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第11章 城门失火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11章 城门失火

作者:米奇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00:36:18 来源:文学城

杨家族中入仕者众多,借着回门,便顺水推舟办了家宴,方便族中联络交流。

大厅内,一张古香古色的雕花红木圆桌早已摆放妥当。桌上铺着绣着祥云纹的大红桌布,四周围着八把太师椅,椅背巧雕梅兰竹菊,配以软垫,端庄雅致。阁外翠竹婆娑,园中牡丹盛放,花香随着晚风徐徐飘来。仆人们正来回穿梭,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端上桌来。案上摆着几只錾花银盏,盏中美酒清澈透亮,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气。

族中长辈陆续而至。杨大人头戴乌纱帽,身着深蓝色锦袍,正襟危坐于首席。其余亲眷依次入座,男眷们谈笑风生,女眷们低声细语。

眼见宾客到齐,管家恭敬地宣布开席。只见桌上精美的菜肴琳琅满目:一盘形似金鱼的松鼠桂鱼,鱼身金黄酥脆,尾鳍翘起如活鱼游动;一碗汤色浓郁的佛跳墙,海参、鱼翅、鲍鱼等珍馐混合着浓香四溢;还有翡翠狮子头、樱桃肉、清炒时蔬等菜品,既显富贵,又见清雅。

明希坐在内院的席间,看着眼前觥筹交错的场面,心中百味杂陈。这是她回门后的家宴,按理说该是亲朋热闹,其乐融融的场面。可此时此刻,她却觉得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格外陌生。

"三妹妹,这道藕花酥可还合口味?"坐在对面的表姐杨玉娘笑吟吟地问道,"我记得你从前最爱吃这个。"

明希愣了愣,这才想起杨明雪确实爱吃这道点心。她勉强笑道:"多谢表姐记挂。"

"三妹妹倒是客气了,"杨玉娘眨眨眼,压低声音道,"从前你可不这样。记得去年中秋,你还抱怨说府里的厨子做得不如意,非要我带你去城南那家老字号买。"

明希微微一怔,随即想起杨明雪确实与这个表姐交好。她们年纪相仿,又都是庶出,往日里便多有来往。只是她从前看不上这些庶女之间的情谊,如今想来,倒觉得这份真诚难能可贵。

"难为表姐还记得,"她轻声道,"表姐这样记挂我,我怎会忘呢。"

杨玉娘正要说话,忽听隔壁桌上传来一阵笑声。明希循声望去,只见四王爷正与几位族老谈笑风生。他一身锦衣,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而坐在他身边的“杨明希”,举止得体,雍容华贵,倒真有几分世家贵女的风范。可惜哪怕交换了身体,终究是杨明雪的做派,被三两夫人小姐簇拥着,曾经总是看不上身外物的明雪,却是开始传授珠钗首饰的心得。

"三妹妹,"杨玉娘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你在看什么?"

"没什么,"明希收回目光,却见表姐眼中带着几分心疼。她忽然有些感动,轻声道:"表姐,不必担心,我过得很好。如今,我总算是懂得了,人活这一辈子,哪里非要争一口气,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就已经是再好不过了。"

"真的?"杨玉娘将信将疑,"你若是真能想通,倒也是好。我虽听说这条路是你自己求来的,但你真的甘心?不过我们庶女,眼界还是低些好,妹妹如今,已经是极好了。"

明希正要说话,却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几日不见,四王妃的做派倒是叫我这个叔叔认不出来了。"

她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正笑眯眯地看着"杨明希"。那人生得面白无须,一身青衫,腰间系着玉带,他却并不看“杨明希”,顾自喝着面前的酒,端的一个目中无人,正是父亲的族弟杨叙道。

听到这话,"杨明希"愣了愣,这二叔叔在整个京城出了名的古怪脾气,她却不知来者何意,只能硬着头皮福了福身:"二叔过哪里话。"

杨叙道抚掌笑道:"不过是实话实说,只是......只是可惜了......"

他欲言又止,目光若有若无地瞥向四王爷那边。那眼神里带着几分愤怒,更多的却是不甘。

“可惜王妃倒是闲情逸致,歌舞升平,可怜民生疾苦,社稷飘摇!也罢,这又怎是王妃这等妇道人家愿意关心的?倒是我自讨没趣了。”他一句话夹枪带棒,“杨明希”脸色煞白,四王爷也阴气沉沉。

“你不知道吧?我听我娘说,二叔最近在政务上和四王派有些冲突,不好当面发难四王爷,这不,找她撒气来了。”杨玉娘悄悄对明希道。

从前她在府中时,最是害怕这位族叔。他虽是礼部侍郎,却总是不拘礼节,说话丝毫不顾面子。动辄破口大骂,绝不徇私。每每府中设宴,他总能找机会指摘这个不当,议论那个不妥,小辈们生怕一个言行不妥被他瞧见大骂一通。可偏偏他在言官中颇有声望,在族中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人人见不惯他却也不敢和他对着干。

这般想着,她忽然注意到杨叙道的脸色似乎不太好。往日里他总是神采奕奕,今日却显得有些憔悴。再细看时,便见他的官服也不如从前考究,腰间的玉带也略显陈旧。

杨玉娘凑近她耳边,小声道:"你不知道?前些日子,修建行宫余出来一部分银子,工部要修筑河堤,四王派却要修书院,拉拢幕僚,叙道叔在朝会上极力抗争,后来......后来听说是得罪了四王爷,这些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明希若有所思。难怪今日宴席上,杨叙道虽与四王爷同席,却总是不屑一顾,话也说得极少。她记得从前他最爱高谈阔论,今日却显得格外沉默。

"三妹妹,"杨玉娘又道,"你......你夫君不是在工部任职吗?可有听说些什么?"

明希心中一动。她这才想起,吴希澈虽是被父亲以数算之能举荐入工部,却极少与她提起公事。只是前些日子他查账时发现了些端倪,本想告诉她,却被她打断了。

她正想着,忽听得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抬眼望去,只见吴希澈正从外院走进来。他一身月白色直缀,清俊挺拔,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少年人特有的英气。虽是一身简单的打扮,却愈发衬得他清雅脱俗。

他向众人见礼后,便径直朝她这边走来。才行至半途,却听“杨明希”开口:“二叔,我听说三妹夫宅心仁厚,又是出生草莽,和众多百姓打的火热,不知他如何见解?”明希心头一跳,愤怒地朝杨明雪看去,她一句话中挖苦尖酸不提,一招嫁祸于人倒是欺负到她头上来了。对方见她看来,心虚地避开,却是笑得极为勉强。

明希刚想说话,却看见吴希澈安抚地一笑。

吴希澈转身,恭敬地作揖:"叙道叔有何指教?"

杨叙道混迹官场多年,怎会看不出其中猫腻,倒也来了兴趣,笑道:"听闻贤侄在工部任职,可是分在司水处?"

"正是。"

"那可知道近日要修筑河堤一事?"杨叙道的声音里带着试探,"不知贤侄以为如何?"

这话一出,席间顿时安静了几分。明希看见四王爷的目光也投了过来,带着几分玩味。她心中一紧,正要找个由头打断,却见吴希澈嘴角带笑,神色从容:

"回禀叔父,此事下官略知一二。只是人微言轻,不敢妄议朝政。"

这话滴水不漏,却又不卑不亢。明希暗暗松了口气,却见杨叙道的脸色变了变:"贤侄何必这般谨慎?在自家长辈面前,说说自己的见解也无妨。"

吴希澈微微一笑:"既然叔父相问,下官便斗胆说上一说。"

明希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房顶上与她谈天说地的少年。他一双眼睛光彩熠熠,身材匀称健康,仪态坦荡,看上去正气凌然。她知道,他又要说出些惊世骇俗的话来了。

"此事说来也简单,"吴希澈站在堂中,朗声道,"不过是要在南屏县修筑一道河堤罢了。"

杨叙道眼中闪过一丝讥诮:"贤侄说得轻巧。这河堤一修,要动用多少民力物力?如今正值春耕,更是人力短缺。贤侄难道不知劳民伤财的道理?"

"叔父说得是,"吴希澈不慌不忙,甚至特意卖了个关子,在厅内走动几步,方才笑意盈盈开口,"只是下官近日去南屏县走访,倒是见了些有趣的事。"

席间众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过去。就连四王爷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官员。

"贤侄所见为何?"杨叙道问道。

"下官见到一个老汉,"吴希澈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他家三代都住在河边,每年汛期都要为防汛劳神。去年秋天大水来时,他家的房子被冲垮了,老母亲受了风寒,到现在还在病榻上。"

这番话说得平实,却字字戳心。明希看着他的侧脸,哪怕早已料到,但还是心中感慨,默默捏紧了拳头。

"这......"杨叙道一时语塞。

"还有一位寡妇,"吴希澈继续道,"她丈夫去年被征去修堤,不慎落水。如今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靠着绣花度日。她说,说,如今人没了,河堤却也不修了......"

"够了!"四王爷猛地开口,"你这是在指责朝廷不修堤坝?"

堂中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在吴希澈和四王爷之间来回游移。就连丫鬟们添茶倒水的动作也变得小心翼翼。

明希注意到"杨明希"的眉头轻蹙,似是不悦。而四王爷却端坐在那里,神色冰冷。

"下官不敢,"吴希澈眸色沉沉,声音平静却有力,"下官只是想说,与其让百姓年年遭水患,不如早日修筑河堤。如此,既能保全百姓性命,也能省去年年防汛的人力物力。"

"更何况,"吴希澈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南屏县虽是小县,却地处要冲。这条河道是南来北往的水路咽喉,一旦修好河堤,不但能保全沿岸百姓,更能疏通水道。如此一来,南方的丝绸、瓷器便能顺水而下,北地的粮食、布匹也能溯流而上。"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下官斗胆绘制了一份水道图。这河道若是疏通,可连通五个州府。届时百姓们不必再肩挑手提,商贾也能少走许多冤枉路。再者,有了河堤蓄水,沿岸的农田也能得到灌溉。下官算了算,若是水利通畅,南屏县的农田可增产三成以上。"

明希看着他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却忍不住为他欣慰自豪,她的夫君,从来不是那等只凭一腔热血便妄下论断的莽夫。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周密的考量在其中。那些日日夜夜伏案研究的账本、图纸,那些走遍千山万水的实地考察,都是为了今日这番话。

四王爷似乎也没料到他会说出这样周详的计划,眉心微跳,却是不屑笑道:"好大的胆子,空口无凭罢了,你这些数据,可有依据?"

"自然是有的,"吴希澈微微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