不敢说什么。

李嬷嬷面色有些难看。

郑林初问道:“叔母,这是何意?”

郑渊抢答道:“你叔母有心将两个大丫鬟派去伺候岳儿,就让她们二人去吧,这二人厨艺不错,岳儿也可以随时尝尝家乡菜。”

郑林初不相信阮英会有这么好心,还想说什么,郑渊这人,从来说一不二,郑殊岳怕郑渊迁怒于郑林初,忙道:“我觉着挺好,我就带着去京都吧。”

郑林初有些不可置信的看了一眼郑殊岳。

郑殊岳用眼神安抚了一下郑林初。

郑殊宁也赶来了,姐妹二人边走边说,从王府正厅行至王府门口。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想到下次再见不知是什么时候,郑殊宁不免带着些哭腔。

郑殊岳伸手去拉住郑殊宁的手肘,想抱一下郑殊宁,不妨郑殊宁条件反射般露出疼痛的神色。

郑殊岳神色一凛,轻轻掀开袖口,郑殊宁那欺霜赛雪的手臂上有着横横竖竖的鞭痕。

“你……。”

郑殊岳还未说什么,郑殊宁就摇着头紧紧抓着她的手。

千言万语,说不尽,道不明。

姐妹二人齐齐落泪。

回去的路上,萧晏眉头紧锁,郑殊岳也面色忧伤。

到京都时,接近傍晚,行至西直门,郑殊岳独自回了侯府,萧晏带着则是直奔皇宫,去见皇上去了。

侯府老早就收到消息,派了丫鬟小斯在门口等候。

等回到明安堂后,换了身衣裳便去了花厅。

厅中乌泱泱的坐满了一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

尽管有小斯在门口提前禀报过,因着郑殊岳大婚时,萧晏公务繁忙一切流程都从简了,这次郑殊岳和萧晏从冀州回来,正好办一个认亲仪式,所以侯府中太夫人的小儿子萧文英一家从津远回了侯府。

据了解,萧文英一家人口不少,又如此大费周章的回来,也是太夫人有心了。

于情于理,郑殊岳都该正视这场仪式。

萧文英此人与萧文元不同,光是小妾就有四房。

子嗣男女共七人,四男三女。长子萧临,三子萧铭,四女萧绮为正妻所出。

次子萧礼,五女萧雪为赵姨娘所出;

六女萧晴为陈姨娘所出;七子萧翊,为秦姨娘所出;还有一个进府没多久的孟姨娘。

似乎都是为了同萧晏夫妻二人见面,一大家子特意在花厅等候。

只是萧晏径直去了皇宫,只有郑殊岳一人前来。

太夫人见着她进来,十分开心。

下意识的往郑殊岳后面看了看。

郑殊岳忙说了萧晏去了宫里的事情,萧晏早派人来说过了,太夫人也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只是下意识的反应而已,但是她没有解释,依旧面色不改,“为人臣子当为君分忧。”

萧文英听罢,也点点头,于他们二房而言,萧晏越得圣心越好,现在科举废除,他的一众儿子只得依靠侯府过活,即使从前同嫂子柳氏有些龃龉也不算什么。

只要萧晏往后能帮衬自己的儿子们一把,依靠侯府能为女儿们谋个好夫家,就是天大的好事情。

太夫人忙招呼郑到近前来。

又笑眯眯的对着大家说道:“这就是晏儿的媳妇了。”

众人也都笑眯眯的看着郑殊岳。

随后,太夫人又慈爱的说道:“殊岳,本来认亲仪式是要晏儿在场的,他来给你介绍的,只是事发突然,没想到皇上召见晏儿,所以就让祖母来为你介绍家里人可好?”

郑殊岳忙点头道:“祖母亲自为孙媳介绍,是孙媳的福气。”

“好,”太夫人笑眯眯的点着头。

随即为郑殊岳介绍萧文英一家。

郑殊岳一边听太夫人介绍,一边问好,萧文英同妻妾都给了郑殊岳礼物。

而其他平辈中,都比萧晏年岁小,郑殊岳吩咐连翘送礼,男子都是文房四宝,小姐们都是一根金钗。

认亲仪式结束后,一家人就在花厅用晚膳。

稍晚些,宫里来了人,是一位公公,带着斗笠,似是悄摸来的。

太夫人定睛一看,那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公公,黄顺公公,他如此装扮来侯府,定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关侯府,却又不便被人知晓。

蓦的,太夫人神色有些许紧张,萧老侯爷反应很快忙将人请去书房。

太夫人趁此机会让大家回去休息,只留下了柳氏和郑殊岳。

不多时,萧老侯爷由小斯推着进了花厅,神情严肃。

太夫人率先开口道:“文元,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萧文元回话道:“母亲,晏儿赶去了昌平。”

“什么?”,太夫人似乎不敢相信。

柳氏也急急道:“怎么会让晏儿去。”

郑殊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下她也不知道从何问起,只得站在一旁。

昌平,位于大乾的东北方,与东狄紧靠,一直由安国公纪家一家死守。

纪家世代承袭安国公爵位,战功赫赫。

现任安国公纪桓川有勇有谋,其胞妹为先太子妃纪桓娥,后因先太子密谋造反一事,手握十万精兵的纪家面临着与先太子结党营私的猜忌。

时年,老国公纪善为破此局,以死明志,求了个恩典,保住了纪家上下几十余口人。

此后,不知是何缘故,皇帝并没有削掉纪家的兵权,只是将纪家男眷全部派往昌平,女眷则是留守于京都。

而在纪家接手戍守昌平这二十多年间,东狄屡屡来犯,纪桓川都竭力守住昌平。

年前,经过朝中诸位大臣商议,又结合昌平送来的消息,乾帝认为是最佳的进攻时机。

此仗大捷,至少可保昌平五十年的安宁太平。

而现下,昌平同东狄已经交手快半年,还是相持不下,昌平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送去的粮草居然不见三分之一,乾帝夜不能寐,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已经许多天了。

皇帝召萧晏进宫,开始大家都不以为意。

直到看到那带着斗笠的黄顺出现。

萧文元看了一眼郑殊岳,想起黄公公替萧晏带的话“有什么事不必避着少夫人……。”

沉默了片刻,方才开口道:“安国公受了重伤,无法统军,明舟秘信要晏儿前去助他,并向皇帝说明当年他三次烧了东狄人的粮草都是晏儿的部署……。”

柳氏不等萧文元说完,着急道:“安国公常年混迹于军营都受伤了,晏儿才去过三年,他纵然是天才,也是凶多吉少啊……。”

柳氏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甚至是屋中除了郑殊岳之外的每个人的想法。

只是柳氏说的太直白,太夫人手肘有轻微的抖动,目光看向了萧文元。

萧文元忙安抚道:“放心好了,冀州那边能供应我们五千匹战马,已经往昌平方向去了,新潼关,燕山关各抽五千精兵前往昌平支援,晏儿既然去了,自然有他的数。”

说着,好像是为了让大家都相信,又补充道:“晏儿是什么人,你们还不知道吗?从小虽然调皮,但是他都有他的数的。”

郑殊岳一句话也没有说,她只是听说萧晏同哥哥和叔父商议过大乾同冀州开通互市的事情,没想到他们才回来,冀州就能供应五千匹马来。

“皇后娘娘知道吗?”

太夫人突然开口。

郑殊岳拉回思绪,她知道太夫人同皇后娘娘的关系,太夫人此时问皇后娘娘,难道是想通过皇后娘娘的关系不让萧晏去东狄吗?

柳氏的想法同郑殊岳一模一样,忙道:“母亲,咱们去求求皇后娘娘吧,晏儿是她老人家看着长大了,她最喜欢晏儿了。”

“慧茹,你冷静些。”萧文元开口。

慧茹是柳氏的名讳。

“此事事关社稷,即使皇后娘娘知晓,晏儿也不可能会回来,更何况是明舟的来信。”

太夫人觉得萧文元说的有道理,很快沉着下来。

柳氏虽然担忧,但也坐到了一旁的圈椅上,不再说话,只是不停的缴着手中的锦帕。

似是瞧见郑殊岳一脸不知所谓的坐着,她心里有些气愤。

萧老侯爷突然发话道:“慧茹,书岳你们先回去歇着吧,我修书一封去昌平,劳他们照看些晏儿,你们不用担心。”

萧老侯爷说话温和,但是又有着不容置喙的强硬,柳氏只好离开了。

郑殊岳也起身,行了个礼,正准备走,太夫人突然说道:“殊岳,晏儿同你说过什么吗?”

郑殊岳摇了摇头,“祖母,他只是同我说京都有事情等着他处理,让我先回来。”

太夫人点了点头,让她回去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