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在众人的照顾和宋玉姝科学养胎的理念下,柳氏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夏天、秋天,转眼就到了初冬。
这几个月里,府里很安稳,徐氏不待见她们,但也没有刻意为难。
倒是以前不常往来的焦姨娘,时常带着年仅2岁的三姑娘宋玉柔过来说话。
宋玉姝对这两个人印象不深。
焦姨娘喜欢待在自己院子里,因为生第一胎留了病症,后来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没熬过去,留下一个庶女自然没什么好出路。
被徐氏和宋父安排给一个上官做妾。
后来的事,她也不知道了。
没想到这一世,焦姨娘竟然也愿意出来走走了。
这一日,阳光还不错,柳氏和焦姨娘坐在院子里聊天,宋玉姝哄着宋玉柔堆雪人。
方嬷嬷带着好几个丫鬟,拿了许多东西,小院一下拥挤了。
方嬷嬷不甚在意地行礼后,笑眯眯地开口道:“见过两位姨娘。这是夫人命奴婢送来的补品,柳姨娘月份大了,在吃食上千万不能省。一定要顺顺利利地再给府里添个少爷才好呢。”
说罢一挥手,看着丫鬟们把东西都一一放在了院子里才离去。
柳氏根本没想徐氏竟然会给她送东西,看着还都是些贵重的补品,
她看向其他人,也都是一副吃惊的表情。焦姨娘眼神迷离,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玉姝可不纠结,黄虎狼给鸡拜年,能安什么好心。
要她说的话,这些东西碰都不要碰。
刚想开口劝,焦姨娘忽然道,柳姐姐怀着老爷的孩子,夫人又这样照顾,我真是羡慕。
她爱怜地抱着宋玉柔,说不出的羡慕和难过。
柳氏想着都在主母手下讨生活,老爷又很少去焦姨娘那里,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她劝解道;“妹妹年轻,以后也是要再生一个孩儿的,跟玉柔做个伴。”
“这么多东西,我也用不了,不如妹妹挑几样,也给自己和孩子补一补。”
焦氏仿佛就等着这句话呢,拉着宋玉柔就过去挑了好几样。
众人不妨她竟这么不客气,一下就拿走了一半多。
听雨欲言又止,急地一直看柳氏。
柳氏不是很介意,她觉得状态还好,也用不了这么多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徐氏每隔七八天,就命人送补品过来。
每逢这时候,焦姨娘就像提前知道一样,又带着宋玉柔过来,拿走一半多。
听雨看着这么多好东西都进了焦姨娘院子里,偏偏柳姨娘又不拒绝,。
气得只能到院子里踢雪撒气。
孕后期的妇人是不能一味多吃的,胎儿太多不容易生产,古代生产条件有限,一不小心就会一尸两命。
她总怀疑徐氏就是打着这个主意来的。
不然怎么忽然流水一样地送东西。
连宋父也说不出二话,甚至去徐氏房里的次数都多了。
徐氏送来的东西,一半多进了焦姨娘的院子里,还有一小半被宋玉姝收起来了。
剩下的交给了吴婶,适量地给柳氏进补。
吴婶好奇才七八岁的小姐怎么知道这么多,宋玉姝打哈哈说都是从书上学得。
快过年了,柳氏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产了。
徐氏特意送了一个产婆过来,说是打听过了,顶顶好的,让柳氏放心用。
焦姨娘听了酸溜溜地说,“我生柔儿的时候,夫人也没这么上心过。姐姐真是好命呢。”
连六丫都觉得焦姨娘不怀好意。
可是她每次来都带着玉柔,小姑娘怪可爱的,守着她也不好说什么。
徐氏送来的稳婆姓冯,直接就住进了小院里。
“姨娘,您这也太瘦了,还是得多吃点啊,不然到时候没劲儿生。”这位冯大娘一见到柳氏就皱起眉头,左看右看就是嫌柳氏太瘦。
“听说夫人送了许多补品,您别不舍得吃。哎,就没见过您这样不爱惜自己的。”
柳氏扶着肚子在院子里走动,“冯大娘,我生女儿的时候,比这还瘦些呢,想来应该没事。”
冯大娘不赞同地走过去,熟稔得搀扶着她坐下,“不是我自夸,我接生过的孩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哪个妇人到了生产的时候不得使上浑身的劲儿。”
“您生二姑娘的时候年轻,现在可不能大意。”
“这雪天路滑的,您可别再走了。万一再摔着了。”
柳氏还想再走走,就这么被吴大娘拽着回了屋里。
此后的几日里,冯大娘不是催着吴婶给柳氏做各种汤羹补品,便是不停地念叨她接生的经验。
一看见柳氏出来走动,就大呼小叫说她胡闹,扶着她坐下休息。
宋父来了,她更是变本加厉,把说过的话又重复好几遍,说的宋父频频点头称是。
宋玉姝可真是佩服这位大娘,真是把温水煮青蛙用了个炉火纯青。
连柳氏都被说的心思动摇了。
吴婶忧心忡忡地找到宋玉姝,“小姐,听着这冯稳婆说得头头是道,可是我咋觉得姨娘这么每日多吃不动,也不是个事儿啊。”
“我们这些人是糙的,直到生孩子前那都是能干活的。越要这样才越好生呢。”
“姨娘这样……”
看着欲言又止的吴婶儿,宋玉姝干脆问到,“吴婶儿,要不您出去打听打听,咱们县里最好的稳婆是谁,看能不能请来咱们这里?”
“最好悄悄地,先不用让她现在就进府,价钱都好说的。”
吴婶就知道小姐年纪虽然小,但是个有主意的。
哪有家里妾室生孩子,主母这么上心照顾的。这真不怪她多想。
……
两日后,吴婶就悄悄领了一个稳婆来见宋玉姝。
姓周,听说是县里经验最丰富的,老成稳当。
周大娘见多了内宅的事情,但也第一次见小姑娘来定稳婆的。不过只要钱给足了就行。
宋玉姝嘱咐:“周大娘,等我娘我快生的时候,我会安排人通知你的。”
周大娘答应地很爽快,“姑娘放心,保证不耽误您的事儿。”
柳氏感觉自己近日眼见的胖了许多,到底氏生过一个孩子,虽然冯大娘还是劝她多补补,说妇人生孩子胖个几十斤都是正常。
但她心里不安。悄悄安排听雨倒掉了许多饭菜,没事就在卧房里来回走动。
过完年,徐氏忽然收到家书,说是母亲病重,希望她能回去探望。
本来,年后宋父也要陪着徐氏回娘家的。
虽然柳氏快要生产了,但这是第二个孩子,稳婆都找好了,而且快的话,三天也就回来了。
当天中午,宋父、徐氏就收拾行李,带着宋玉瑶、宋元景准备出发。
徐氏当着宋父的面,留下了方嬷嬷,“方嬷嬷,我和老爷这几天就能回来,你在家里照顾着柳姨娘点,她快生了,这可是府里第一大事。若是有什么事,可要及时差人送信。”
方嬷嬷认真答应:“是,夫人。”
宋父对徐氏的表现很满意,妻贤妾美,还即将有儿子出生,后宅和顺都是他威严有方啊。
^
府里正经的主子都出门了,宋玉姝陪着柳氏在家里。
天寒地冻,她吩咐六丫出门买些肉和新鲜的蔬菜。
有什么比得上冬日暖阳里吃一顿火锅更舒服呢。
把肉盛在容器里,放在室外冻上。
天冷气温低,没多久,肉就冻得比较结实了。吴婶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的,码在盘子上。
知道姑娘嘴馋了,吴婶自然要竭尽全力地做好这一顿锅子。
这时候早已经有火锅的吃法了,只不过是叫锅子,吃法也和现在差不多。
但是再怎么说,也不如经过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现代吃法丰富呀。
其实主要还是蘸料的区别。
这时候,大家吃起来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蘸酱汁和盐。
但她还是想念以前的芝麻酱。
好在,她已经把方法告诉了吴婶,这时候虽然没有什么豆浆机、破壁机,但石磨还是有的。
吴婶真的做了出来。
盛上芝麻酱,淋上酱汁、醋,加上葱末和香菜,这不就前世的味道吗!
其他人看着她忙里忙外的,看得出来是要做锅子,可是这蘸料却没见过呢。
宋玉姝吩咐六丫和春雨给每个人都调了一碗,连冯大娘也没落下。
切的薄薄的肉片,到滚烫的骨汤里滚几滚,再蘸上芝麻酱,香!太香了!
大家都没试过这么吃锅子,一下就被吸引了,三盘肉三下五除二就吃光。
吴婶还准备了豆腐、蘑菇、各式蔬菜。
配上新的蘸酱,味道格外浓郁。
冯大娘够顾不得劝柳氏多吃,只顾自己低头干饭了。
“姝儿,你这是和谁学的,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锅子呢。”
柳氏很惊喜,女儿会的越来越多。
“娘,我自己琢磨的,好吃么,好吃的我们以后再做。”
柳氏道:“当然好吃。”说着又给宋玉姝夹过去了刚煮好的肉片,“姝儿长身体,再多吃点,”
吴婶赞道:“姑娘这吃法真不一样,要是去开个店,没准比那富贵居还厉害呢!”
宋玉姝心思微动,要是能做点饮食生意也不错。
本来这几日好好的天气,到了第三日,忽然下起了大雪。
古时候的雪真的好大,宋玉姝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花纷纷扬扬的,不知道要下多久。
一直下到傍晚,还不见停。院子里已经清理了几次,角落里没清理的地方,一脚踩下去,都快到六丫的膝盖处了。
这么大的雪,宋父和徐氏自然不能如期回来了。
方嬷嬷每日都来问问柳氏的情况。
本来以为还要再过几日才能发动,没想到当天晚上,柳氏房间里的灯就忽然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