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将过,万事齐备。
为保色度,艾草需得趁鲜取色,瑛娘便先取了艾草来制。
而艾草鲜嫩时,草汁儿可做青团,几百斤艾草需得舂细成蓉,瑛娘支使汪文、汪武两兄弟来做,自个儿先舂了些来煮汁儿和面,
取酱菜、肥肉宰细过油以备作馅儿,再取江米粉、麦粉各半,煮沸的艾草汁儿滤得艾蓉,入面一起和匀,包上咸香肉馅上锅蒸熟,一屉蒸来五十几个,除开还吃不得的小林氏和汪明起,一人将将分得三个。
滤过的艾草汁儿自然也不浪费,染过四月要用的布块,瑛娘又从徐氏手头缠来半匹棉绢染了裁衣,叫徐氏好一顿弯酸[注1]。
瑛娘没往心头去,“嘻嘻”笑过,扭头便投入艾草取色的工序中去。
舂好煮过的艾草汁儿晾凉后加石灰水调色,因着色可调,瑛娘便只调了深绿,待艾草汁儿搅出绒絮,镇上一夜便能分出艾草浆。
艾草浆分盆晾晒,前后五日即可干透,干透的色块以乳钵研细,筛出杂质,这一批艾绿颜料便算成了。
制成的颜料分装也算麻烦,瑛娘拿了广口胭脂扣和戥子,直接将活儿支给汪文、汪武去做。
“待下旬交付,再给你们工钱。”
“成!”
艾绿制成,瑛娘又着手处理栀子。
栀子舂细不易,瑛娘便用踏碓舂过再用石磨研磨,几百斤干栀子花了几日全磨细入缸存备,分得几批来煎煮。
沸水沏过,搅匀浸泡二三刻,再以细布滤汁儿,反复几次,所得橙红汁液尽数整合入锅熬煮。
栀子自带了果胶,期间熬煮自然也是离不得人的,熬至汁液粘稠,架锅隔屉蒸干,晾晒三日,复又舂细过筛,忙过之后,正好汪文、汪武两兄弟又能继续戥量分装。
此二色成,自得抓紧时间熬煮茜草根。
熬好的茜色汁水整合入盆,加少量豆萁染过的草木灰水调至纯红,再加白矾搅匀,分装两盆。
一盆加白善土、一盆加石灰水,调出红、粉二色,静置一夜,滤去上层浮液,烘干沉淀,晾晒三五日即可研磨成粉,过筛分装。
这一批做来,四月已至尾根儿,四色分装完还有余量,瑛娘便估摸着加了些鳔胶调制成色条,好叫杂货铺子的掌柜献于东家,无论自用亦或送人皆可。
可惜花青存量不多,余下的却是不够制得色条了,还待十月交付时再单做了送去。
“妹妹,明儿个要叫我们帮你送吗?”
“不用,我还坐三叔三婶的驴车去。”
汪文、汪武知悉颜料数目,瑛娘还得将仓里藏的一并送去交付,可不好叫他们察觉了。
听得不用进城,两兄弟也是些微遗憾,不过四月一过,汪木匠和四个儿子便要忙着给田地追肥、灌水,汪文、汪武不好叫他们受累,手头活计一松,便也倾心投入了农活。
瑛娘蹭了驴车进城,就在城门头叫了两个脚夫帮忙背货。
八十瓶香露并一千八百扣颜料装了满满两背篓,送至东市杂货铺子只需得十文钱。
汪辰倒是想帮瑛娘省了这十文,陈氏却不乐意,挑眉弄眼一通催,汪辰也只得放弃。
“妹,那你自个儿小心些。”
“三哥安心。”
两个脚夫都是卖苦力的农户,见背篓里都是瓷器,一路走得甚是小心。
临了门前,瑛娘取了十文钱分与二人,心头盘算着稍后还得买两个漂亮的钱袋子,也免得每每进城都得提前往袖中塞铜板,取用才觉不方便。
“小娘子可算来了!”
“掌柜先点货?”
“成!”
瑛娘将油纸包好的四色色条取出,由着掌柜支使伙计清点数目。
见广口胭脂扣的瓷面上留了字,其色对应分装,掌柜只觉满意非常,再看瑛娘眸色更是柔和。
“小娘子自个儿来的?”
莫不是忘了有契书要签?
“掌柜安心,这契书我也能签得。”
掌柜这才面露讶然,观得瑛娘今日又换了草色绢衣,心头难免对瑛娘家中背景挂了几分好奇。
转念想来,这家儿既然有那会制墨、取彩的匠人,家里头如何也是供得来读书人的,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养得能说会道,又能识字提笔,着实叫人有些意外。
不过这与掌柜而言不过一闲来谈资,心头惊奇过,便略过此事取来了拟好的契书。
“鄙人章文德,代东家签契,小娘子既能表家中长辈之意,这契书便也签下你的名姓。契成之后,你我二人、官府户所各执一份,若有纠纷,自有官府裁断。”
契书其一,写明双方协定每年四月供给艾绿、栀黄、茜红、茜粉各三百扣,十月供给花青三百扣。
契书其二,四月供给槐花香露、七月供给白玉堂香露、十月供给桂花香露,三者各九十九瓶。
若期间双方以为数目该有增减,再拟价协商,补签说明。
瑛娘仔细看过契书内容,提笔签下姓名,复又盖上红泥指印,待得与掌柜同去官府户所加了官印,这契才算完全。
章文德看过瑛娘笔迹,方知瓷面留字竟是瑛娘自个儿写的,再比对自个儿,却是连其三分笔力都不及,不禁摇头感慨:“汪娘子果真只有十来岁么?”
瑛娘也默了默,突然意识到再过几日就是“汪瑛”十二岁生辰。
这日子与她本身的八字相近,但她轮转七世,几乎忘记了她本身确切的出生日,以“汪瑛”诞辰计算也是无碍,便点了点头,如实道出年纪。
章文德连叹几声,忽而又提起东家的公子,“虽不知汪娘子读书如何,但这一手好字,怕是我家公子见了都得叹服。”
时下读书人自小练字者多如牛毛,瑛娘自知写得一手好字,听得章文德夸赞却也未尽当真,抿唇含笑作羞怯,又叫章文德夸了两句,才开口催他去官府户所加印。
“汪娘子稍候,今日的货银还需与你先结了,拢共一千八百四十两银,汪娘子是要现银还是官交子?”
“还请与我现银。”
“成。”
一千八百两取一百、五十的元宝,单个儿的四十两,瑛娘却叫章文德换成了一两的碎银。
章文德自是听从,将银钱尽数放进箱笼,加了锁遮掩后放入背篓,待得加印之后再由瑛娘叫人来取走。
两人一路入了官服户所,章文德给了一两银锭插队,不出半个时辰便等来了加印的契书。
“户所已然存案,若有意外需得毁契,尽量双方商定之后再来户所取回撕毁。”
“好,多谢差爷。”
契成了,章文德也高兴,当即要请瑛娘去茶铺吃点心。
瑛娘却惦记着逛东市,拒了章文德,才又拿了四色色条与他,“这色条与墨锭用法相同,掌柜自可拿去耍着。”
章文德当即拆开油纸一观,忍不住又是一声叹,转而问道:“与我用却是浪费了,若汪娘子不介意,这彩墨可否允我送与东家公子?”
“自然。”
章文德喜不自胜,自货架取来四个精巧小匣,垫上绸布才将色条复裹放入,“今日确是占了汪娘子便宜。日后汪娘子也无需再与我客套,只管叫一声章叔,往后若有用得着我章文德的地方,尽可来找我帮忙。”
瑛娘从善如流:“章叔往后亦可唤我瑛娘。”
章文德自是大笑应下:“好!”
瑛娘叫来两个脚夫帮着背背篓,行至距离隐蔽处不远之地便叫他们放下,待得周围少人,瑛娘才借着遮挡将两个背篓整个儿收进了仓里。
索性无人看得见,瑛娘又背人而立,将仓铺展开来,将装了银钱的箱笼开了锁放在货架之上,整合此前所得盈收分利和结余,只留了瓷器铺子掌柜找回的一两五钱银并三十枚铜板随身放好,才往布行去。
布行也行代销之事,铺子里少不得各种材质的帕子、香囊、钱袋,瑛娘挑了两个钱袋,将好需得三十文钱。
其一放入碎银,孤零儿一枚也听不着响。
可惜一路逛来也没个什么想买,正好行至银楼,干脆进去拿了碎银换得一枚一两三钱重的银锁。
“小娘子,丰裕的二钱银正好能作工钱,你看可否?”
“可。”
小小的银锁很是精致,花个二钱银也不值当什么。
瑛娘把玩着银锁,扭头又见银楼展柜中一对金镯花样、做工都不错,问过价来,一对净重四两,却是需得五十两银才换得来。
“无利可让么?”
东市银楼的掌柜平日也是难得一见如此大主顾,自然乐得做面儿将买卖做成,连声道“有”。
这掌柜也是个人精,估摸着瑛娘家中是有添丁喜,转身自展柜取了一对合计一两重的银制小儿腕钏来与瑛娘看,“小娘子瞧瞧可还喜欢?体量不重,最适合赠予幼子佩戴。”
“成,劳掌柜将金镯入匣装好,我去一刻,稍后便来与掌柜换。”
掌柜自是应允。
瑛娘出了门也未走远,就近寻一隐蔽处取得一锭五十两的元宝揣进袖中,又绕了路,估摸着时候重返,换来两个装点好的匣子。
“承惠,还望小娘子下回再来光顾。”
[注1]弯酸∶四川方言,不贬义,常用于笑骂
XD 应该有宝看出来了,其实好多对话都用了方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