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英雄美人传奇 > 第324章 两件事

英雄美人传奇 第324章 两件事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0 21:53:41 来源:文学城

又是一年终将近,本该迎新除旧祟,今年粮食丰收、南征大捷、胡蒙顺利换权、冬季又降瑞雪,赵熹虽重伤却濒死而生、逐渐痊愈,年前又有五城投降改帜,粗粗一算,可谓大喜之年,这元日也该过得乐乐呵呵才是。朝中颇为喜庆,将急事先办、大事可缓、迎春祭祀等琐事为重。

这日大家商议完祭祀诸事、正想着自己家中如何,承平忽然道:“如今南征虽还未完、大功已建,剩余七城一州一年半载也就了了,那么论功行赏也就该提早打算了。这事也不急,你们回去慢慢商议商议再向我汇报。这事关乎军心君威,切要公道公正、不可遗漏一人才是。”

承平说这个有理有据,南征将毕、自然要犒劳三军将帅,该封该赏提前思量,好过仓促封赏、功劳高低起了争执、一桩美事又起波折。诸臣都觉得理所应当,纷纷点头应承,唯陶希仁几人知承平心意:这是提点他们、此次封赏必有赵熹。

这本也顺理成章,赵熹是南征元帅、五年并胶灭江、天下几全,功劳不可谓不大。其实先前平青州收夷狄赵熹已是功劳赫赫,可除了金银珠宝等物、官爵荣禄一概皆无,就是将军、元帅之职也是兵起时领兵收时收,赵熹南征北战这么些年、竟连名正言顺站上朝堂都不能。

这次承平打定了主意,既要重赏、也要荣封、更要授之以高官,让赵熹可以站在众臣之前议定天下之事。这是赵熹该得的。

文官们其实早料到有这一天,按理说他们看着赵熹沙场奋死便该接受之后对他的封赏,可赵熹是赵熹,他不是普通功臣,他是双元,是承平之妻。

陶希仁站前一步:“关于封赏之事,微臣有事秉。”

承平蹙眉:“论功行赏、按功行赏,功劳大赏多封重官大,还需要秉什么,只要来功劳簿看就是了!”

陶希仁仍道:“有一人居功至伟却不能赏!”

承平不悦:“我偏要赏呢!”

陶希仁继续道:“那人正是摄政王您!您虽未上战场可军需运转、军粮筹措、劳丁征募、百姓安抚、降城收地安宁全赖您运筹帷幄,战场在前、无您在后支撑、南征万万不会赢!”

承平眉头舒展,笑道:“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是?希仁竟在夸我了!这本就是我分内之事,何况这么些事也不是我办、群臣百姓同心协力才有此功,论功行赏也不要忘了大家才好!至于我,微不必提。”

陶希仁道:“您乃摄政王、朝中无君您便是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您打理天下乃理所应当、也无人可赏无地可封,故您虽有功却不能赏,可见有功未必要赏。”

承平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扫过群臣,看诸臣头低目垂悄然无声,便知在场之人都支持陶希仁。这也是意料之中,承平未做纠缠,而是道:“这事又不急,你回去慢慢想,总之我要赏之人必要在封赏之册。”

“王爷……”

“还有一件事,”承平打断陶希仁,“舒太妃和公主为黄贼所害,如今黄贼伏诛,待南方平定,先帝遗愿也算了结,也该立新君了。当初高祖定都京都未过三代而亡,可见此地并非龙兴之地,既然要立新君设新朝,就该选新都才是。本王命钦天监演算,新朝之龙脉起于东北辽地、终于昆仑,燕州上安便是龙心所在、正是都城之选。本王欲更改全国地名、将燕州上安改为盘龙、设为新都。迁都繁琐,时间又不多,诸位也先打算着吧。”

众臣哄然,陶希仁更是急道:“王爷,此事万万不可!连战数年百姓早已疲敝,迁都要建宫室、起城墙、更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微臣也略通紫薇星数,从未算出京都风水有异,且上安偏远、北地旱冷、作物不生、百姓难安,怎能做新都!究竟是哪个不学无术之人蒙骗王爷,将他叫来细说,也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承平道:“风水之说从来是各执一词,谁对谁错谁承天意谁顺民心谁又分得清楚?儒门言**之外君子不言,希仁怕也不精此道,你之言,不足为论;燕州虽北却也非无民,何况中原江南最为肥沃、百姓已然人满为患,北边大片土地难道要弃之不用?本王多次前去燕州,那里四季分明、与中原相差无几,再加上水利兴修,农粮种植并不困难,建都上安正好由我等率先垂范、开田兴农;至于兴建宫室,早在乱宋时燕国便在上安建都,其星聚宫仍在,这几年陈家也在修葺该地,明年便由朝廷接手,微微修修也就能住了,不会劳动太多。”

陶希仁立刻看向陈平之,陈平之向他笑笑,并未多言。陶希仁更气,正要再言,承平却摆了摆手:“这两件一件可慢一件要急,都要仔细思量,大家可慢慢斟酌、年后再议!”

承平三言两语便将众臣打发走,陶希仁本不肯,宋荣声上前劝道:“王爷看来主意已定,不如咱们几人先议个章程再说!”

承平今日说这两件事就是不让大家反对,好在这两件事也还未坐实,陶希仁没有办法,只得先同宋荣声等一道离去。陈平之本来只替承平修了修上安星聚宫,今天承平将给赵熹封赏和迁都并在一起、好像陈家一并支持一样;不过陈家早已打定主意投靠承平,赵熹的事他们肯定不会反对,承平这般也算推了他们一把,他们也只得认下。不过这样一来,两家的婚事就得快定了。

陈平之离开前看了看承平,承平道:“熹儿近来身子又不大好,婚事还没同他商议,不过你也可做些准备了,陈家女必入李家。”

陈平之赶忙谢恩告退。群臣便只剩了吴衡还在。吴衡本为李淳老师,李淳前两年已出府办事、吴衍也入户部补缺,因他办事牢靠为人亲厚很受上司看重同僚喜爱,两三年便被提为侍郎,也算承平信任之臣。

承平见他留着不肯走猜想是为李淳之事,却仍问:“吴大人还有什么事要奏么?”

吴衡躬身道:“非有公事,是有些私情……近来未见二公子,又不怕叨扰元帅养病、不敢拜府,托人带信却又说见不到二公子……卑职着实有些担心,斗胆烦扰王爷,不知二公子可安好?”

承平冷哼一声:“他如何不好,他好得很呢!你既然是他老师,我还要问你怎么将他教得顽劣不堪、是非不分,非要闯下大祸才罢休!”

吴衡赶忙跪倒:“王爷息怒!卑职不知小公子犯下什么错事,可依卑职之见,小公子虽骄蛮却通理、对王爷和元帅却是敬仰孺慕至极!小公子年纪小,有行差踏错也是卑职教导无方,他却并无坏心啊!卑职愿领罚,请王爷看在小公子对您一片赤诚的份上,严教轻责……”

承平看他一眼:“你对淳儿倒是爱护有加。”

吴衡叹道:“卑职也知道小公子有种种不是,可他却是个重情重义、尊师重道的好孩子!您和元帅诸事繁忙、他平时便同我待得多些,他时常表露对您和大君的思念和仰慕,卑职见了如何不怜惜、如何不感动!王爷,小公子只有十六岁,正是年少轻狂,他想要像您和大君那样英雄盖世、可又难以望其项背,这时候他自然想要桀骜不驯、离经叛道、好离您和大君更近一点。王爷,小公子向来错而知改,他最难以接受的是您的忽视啊!”

李淳已经在家里关了半个月,不单承平、连赵熹都不去看他,其他下人除了近侍更不能靠近,府中尚且如此更别提朝中。他的消失悄无声息,承泰等人问起承平也不肯多说,大家都猜测李淳做了什么事遭到了承平的厌弃。吴衡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思量许久,还是决定直接来求承平。

虽平时都是赵熹骄纵孩子,但承平要罚、赵熹绝不会违背他的决定;承平这些年跟李淳两人一家朝夕相处,情义更比同李温还深些,听吴衡这么说、承平又想起赵熹不在身边、李淳陪自己度过的岁月。

承平叹了口气,当时并未说什么,只是在元旦那天将李淳放了出来的李温一同参与祭祀事宜,过后又将他关了回去,不过也足以让朝臣打消猜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