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夜阑卧听风吹雨 > 第23章 第1章

夜阑卧听风吹雨 第23章 第1章

作者:关心则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5 10:24:23 来源:文学城

东都亦称神都,与长安相距八百余里,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褚氏为后时便中意此地谐美,一年中倒有大半年与先帝居住于此,前后兴建了宿羽宫,高山宫,上阳宫等宫殿。褚皇称帝后又兴建了明堂与天枢两处壮丽奇观,令海内惊叹,随后更是索性搬了整个朝堂到此,于是达官显贵们也只好跟着迁居过来。

一时间,神都米珠薪桂,衣食住行无不水涨船高。许多家资单薄的官员买不起房舍,只好赁屋而住,甚至几家拼租一宅。

煌煌数百年的河东裴氏自然无需如此,无论是原都长安还是新朝神都,裴家主支与两房风生水起的旁支都有拥有雕梁画栋占地庞大的豪宅,甚至裴恕之自己就有规模不小的私宅。

凤临十四年春夏之交,丁忧已毕的裴恕之风尘仆仆地回到东都裴宅,迎接他的是整齐列队的侍卫与奴仆,还有比他早到数日的幕僚宋先生。

“少相回来了!一路辛苦了。”老宋笑容满面。

裴恕之也笑道:“先生的家事可办妥了?”

“多谢少相挂怀。”老宋叹息,“家侄体弱,病倒在书院,如今送回他父母身边了。待养好了身子,再回去读书罢。”

月前两人在商州分别,老宋带着‘侄儿’回北面老家,裴恕之则趁夜乔装,快马数日夜潜回河东,装作刚刚为祖父守孝结束,下山出关。

老宋与裴恕之明面上装作数月未见,一到内堂无人处,老宋立刻压低声音,“齐安和刘成子一个月前死了。”

裴恕之一怔:“牵连我们了么?”

老宋道:“扯不到我们,都断线了。”

“邵一锋呢?”

“褚立谨与他臭味相投,打算举荐他做官了。”

这三人是他在丁忧前送进梁王府与郓王府的门客,俱是心思奸邪之辈贪婪残忍之辈,平生最擅巧舌如簧,蛊惑人心——正配褚氏兄弟。

老宋道:“少相,郡王要见您。”

裴恕之面沉如水,“我得先进宫面圣,接着拜见几位亲长。”

“六郎说今夜就要见您。”老宋摇头,然后提高声音笑道,“晚上邢国公为东,流珠阁设宴,说要为少相接风洗尘。”

裴恕之会意,朗声而笑:“孝远客气了,我一定赴宴。”

*

裴恕之十四岁参加科举,束发而登进士第,当年就被授了校书郎之职。

因当时酷吏势盛,裴恕之只做了半年校书郎就外放去了地方,历任司粮,法曹,巡使,还在穷山恶水的复州当了两年刺史,五年后由河北道黜陟使林信合举荐,回调东都任大理寺少卿,时年仅十九岁。

在大理寺任职一年期间,他着手处置大量积压案件,练达明断之名享誉神都,中书令刘语听闻其能,便亲自保举他为中书舍人,辅佐自己奏对议政,起草诏书。

当时刘语已年过八十,老眼昏花,精力不济。

日常政务几乎都由裴恕之负责,于是世人称其为‘少相’。

此次裴恕之丁忧起复,人还没到,女皇的诏书已经颁了下来——令其升任中书侍郎,加封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寺大夫。

如此安排,既显贵又有实权,朝中各家便知裴氏隆宠未减了。

裴恕之沐浴更衣后入宫,刚好碰上几位大臣从凤仪阁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看就刚被骂过的褚承谨,后头是尚书左仆射董奉常与侍中乐振。

三人神色各异,一个怒气冲冲,一个面如死灰,还有一个愁眉苦脸。

这便是女皇目前朝阁中的六相之三了——原本有九个,年前刚被撤了仨。

裴恕之等他们走远了才进入凤仪阁,叩首谢恩后起身。

“若湛来了。”褚皇蹙眉坐在御案后,一手撑着桌面,似乎心情有些郁结。

她的容貌与九个月前似乎并无多大区别,依旧双目有神,气色红润,发髻略有几分花白,只是神情愈发严厉阴翳。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适才怒骂的余音,但裴恕之一个字都没问。

“裴公过身时,得年不过七十三,走得太早了。”褚皇缓缓说道,目光却不在裴恕之身上,却不知凝望何处。

裴恕之明白她的意思,他的外祖父七十三岁去世,已是世人眼中的高寿了,那么眼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又还能活几年呢。

所以,作为善解人意的年轻阁臣,他应当怎么回复呢?

裴恕之道:“祖父早年随侯大将军远征时受过重伤,还染过疫症,虽说之后救了回来,病根还是落下了。依臣看来,寿数长短还看个人的造化,微臣家中既有活到九十八岁的曾伯祖父,也有一场风寒就壮年夭亡的从叔父。”

褚皇似乎起了兴致,“裴家真有九十八岁的老寿星?”

“微臣怎敢欺君。”裴恕之微笑,“说来可恼,臣那位堂房的曾伯祖父从不讲究什么养生之道,九十多了还酒肉鱼脍没个消停。长辈们说他若肯稍加节制,活个百来岁不是难事。”

河东裴氏兴盛百余年,分家的没分家的全算起来几千口人都不止,加之吃喝不愁,安养富贵,其中自然有几个高寿之人,这位长命的曾伯祖父也是真有其事。

褚皇终于有了几分笑意,“若湛这话有理,寿数本是天意,凡人烦扰也是无用。”

她又道,“听说你丁忧期内还结庐僻居了?”

裴恕之似乎有些迟疑,苦笑道:“对外说的缘故是,‘臣是由祖父母抚育长大的,本就该多尽些心’,实话则是……”

他无奈轻叹,“微臣不敢瞒着陛下,父亲说,‘你在家茹素是丁忧,冢畔结庐也是丁忧,横竖都要赋闲九个月,索性苦一苦肉身,骂名阿耶来背’,然后就将臣赶去山上住茅草屋了,风吹雨淋都不叫臣下山。”

——若非有这大好借口,他怎么暗中溜出去筹划秘事,怎么远走凉州及时救父。

“你父亲真是……促狭性子一点没变。”褚皇撑在御案上低笑不已,“怪道你不但清减了,还有风霜之色。”

如此卖力的为祖父守孝,裴恕之在清流士林中的名声自然极好,君臣二人皆心知肚明裴桓之意。

女皇笑够了,满脸怀念的叹息:“你父亲当年总说会为朕效力。谁知他没来,倒把儿子送来了。”

裴恕之:“陛下这话,仿佛臣有今日全是父亲之故,明明臣也是辛辛苦苦考的进士,兢兢业业地方历练,陛下别说的您好似是徇私拔擢了微臣,其实您用人选才甚是严苛。”

褚皇一阵大笑,胸口郁气尽消。

她边笑边起身走到御案前,郑重道,“若湛,你可曾听说南面房州……”

她迟疑一瞬,转言道,“算了,你离开都城这么久,想来要见许多师长故友,退下罢。”

裴恕之遵命。

走出凤仪阁,却见前方转角处有一人静立。

久居深宫的宫装丽人宛如被岁月冻结了年龄,年近四十的端木慧笑起来甚至带了几分俏皮:“少相总算是回来了,少相不在,阁僚中尽是些无趣之人。”

裴恕之疾走几步,低声道:“适才我瞧见褚相,董相,还有乐相,三人离去匆匆,神色有异。出什么事了?”

其实这种事他私下一查就会知道,但他还是要亲口询问。

“大半年没见,少相一句寒暄话都没有,上来就问,您也太不与卑职见外了。”

果然,端木慧看似嗔怪实则高兴。褚皇御下甚严,她常年待在宫中,并不方便与宫外联络;但今时不同往日,她也需要结交一二宫外势力了。

裴恕之就是她的目标之一,个人与家族都是上上之选。

他能飞速晋升,弱冠入阁,固然是自身才干卓绝,但若没有屡屡受人赏识,一再获得提拔,焉能一帆风顺。其中缘由,自是门阀世族心照不宣的规则。

端木慧笑容一敛,压低声音,“以后莫要再叫褚相了。”

褚承谨目前的身份是超一品亲王,太常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理论上来说梁王品级更高,但他更喜欢别人以宰相相称。

裴恕之蹙眉,“梁王殿下又怎么了。”

端木慧:“他自作聪明,犯了魏国夫人的忌讳,陛下已革除了他的相位,还处死了他两个门客,并叫他闭门思过。”

裴恕之心中一紧,并不往下追问。端木慧不会不顾场合,随意吊人胃口。若是能说,她早就一气说了。

他换了话题:“董相与乐相呢?”

端木慧:“董奉常参奏庄怀贞‘行事鲁莽,枉顾礼法’,叫陛下狠骂了一顿,说他嫉贤妒能。乐相看样子原本要声援董相,瞧陛下发了怒,就一句不敢说了。陛下问他话,他只唯唯诺诺。于是陛下恼了,说他‘既无远见卓识,也无处事才能’。”

裴恕之神情微妙,“看来陛下又要换相了,不知这回要换谁了。”

端木慧苦笑,“卑职哪敢揣测。”

这时前方忽有动静,只见一位身形瘦高的红衣青年怀抱卷轴书籍缓步走过。

此人年约三十,皮肤苍白,略有病态,偏生的眉目冷峻,神情倨傲,他与裴恕之端木慧仅隔了十余步距离,却目不斜视的径直走过,仿佛全没看见他俩。

端木慧忍了片刻,还是说道:“少相的职级比他高吧。”

裴恕之,“不错。”

端木慧,“他居然不来向我等行礼。”

裴恕之忍笑,“是啊,没行礼。”

端木慧控诉:“这是恃才傲物!”

裴恕之:“有才华挺好的,空闲了就傲一傲。”

端木慧瞪了半天,终于还是噗嗤出声。

她叹道:“少相回来了就好,少相不在,宫里尽是些无趣之人。”

宫内不便久谈,两人就此告别。

离宫后,裴恕之连饭都没吃一口就赶去了顶头上司中书令宅邸。

作为当年发动政变的五大功臣之一,刘语与褚皇同岁,然而满头白发,面容枯槁,布满皱纹,形貌与褚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见到裴恕之的第一句话就是,“一道用午膳吧。”

刘府奴仆在湖心亭摆好饭菜后,裴恕之先服侍刘语盛饭布菜,随后自己才吃。

酒足饭饱,席面撤下,湖心亭只余师徒二人。

刘语轻声道:“你回来这么早做什么,我本想叫你趁着此次丁忧索性远离朝堂一阵。你刚及弱冠,何必往是非圈里扎呢。再过五年十年,局面必然大不一样了——你懂老夫的意思,届时你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之时。”

裴恕之微笑,“恩师胆量不俗,竟妄测陛下圣寿。”

“她再有天命,还能与天同寿不成。”刘语语气悠然,“你丁忧离朝后,陛下连着病了两场。你今日见到她,应该有所察觉。”

裴恕之沉吟片刻,“她脸上……脂粉用多了。”

褚皇自登基为帝后,穿戴愈发简单随意,几乎只着男装,不施粉黛,不佩环钗,她似乎有意模糊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女子形象。

——今日她的确气色红润,只不过都是涂抹出来的。

刘语目光迷蒙的望向虚空,“当年我们五个力主太后称制的蠢材——王昧被斩杀于亭驿,家产抄没;钱云归被诬谋反,狱中自尽;周直端死在流放途中,尸骨无存;简士图借口丁忧躲回老家,竟然忧惧而死。最后独留我一个老不死的,也不知能否善终。”

他当年告老回乡,本来正在原籍等着升天,谁想女皇一纸诏书硬将他薅回了朝堂,让他继续发光发热。

裴恕之失笑:“恩师您会善终的,宋先生给您算过卦。”——如果准的话。

刘语横了他一眼,“你是非趟这浑水不可么?”

“如今局面也有恩师等人当年之功。”

刘语恼怒:“我们怎么想到临朝称制她还不够,非得血流成河登基为帝啊!”

裴恕之长长的凤目中幽光闪动:“是呀,从古至今,何来十拿九稳之事。”

他伸手拂过水面,掬了一小窝清水在白皙的掌心,看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滚落指尖,“人间盛世,水露朝花,一期一会,学生不愿错过了。”

刘语见劝说无果,索性道:“我这把老骨头能撑几日算几日,以后的路你自己看好了。耐心些,莫急躁。”

裴恕之郑重行礼:“多谢恩师。”

*

一下午的功夫,裴恕之连轴转的拜访了四五家长辈,待在每一家的时间都不好太长,终于在掌灯前抵达了崔玄家宅。

这座博陵崔氏于八十年前建造的豪邸在暮色中尤其典雅贵气,豪邸深处建有一间袇房,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年道士悠然端坐在蒲团上。

“见过姑祖父。”裴恕之行礼拜见,抬头时不禁凝视前方。

崔玄其人,可说是阀阅家族累世联姻之硕果了。

他本人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长支,祖母来自太原王氏,母亲是文德皇帝幼妹定阳公主,嫡亲姨夫是赵郡李氏的家主,三位姑母分别嫁去了五姓七望中的三家,两位叔伯也分别娶了五姓七望中的其中两家女子。

到了他自己这辈,堪堪遇上褚皇的禁婚令,于是娶了裴恕之祖父(其实是外祖父)的胞妹,兄弟姊妹也纷纷‘降级’婚嫁,到了下一辈亦然。

门阀世家姻亲密布繁杂,往往叫人防不胜防。比如,当年举荐裴恕之的河北道黜陟使林信合就是崔玄的堂侄女婿。

当然,老崔家也不会白干,裴恕之入阁的第二年就举荐了崔玄的外甥柳士节,使其门荫入仕,目前正在原都长安的京兆尹手下为官。

“我不如裴公啊。”崔玄的面孔在缭绕香雾中难以分辨,似仙似鬼,“偌大崔氏,竟无几个儿孙像若湛能读书的。倘使他们能自己举试,又何必处处求人。”

举荐说来容易,其实很有门道。

首先举荐人要简在帝心,无论在朝还是在野,至少能在皇帝跟前说得上话,不然皇帝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为啥要用你举荐之人?虽然皇帝用人避不开世家,但可以避开你家。

其次要看皇帝类型,若遇上了荏弱好欺的皇帝,自然重臣们举荐谁就是谁;但若遇上强势揽权的皇帝,就没那么容易了。譬如褚皇,她对待辛苦夺来的权力犹如恶龙看守宝箱,所有门荫入士的臣子她都要亲自召见考校,满意了才授予官职。

最后是举荐的条件。最理想的情形自是因才受举,所谓伯乐相千里马,萧何月下追韩信,俱是千古佳话。但千古佳话之所以叫做千古佳话,就因其极稀少,多数时候举荐还是出于世族或故交对彼此子弟的提携。

裴恕之听出崔玄对自己的幽怨之意,提起一人:“姑祖父的从弟崔昇大人便是当年明经举试第二名,如今官居吏部侍郎,屡受陛下称赞。”

崔玄脸色有些复杂,“那个书呆子,自诩清廉耿直,做官做的六亲不认,险些将我那叔父气死。唉,还是得靠明白人啊,可怜老夫一把岁数了还在耗费心力。”

当年崔贵妃与褚皇在先帝的后宫里斗的你死我活,最后褚皇大胜,崔贵妃及其父兄皆死。虽然崔玄与崔贵妃并非出自同一支,但崔家子弟还是逐渐从权力中枢淡出了。

其实裴恕之觉得崔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若当年崔贵妃赢了,崔家子弟会不会跟着沾光。有赏必有罚,崔贵妃斗败了,博陵崔氏受到牵连也是合情合理。

他并不揭穿,微笑道:“姑祖父叹息岁数这话在家里说说得了,千万别出去说。您头上还有耄耋之年的皇帝与中书令呢。”——‘他们可还没活够’。

崔玄呵呵笑起来,“失言,老夫失言了。”

他道,“刘语那老东西又劝你远离朝堂,让你过几年再入朝为官?”

裴恕之:“姑祖父猜的不错。”

“寒族就是寒族,站多高都还是这么没出息,毫无远见!”

崔玄唾沫星子飞溅,“人人艳羡我们这些家族数百年不衰,却不知我们的尊荣富贵是拿什么换来的!我两个从兄一死一流放,但那又如何!一遇上风浪就退避三舍,家族早无立锥之地了!昔日陈郡谢氏何等清贵,如今都没落成什么样了。本朝建立已有八十载,他家竟还未出过一个宰执!我看再过几年,这家子弟连微末小吏也难以为继了。”

裴恕之耐着性子的听崔玄破口大骂,思绪不禁飞驰——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当年并称王谢,子弟门生遍布天下,的确煊赫一时,不过琅琊王氏现在也没强出多少。

日居中天,无谓不落,皇帝都轮流做了,天下又哪来永远不败的世家呢。

“……若湛以为,陛下想让何人替换董乐二蠹?”崔玄端起茶盅。

裴恕之回过神来,忙道:“晚辈不敢揣测圣意。”

崔玄不悦,“若湛这是见外了啊。”

裴恕之无奈:“我想举荐庄怀贞。”

崔玄翻了个白眼:“你倒是会投其所好。”

裴恕之:“我便是想举荐姑祖父,也要陛下肯听啊。”

崔玄目前的官衔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清贵是清贵了,奈何只是散官,并无职权。

他自少时就长袖善舞,精于钻营,连褚皇重用的腌臜酷吏他都能牵扯上些许关系,保护崔氏一族少受其害。如今他年过花甲,多少企盼着能当几年宰执过过瘾,墓志铭也能写的好看些啊。

崔玄喟叹,“文德皇帝也爱提拔寒门俊才,可从没冷落世族啊。陛下怎不学学文德皇帝的制衡之道呢。”

裴恕之垂目:“这怎么能比呢。”

文德皇帝不会日日疑心有人要夺他的皇位,一城一地刀口舔血打出来的天下,龙椅坐起来自是理直气壮;麾下猛将如虎谋士如虎,全都忠心耿耿,哪用得着酷吏。

心正,则剑不邪。

……至少不那么邪。

梳理一下:

唐代宰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狭义来说,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个三个省的主管领导就算是宰相,所以一共是,2个中书令(有时候只有一个),1个门下省侍中,尚书省2个仆射(左仆射右仆射),这四五个人为宰相。

一般来说,宰首是尚书左仆射。

广义来说,还可以加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和三师(太傅、太师、太保),这些都算宰相——但这些官职的权力在唐朝貌似被架空,更多是荣誉称呼。

到了贞观十七年,又有了‘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新官职。

意思是,虽然你不是上述三省的主管长官,也不是三公三师,甚至你只是个小詹事小御史,但皇帝一样可以允许你参政议政,进入核心讨论国家大事,于是授予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职,意思就是视同宰相待遇,一同参政议政。

这个官职的称呼几经变化,但实际意思没变:

同中书门下三品(643-662)

同东西台三品(662-672)

同中书门下三品(672-684)

同凤阁鸾台三品(684-705) ——狄仁杰老同志你好

同中书门下三品(705-713)

同紫微黄门三品(713-720)

同中书门下三品(720-738)

总之,唐代采取的是集体宰相制度,唐太宗曾经同时拥有过十几个宰相,刚好是三分之一的陇西贵族集团,三分之一的门阀世家,三分之一的寒门勋贵。当然,他们受重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宰相的任命也是为了平衡朝堂格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1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