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不小心灭国后的我靠挖野菜复国 > 第39章 第 39 章

一不小心灭国后的我靠挖野菜复国 第39章 第 39 章

作者:殇科学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7:35:16 来源:文学城

“诶诶卢巡按,话可不能这么说。”

李知府手忙脚乱的,本还想再做些解释。

然而迎着卢点雪颇为怜悯的目光,他自己都有些无地自容,干脆放弃挣扎,自暴自弃地全坦白了。

李平,也就是李知府,是为监察御史外放为官的。

最初他是在翰林院供职。

季无忧季尚书器重他的才学,就将他收作门生,一心一意教导他,还让小阁老萧藩亲自指导他写青词。

但是他着实没有什么写青词的天赋,每次李平胆战心惊地写完,还是会把小阁老气得够呛。

萧藩火冒三丈,直呼孺子不可教也,不知道季无忧看上他什么。

而后拂袖而去,徒留师徒俩面面相觑。

季无忧没了辙儿,又有点嫌弃李平笨手笨脚。既不如下属岳侍郎做事麻利,人还没啥心眼子。

思来想去,干脆将他拨去都察院,做个只需直言进谏的御史罢了。

然而他御史还没当几天,又因去年二月那次斋礁,他为齐涵虚求情而触怒先皇。

十几棍廷杖过后,李平便被发配去贵州,准备接替黎平府的知府。

从京中的七品御史,再到四品的知府,明面上是连升了三级,可实则却是明升暗贬。

虽说他在京中官做得也不大,但好歹离阁老和皇上近,还有被提拔的可能。可一旦被外放为官,还是贵州那般的偏僻之地,那几乎是再无重回中枢的可能。

故而圣旨一下,李平可谓是彻底没了盼头。

不过监察百官、纠正刑狱,本就是他的分内职责,他并不后悔。

只是他有些惋惜,自己还未来得及孝顺恩师,仕途怕是就止步于此了。

待养好了身上的伤,李平就收拾收拾包袱,与老师季无忧辞别,心灰意冷地离开京城这个伤心之地。

结果他赶路赶到一半,先皇驾崩,老师又忽然传了份急递,说是内阁让他改任去苏州府任知府,并附上了相关文书。

于是乎,李平就这般稀里糊涂地被老师从清贫的黎平府,给一下子捞去了甚为富庶的苏州府。

苏州府其下的各个知县自然是艳羡无比。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知府这般好运,还有位声名显赫地位崇高的老师作靠山。

同时,他们也对李平颇为嫉妒。明面上对着新任的知府是客客气气,暗地里却是抱成一团,合起伙来排挤他。

可怜李平至今都没瞧出各个知县的肚皮底下究竟藏着什么心思。

他依旧以为是自己办事不力的缘故,遂愈加勤勉认真,生怕届时在吏部和都察院的外察中考评不佳,被那心狠手辣的魏尚书给又打回到黎平府去。

若真到那时候,他也再无颜去面对尚书大人了。

是以李平在苏州府勤勤恳恳,他老师在京中摸不着头脑。

大半年过去了,礼部尚书季无忧几乎没收到过几回学生寄来的书信。

不过苏州府在李平的治理下也没出过什么大乱子,京中新皇即位,他也忙得焦头烂额,逐渐忘了要问候学生近况。

若不是忽有一日,萧藩顺嘴一提,说就凭李平那温吞的性子,不得被那七个沆瀣一气的知县们给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季无忧方才恍然大悟。

正逢卢点雪要去巡按江南,他也不得不厚着脸皮,拜托卢点雪去吴县之时,顺便替他敲打敲打那不成器的弟子。

卢点雪只略加思索,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她本就打算先行去苏州吴县,知府李平肯定是得见的。再者有了季尚书的打点,她做事也能方便许多。

横竖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她兴许还能得到一个盟友,何乐而不为?

只是当她与李平见了面后她方才发现,季尚书说话还是含蓄了。

她也是头一次觉得,小阁老说话也挺有道理的,话糙理不糙。

彼时季无忧一脸愧色,说李平秉性纯良、质朴老实,还望卢巡按多提携提携他。

小阁老倒是很不屑一顾,开口便直言卢巡按大可便宜行事,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别被李平拖了后腿。

若是真有什么急事儿,她这个巡按御史的头衔可比他那个破知府好使。

卢点雪自己也觉得,先皇没让李平在中枢待着是挺好的,嗯。

愣头愣脑的,不知道是不是在翰林院里读书读傻了。

她没听云降心的提议直接去国子监做监生,是个正确的决定。

“卢巡按,你可别这么看着我啊!我这个知府的职权也是有限的。隔壁吴县知县偏要这个时候升堂,本官也无权制止,毕竟我连那吴县衙门都去不了,这能怎么办?”

李平被卢点雪一直盯着,浑身上下都有些不自在,目光不断游移。

“去不了县衙,那您不会去县里转转吗?您可是一府的知府,苏州府这么大,难道还容不下您?”

卢点雪简直要被气笑了。

“可是,本官听不懂乡民们讲话啊!这吴侬软语听着好听是好听,可我是一个字也听不懂……何况各县的方言还全然不同。”

说这话的时候,李平的语气还颇为委屈。

卢点雪:“……哈?”

卢点雪:“所以敢问阁下,来苏州府这么久了,可有什么收获?”

李平有些不确定:“勉强听懂了吴县的方言,这算不算……?”

卢点雪无奈扶额:“……好吧,朝廷文书已下,季尚书又给你传了信,阁下总该知道我是要来干什么的吧?”

李平点头如捣蒜:“知道知道,老师说这次卢巡按来不仅是为了督促本地富商缴纳商税,还有就是要制止矿监税使为害百姓。我方才问巡按路上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就是怕那些胆大妄为的税使拦路设卡,向您征收各种名目的过路费。”

闻言卢点雪有些意外:“原来我之前路上碰见的那些人是他们。可怪哉,他们只看了我一眼便扭头就走,这是何故?莫不是早已知道我是新任的巡按?”

李平也有些奇怪,打量了一下卢点雪,顿时心下了然:

“哦,兴许是见卢巡按风尘仆仆,衣衫破旧,就觉得是个赶路的贫民,没什么油水可捞吧。”

卢点雪:“……好吧。”

然而,李平似乎尚未发觉这有些尴尬的气氛,嘿嘿一笑,还为卢点雪好心开解道:

“没关系的卢巡按,本府也经常被他们错认。有一回本官被税使给逮住了,有人在看清我容貌后的第一眼就嫌弃大呼,说怎么又是这没钱的晦气玩意儿,让我赶紧走人!”

卢点雪:“……李知府真是好心态。”

李平叹气:“哎,没办法,这可都是皇上亲派的,谁敢对他们不敬?”

听到这话的时候,卢点雪的神情一凛,正色道:

“既然税使如此嚣张,知府与各县知县都身为牧守一方的官员,就没有人为百姓上疏?”

“有啊,都发声了!”李平不禁义愤填膺起来,“就在二月朔望,御前财政会议结束后的一个月,本府率先领衔上奏,恳请皇上取消矿税,召回各地矿监税使。结果厂公却说此乃国策,任何人不得加以阻拦!”

“二月末,山西巡抚白希绣上疏朝廷,揭发税使肆意提高山西等地的税收额度;三月上旬,山东巡抚黄克缵向皇上上疏,声讨税使向当地百姓摊派额外的税收项目。可皇上却充耳不闻,任凭赵除佞将奏折留中不发!”

“真是岂有此理!首辅和阁老们就全然不知吗?”

“在卢巡按来前,我也向老师写了信言明情况。可老师却称内阁另有打算,还说魏尚书有一妙计,不知能否行得通,让我暂且静观其变,先与司礼监的矿监和税使们耗着再说。”

“说来卢巡按,你也是刚从朝廷下来的,又是皇上钦点的应天巡按,还和魏尚书是同乡。且赵除佞要治你于死罪时,他可是亲口出言维护你了!那你可知,魏尚书在朝中,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

似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李平的眼睛霎时变得亮晶晶的,又急忙接道,

“哦对卢巡按,先前你在琼林宴上的论辩当真是精彩绝伦!往后有空可否能与我切磋切磋文艺?前段时日小阁老还特意从京城里寄了一份过来,让我好生学着里面的文辞,提醒我日后可千万别丢了老师的脸面。”

面对李平如此热情的追捧,卢点雪稍有不适。

李平好歹也是一府知府。这模样,为何总令她想起幼时村门口,那条逢人就摇尾巴的大黄狗?

意识到自己想偏了,卢点雪赶紧摇摇头,摒除心中杂念,以一种冷静克制的语气说道:

“先不谈这些。既然李知府知道我的事迹,想必也知道,自从琼林宴那晚我就被关进诏狱,直至奉天子之命任职应天巡按后才被放了出来。此间朝廷之上到底发生了何事,我一概不知,何况我出狱后也未曾与魏阁老打过交道,何来知晓他谋划这一说呢?”

“好吧,怎地连你也不知道,本府原先还寄希望于你,同我一道同仇敌忾呢。”

李平失望地撇了撇嘴,看起来颇为沮丧。

“这是自然,”卢点雪郑重地点了点头,“不知可否劳得李知府为我解个惑。”

“卢巡按请讲。”

“方才听李知府所言税使拦路设卡,似乎是只劫富人的过路费,可有此事?”

“确实,这些人精着呢。知道我们苏州府是江南丝织中心,巨室富绅云集于此。除了富商大贾,最多的便是织工。”

“若是逼急了这些织工,他们一旦罢工或者逃窜,织不完定额的布,直接导致苏州织造衙门向朝廷交不了差,司礼监定饶不了这些税使。所以他们这些人连地方的巨贾乡绅都敢为难,偏偏就不为难看起来就落魄的织工们。”

“原来如此,”卢点雪恍然大悟,“那我与李知府还真是托了这些织工们之福才免遭破财之祸。”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阁下。隔壁吴县县衙这个时辰升堂,你可知议的是何事?”

“这我不甚清楚,”李平皱了皱眉头,“这些县令总喜欢瞒着本府行事,天天说是小事一桩,不必惊动知府大人亲自出面。”

“那么李知府你就不好奇一下吗?”

卢点雪试探性地发了问,没想到还真把李平的话给诈了出来。

“当然好奇了!今晚准备迎接卢巡之按时我还跟路人聊了一会儿,他倒是知道一些,好像说是和矿场的矿工有关。”

李平傻乎乎地上了套,丝毫不知自己已上了卢点雪的圈套。

“矿工,税使。哎呀,李知府!您不觉得,这二者之间似乎有什么联系吗?”

卢点雪的语气和神情故意夸张了些,几乎是在明示李平。

“对,很有关系!有矿工,那肯定会有税使出面。不过这与我们又有何干?这案子不归我们审啊。”

李平初是十分赞同,随后又像是脑子不好使了一般,抬头困惑道。

“哎呀,李知府,你与我都曾差点被税使强缴过路费,这还没关系?”

卢点雪简直是恨铁不成钢。

一瞬间,她算是理解小阁老的心情了。

“噢噢噢是的!”

李平被卢点雪这么点拨了一下,很是激动道。

“那我们同为受害者,是不是可以去吴县县衙里去见见那几位税使,顺便旁听旁听呢?可是大琝律规定,本府不能轻易去隔壁的县署衙门——”

“大琝律可没规定女子不能做官,也没规定受害者不可旁听审案啊。李知府,你说是不是?”

“?”

“好像也是哦。”

“那就不得了。吴县知县不让你去审案,可我们可以自己上门去旁听啊!”

卢点雪循循善诱着,眼见就快成功了。

“但,但是——”

一波三折,李知府又迟疑,又犹豫了。

这下卢点雪是彻底没了耐心。

“李知府——!”

她特意提高了音量,把李平吓了一跳。

“我,我,我在!”

“嗯,先前季尚书可有曾对你说过,你是他教过的最差的,最胆小的学生?”

“老师从未对我这么说过,他说傻人有傻福,让我自求多福。可是小阁老却是天天这么说我。”

听了卢点雪这话,李平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垂头丧气的。

“那你想不想像小阁老那般威风?”

“不瞒您说,我觉得很有难度,卢巡按。”

李平回得很是诚恳,简直就差把“我不可以”满满的写在脸上。

面对如此境况,卢点雪彻底没辙了。

“好吧,过会儿你跟我去隔壁县衙时,只需装出气势来便是,吴县知县定不敢把你怎么样的。你就想想每日上朝时小阁老是怎么做的,待会儿你就这么干。”

“真,真的?”李平仍有些不相信,“若是真让我模仿小阁老的一言一行,邓知县说我咆哮公堂怎么办?”

卢点雪径直反问:“你当御史的时候,可有同僚参过小阁老咆哮朝廷?”

“没有,从来没有。”

这一次,李平答得斩钉截铁。

“那不就得了。”

“行,行吧,那本府姑且就信你一次吧。只这一次!”

朔望:既望是指小月农历十六日,

关于明代地方权力机构的参考书籍: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 何朝晖《明代县政研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第 3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