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有恶人 > 第65章 第 65 章

有恶人 第65章 第 65 章

作者:久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2 10:14:59 来源:文学城

梦黄粱辛辣,入喉似火,她立时咳嗽起来。

他的手终于无助地松开,慌乱地想要递手帕给她,被韶歌推开。

“司徒申,”她呼吸有些急促,眼底满是红色,“你知道三年有多久吗?”

她问,“你知道吗?”

她跌坐回座位上,司徒申伸出手,想要扶住她,可她分明已经坐稳,他却还攥着她的手臂。

“我哥哥说,你答应他要看我出嫁的,”韶歌的泪还是掉下来了,“可你这样走了,我怎么办呢?”

她不应该说这样的话的,韶歌清楚。

她在来的路上想了许久,她没有怨司徒申的不告而别——说到底,她有什么立场呢?毕竟他们都在这皇权之下,根本身不由己。走或不走、多少年月,怎能遂了自己心愿?

可……

也许是醉了罢。

她没喝过这样烈的酒。

陌生的情感充斥她的胸膛。

“司徒申……”她就这样仰头看着自己,“三年之后,我就十五岁了。”

司徒申想把人抱在怀里。

可是不行。

他不是醉了的那一个。

于是他说,“我知道,韶歌。”

韶歌的话没了,她压抑的哭泣好像撕碎的风声,都在喉咙里。

“韶歌,”他说,“对不起。”

“我曾与你许过很多,可到底当初年少,见识太浅,不知道说出口的,多不能兑现,”他道,“是我相负。”

韶歌的眼泪砸下来,很大颗的,就像是落在地上会有声音——他好像听到了,砸进他的心脏,熔出一个坑来,再填不上了。

“若你尚能勉强再信我一回,韶歌,”他说,“我许你一件事,此后只要你开口,无论何时何地,多少艰难,我都为你做到。”

尉迟听得心里一抽。

心道这是什么生离死别的场面,说起来这俩人到底没谈过什么感情,可这分别怎的却叫人难过至斯。

赵闻皱起眉头,心道若是公主出言,叫司徒申留在京城,他还能当真不去斯兰了不成?

韶歌听到,愣了半晌,方才渐渐回神。

她看着司徒申,缓缓挤出个笑来。

“他日我若为夫家所欺,要闹和离的时候,”她僵笑道,“还请少将军帮衬一把,将人掀翻在地,暴打一通。”

司徒申的动作顿住。

只见她起身又道,“若勉强顺遂,姻缘和睦,便就劳烦将军……为我儿女,做个干爹吧。”

司徒申像是被定在原地,直到韶歌走到他面前,他还维持原来的动作。

“可好?”韶歌的话好像很柔软。

却像是一把血槽深厚的匕首,在刺入心脏的一刻,已经取人性命。

“……”

“公主醉了。”

司徒申声音沙哑。

“我什么都应你,到他日你想更改,也随时都可以。”

“……既然话尽于此,再无可叙,”韶歌道,又对尉迟和赵闻福身,将两人吓得连忙站起来行礼,“那就祝将军此行顺利,学有所成,仕途亨通。”

司徒申长揖起身时,只能见到她背影遥远,脚下不稳踉跄一下,被赶来的碧娘稳稳扶住。

……

那日长亭一别后,回官署路上,尉迟明宪问赵闻,“你见过阿申的那簪子吗?”

赵闻勒马缰绳一顿,“是他那集市上买的天价石头做的?”

尉迟颔首,“他年前回来,从祁澈的路子找到了精工工匠,赶在除夕前加急做的,又多压了不少银子。”

“那他……”赵闻回首,看向西方。

“你瞧今日这样子,像是已经送人的样子吗?”尉迟哼了一声,不住摇头。

赵闻:“我当真不明白,若是像你说的,阿申真对韶歌公主心怀不轨——”

尉迟:“是两情相悦!”

赵闻抬手,“罢、罢,总归就非寻常朋友。以阿申的家世,和他与殿下的关系,两家结亲不是正合适?”

尉迟翻了个白眼,“我早说你这人不能连年地和机械待在一起,如今脑子都不转了。”

尉迟:“老将军和二爷战死,三将军封侯,阿申如今也是伯爵,你见过当朝武将中有几个伯爵?”

赵闻:“可他有战功在身,敕封也是应当。”

尉迟:“你未见边关千百驻守半生的将领吗?多少人穷尽此生都未见功勋,可司徒申呢?他才十七岁。况且就凭他的战功——咱们在登西驻兵一年分寸未进,眼下是赢了,倘若战局有变,咱们几个不以死谢罪就算他陛下的大恩大德了。”

赵闻:“这……可陛下封赏阿申,不也等同嘉奖太子吗?咱们虽身在边地,身上都是东宫的编制,太子封无可封,这封赏落到咱们头上,岂不是更显得司徒氏和太子的关系……”

赵闻的语音忽地消了。

说话间他已经意识到,这其中或许有什么问题……

“阿申编制在东宫,三爷呢?”尉迟道,“虽然老将军走了,但是你我亲眼见过,司徒氏在边地五郡一呼百应的威望。现在我问你,司徒军,是陛下的司徒军,还是太子的司徒军?”

赵闻不能答话了。

这幽幽官道此刻忽地变得如此寂寥。春日之风非但没有半分温暖,反而叫人骨髓生寒,仿若回到了登州战场。

“算你还没和机械一起过得失了智,”尉迟道。

两人并肩共骑,哒哒的马蹄声踏得人有些心慌。

“陛下与太子的制衡,古来都是难题,”赵闻沉吟片刻,终于道,“你觉得,公主会被陛下用来牵制殿下?”

“不是我觉得,”尉迟道,“是,‘势必’。且看当今,朝堂之上万氏独大,他是太子的舅舅,阵营自不必说,在外驻军中以司徒军名声最响,也是早站在了太子身后,倘若阿申再尚了太子的妹妹——大安唯一的嫡公主。你说这大安的皇帝,究竟是陛下……还是太子?”

此间未闻回音,只有簌簌柳枝抽打之声。

回到城中,已经是正午,炽烈的太阳挂在当中。

一日之中气候几度变化,春日从严寒里走来,又转眼就冲进了盛夏之中。

“明宪,”分别以前,赵闻叫住友人,“你以为,阿申既打了簪子,为什么没有给公主?”

尉迟勒马回头,此地已经有人流穿梭,并非方才路上都是荒郊野岭,既无隔墙,自然无耳。

“你低声些,”尉迟离近道,“他俩没缘没分,以后更是需要避嫌,反正都要分开,还徒留个睹物思人的物件干什么?”

“若当真如此,以阿申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找人去做这东西,”赵闻道,“否则也当与公主说清楚,将簪子送了,做个了断才是。”

尉迟:“凡世事,大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阿申一时纠结着想不明白也是有……”

赵闻:“东西是买来送人的,既然没送出去,便还有再能送的可能。”

尉迟:“你说什么大逆不道的——”

赵闻:“你未听得公主的话吗?三年何其长。人世诸多变化,怎会有一言定死的命途?”

尉迟看向自己这个沉默寡言的多年老友,都说文人最是天真,可他这天真之问,又何尝不是诸多斑驳粉饰下,这世间的真理?

尉迟:“倘有半分希望,你可知有多艰难?”

赵闻:“世上并无易事,只贵在有一颗恒心,我看阿申有,明宪,你且看,公主呢?”

尉迟并未答话。

两人在人流之中矗立良久。

你看便如这日升日落,云卷云舒,人来、人去。

“便如你所说,世事无常,”尉迟终于道,“有时这一颗恒心能守得月明,有时却成了虚无执念烦扰一生。”

“既如此,他们何其年轻?”赵闻道,“何苦死守着一心成了妄念?”

何苦呢?

尉迟明宪眼前浮现出在登州时,司徒申在市集中对他说“非她良配”时候的眼神。

他也曾见过东宫学堂中的韶歌公主,今日因为一杯梦黄粱微醺的韶歌身上尚能见到那小姑娘的影子,可三年后呢——三年太长。

太庙玄鸟坠脊之事天下人皆知,皇帝着急给韶歌公主找婆家的事情成为安京城中茶余饭后的谈资。

“赵闻,”尉迟道,“局中人不是阿申。”

“天地广阔,何其年轻,”他道,“公主唯一的天地,不过是阿申而已。”

“所以他说……”

赵闻捏着缰绳的手缓缓放下了。

他们一直在说的都是阿申,他们的兄弟,他何其颠沛,何其奔波,何其坎坷。

可在这桩无疾而终的情愫之中,只有一个人,哪怕后退半步,都是无底洞穴。

“所以他说,相负了。”

多少悲欢,莫不过一句,无可奈何。

……

司徒申的书信没有断过。

有的送往东宫,有的送到司徒府中。

只是魏暄往往对着满纸字句失笑。

这通篇琐碎的奇闻见识,一定不是写给自己这个博闻强识、见闻广博的太子的。

毕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叫那个足未出过安京地界的小姑娘知道。

知道有一个地方,叫做拜留别。

那里的人们从相遇的一刻开始,就想到了会别离。

政通十五年的上元,韶歌和碧娘在街上遇见了一个来自遥远西方的传教士。

他身披雪白的袍带,在绚烂灯火之下显得如此突兀,他身边的人们都远远躲开,他像是逆流而上的一只飞鱼,想要飞跃瀑布的高度,怀着不切实际的愿景,意图在山的那一边安家。

韶歌远看见,没有片刻思虑,便立时冲到了他的面前。

——你来自拜留别吗?

白袍中的老人缓缓抬眼,面前是个仿若身上散发着光芒的姑娘。

“我的公主,我们何其有缘,”老人眼中熠熠生光。

“你如何得知!”碧娘忽地惊醒,连忙拉着韶歌后退。

老人只是温和地笑着,“是我的神明告诉我的。”

“哪怕相隔万里,”韶歌示意碧娘不必紧张,“你的神明也能这样清楚地指引你吗?”

“当然,我的公主,”传教士微笑着,“我谛听神明的旨意已经五十年,我们从未分离,哪怕远隔山海。”

韶歌点点头,“听闻三年来从斯兰前往东安的传教士不下几百人,你们都这样和神明对话吗?”

“当然,”传教士道,“在斯兰,更有千千万万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神明的子民,每一个人,都平等地被神明守护和爱着。”

韶歌笑了一下,这样的话,她在那些信笺中见过相似的叙述。

他说那里的人都很天真,她却只是向往。

该多么美好呢——不论何时何地,总有一个人,会不论条件地守护你。

“先生,”韶歌上前,将右手扣在心脏上,这也是她从信中习得的礼节。

传教士:“请说,我的公主。”

韶歌:“请问您离家遥远,就不会思念吗?”

传教士:“我的公主,我早已经将身体和灵魂都献给神明,如果说‘家’,那么教堂就是我的家,我的同道们,便是我的家人。”

韶歌:“此行山高路远,先生就当真能放下家人?”

“不是放下,我的公主,”传教士笑道,“我们的心在一起,永远也不会分开。”

“就像我和神明,虽然未曾谋面,却也不曾离开。”

韶歌有些愣住了,老人的回答触及了她心中某处。

“我们其实一样,”传教士看着韶歌,他继续道,“我的公主,我们看似孤身一人,却并不孤独。”

“并不……孤独吗?”韶歌喃喃。

“那些陪伴的,照耀的,温暖的,从未逝去,”他道,“只是从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双臂拥抱的,变成了灵魂的重量。”

韶歌:“灵魂的重量?”

“是的,灵魂,”传教士道,“公主的灵魂很沉重呢。”

“人世颠簸,任何人终究只能独自走向生死的轮回。而你,我的公主,你的灵魂已经很沉重了,我们应该为此满足而欢娱。”

“……是啊,”良久,韶歌叹道。

“逝去的已经永久留下,未来却还没有来,我又……何必自苦?”

“我的公主,”传教士兴奋道,“你和神明何其有缘!”

“是吗?”韶歌微笑看向西方,那也许是他口中神明的方向,“是特殊的缘分,却也是到此为止的缘分。”

“缘分到何处世人如何预料?”传教士道,“公主的缘分,还奇妙得很!”

这是韶歌第一次真正亲眼见识到没有宵禁的安京城。

韶歌没有及笄礼,因为她诞生的日子何其不详。除夕夜她获得特别的恩准,在哥哥的陪伴之下,去往椒房殿,在重重宫门之外,给自己的母亲行了一个大礼,于是在此之后,她便就算是已经成年。

三年很长,其间发生大小变故无数,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其中当然包括魏韶歌。

年后,京中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韶歌公主府的落成。

而这也意味着,遥寄在大相国寺的嫡公主,就到了要出嫁的一天了。

驸马已然定下,人选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下一章:白月光回国。

感谢,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5章 第 6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