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咏叹调 > 第6章 不期

咏叹调 第6章 不期

作者:王潇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7 21:53:58 来源:文学城

即使明定再怎么说没事,齐安还是感受到了氛围的异样,刚刚还在有说有笑的人,突然间换了一副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不怎么开口说话。

明定不说话,齐安寡言亦不多说,沈璋天生一个社恐,更不会主动聊天,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很快散了席。

明定慢行一步,缓缓坐在原地,打碎的杯盏薄如蝉翼,近乎透明,他忍不住伸手触碰。

“主子,”一位书童缓步而来,看着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穿着寻常的素色衣衫,举止端庄稳重,自有气韵,“当心伤着手。”

“玄英,”明定怔愣半晌,轻声说,“你知道他是谁吗?”

玄英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答话。

明定沉默地坐着,手上那串佛珠檀香萦绕,清冷又孤寂。半晌,明定低低地说:“走吧!”

水云间一共三座小楼,与望舒楼隔子夜河相望,是京城第一风月场,公孙贵族的销金窟。

明定穿过疏竹暗柳,无声无息地走到最深处的一座。这座小楼古朴雅致,安静非常,与水云间其他的红尘场所不似一处天地,一共有三层高,书架通顶,累着满满叠叠的书卷。

最里面的书架正中处摆着一个玉瓶,里面插着两只琉璃花,看着像寻常的装饰,触手才发现玉瓶纹丝不动,竟然是牢牢与书架连在一起。

明定抬手将玉瓶转动,书架爆出一声轻响,豁然间一分为二,露出后面的一大间密室。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烛台上的红蜡半干,看得出常常有人在这。

这里并没有放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家秘密或卷宗,而与外面一样,密密麻麻垒着书。与外面不同,这里全部是兵书,各路兵法、布阵计谋、用兵韬略等等。书卷看着很破旧,像是被人常常翻阅。

密室的墙壁上挂着十几幅地图,大周、西狄、含丹三国全境图,还有粮草押运、操兵布阵图等。最中央是一张行军路线,记载着北庭王萧济从十五岁领兵到到如今指挥的的大小一十七场战役。

“蛮夷之辈安敢践踏我华夏江山……”明定望着地图出神,口中喃喃。

相同的话语跨越时光有一次出现在耳畔,一模一样的语气和音调,甚至连神情都别无二致。

当年十五岁的银袍少年,在边疆战火的洗礼中,已经褪去了青涩,变成镇守一方的大将军。

早在八年前,他们就见过。

明定,平生最恨卜卦算命!

想他明家三代公卿,百年望族,祖上虽历风雨飘摇,经大起大落,但始终屹立不倒,靠得岂是天命,乃人为也!

明定之父明理,是当今圣上的老师,官居御史大夫,掌谏言,执科考,纳贤士,三公在列,桃李满天下。

明定之兄明岐,任太子太傅,经纶满腹,当今圣上和太子甚敬重之。坊间常说,明氏好风水,代代出帝师。

他本人明定,小时便抱远志,因此博览群书,从未懈怠,十一岁时一篇《治世论》横空出世,震动文坛,被誉济世之大才,是众人寄予厚望的明家后备军。然而紧接而来的一场大病,险些送掉他半条命。

自此开始,“命”之一字,不由得他不信,也不由得他相信。

这病来得无比蹊跷,那日天朗气清,明定正坐在院中与兄长对弈。明定突然明定胸口剧痛,只听“啪嗒”一声,手中所执棋子落在棋盘中,随即倒地昏迷不醒。

昏迷伴着高烧,整整三日,宫中派来的御医,民间请来的良医,皆束手无策,最后摇头叹息,说准备后事吧。

明理悲痛不已,他四十一岁方得此子,夫人又因产子难产而去。明定从小冰雪聪明,他爱逾性命,如今幼子未及总角之龄,便要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真是肝肠寸断,一时间明府哀声不绝。

正值两难之际,一位道士在明府外求见,称其有鬼神之术,可使明少公子转危为安。明理见此人鹤发童颜,颇有仙风道骨,连忙将他迎进府内。

那老道口中念念有词,笔蘸朱砂,挥就一张符咒,贴于明定额前。又留下三颗药丸,嘱咐明理每三个时辰给明定服一颗,即可痊愈。

明理将信将疑,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按照道士的说法给明定服药,到第二日,明定果然高烧退尽,恢复清醒。

明理心中担忧幼子因高烧变得痴傻,于是试探地伸出两根手指问:“这是几?”

“父亲为何如此?”明定抬起下巴,大为不屑,仿佛是在质疑,莫非您觉得我是傻子?

明理大喜,备重金酬谢老道,却不想那老道推辞不受。

“道长救了犬子一命,明理无以为报,区区薄礼,请道长切勿推辞啊!”明理长揖到地,不愿起身。

道士面容肃穆:“此子命系于天,本不该绝,非我之功也!只是机缘至此,使我得与其相见。贫道有两句话,还望大人记于心中。”

明理闻言,也正了面色,庄重说道:“明理自当静听,请道长赐教。”

道士说:“少公子八字绝妙,本是富贵之人,只是细细看来,却祥中带煞。”

明理蹙眉问:“此何意?”

道士向周围侍从看了看,明理摆手示意众人院外等候。

道士面露迟疑,似有不忍之意:“少公子命主文曲,本是辅佐之紫薇之相,但却……”

明理说:“请道长直言!”

道士一抚摸长须:“却是乱臣贼子,封侯拜相!”

明理大惊失色。

道士接着说:“此命无法可破,只是切记要让少公子远离朝堂,若隐于山水之中,不问世事,或能化解一二。”

道士说完,飘然而去,明理急忙追出去,却左右不见人影。

明理亲眼见那道长救明定起死回生,此话焉能不信?只是从此,再不教明定为官入仕之道,只由得他学一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奇门机关等杂学。

明定不解,明理以实言相告。明定沉默良久,点点头再无多言。

虽是可惜,却也无可奈何。

此事过了没多久,明理之母病逝于江南扬州的祖宅,明理携全家回乡守孝。

明定终日沈默寡言。明理担心他在祖宅憋闷,正好有一个远房表舅邀请,就问他想不想去旁边的一个小镇看看水散散心。

就这么浑浑噩噩到了表舅家,表舅是做古书生意的,家中全是书,经史子集,杂谈野史,要什么有什么,正好合明定的心意。远方表舅不敢管他,由着他他整日窝在房里看书,日子过得倒是舒心。

舒心是舒心了,就是不太健康。一个月下来,明定整个人瘦了一圈,惨白着一张脸,就剩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表舅觉得这样不行,他受明老爹拜托,在这照料明定散心养身体,没想到这金贵的小公子终日埋头苦读,短短的时间,不仅没养出膘,反而少了肉,看着更像个病秧子,他可怎么向大官姐夫交待!

他正想办法看怎么带明定去玩一玩,京城那边就来了生意,催着他去。这可急坏了表舅!要是这么把人送回明家祖宅,别说讨好了,那个爱子如命的姐夫不剥他的皮就不错了!

表舅意意思思地明定说了下情况,大概就是我也不容易,得赚钱糊口,你看接下来怎么办?怎么跟大人解释?

明二公子沉默了一下,抬头说这事好办,我不回家,你带我去京城。

表舅快哭了,说二公子我不敢啊!做生意赶路,是有风险的,可能遇到虎狼,可能遇到强盗,他怎么敢带着明老爹的命根子乱跑!

带上长赢!明二公子觉得小毛贼小动物不可怕,挥挥手决定了这件事,然后补充了一句,别让我父亲知道。

表舅真哭了,提心吊胆地带着明定上路,他这一趟没想赚钱,甚至还多带了银子,想着万一遇到绑票的还能赎个身。

明定也不知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去京城,后来想想,大概是想家了。又或者是源于某种神奇的叛逆,毕竟当时他十二岁,青春年纪,又恰好与他的满怀抱负无奈分手,处于失恋一般的情绪中。

虽然明二公子狠狠叛逆了一回,但是形式大于实质,这一路上实在是安稳得不能再安稳,平静地不能再平静,白天赶路,到点吃饭,晚上睡觉。

明定听着表舅跟卖家讨价还价,掏了掏耳朵,觉得这日子是真他妈无聊!

直到戍戎被袭的消息传来,千余户被劫掠,朝廷却按兵不发,想重金求和!后来听说是年仅十五岁的小殿下主动请缨平叛,一时间大街小巷议论纷纷。

有人痛骂官场**,苟延残喘。有人说朝廷无人啦,竟然派一个小娃娃去打仗?!还有人摇摇头叹息,可惜了,这么小的年纪又毫无经验,肯定是要有去无回!又有人说,天家的事情,谁知道是不是故意让小殿下去送死的!

大军开拔很快,表舅跟明定商量说要不晚一天再走,跟大军错开,不然跟在后面只有喝灰的份儿。

明定很平静地同意了,当天晚上趁着表舅睡着,留下一封书信说要出去一趟,找了一匹马连夜直追,终于在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在郊外看到了大军。

要将叛逆进行到底!十二岁的明二公子非常乖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