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熙三年,尚书右丞陈广鸿幼子陈言澈赐婚于景王。
景王萧珩,当今圣上的同父同母的兄弟,先帝最爱的儿子,当今圣上也对他这个弟弟很好。而这赐婚的圣旨是萧珩向皇上求的。
赐婚圣旨送到陈府时,陈广鸿自是很震惊,皇上为何让景王娶一个庶子,但陈言澈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没有分化成坤泽,只有陈言澈分化成了坤泽。陈广鸿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分化成了乾元,一个则是中庸,一个女儿也是中庸。
六月二十七日,陈言澈嫁与萧珩为妻。
大婚那晚,萧珩连陈言澈的盖头都没掀,殷国来犯,边疆已经丢了十座城池了,萧珩马不停蹄地率兵赶往边疆。
那晚陈言澈坐在床边坐了一晚也没有等到萧珩,第二日被告知萧珩上了战场。
整个景王府都知道,王爷娶的王妃,是个庶子,而且,萧珩大婚那天上了战场,两人连面还没见过,陈言澈自是不受景王府仆人的尊重。但萧珩给陈言澈留了个太监耿轮,耿轮是景王府掌事总管,景王府的仆人还是听他的,而且耿轮一直受萧珩信任。萧珩还为陈言澈留了一些王府亲兵,保护陈言澈的安全。
但这偌大的景王府,陈言澈能信得过的人就只有他带到景王府的小云了。
陈言澈坐在床边,看向窗外,开口唤了声:“小云。”
“奴婢在。”
“王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这……奴婢不知,打胜了就回来了吧。”
“嗯……小云,拿纸笔来,我要画画。”
不一会儿小云将纸笔呈了上来,陈言澈在那安静的作画。
三天后,该回门了,陈言澈到了陈府门口,他掀开马车的帘子,见无人迎接,他自嘲的笑了笑。陈言澈下了马车,却进不了陈府,陈府全家上下由陈大人带去寺庙里祈福了。陈言澈吃了闭门羹,对着小云和耿轮说:“回去吧,回府。”
耿轮阻止道:“王妃,怎么办,真要回去?这打的不是您的脸,是整个景王府的脸面。”
“耿总管,回去吧。”
“是。”
陈言澈上了马车,马车朝着王府方向行驶。
到了景王府,陈言澈一回到正院,就让所有人都下去了只留下了小云。
陈言澈坐在床前发呆,不自觉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小云当然知道自家公子受了委屈,她想出言安慰,但还是作罢。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了,那一月前线捷报频传。
那日陈言澈正在花园赏花,耿轮拿着封信,呈给了陈言澈。
“王妃,王爷来信了,给您的。”
陈言澈接过信,耿轮就退下了。
信封上写着:“吾妻亲启。”
陈言澈打开信封,
“言澈:
近日发生之事,本王均已知晓,知你委屈,你受苦了,等本王回去。”
虽只短短数语,但陈言澈很满足了。
崇熙四年二月十四日,景王萧珩带兵班师回朝,此一战一举收回城池也攻下殷国三座城池,殷国投降,割地五百里。
大军回朝时,京城百姓夹道欢迎。
萧珩并未先去见皇上,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府中。
萧珩回到府中,见到的第一眼并不是他的王妃,确是耿轮。
萧珩看着跪在地上的耿轮开口道:“王妃呢?说话!”
“王妃他病了,受了风寒,无法迎接王爷。”
萧珩听到这些,跑到正院,看到院中正要走去前院的人,萧珩跑过去将陈言澈抱到床上,给他盖上被子。
陈言澈刚想下床给萧珩行礼又被萧珩按了下去,萧珩伸手摸了摸陈言澈的额头,烫的厉害。
“好好躺着,都发烧了。逞什么强。”
“可……。”还没等陈言澈说完,萧珩就又说:“怎么受了风寒?”
萧珩见陈言澈不肯说,就走了,萧珩将小云叫到偏殿,
“你是王妃的贴身丫鬟,跟本王说,王妃为何会的风寒!”
“王爷,是太后不知是听了谁的话,以为王妃有害您的心思,便罚王妃在雪中跪了两个时辰。”小云如今也不管别的了,如实说了实话,因为她知道给王妃撑腰的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