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这个国家之前,我们需要讨论这个国家是怎么诞生的。这个国家的前朝名为乾元,是蒙古人通过征服中原建立的。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犯下了很多战争罪行,他们的治理方式也相当落后,中原人普遍不喜欢这个朝代。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这个不得人心的朝代就因为各地民变而走向崩溃,作为起义军领袖之一的洪武在乾元末的逐鹿战争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吴朝。自吴朝建立至今已经过去了230年,仍旧能保持大体稳定。
世上有一句谚语叫“胡无百年之运”,意思是胡人建立起来的大国强国活不过百年,这句话往往被理解为中原皇帝是真龙天子,受到上天庇护,所以国祚很长。
虽然上天庇护是假的,但这句话背后确实有其原理。北方游牧民族政治水平较差,建立起来的国家很容易内乱,中原王朝政治水平很高,政权的制度设计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技术非常高明,因此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本朝高明的政治智慧体现在诸多方面:
1在军事方面限制武官,中原部分朝代的武官权势很大,文官和太监在军中仅仅起监督作用,一个军区的军队高层中往往充斥着主将的亲信,由主将一手提拔,效忠于主将个人而非国家与君主。此时主将找准机会振臂一呼,底下亲信云集响应,一场叛乱就开始了。
而吴朝吸取历史经验,逐步走向了全面以文制武的制度。军队的统筹与调动,军官的任免与升迁都严重受到文官影响,武人仅仅是负责打仗的工具人,权力很小。这样的制度导致中层军官们都去跪舔文职流官,而不会与军区主将建立人身依附关系。军中主将也往往为朝中要员马首是瞻,自称门下狗。
这时候主将振臂一呼想要叛乱,手底下的军官无论是出于制度还是社会关系,都不会在乎他,没多久主将的头就会被砍下来送去京城。
2在行政上普遍任用士大夫文人作为官僚干部,采取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虽然会背四书五经和写八股压根不意味着行政能力,但通过这种方法选拔官僚,避免了官僚队伍的选拔机制在九品中正制或察举制下被少数家族或者地方官僚垄断。这些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没有庞大家族的寒门(小地主或富农)子弟有很多,在没有血脉凝结的情况下表现的一盘散沙,因此不用害怕他们密谋夺权。
当然文官自然也有能耐,他们或许大部分并非是大家族出身,但能够通过以宗族为主的复杂社会关系网络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还拥有强大的舆论与社会影响力,可以约束、欺瞒、愚弄乃至于架空君主,但这些的危害总归是超不过篡权夺位的。
3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吴朝继承了大部分中原朝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通过各种方式打压工商业。具体方式囊括以下主要几点:
(1)法律上和社会上对商人的歧视,如齐朝法律规定“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把控社会舆论的文人士大夫也大多将商人塑造成重利忘义,只懂小聪明不懂大道理的小人形象。
(2)对于人口流动的严格限制,齐朝禁止人口在无路引的前提下随意流动,尤其是长距离的流动,一旦发现就要严惩。这使得城镇和农村的人口难以往来,城镇的市民人口难以得到补充,城镇和农村的商品交换也受遏制。不过由于现在已经是王朝晚年,人口流动限制早就名存实亡了。
(3)朝廷劫掠式的剥削,服务于权贵上层阶级的工商业是固定工商业的核心,而齐朝采用“任土为供”的政策,直接向地方强制摊派生产配额,具体弊端前文已经提过此处不再赘述。
(4)地方官僚的盘剥,商人作为没有功名加身的人口,就算再有钱,政治地位也不会比农民高。试想一个一身是钱,但偏偏随便一个小官就能踩一脚的人最终会落得什么下场,那只能是被吃干抹净。为了逃避官府的吞食,大商人往往沦为了官僚的附庸,每年需要向地方官上供许多钱财,才能保住自己的产业。许多官僚也利用自己手上的自带特权的比较优势去排挤其它商人,成为了儒商,这些儒商靠的可不是经营能力,而是手上的权力。
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商人基本成为官僚随意揉捏的玩具,大量的财产也无法变成造反的本钱。商业的缺乏发展也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多一个工商业人口,就多一个需要吃饭的嘴;多一个农业人口,就多产一份粮食。社会上的缺粮情况减少了,虽然国民总产值可能降低了,但稳定难道没有大幅提高吗?
实际上对比之前的朝代,吴朝的抑商政策有所放松,类似于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这样的政策并不存在,工商业即使顶着重重盘剥也能够持续发展。
当然这个政权的制度也存在非常差劣的地方,其中造成负面影响最恶劣的就是财政制度。吴朝在早期多次滥发纸币,完全破坏了纸币信用。
官营的金融业方面一片白纸,政府对消费品部门的国营化建设搞得不是非常好,不像前郑朝和随朝那样可以通过大量的官营垄断榨取民间财富。
税收方面过渡依赖人头税和土地税,这两个都因为瞒报人口和土地的现象使得征收时存在较大误差和**空间。也使得财政过于刚性,一旦遇到危机就得增加地税,这可能会导致农民造反,进一步加大财政缺口。
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大的则是宗室管理制度,由于该朝代出现过藩王造反夺权的事件,因此对于宗室非常警惕,采用花大价钱恩养,但不允许从事各类工作甚至是行业的政策。王爷的嫡长子还是王爷,其它子嗣也有爵位,皇帝生多少个儿子,就有多少王爷。这样不断迭代下来,就是拿国家的财政养一堆毫无价值的造粪机器。虽然其它朝代的宗室也大多是造粪机器,但这个朝代造粪机器的数量制度和供养消耗是最大的。
其余如内阁制、朝贡贸易等制度也各有特色,但这些制度后续会在具体的情节中体现出来,因此无需赘述,具体军事制度会有专页继续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