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不小心灭国后的我靠挖野菜复国 > 第29章 第 29 章

一不小心灭国后的我靠挖野菜复国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殇科学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7:35:16 来源:文学城

不必多说,琼林宴后的第二日,早朝上少不了对卢点雪一事的争论。

傅谊本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正欲与反对者大干一场。

只是昨日宋徽猷连夜进宫送来的一封信打乱了他的阵脚。

而此时,这封信早已被大理寺卿宋骥朗声读完,朝廷百官正大眼瞪小眼地对着那几行字发愣。

其实这是一封诉状。

它本不应该送至朝堂上,供百官阅览的。

只是这封诉状着实太过特殊了。

是由林家茶楼送至大理寺,控诉小厮卢点雪违反长工契约,欠钱跑路,要求其赔偿十倍违约金的诉状。

其言辞之辛辣有力,连魏与归这位老手都忍不住频频侧目。

可当事人昨晚已被锦衣卫押至诏狱,尚未定罪,就算林家茶楼找上大理寺讨个公道,那也不能放人出来盘问。

更何况大理寺素来也不受理“申诉冤滞”这一类的上访。且没有通政使司的审核,大理寺也不会受理状子。

自昨日收到这份诉状,大理寺不想节外生枝,准备依惯例把事拖一拖,便强压着林家茶楼的人去走京诉流程,等到皇上和朝中阁老们定了卢点雪的罪再说。

但怪就怪在林家茶楼居然有通政使司的盖章。

还一直让讼师肆意喧哗,嚷嚷着人证物证皆在,让大理寺赶紧把卢点雪找出来赔钱。

此番动静惊动了尚未放衙归家的大理寺少卿。

正逢其刚收到琼林宴上宋骥传来的惊天消息,震惊之余他不敢怠慢,连忙把这消息又传至寺卿。

大理寺少卿有苦不能言。

他既要依上司的意思保住卢点雪,又怕说出卢点雪露不了面的事实彻底激怒这群人。

是以他暂时绕过繁琐的司法流程,先去找了徽州会馆的徽商们询问解决办法,尝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那群徽商却是见利忘义的。

初问时,徽商们都诚惶诚恐,焦心询问着卢老爷是犯了何事,他们可以拿钱帮忙解决。

然未想一提到生意事儿,这些徽商就通通换了副嘴脸,义愤填膺地指责卢状元不守诺,是应当把人找出来好好盘问。

这下大理寺是彻底没了辙。

宋骥干脆就把这份诉状上呈给朝廷,交由百官判决。

别说,傅谊刚看到的时候,简直傻了眼。

他知道林凡安是个大奸商,在金陵的晚晴楼里用饭就连酸梅汁续杯都要加钱,没想到对待手下人时更是苛刻。

傅谊不是没查过林凡安的底细。

在金陵时,他就千方百计地想从云舒和云卷口中打听消息。

可惜那两人嘴巴一个比一个牢,天天跟他打马虎眼儿,整得他只能另作打算,即位后才有空让宋徽猷帮他查查大理寺的卷宗。

傅谊就不信,他林凡安在江南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岂不会真的安安分分清清白白,和同行没起过一点纠纷?

然而大理寺内关于林凡安的案卷聊胜于无,统共就几张纸。

林凡安,扬州泰兴县人,世以盐商为业。

自开中法实施后,林家祖辈历关陇、度皋兰,往来张掖、酒泉、姑臧之境,于淮、浙、苏、湖间卖盐数年,牟大利,资财渐丰。【1】

但到了他父亲这一代,正因开中支给而亏损穷困,故而林凡安舍盐利而汲茶利,治业滋久,拓产殖家。

若傅谊没有记错,林家茶楼的说书先生曾有次提及过,江南的林老板还有个不知所踪的孪生兄弟。

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傅谊当时就记在了心上,还特意让宋徽猷去查了一通,却没查出什么有用的。

案卷上只说林凡安确实是有个孪生兄弟,只不过在多年前就已逝去,里甲中也没了其户籍。

傅谊自是很不满意这个结果。

他前脚刚下旨将卢点雪打入诏狱,后脚林家茶楼就登门闹事,若说朝中无人给他们通风报信,谁信?

但同时傅谊也很奇怪,林家茶楼为何会在此时火上浇油,还急吼吼地赶着时辰把卢点雪的劣迹送至大理寺?

就仿佛是生怕卢点雪的事闹得不够大一般。

傅谊翻来覆去地思索了一宿,也没想明白此举的用意。

林家茶楼既已知晓点雪此时人在诏狱,罪还未定,根本就不可能把人放出来问个明白,为何还要煞有其事地向大理寺伸冤?

沈靳炳回宫复命时可是特意提到过,他早已命徽商会管里的徽商前去给林家茶楼打声招呼,说卢点雪要去赴琼林宴。

怎么到了林家茶楼人的嘴里,就变成了违反长工契约,欠钱跑路?

傅谊甚是怀疑,林凡安在这个局中有没有推波助澜。

究竟是一无所知,还是早有预谋?

他不知道林凡安是否还在江南。

如果不在,那么喊讼师写诉状的主意就是茶楼里掌事的人出的,林凡安本人不一定知情。

毕竟将卢点雪打入诏狱的主意是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满朝文武都吃了一惊。林凡安不过一介商人,哪里会料得到这个?

再者,卢点雪从入宫至被捕也没过几个时辰,京里的消息总不会已经传至江南了吧?

若是林凡安此时人已经在京城的话,他却没听到半点风声儿,这可是要让锦衣卫好好查查了。

若真是此事皆由林凡安策划,那他与卢点雪的关系怕是不一般。

可是这也很难说得通。

二人既然关系匪浅,那林凡安为何不竭力去保卢点雪,反倒趁火打劫,难不成真的就是为了讹人一大笔钱?

傅谊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其实,对于卢点雪此人,他是有点印象的。

当年云离刚辞了太傅一职后,仍对傅谊不太放心,时常给陶王妃写信,让她好好督促自己功课。

其中偶尔也会提到金陵的一些趣事,比如他的好友李卓吾又跑哪去讲学了,何时又办了个女子学堂,还收了女弟子,人很有上进心。

回乡后的云离对那个女学生的身世唏嘘不已,心中很是感慨。

同样是差不多的年纪,别人还在苦苦求学,京中的某人却还在不思进取,撩鸡逗狗!

随后回头就给陶王妃书信一份,让她好好盯着傅谊的学业,还特意叮嘱不要将此事告知太子,以防太子心软迁就。

傅谊自然肯定不会忘记那个天天被娘挂在嘴边,让他以之为榜样的卢姓女子。

然而很可惜,李先生的女子学堂没开多久就被贼人给烧了。

那学堂里的布设有不少还是娘悄悄出资捐赠的,傅谊也很是惋惜。

不过,琼林宴上沸反盈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傅谊压根就没想起过此事。

反倒是宴后娘突然急急唤他去慈宁宫商量此事,他方才想起来的。

所以说,卢点雪跟离相先生是有些渊源的。

但随即又有一个困惑浮上傅谊的心头。

既然先生都助卢点雪入了李执门下,那么卢点雪上京赶考,先生没道理不会帮衬着些啊。

除非先生压根就不知道她要入京赶考。

卢点雪自爆身份时,傅谊震惊之余,也趁机扫了一眼座中所有人的神情。

以萧首辅为首的崇正党那是相当震惊。

离相先生门下的那几个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嘴巴一个比一个张得大,显然也丝毫不知情。

也是,离相先生及其门生要是知道卢点雪有此作死的打算,肯定会把人拦在金陵,直接不让她上京。

还有,傅谊也很纳闷卢点雪怎么会想着去林家茶楼里做长工。

依正常人的思路,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通常都会找个同乡作为依靠。

她卢点雪倒是逆其道而行,不去徽商会馆找她的老乡借些银子凑活凑活,偏偏要去林家茶楼当个跑腿的小厮?

她跟林凡安和云降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事情怎么越理越乱?

傅谊脑袋都快想炸了。

不管了,林凡安不愿保人,他来保!

是以朝会上,傅谊先发制人:

“这份林家茶楼控诉卢状元的诉状,众卿以为如何?”

他话音刚落,朝廷百官的目光都落在吏部尚书,魏与归的身上。

专业的事还得交由专业人士来才行,他们这些只读过圣贤书的两榜进士,从未见过如此辛辣有力蛮不讲理的文章,实在是不宜评点。

在众人期盼的注视下,魏与归不负众望地上前迈了一步,话却是对着大理寺卿宋骥问的。

“敢问宋寺卿,林家茶楼请的讼师是何方人士?”

“听口音,大抵是徽州的?”

宋骥的神色有些变化莫测。

他瞧了瞧恍若无事的魏与归,还有一旁看热闹的同僚,话语在喉咙里转了半天,最终还是艰难地吞吐道。

“此话当真?宋寺卿没听错吧?”

“当真如此。”

是真的是不能再真了。

这种规制的诉状,这种行文措辞,不是徽州人写的,还能是哪里人写的!

大理寺内现存的诉状大半都是这类,看得他都快麻木了,这岂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而且也不知木架上,有没有出自眼前这位的。

宋骥心中忍不住腹诽道,面上并未表露出来。

闻言,魏与归露出个“果然如此”的神情,随即转身向傅谊回答道:

“回陛下,徽州民风如此,不必见怪。欧阳文忠公尝治七州,曰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2】

“哦,那魏阁老的意思是,讼事在徽州屡见不鲜,那么这封对罪人卢氏的诉状就可以置之不理?”

河南道掌道御史梁纲挑了挑眉,嗤笑一声。

“片语不合,一刻颜变,小则斗殴,大则告状不休,实则大多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

魏与归颔首,面对梁纲的嘲讽,不置可否。

然而梁纲不想就这么善罢甘休,仍旧咄咄逼人。

“说来魏阁老与那罪人都出自徽州,莫不是想包庇罪人?林家茶楼人证物证皆在,还有什么可解释的?!”

“呵,你我还同住京城,同为天子效力,莫不成也要与我那般惺惺相惜,同心同德?还是心中不服,也想让我给你包庇些什么罪?”

魏与归上下嘴皮子一搭,迅速回击道,可谓是半分亏儿都不愿吃。

“你——!”

梁纲气急败坏,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旁边人扯了扯衣袖止住了。

朝中早有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宁愿招惹小阁老,也不要招惹魏尚书。

毕竟吵也吵不过,打也打不过,何苦呢。

是以在萧藩幸灾乐祸的目光下,梁纲只能悻悻闭嘴。

萧藩当然开心。

没想到魏与归这两边都不沾的鬼脾气竟然愿意帮他们的人说话,而且还把逆阉头子怼得无话可说。

昨日他和父亲紧急商量了下,决心还是保卢点雪。

好歹也是崇正书院出来的学生,朝堂之上,能争一人是一人。

更何况皇上也想保她,不如顺遂皇上的心意,顺手推舟卖卢点雪一个人情。日后事成,再来让她报恩做事也不愁啊。

反倒是魏与归对卢点雪的拥护,倒是令萧藩始料未及。

虽说二人同为徽州人士,但仅凭这点,他觉得不足以让魏与归对卢点雪伸以援手。

而且昨晚琼林宴上,他也没见魏与归对她有多欣赏。然而在听完那份诉状后,魏与归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莫非问题是出在那份诉状上面?

如萧藩所料,接下来魏与归慢悠悠地开了口。

“陛下,臣以为林家茶楼的这份诉状,并不足以全然相信。”

“诸位不觉得奇怪吗?卢点雪正是因没钱才去做了长工,结果人进了诏狱还不足半日,林家茶楼就急着上大理寺报案。明知对方没钱,还要如此紧紧相逼讨赔偿金,这不是讹钱是什么?”

“魏阁老空口白话的,请拿出证据。纵算林凡安此商利欲熏心,可事实如此,容不得辩驳。”

“啧,那是你们见识少,没见过此类纷争。这世间可不少哄骗下套,置人以罪的官司啊。”

“何以见得?”

“……”

出奇的是,被问及此话后,魏与归难得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

就在梁纲以为他是理亏,正欲迫不及待地乘胜追击时,魏与归的脸色却奇异的不自然起来。

他顿了顿,语气却是前所未有的低沉。

“因为林家茶楼那份诉状的词讼,是仿自我曾写过的一篇,一不小心就在老家流传甚广了。”

“其语句,有不少还是原封不动从我那篇抄来的。如若我没记错,这篇原稿大理寺内应有留存,宋寺卿不妨在大理寺内翻一翻,说不定还能翻得到。”

开中法:在边境纳入军粮,作为其代价,领取盐引(交易许可证),在指定的行盐地贩卖与之相当的盐。

【1】“历关陇、度皋兰,往来张掖、酒泉、姑臧之境”:引用自《条麓堂》

里甲:是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

【2】“州大者繁广……”引用自《欧阳修全集》。

“其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出自朱熹《晦庵集 卷八十徽州休宁县厅新安道院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 2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