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意叙风流Ⅱ > 第64章 第六十四回

意叙风流Ⅱ 第64章 第六十四回

作者:馍馍酱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2-26 17:18:15 来源:文学城

歌女在门前唱曲不是有人找茬,而是安济堂想膈应走来客。

秦思狂长长地吁了口气,摇头道:“几年不见,我低估了他。忻与还已经不是任人欺负的主。”

覃夕到武昌找上门,忻家兄弟避而不见,故意找人唱《琵琶记》讽刺她。

“我早说忻与还不是负心薄性的人。现今世道真稀奇,”秦思狂打了个酒嗝,“背情债的居然是女人而非男人。你说覃夕负的哥哥还是弟弟?按年纪算该是哥哥才对。”

岑乐欲言又止,低着头,眉间耸起小山。

秦思狂发觉他的异样,道:“你怎么看?”

“或许……”岑乐斟酌用词,“不是情债。”

秦思狂歪着脖子打量对方许久,可算想明白了。

“先生没对秦某说实话呀!”

岑乐苦笑着揉揉鼻子,三分心虚七分无奈。

秦思狂盯着他:“你过去与覃夕打过交道。”

对面人仍旧不吱声,等于默认。

秦思狂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咯咯笑出声。

岑乐终于开口道:“你不生气?”

玉公子的反应出乎他意料。

“我想先生应该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故意隐瞒,只是说不得。”

岑乐不能告诉他的事情一定关乎“当铺”生意。

秦思狂眨眨眼,又道:“过去秦某很多事情无法言明,亦是迫不得已啊。”

他语调轻柔,岑乐听来却十分刺耳,仿佛被他拿捏住把柄,自己愣是无法反驳。

“所以先生知道覃夕和安济堂的恩怨?”

“能猜到几分,但不完全肯定。”

夜色和酒意正浓,脑子似乎钝了不少,秦思狂闭目沉思。

覃夕乃广西人,她过去与岑乐做过买卖,这笔买卖与安济堂有关。忻与还让人唱《琵琶记》给她听,很可能她得罪过忻家兄弟,此次来武昌是想向求和,可惜人家不买帐。

“无妨。”

秦思狂支着脑袋,眼皮打架,十分困倦。阖上眼睛,耳后传来若有似无的气息。他忍不住笑了,伸手揽上人家的颈项。

“假正经,方才装得道貌岸然……”

刚想在软红十丈中沉迷一会儿,外面的脚步声扰了闲情。看样子来的不止一人。

秦思狂背对大门躺在榻上,去开门的是岑乐。

岑先生看见来人一怔,故意拔高嗓门喊道:“夜深了,李兄有何贵干?”

来者并非他们等的人,竟是李长风和他的管家。

装醉的秦思狂瞬间睁开眼,心里一阵盘算——为何是李长风,难道他跟忻与还有别样交情……

李长风脸色泛红,呼吸吐纳依然带酒气,显然没完全清醒。

“李某知道二位打江南来,想打听一人。”

岑乐望了眼门外,面有难色:“太晚了,等明日再说吧。”

“就怕二位待不到明日。”

这话听起来话里有话。对方尽心款待一晚上,岑乐不好意思拒绝。

两人进到屋内,围桌坐下,李欢则候在屋外。

李长风瞥了眼秦思狂的背影,就听岑乐说道:“李兄有什么想打听的事,尽管问。我若晓得,知无不言。”

他沉吟片刻后道:“阁下听过温询询吗?”

岑乐闻言一惊,面上不动声色:“李兄说的是温家四公子。他并非江南人,不该向我打听。我瞧武昌城里有脂香阁的铺子,不如去那儿问问。”

李长风道:“温询询既非江南人士,你认得他,可见是江湖中人。”

原来他在套自己的话。

岑乐笑笑,既然已被拆穿,那无须多做辩驳。他坦然道:“我二人此来武昌是路过不假,今次登门确实有所算计,但绝无害人之心,李兄大可放心。”

其实他自己都觉得不咸不淡的三言两语难以说服对方,没想到李长风直点头:“放心放心!我只有钱,你们最多图点钱财,又能如何?若是要钱那便最好。二位要能帮上忙,多少银子我都给得起。”

这人倒是想得开。岑乐暗笑,敢情拿他二人当贼了,瞧这意思李长风还不知道他与秦思狂此趟前来是为了忻与还。

“李兄为何事打听温询询?”

“在下前日偶得一书。”

“什么书?”

“只得半本,不知书名。”

李长风稍作沉吟,岑乐明白对方在斟酌眼前人是否可信,要不要和盘托出。

“与还关照过我不要声张……”

忻与还?

原来李长风着急来找他们不是担心两人跑了,是怕忻与还阻挠。

话说了一半,这关乎温询询的事,岑乐不急,有人可坐不住了。

榻上的人伸了个懒腰,回头一望,故作惊讶:“李老爷?”

李长风低头拱手,一眨眼的功夫,秦思狂向岑乐使了个眼色。

只消一眼,岑乐便能明白他的意思,不禁摇头苦笑。

忻与还不让李长风开口,眼下人就快来了,必须拦住他。秦思狂会唱广陵清曲,更会哄人,要说服李长风不难。自己在这儿反而碍事。于情于理,他不得不“大方”一回。也罢,眼不见为净,走了好,省得烦心。

“李兄,你算是问对人了。在下与温四公子没什么交情,秦公子与他可是熟得不能再熟。”

李长风眼睛一亮:“当真?”

“不信的话你可以明日一早去脂香阁问问。”

去脂香阁打听集贤楼玉公子怕不是有进无出——老实巴交的岑先生竟也学会胡诌。

眼前人明显被说动了,岑乐又道:“在下酒喝太多得去解手,二位慢聊。”

李欢领岑乐到茅厕门口,岑乐谢过,让他不必等待,自己识得回去的路。

管家走后,岑乐本欲前往前厅等忻与还,转念一想掉头去了后院。

李长风犹犹豫豫,不一定会大方拿书出来。他想瞅瞅那本书,此时是个好机会。

宅子是三进院落,主人的卧室和书房并不难找。家仆大都睡下,以岑乐的轻功,值夜的人发现不了他。

李长风书房里没什么古玩字画,琴瑟琵琶倒是不少。黑灯瞎火,要在房中找本书不易,要找半本就简单得多。摸索间,岑乐不由感叹自己偷鸡摸狗的本事愈发熟练。

书藏在卧房枕头下,李长风确实甚是珍爱。

岑乐推开窗户一角,今日是初七,天上月亮只有一半,加之天气不佳,月光不亮堂。此书是手抄书,乃是本杂剧曲谱,仅有半部,还是下半部,没有书名,没有题注,更无落款。书者用的是楷书,字迹端庄娟秀。岑乐隐约觉得笔迹熟悉,但一时间想不出来在哪见过。

思来想去没头绪,他不再纠结,遂关了窗,点起火折,蹲在窗下借着微微火光翻阅。他无暇阅读内容,快速翻看每一页纸,果真在其中一页发现印记。印章盖得极浅,几乎只有一半,能依稀辨认出温询二字,想必全印是“温询询印”。李长风一定是手不释卷,反复翻阅才看出这枚印记。

一个月前,武昌城十五的庙会上,一赤脚老汉摆了个地摊,兜售杂货。李财主断不会去庙会闲逛,不过武昌人皆知他爱听曲,有人翻过觉得是本好书,特意买下来再上门高价转卖于他。

李长风得到半本南戏乐谱,果然爱不释手。书中不但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念白、科范,还用减字谱记录了曲调。他一个武昌人没听过南戏,被其委婉细腻所折服。

“只读了一半,心里难受得紧啊!”

后来他初一、十五派人去庙会想寻老汉问上半本书,结果压根没找到人。

秦思狂打了个酒嗝:“此事与温家四少有何关系?”

“扉页上有他的印章。”

“所以李兄认定乐谱是温询询的,想向他讨要另外半本。”

“不错。”

“可有问过脂香阁?”

“我本来是打算这么做,然而忻家小友说假如被脂香阁知道半本乐谱在我手中,定会以为是我偷的。到时候非但拿不到另外半本,还会惹上麻烦。”

秦思狂缓缓道:“他的担忧不无道理。李兄不顾他的警告,告诉我们两个外人……”

李长风打断他的话:“我别无他好,整日想着余下半本乐谱,抓心挠肝。今儿遇到二位是缘分,如能取得剩下半本,定当重金奉上。”

“兄台如此喜爱那本乐谱,实在令人好奇。就算分文不给,秦某要帮你这个忙。不过……能否先把下半本书借来瞧瞧?”

“理所当然,”李长风干笑两声,面露难色,“就是与还再三叮嘱我藏好书。要不我明日问问他。”

秦思狂笑道:“李兄怎么就那么听一个黄口小儿的话。”

就在此时,外头再次传来脚步声。李欢来寻自家老爷,禀告安济堂二公子深夜造访。

来得真巧。

李长风吩咐李欢传话,让忻与还在前厅稍等片刻。

窗外忽有一道亮光闪过,接着轰隆一声——一整日乌云盖顶,终于要下雨了。

秦思狂拧眉,忻与还到了,岑先生上哪儿去了?

又是轰隆隆两道闷雷,宛如鼓声。雨丝随风而来,哗啦啦打在地上。

阵雨来得急,让本就黑涩的夜晚愈加混沌,看不清也听不清院里的动静。岑乐心知不宜久留。他将曲谱放回原处,整理好床铺后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他顿住脚步。

夹杂在风雨中的除了初秋的凉意,还有一道意气,高手的意气——当然是高手,不然如何能在如此大雨中察觉他的踪迹。

门外有人,一个人。

岑乐先前进来之时拴上了门,眼下要么他坦然开门走出去,要么对方破门而入。

凭他的武功、气魄,行走江湖从不惧任何人,面对集贤楼的韩九爷和脂香阁的温时崖俱不胆怯。

他只是觉得尴尬。做贼叫人堵门里,说出去实在丢人。不管外头是谁,他都不想与之正面撞上,唯溜之大吉是上策。

屋里除去房门还有前后窗,并不是仅有一条出路。岑乐三步跃至后窗前,正想破窗而出,墙上突然映出一道光。他连忙闪躲,第二道光已到眼前。

地上是两截断落的门闩。大约那人发觉屋里有动静,用剑破门锁而入,第二剑可就直接冲岑乐的脖子去。

雨丝打进屋里,宝剑寒光逼人,足够岑乐看清来人。他早已猜到这名高手是谁,然而正眼看到本尊时,以他的好脾性仍是忍不住想骂人。

秦思狂啊秦思狂,真有你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