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谒金门 > 第3章 第3章

谒金门 第3章 第3章

作者:素手罗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5 12:43:21 来源:文学城

姚铄这么闹了一出,全掖庭宫的宫人都知道了陈婉卿傍上了公主,一夜之间人们对她的态度算是天翻地覆,就连掌事看她的眼神也含了三分敬意。

这样也好,陈婉卿反倒得了清闲,更有大把时间去到处闲逛,或是坐着翻书,抑或思考宇宙、人生以及长安公主。

前三日未曾见过姚铄的影子,也许被女帝带走之后还是领了罚,倒是没空再来掖庭了。

也许……是她忘了她。

金尊玉贵的公主不必记住阴影里迷惘徘徊的罪人。

思绪万千挡不住猜忌明生暗长,思及痛处,陈婉卿还是拿起那本《西子泪》,有些落寞地坐回花树下,再度翻开这本奇书。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人罗隐的诗恰到好处,既能勾人同情,又能引人愤慨。

情到浓时,陈婉卿抛了书,兀自坐在花下伤神,早知如此,就该拿《法华经》来。

不管是谁写的话本、什么样的故事,西施的结局大多是与范蠡泛舟五湖。可这篇奇书不走寻常路,写的偏是西施为了吴王跳湖殉情。

哪怕是写越王或是越王后卸磨杀驴的悲怆也比写为情而死好得多。可作者写的实在太过缠绵悱恻。

可惜陈婉卿并非多情之人,伤心也不过一时。

于是她摸回那本书,再度翻开。

忽而一物从墙头落下,哗啦啦停在头顶,本当是只鸟儿,陈婉卿便不甚在意。可紧接着一本《易经》落在脚边,她讶异抬头看去,只见几本书正挂在枝头。

陈婉卿回忆着那日姚铄爬树的麻利样子,伸手抓住一根树枝,往上借了力,将书够了下来。

正是她缺失的几本,另还有《韩非子》、《道德经》等一干名书数本。

是姚铄来了?

陈婉卿把书籍整理好,小心翼翼堆叠在树根下,自己则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往树上爬去。

另一头的墙根下果真站着那个姑娘,正笑意吟吟地往上看,手里还拿着只蹴鞠,正作势往里扔。

姚铄见着陈婉卿的脑袋露出墙头,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手上托着的那只球一时不稳,落在了地上。

旋即她脸上又露出了笑靥:“这才几日,怎的连爬树都学会了!”

陈婉卿有些羞赧地答:“还不是结交了公主的缘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罢了!”

“得得得,母亲看见了定会说你好的不学学坏的。”姚铄将鬓发在指尖绕着圈圈,百无聊赖地说。

“母亲给我关了禁足,前三日看的紧,我逃不出来。”姚铄脸上露出委屈的表情,“昨天江南水匪的折子又递了上来,那贼人不好对付,陛下亲自领兵去了,我大哥就去替我‘坐牢’咯。”

陈婉卿想到自己今日那些小心思,顿时觉得自己内心阴晦,实在太无容人之量,颊上不禁又烧了起来,只是嘴上依旧不饶人:“公主若能安静坐着看书倒也罢了。陛下也是为你好。”

“唉,我这不是放不下你吗。”姚铄顽皮地眨眨眼,“你看看能不能找根绳子来?母亲命人把当日我踩着上来那棵小树砍了,这丈高的墙没个借力的地方我可上不去。她跟那些宫人打了招呼,我也进不了正门。”

陈婉卿心底也是希望姚铄能过来的。长安公主是天空中的鹰,草原上的马,不是笼中雀圈中羊。陈婉卿是个极重规矩的人,却也有自己的私心。烈马就应该肆意驰骋。

不过是犹豫了一瞬,陈婉卿便下定了决心。

“公主且等一等。”

说着她便小心翼翼下了树,从自己屋里翻出一截约有三丈长的绳子,将其中一头系在桃树的粗枝上,另一头用力抛出墙外——她自己真不敢再上那树了。

另一头的姚铄拽了拽绳子,确保那头系的足够牢靠,先是把那蹴鞠丢了进来,才一只脚蹬在墙上,两手牢牢抓住绳子,沿着绳子攀上了高墙,过了墙头她也没急着过去,不紧不慢地把那绳子拉上来系在腰间,方才踩着树枝下来。

姚铄一边解开腰间的绳子,一边对陈婉卿说:“你待会儿收了这绳子,每天这个时候在这儿等我。我会往里扔一些书之类的,如果你没见我往里丢东西,那就是母皇回来了,你往后便别等我,等圣旨吧。”

陈婉卿躬身抱起那一小摞书本,听着姚铄的话频频点头。

“今日我教你踢蹴鞠,如何?”姚铄拾起地上的球,笑着问。

陈婉卿愣了一下,随即放下书本,微笑着答:“那就劳烦公主了。”

虽然太师说过,朋友之间不应以尊卑区别,但从陈婉卿口中听得尊称,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姚铄摸摸微微发烫的脸颊,稍微有些不自在。

陈婉卿从姚铄手里接过球,仍是笑着说:“我从前只见过宫人踢球,耳濡目染之下倒也略懂一些,不过定然是不如公主的,还望公主见谅。”

“你跟我客气什么。”姚铄上前一步,夺过那蹴鞠,又四下张望一圈,问:“哪里有球门?”

作为当下时髦的游戏,不论是哪里都有人玩的,长安城的女子更是以会蹴鞠为荣——又在武艺强前面加了一条。而大家最喜欢的玩法莫过于“单球门”踢法与“双球门”踢法,无球门仅靠花样取胜的少之又少。

也不能怪姚铄上来就找球门,人家金雕白玉砌的一个娇娃,自然只学过为大众熟知的玩法。

陈婉卿颇有些尴尬,只得讪讪开口:“公主,没有球门的。宫人们月俸不多,自然也难凑钱修球门,大家都是玩花样。”

姚铄听了这话才想到这一茬,这下也有些窘迫,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两只手在轻薄弹软的精细球面上掐了几个来会,终于说:“是我考虑不周了,今日咱们先玩些花样,日后我接你出去了,有机会再教你踢有球门的。”

陈婉卿接过球,轻轻抛在地上,又拿脚尖勾起,像踢毽子一般将球来回踢动,随后猝然将球踢给了姚铄。

姚铄真不愧是皇家子弟,常年在校场演习,早已练成了超凡的反应力,霎时接住了球,却又不急着传回去,反倒带着球在院里跑起来,引得陈婉卿练练追逐,一时间院子里盘旋着两个姑娘欢快的笑声。

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姚铄也不愿离开,但每天晚上都有人去查房的,姚铄必须赶在嬷嬷查房之前马上赶回去,要是被发现房中人早已被“狸猫换太子”,不说女帝回来姚铄会面临什么狂风暴雨,光是那嬷嬷给皇后通风报信也够她吃一壶。

“皇后殿下不是很好说话么?”陈婉卿不解地问。

陈婉卿眼见着姚铄翻了个大白眼,说:“他好个屁!看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你都不知道背地里多可怕!要是像母亲那样直接禁足啊抄书啊还好,可是他总是从书架上随便拿一本书,随便翻开一页,随便问我一句话,然后再随随便便地让我去背全书去!”

皇后是的母家是朝中大员,这种人家大多效仿皇室,致力于让女儿跟公主看齐,自幼就要上马习武射箭;儿子却要死读诗书,考取功名。

可皇后母家怎么也没想过,刚刚中了状元的儿子被流氓公主一眼相中从此无缘功名,更没想过继承大统的是公主,更更没想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梦想以另一种奇怪的方式实现了。

故而皇后本身带着一种阴测测的狐鬼书生气质,端的是口蜜腹剑,实在是芙蓉面蛇蝎心。偏偏女帝就是被弄的五迷三道,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魔。

“也是,上次陛下刚把烂摊子丢给他,这次又要出兵江南,留殿下独守空房,怕是正在气头上。”陈婉卿看着姚铄气鼓鼓的脸,噗嗤一笑。

姚铄见她还笑,心中更闷,甩了绳子出去,兀自往外爬:“你还笑我,不与你说了。今日我先回去,明日记得等我。”

“好好好。”陈婉卿笑着应答,待到姚铄在那边落地之后便拉回了绳子,回屋掌灯看长安送来的那些书去了。

姚铄桥摸摸回到自己的“天牢”里去,却发现并未掌灯,屋里黑洞洞一片,明显没一点人味,她小心往里走了几步,眯着眼看了看,她大哥姚钦也不知道哪去了,难不成没等她回来便先走了?

或许是有什么急事吧。

姚铄这么想着,便往自己床上摸,却冷不丁摸到一个人,她只当是姚钦,便狠狠掐了那人一把,咬牙问道:“你躺在我床上做什么!”

那人疼的抽了一口气,腾地坐起来,他手里的火折子也一下烧起来,映亮了那人半张脸,正是不久前姚铄刚骂过的皇后。

“亲爹呀!”姚铄吓了一大跳,往后退了半步,又重心不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哈哈哈哈!”皇后见着女儿的囧样,高兴的抚掌大笑。

确实是她亲爹。姚铄揉着摔的生疼的屁股站起来,顺手摸起桌上的火折子点燃油灯,抬眼去看皇后,旋即反应过来,连忙去抢他手里的火折子,一边大叫:“你不要命啦!谁教你在床上玩火的!你当心我给母皇告状,让她禁你的足,断你的俸,砸了你那只破瓶子!”

皇后对一只汉代的水晶瓶很是宝贝。

“我都四十了!”皇后愤愤吹灭火折子,眼珠一转,“你别去告状,我就不计较你让老大顶替你,自己跑出去玩。怎么样?”

到底是父女,两人心连着心,当即拍掌合计,不过姚铄还是得在女帝回来后乖乖坐牢。女帝的事情,皇后怎么好做主呢。

“爹,跟你说个事呗。”姚铄坐在床上,抓住皇后的胳膊。

“干嘛,伤天害理的事我可不干。”皇后警惕地盯着乖乖女儿。

从前帝后二人对着这个闺女有求必应,后来女帝发现小姑娘真是青出于蓝,比自己不知道难管了多少倍,便不再依着她,反而严加管教,皇后也在吃了几次亏之后生了戒心,不敢再随便答应姚铄的无理请求。

“诶,能不能想办法除掉陈婉卿的贱籍啊?”姚铄的星星眼一闪一闪的,满怀期待地看着皇后。

以往这时候皇后必然是心软了,可一听到陈婉卿的名字,立时变了脸色,好似青天白日见了鬼,竟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就算要脱籍,也得得了你母亲首肯,陛下是万万不可能同意的。”

照理来说,皇后不该认得陈婉卿。

“那等她回来你劝劝她呀,婉儿可是我唯一的朋友了。”姚铄眼神微变,不信邪地抓住皇后的胳膊继续蹭,“怕是去年病的重了,竟还把我忘了!只是一年没见——反正都怪你去晚了。”

可今日皇后好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竟然漠然地抽回了手臂,一口咬死了不行,最后还甩开衣袖,扭头回自己宫里去了。

“婉儿是什么洪水猛兽么!”姚铄不可置信地看着皇后离去的方向,自言自语道。

“何况她一个弱女子,能翻出什么水花来?”

那查房的嬷嬷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幽幽地在姚铄背后说了一句:

“这些事公主不知道也好。那姑娘脱不了籍,届时寻个由头不叫她出宫去,照样能在公主身边长相厮守,再不济也能靠个假死药蒙混过关。”

那嬷嬷满头银发,据说是太后留下来的遗产,还做过女帝的乳娘,是大家里养出来的丫头,忠心护主心思缜密也就不说了,在这高高的宫墙里、人心的暗面下当差几十年,还能好端端给长安支招,绝对是有些手段的。

那她估计也就知道为什么皇后不愿意帮陈婉卿脱籍,估计也知道当年陈家案的真相。

姚铄前几日托二哥带来了一些相关的卷宗——她二哥这一阵子在大理寺监工,准备翻翻看那十几年前的陈家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可翻来覆去,眼睛都要瞪瞎了,那卷宗上也只写:

“户部尚书陈希懿欺下瞒上,按律当诛。”

后面就什么也没了!

八成是先帝传了口谕,金科玉律改了结果,这才叫陈婉卿得以在掖庭降生。

这要是想知道除非去翻史书。关键是史书是不准当朝人看的,虽说先帝的事算是前朝,可那些前朝史书全被运去了长沙城,高祖的发迹之地,长安离长沙城十万八千里,最快也得十天半个月,更何况她现在还在关着禁闭,哪那么多闲工夫去翻史书。

还好这里有个当事人!

“阿婆,你就告诉我当初发生了什么事呗。”姚铄跪坐在地上,牵住嬷嬷苍老枯瘦的手,摆出极为低下的姿态,几近哀求道。

嬷嬷冷硬摇头:“公主即便知道,也只是徒增痛苦。你好歹也是老奴看着长大的,也是太后最后的挂念。若是受了一丁点苦头,叫老奴何颜面见太后去。”

“如果不能直视痛苦,那便是麻木不仁。麻木不仁,又如何建功立业。想必太后也不愿见到我颓唐终日,不仁不义吧?”

姚铄生为皇家子弟,油嘴滑舌、讨巧卖乖的本事耳濡目染,半是随了爹娘,半是随了太监,只是眼珠子一转就想出了说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