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隐隐迢迢 > 第7章 青山隐隐07

隐隐迢迢 第7章 青山隐隐07

作者:今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9 17:12:56 来源:文学城

Chapter.07

祝恩慈没有深思他话里的含义。

只是从面前这个男人年长的眉眼里,看到了一点点希望,也心猿意马地去揣摩“他的世界”。

他应该是喝了点酒,身上有少量的酒气。

喝了酒,人的心肠与肝胆都会变暖。

于是这点暖,也照拂到了她的身上。

“烫伤了,先去处理一下。”

方清悬见她不发话,往她手上隔空指一下,不知道是点她受伤的指腹,还是指着她那口袋书,说着:“背单词不急这一时半会儿。”

祝恩慈难为情地折起一节指骨,试图隐藏那一点受伤的红痕。

旁边有家小的药店。

方清悬要了膏药,站在那儿候着,等老板取过来。

药越过他,被放到她手里,祝恩慈很低地说了声:“谢谢。”

他始终没有直白地提起钱,成年人有成年人谈事情的话术:“学校那边你照常去,有问题我会跟校长交涉。”

他习惯了把话讲得隐晦,以至于祝恩慈愣了愣,在想他的意图。

方清悬看她懵懂的样子,说:“不管怎么样,把书念完。”

祝恩慈生怕表情太窘迫,手里找点事做,拧开了药膏,乱抹一气,指尖颤颤的,声音也呆呆的:“您为什么愿意帮我?”

方清悬打了个比方:“路边有个刚学走路的孩子跌倒了,你会不会去扶一把?”

祝恩慈不吱声。

他又说:“很简单的事,顺手就做了。你要是在我跟前儿跌了,我袖手旁观,倒成了我的罪过。”

对她来说天大的事,对他而言是举手之劳。

他把话讲得这样云淡风轻,看不出丝毫的图谋。莹润的北方口音,让人听起来大气而舒展。

祝恩慈想到刚才那一张照片,说:“老师是从北京来的?”

方清悬回:“问这个做什么?”

她不说话,轻抿唇线,眸子里有某种含义,好像一副要深深记住他的样子。

突然有道千恩万谢的视线落在身上,方清悬不太爱承受这般重量。

他让她放宽心,说:“路靠自己走,就当我是一阵风吧,送你一程。”

她视线轻轻颤摇。

方清悬不等回答已经转了身,顺便问一句:“现在有什么想要的?”

她不解:“现在……吗?”

“就现在,答应你一件请求。”

她又问为什么。

他带点笑意,说:“撞破小女孩的伤心事,已经是我的罪过。”

祝恩慈正想嘴硬地解释自己才不伤心,一低头,听见肠胃的声音:“我饿了。”

方清悬走她前面,闻言,回眸一笑说:“讹人的机会就在面前,就这么让你浪费了一把。”

他四下看看哪儿还有开着的铺子,“想吃点儿什么?”

祝恩慈真的出谋划策起来:“我知道有一家羊肉店还蛮好吃的。”

方清悬侧过身看她,“带路吧,走前面。”

那个阴气沉沉的夜里,她领着他找馆子吃饭。

路过一个长草的道馆,又经过打烊的佛寺,姜黄色的墙面印着佛家偈语。

森森的庙宇,百姓香客常来常往,俗世的**进进出出。

她走过那些古刹梵音,庙堂晚钟,睁眼闭眼,却都是一个男人淡然稳重的笑容。

她从不信佛,却在人间看到了她的神祇。

极致的气温让水面冰封,流水不流了,冻了半月有余。

跟方清悬头一次来这儿时截然不同。

南方的冬天湿冷砭骨,让人无心欣赏这里的苍翠,他脚程匆匆,急着往回赶。

方清悬刚工作那几年,分管一些南部乡镇的基建建设基础和资源开发一类工作,也是为了日后打算,扶贫不是容易事,但有点成绩在身上,更方便在朝中站稳脚跟。

青山这一块的项目快收尾,他离开那天学校正开学,方清悬又想起那个女孩。

他的车停在祝恩慈家的布衣坊门口,五颜六色扎染的布条挂在外面晾晒。

穿过那些重重的色彩,他走到门外,看到正在捣鼓缝纫机的小姑娘。

方清悬如今回想起来最荒唐的事之一,跑到一个女学生家里去劝学。

他没进门,远远地出了声:“缝纫机在古代叫什么?”

“……嗯?”

祝恩慈抬头,就看到他站在门槛外边。

对着缝纫机还很茫然的眼神瞬间变得恭敬,她像答题似的紧张,连忙起身,说:“机杼。”

他被她这板正样子惹得低头一笑,“脑子转得挺快。”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书里写的,要背的。”

冬天过去,祝恩慈瘦了许多,她天生不长肉的体型,面目也苍白。

轻轻地咬着字,说端正的普通话。

她母亲大概不常让她做活计,女孩子的眼里身上都还有读书人的秀气与稚嫩。

方清悬进了屋:“《木兰辞》怎么背的?”

她真的答题,站在那里背了起来。

方清悬从兜里摸出一个东西给她,用手指点在桌上,推过去:“巧了这不是?”

祝恩慈一低头,看到一张邮票。

上面印的是连环画里的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

他给她解释这张票的来历。

“今儿路过一邮电所,就在你们隔壁街上,见那卖邮票,想起我小时候用邮票写信,好些年不用了,我就让陈勉去抽了一张。”

方清悬又点了点桌上的“花木兰”。

“结果抽到了这个。”

祝恩慈把小小的邮票搁置在她的掌心,讷讷地问:“送给我吗?”

他看着她懵懂而清澈的眼睛,真诚地颔首说:“送给你。”

她把邮票握在拳中,又看他眉眼英俊的模样,出尘得像是画上的神仙。

眼前这个男人,是如此的温柔而具有力量。

就这么盯了他一会儿,直到将邮票都快焐热了,祝恩慈才想着倒水招待人。

但他并没有在这儿坐一坐的想法。

“报道去了吗?”方清悬来意鲜明问她。

“嗯。”

“妈妈情况怎么样?”

“还在手术恢复期,医生说挺好的。”

他微微思索,点头,又说:“事在人为。”

十五岁,祝恩慈遇到一个年长的前辈,他陪她蹲在冷肃的风里,告诉她:外面的世界未必好,路未必平坦,但你一定要去看看。

输赢未知,但你一定要上战场试试。

在青山,他们只见了三面。

而细枝末节的余温,无一不让她心折。

她对他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从北京来。

他连电话都不留自己的。

此去一别,怕远隔山水,真的再也见不到。

送完邮票的方清悬往外走,到久不出没的日头之下,被人叫住。

“方老师!”

祝恩慈跑几步到他的车前,在他上车之前问一句:“我还可以见到你吗?”

方清悬回头看她跑得仓促的脚步和凌乱的碎发,这个女孩子早慧敏感,始终给人一种超出年纪的稳重感,不过偶尔慌乱起来,也有一点无辜的可爱。

他看着祝恩慈静谧而遗憾的一副表情,不紧不慢地劝慰:“好好读书,会再见的。”

祝恩慈回去上课那天,冰封的南方大地回温。

山间的水流恢复生机,急急地淌过嶙峋的乱石,往目标的方向奔流而去。

方清悬也重新见到了这座小城的往日青翠。

他在车上想了会儿祝恩慈,又想到手机里那张十七孔桥上的合影。

想母亲胎死腹中的妹妹如果长大,应该和祝恩慈差不多大了。

方清悬不自诩是什么大好人,他没有那么多愤世嫉俗的情绪。

恰恰、不久前去探访早就闭关的国学大师,问他阴阳相隔的生母在那边有没有好过些?

被指点迷津,要多做善事,多布施。

时间过去,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终于认清自己六亲缘浅的命格。

竭力挽留的东西随着年深月久,再难以捕捉,浑然不觉间,却又阴差阳错地抓住了什么。

人跟人的缘分,大多建立在阴差阳错四字之上。

交集浅浅的三年,让他早不太记得那女学生的相貌。

直到她重新现身,来到绮园,褪去未成年时期的青涩姿态,端端正正的模样,好让人恭敬地喊声“祝小姐”了。

“祝小姐”和大多数不爱听戏的人一样,歪着脑袋,不知道意识飘到哪里的九霄云外去了。

只有老太太兴致仍然高,跟着台上演员的唱词一起哼唱着。

方清悬坐在她旁边的太师椅上,肩膀上多了点重量。

他一点不恼,饶有兴趣地挂点笑在嘴角,想她几时才能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他身上。

直到一只蝴蝶悄然飞来,往她那边的耳廓一停。

祝恩慈还在梦里,当做是什么蚊虫,一皱眉,下意识就要抬手去拍。

他怕伤到蝴蝶,紧急捉了她的手,在她睁眼一瞬,两人的手贴在一起,骨节碰撞。

祝恩慈迟钝了三秒钟,紧急撤开,蝴蝶也飞了,将她耳梢都扇红了半寸。

他也慢慢放了手:“是蝴蝶。”

她仓促地撩一下头发,还算镇定地接了话:“我以为你今天不会来了。”

方清悬低眸看她一眼,因为挨着坐,距离很近,他声音低到都有些模糊:“在等我?”

男人低垂的眼睛和她之间的距离近得前所未有。

祝恩慈上瞥一眼,心乱了一个瞬息,有些不受控制地为之动容。

沉稳成熟的男人,面容之下又有些疏淡如霜雪的气质,手竟是暖的。

她尚没有想好怎么接话,他好整以暇地说下去:“大老远请来的戏班子,都是名角儿,不好伺候,我得看着打点。”

她缓过劲来,平静地说了场面话:“方先生还是妥当。”

那红楼画阁,光影流转在他半张脸上,方清悬又道:“顺便看一看,有没有人被我们家的小孩刁难。”

他意有所指的一句话,是为那天泳池边,她说蒋羽有个性的事。

祝恩慈有些不好意思回忆,说:“我那天喝多了点,讲的话不懂事,你不要往心里去。”

方清悬看着她,道:“晚了,已经往心里去了。”

他的语气漫不经心,骨节分明的长指捻着杯盏,没什么头绪地拨转把玩着。

祝恩慈也拿起自己的盛了茶水的杯子,学着他的手,转来转去,好似无奈:“那我能怎么办?”

方清悬不答反笑。

一低眸,见她斜斜的杯口淌出水来,杯子被急忙放正。

帕子被覆在她的手上,水没那么热了,热的是手和手的温度。

短短片刻,二次碰到一起。

她这回也没急着躲,几秒的时间显得漫长。

方清悬就将帕子垫在她手背上,贴着骨节轻轻一擦,水就被洇走了大半。

“就这么不当心。”他揶揄着,看向她,这回没有蝴蝶,那纤白的耳根子也灼烧了起来。

祝恩慈气馁一般,将他帕子接过去,自己好好再擦。

她回到刚才的话题:“你放心,这儿没有人刁难我。”

“没有就好,”方清悬自嘲一般说,“就怕绮园勾心斗角,人心不古,连累我在你心里印象都变差了。”

祝恩慈问道:“我的印象有什么重要?”

他话里的意思和他的眼神一样很深,也有几分道理:“全看我在不在意。”

在意的就重要。

不在意的,旁人就是觉得他十恶不赦,他也不放心里。

说到这儿,台上演出退了,男人起了身,留她漫漫思考。

祝恩慈迟缓地跟上。

方清悬领她去后院,又亲力亲为地陪她谈后面薪资,课程相关。

行至半路,他忽然想到什么:“上回那感谢信,既然写那么官方,又何必叮嘱我一定要看?”

祝恩慈轻声:“哪里官方?明明全是心意。”

他笑看她一眼,没再点破什么。

满眼纵容的样子:你说心意就心意吧。

有方清悬在,绮园里的确没人敢刁难她。

这天谈的一切都很顺利。

所有人都会看他眼色,唯独童言无忌的蒋羽。

但好在蒋羽性情显露,又是真的喜欢祝恩慈。

回到学校,躺在床上很久,祝恩慈觉得被水浇的那一块还在隐隐发烫。

明明那水温挺凉的,被他碰那么一下,怕是涂膏药都不管用。

他说到那感谢信,又让她想起什么。

祝恩慈趁宿舍同学都睡着,她爬下床,到下铺的书堆里翻到一个文件夹,取出尘封的一沓明信片。

明信片的主题,是国际大都市的地标建筑。

纽约,曼哈顿,波士顿。

伦敦,东京,新加坡,巴黎。

之前给他的感谢信,他数落得也没错,字里行间的确官方。

“如果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之类的话写得过于浮夸,简直就是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也不知道方清悬看了会觉得怎么好笑。

祝恩慈翻到真正藏着心里话的信笺,读着三年以来,她行笔的角角落落。

高一那年。

方老师:

期末的成绩出来了。

我不是很想说感谢你的栽培这样的话。

可是看到满意分数的瞬间,我第一个想要分享喜悦的人是你。

或许你已经把我忘了,我只不过是你停留的一站。

但你对我而言,是如此的重要。

高二那年。

方老师:

妈妈的病在好转,我陪她去了几趟寺庙,她从前也不信这一些,可是人在走投无路的苦难里,大概只能向神佛寻求解药了。

春天了,后面的山上长了很多竹子,我经常盯着他们欣赏。

我喜欢竹子,它是最接近君子的隐喻。

我前几天还梦见了你,说来奇怪,我对人的记性很差,可是我到现在都记得你的样子,这或许就是他们说的投缘吧?

我也清楚地记得你说过,我们还会再相遇。

高三那年。

方老师:

临近高考,心情却越来越平静。

有的时候在跑操,我会想象北京的学校,那里的操场应该不会长草吧,教室的墙上应该不会有修补不好的裂痕吧?

不知道北京的春天是什么样呢?

一定是琳琅满目的,让我目不暇接。

我时常在旁人身上寻找你的影子,这都快成了我的执念。

可是他们比起你,都太过参差不齐。

太不一样了,我从没有见过你这样的人。

我只好真的把你当做一阵风。

或者一根傲寒的竹子吧。

我最喜欢的竹子。

……

读完几张几封内容,祝恩慈抽出一张新的。

明信片上的摄影风光是北京的颐和园。

她翻到背面,在昏黄的灯影下郑重地落笔。

方老师:

又见面了,北京和我想象得差不多,但也有不同。

一样的雍容华贵。

不一样的,原来这儿也会有货架逼仄的副食店,也会有错落的山,也会有尘土飞扬的车道。

原来校园的宿舍也会因为年代久远而破败狭小。

原来地铁也陈旧。

它还干燥、严寒,有许多许多让我不适应的地方。

然而再多的不适应都不会让我厌烦它。

一想到它是你的故乡,北京就会像一位老朋友一样,令我倍感亲切、温暖。

我很高兴,在我憧憬的未来里再次见到了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青山隐隐0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