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那些客栈也去城门口拉人的时候,桃源客栈又承诺,如果返程时还选择住在这里,那可以凭借上一次住宿的记录,房费打折。
如果连住三晚,赠送一份伴手礼。
此时已经入冬季,过年前来往路上的人还会再忙碌一程。
特别是有些商人,或是进货,或是送货,一路舟车劳顿,住在服务周到又熟悉的环境里,不知道省了多少心。
在宋玉姝连环营销下,桃源客栈逐渐打出了知名度。
这个时候的人还不懂什么叫客户粘度,但他们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服务、菜品。
住过了桃源,再去住其他客栈,就会浑身不自在。
毕竟他们只是学了形,并没有学到神。
……
鹅毛大雪簌簌落下,宋玉姝坐在如意堂内,靠着火炉,难得清闲地和柳约剥橘子、烤栗子。
“柳姐姐,快过年了,你还回家么?”
柳约把剥好的橘子递给她,说道:“不回去,我就在青云寺里过。”
宋玉姝看着她手里快被剥碎了的橘子,知道她心里也是难过的。
“我就不在这里了。不过我给你们都准备了年货,等着你们一人拿一份。还有,每人20两银子。”
说完,笑吟吟地看着柳约。
果然,柳约什么忧伤的情绪都没有了。20两啊,这都够一个普通人家用一年了。
这个医馆里除了小柳大夫,另外还有5个人。
这就是100两银子。
小柳大夫真是太大气了!
笑着笑着,柳约就哭了。
哎,这是怎么回事,宋玉姝也有点急。
柳约就是太感慨了,这小半年,她不仅有活干,有钱挣,还有机会学医。
小柳大夫一点都不藏私,手把手地教她。
眼看要过年了,还记得给自己准备东西。
她爹娘都快忘了她了。
过完年才10岁的小柳大夫,是她的恩人。
玉姝也是。不知道玉姝这个年在不在寺里。
若是她那狠心的爹还不接她回去,她陪玉姝过年!
……
宋玉姝确实没能回到府中。
即便柳氏求了宋父千百便,宋父似乎是铁了心的认为二女儿克父,导致自己不能升迁。
自己在这县令之位上已经呆了十一年,二女儿九岁。
这让他忍不住不去想。如果早就把女儿送走,是不是早就去了幽州、甚至去了京城……
只能说,人一旦陷入了这种迷障中,就没有任何理智可言。
柳氏无奈,最后只求得自己去青云寺看望女儿一次。
宋父被磨的没办法,终于答应了。
柳氏到青云寺的那天,厚厚的大雪早就已经覆满了山路。
僧人们扫出了一条窄窄的小路,仅供行人通过。
好在天气晴朗,柳氏带着春雨、听雨,还有几个下人抬着东西,平日里半个时辰的路,今天硬是走了一个半时辰才到。
见到宋玉姝的那一刻,柳氏忍不住就哭了。
她的女儿,马上就10岁了,却只能在这里过年。
这让她在府里怎么能安心。
宋玉姝看着柳氏手脸通红,疲惫不堪的模样,很是感动。
她一个整日养在府里的姨娘,平日里出门都是坐轿子,这样的天气走着雪路上山进寺,是一颗拳拳爱女之心支撑着她。
宋玉姝知道她要来,早就买了足够的碳火,把房间里烘得暖和和的。
连柳约、苏怡、王夫人那里都送去了新碳。
还准备了许多吃食,崭新的衣服、棉被。
就怕她担心自己在这里住的不好。
可是这些放在柳氏眼里也远远不够。
她命人将带来的东西全都拿出来,恨不得将宋玉姝在府里的整个房间都搬来。
还有一身崭新的衣裙,鞋子,头饰,留着让她过年穿。
柳氏泪眼婆娑,把一包沉甸甸的银子塞到她手里,“姝儿,这些银子你拿着,就算用不着,也自己攒着。女孩家在外面,还有要有银子才有底气。可一定要收好,不要露财。”
宋玉姝现在已经不缺银子了,可柳氏给的不只是银子,她都懂,就听话地收了起来。
“娘,元止怎么样?”
说到儿子,柳氏擦了擦眼泪道:“你弟弟挺好的。你大哥常年不在家,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孩,你父亲喜爱的不行。”
宋玉姝:“那夫人有没有为难你?”
柳氏:“现在管家权还在我手中,夫人总是会不高兴的。不过娘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你父亲要面子,爱奉承,那我就讲给他听。徐氏也没办法。”
宋玉姝感觉到柳氏变了,或许是女儿的遭遇,或许是幼小的弟弟,都让她不得不立起来。
下山还要再一个多时辰,担心雪天路滑不好行走,柳氏再舍不得也只能离开了。
下次相见,又不知是何时。
……
宋玉姝就这样和柳约、苏怡、王夫人一起度过了在青云寺的第一个年。
此后的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几人都一起度过。
第五年的时候,王夫人离开青云寺,回到了京城,还邀请几人有机会到京城相聚。
在青云寺的第六个年过完后,宋玉姝终于到了及笄的年龄。
十五岁的宋玉姝亭亭玉立,她的容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改变。
现在的她,就是真实容貌基础上的平替版。
说不好看吧,整体还行。说好看的,明明又很普通。
她站在院子里,春日乍寒,她喜欢这样微微冰凉的感觉,很舒适。
“宋施主,你的信又来啦!”五年后的净一小和尚已经长高了不少,虽然一直没有机会保护她下山,但却成了她的信使。
这几年,无论是姜灵儿还是柳氏,都在给自己写信,甚至元止都写过几次歪歪扭扭的信,每次都是净一专门送来。
每次见到净一,都有好消息传来,所以她很高兴。
宋玉姝展开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这几年里,不只是她,每个人都变化了许多。
她的大哥宋元景已经于去年中了二甲进士,目前在户部任职。
徐氏则早在大哥在乡试中得中解元后,就恢复了管家的权利。
柳氏没有了管家权,稍微受了些冷落。
不过元止乖巧懂事,又得宋父喜爱,倒也过得还好。
姜母早就已经生了一个男孩,灵儿已经是姐姐了,两年前,她还跟着姜母来看过自己。
至于她自己,宋玉姝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忍不住恣意地笑了起来。
短短的五年内,柳州县的百姓已经习惯了两个人的存在。
一个就是谢安。
他长相俊美,气质绝然,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五年前,他初到柳州县,经营了一家特别的桃源客栈。
几个月的时间就把来往的客商和旅人从城门附近的客栈里抢了过来。
一年后,已经成为柳州县最大的客栈。
然后,他又开了第二家桃源客栈。
一样的名字,一样的格局,一样的风格。
听说,谢安称之为连锁店。
第二家桃源客栈位置就在柳州县商业气息最浓厚的街道上,距离城门处也更近一些。
房价也更高一点点。
在这家客栈住宿,每位入住的客人都会收到一份小礼物,或者是一盘新鲜的水果,或者是一壶包装精致的酿酒,又或者是一份柳州县特色点心。
若是一年内连续入住五次,还会赠送一晚免费住宿。
而且,这一家桃源客栈内的饮食更丰富、更精致、更有新意。
许多没吃过的菜式不断地推出来,让人一吃就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有的人就为了品尝这里的美味,专门定了客房居住。
一时间,附近酒楼的生意都被这家客栈抢走了风头。
所以说,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于是,三个月后,谢安干脆又开了一家酒楼,名为桃源酒楼。
谢安又说了,这叫做品牌。
大家也不是很懂什么叫做品牌,只知道五年来,柳州县里名叫桃源的店越来越多。
桃源客栈、桃源酒楼、桃源茶馆、桃源绸缎庄。
所有名叫桃源的店铺,东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谢安。
他用最快的速度成了柳州县产业最多的商人。
说他是柳州县首富也不为过。
偏偏他还特别神秘,没有人知道他住在哪里,也没人见过他与什么人特别近亲。
让许多想要说亲的媒婆都找不到门路。
无数少女的心,碎了。
……
另一个则是小柳大夫。
虽然小柳大夫现在已经十六岁了,可大家还是习惯这么称呼她。
现在,如意堂已经是柳州县,甚至整个幽州都极有名气的医馆。
小柳大夫不仅看女子病,只要有病患上门,无一不认真接待。
对于她的医术,再也没有人不服气。
甚至还有更远地方的什么夫人、官眷想请小柳大夫上门看诊呢,不过这一来一去得十来天不止。
小柳大夫说了,超过两天的行程实在不便出门,想要看诊,就自请过来。
谁不知道这一趟的诊金只多不少,但是小柳大夫为了县里的病人,还是不愿意出去。
大家都纷纷称赞。
两年前,如意堂把旁边的一个店铺也买了下来,全部打通,地方更大了。
以前一直跟着小柳大夫的柳姑娘也开始独自看诊。
柳姑娘性格泼辣爽利,要是碰上那种不愿意给家里女眷看病的男人,那是丝毫不留情面,在如意堂里就是一顿数落。
但是她对姑娘们可是轻声细语的,也从来不夸大,遇到拿不定主意的,都是向小柳大夫请教。
所以大家也都很乐意找柳姑娘看诊。
两位大夫都姓柳,这可为难了大家。
叫柳姑娘“柳大夫”,可是小柳大夫才是如意堂的门面。
叫柳姑娘“小柳大夫”,可是柳姑娘柳十一还大呢。
最后还是柳约自己拍板了,就叫柳姑娘。她自认为自己还不是一个足够合格的大夫。
这才让众人理顺了起来。
除了治病,这几年,小柳大夫还在如意堂里开辟了一块单独的地方,名叫如意方。
里面都是一些可以直接购买的东西。
比如中药香囊,有的可以静心助眠,有的可以疏肝解郁,还有的可以通鼻开窍,精致小巧,佩戴方便。
还有一些茶,柳姑娘说叫中药茶饮,分成调理茶、养生茶、美容茶,都是小柳大夫自己调配的方子,买回去煮水喝,特别有助于女子饮用。
还有一些从来没见过的,黑芝麻丸、秋梨膏、阿胶糕等,价格适中,吃起来方便,当成零嘴儿吃也没负担。
大家对如意堂是满满的信任,长期吃下来发现真的很有效果。
现在,如意方里的东西时不时的断货,想要买到还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