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盐商若兰 > 第10章 典当

盐商若兰 第10章 典当

作者:大妮鸽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7 12:57:55 来源:文学城

第二日若兰便拿着绷子和白绢,去婆婆跟前做针线。

焦氏昨儿听了管家回禀,今天见她做针线,一眼瞥见已绣好的半个鸳鸯戏莲花样,叹道:“虽然你有心,可他都已去了,你还白白做什么呢。”

若兰低着头,手中不停,说道:“彬儿有您亲自教养着,媳妇终日坐在那里,左右没有事情,也没有其它念想,也就只能来陪一陪母亲,再想一想官人。母亲若有什么针线用媳妇做的,尽管交给媳妇来做便是。”

焦氏便留下了她,娘儿两个坐着说了半日的话,用过晌饭,若兰告退,回房午休。

回了房,将其余人都打发出去,迎春便拿了小火炉和药罐子来。沸水煮开,若兰取出几钱黄蘖、桅子,又捻进一点茶叶末,调出一碗枯黄色汁子。

将纱叠成四层,过滤去汁子里的药渣,然后再将干净汁子里添水和明矾,重新煮沸。

等这一罐新汁子放凉了,若兰去一块白绢边角料来扔进去染,试试颜色,见颜色不好,便将这一罐折进几个花盆里浇花,换草药配方,重新煮一罐。

反反复复约莫折腾了一个时辰,总算得了一罐合适的染色汁子,若兰叫迎春取铜盆来,方方正正裁好的几尺白绢放进去染。

铜盆放在床底下,外头挡上杂物,她则躺在床上,让迎春去跟太太说,她身子有些不爽快,下午便在房里歇着了。

焦氏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理,因挂念她的胎,还亲自来瞧了瞧她。

焦氏一走,若兰便下床,用木槌将盆里的绢布翻来覆去地碾压揉搓——新丝线都有一层油脂,如此是为了去除那一层油。

染了三天,将泛黄色的绢布取出来,平平整整铺在几层干净白绢上,将水吸尽。

这天夜里,若兰叫迎春在外面把着门,自去将桌案上铺了纸,取一幅染好的绢布来摊平在上头。

手轻轻抚过绢布,心中难抑思绪万千。

不过她没有出神太久,便转身去陪嫁箱子里取出一只小匣,开了锁。里面一块墨,已经用过一点,现剩大半截。

这是宋代徽墨匠人张遇所制的“龙香剂”,在当时乃是御用贡品。金家得了这么一块,世代珍藏,没有人舍得用。到若兰父亲手上时,有一次若兰在书房玩,不知道东西贵重,就给磨去一块,用来画貘。父亲回来看见,不但没有责骂,反而将错就错,把墨传给了她,又见她喜爱书画,便教她写字画画,学的是米芾。

后来父亲生病,为了给父亲诊治,家中几幅米芾字画尽数变卖换钱,风流云散。而若兰侍奉父亲汤药之余,便仿米芾笔意,作画娱亲。

父亲曾欣慰地笑说,她下笔传神,堪称米癫再世。

父亲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没说过一句谎话,没做过一件坏事,一言一行,堂堂正正。

而如今,她要用父亲亲授的笔墨本事,去做昧着良心的买卖了。

若兰用了一夜工夫,仔仔细细画了几幅兰石图。

因她不知道父亲给她的“米癫再世”评语,到底几分真话、几分哄她,所以题字时不敢贪大,一不落款名字,二将日期署在了治平四年,岁次丁未,正值米芾十六岁,尚是个未成名的少年郎。

按理说,画完之后,该再放在太阳地里暴晒,但因这事是要偷偷做的,所以不能晒,若兰便只好说夜里惊惧不宁,整晚都要点灯。

杨老爷杨太太虽然吝惜钱财,但为了她腹里孩子,只得应允。

迎春做了个厚实的大宣纸罩子,将灯罩住,只在顶上开了个大洞用来通风透气,防着灯灭。那染了色的淡黄绢布就蒙在大洞四周,用灯整晚整晚地照着。

连照了大半个月,也烘了大半个月,总算将新画做旧,然后用卷轴小心装裱好,收进柜子里,用角蒿、芸香、鱼石子熏着,好将染料的气味和连日烘烤的烟火气遮住。

熏了许多日,终于要准备出手,已经将迎春叫进房来,若兰忽然想起一事,便将画展开,叫迎春在卷杆与布面相接处用力将绢布撕破,将卷杆取下来。

迎春诧异道:“小姐,好不容易画成的,怎么……”

若兰道:“叫你撕你就撕,哪来那么多废话。”

迎春只得用些力,将两边靠卷轴处都撕了,露出丝丝缕缕的线头来。若兰仔细看了,说道:“是了。”

那丝线因是新的,线芯儿光洁白亮,虽然绢面染色做旧,但染色终究只是表面,进不了深处。若遇上行家,挑出一缕来剪断,必然能看出漏馅儿。

于是又花了几日工夫,将两边断面露出来的丝线也做旧,再重新用新纸垫着装裱起来,装上轴杆儿。

这一日,若兰说要回娘家看看。

杨老爷杨太太虽然不太愿意媳妇回娘家回得勤,但终究要在她孕期顺着她心意,便没拦阻。若兰这次主动提出来不带礼物,二老就更加没有阻拦的理由,反而道:“回娘家,总要带点东西才有面子。”叫人给备了几提点心。

这趟回去,是家仆二人抬的小轿,只有迎春跟着。

此前一夜,若兰已经教过迎春,各种情况都演练过。

今日到了杨家,若兰说来找母亲学做小衣裳,因此耽搁得久些。放两个抬轿小厮出去自己逛去,迎春也趁机出门,从轿座儿下面取出一个卷轴,踹在怀中,走到街上找当铺。

走进街头第一间,叫“同德押”。

柜上年轻伙计见进来一个打扮体面、样子娇憨的小姐儿进门,忙笑着迎上来招呼。

迎春从怀里取出卷轴来,说道:“我要八十两。”

伙计将卷轴展开,上下扫了几眼,约莫觉得像是米芾的画和题字,但没瞧见落款,便试探她道:“姐儿别急,你这是谁的画,就当八十两?”

迎春道:“米芾的。”

“米芾的怎么连个落款、印鉴都没有?”

迎春道:“我家老爷说了,是米芾年少时候画的。”

“倒是好墨!这是宋朝的龙香剂!”伙计不由得感叹道。

问话间,伙计也没闲着,将画儿对着日光照,又低头凑近了闻味儿。

看绢布颜色是旧的,防蛀药的味道大,他倒没闻出矾味儿或是烟火气。

绢看着是旧绢,墨是好墨,但到底是不是米芾的画儿,他年纪轻见识少,却不敢认。

于是叫迎春等一等,请师傅来看。师傅贴近了,将画儿来来回回打量,看了看丝绢断开处的线头,看了断定东西是旧的,却最后也不敢拿主意。来问迎春:“姐儿说是米芾的,怎么知道是米芾的?”

迎春道:“我家老爷祖上代代传下来的,说本是米芾随意练笔之作,因画得好,没舍得扔。后来他自己都忘了,一直压箱底,等他去世之后许多年,家里要卖老房子时,后人们才翻出来。”

师傅又问:“敢问府上是?”

迎春嗔道:“你们开当铺的,管别人家事做什么?买卖要做就做,不做就算了。”

师傅便道:“既然这样,便请您别处看看去吧,我们不敢收。”

迎春便扭头就走,走去几间铺子开外的“德华押”。

仍是柜上伙计师傅们仔仔细细看了,不敢收。

迎春一条街走过去,德荣押、成丰押、祥兴押……都进去一遍。不到半日工夫,整条街的消息就传开了。

果然如若兰所说,不易脱手。

但若兰也说,只要能脱手一次,以后就是长赚。

走回来的路上,从“明生押”里追出个伙计来,一面请迎春停步,一面又去对面“友昌庄”书画店请郑掌柜来。

迎春站在柜前,只见外面天光里进来一个头戴儒巾、面貌清癯的中年男子,修竹劲松般的清瘦身段,一身半旧的水色襕衫,大步跨过门槛,拱手与诸人见礼。

迎春心头不知为何“突”地一跳。

伙计介绍道:“这是友昌庄的郑掌柜,这就是来典当米芾画的那位姑娘。”

迎春便道个万福。

郑掌柜道:“姑娘,不知画还在不在,若在,可否请我看一看?”

迎春便递给他。

只见画上一丛疏花简叶的幽兰,挺拔舒展,野逸孤傲,狂放肆意。

郑掌柜一面看,一面道:“极少见米芾画兰,几年前偶然见过一次。”说罢,仔仔细细检查绢面,自然也将断口处的线头细细瞧了。

看罢,说道:“倒是好精细工夫。”将迎春从头到脚打量一番,问:“不知姑娘这画卖不卖呢?”

迎春道:“这等宝贝,我们将来还要赎回去的。”

郑掌柜低头捻一捻下巴上的薄须,转头向明生押的孙掌柜道:“我这双拙眼鉴定着,该是真的。毅发兄大可收下这单。若毅发兄不收,我可以给姑娘开借条。”

孙掌柜笑道:“闲云兄啊,不是我胆小不敢开单,区区八十两我不至于放在眼里。我是看你喜欢这幅画喜欢得紧呐!放在我这压库底,白白闲着这幅画,不如你开借条罢,画放在你那里,得了你这个知音,也不浪费了这段缘分。”

“好!”郑掌柜向迎春道:“姑娘只要八十两?”

迎春道:“我家老爷说了,只要八十两。将来还来赎的。”

“好,”郑掌柜答应道:“我这就给姑娘写明字据,还请姑娘移步小店。”

郑掌柜一面开字据,一面问:“姑娘,斗胆问一句,这画儿平时都是谁收着的?”

迎春随他走来他店里,见店面虽略显局促,装饰却雅致,气味亦十分高雅,心里有些乱乱的。好在早经若兰嘱咐过,嘴巴严实,反问道:“您问这么多做什么?”

郑掌柜没说,只笑道:“若还有多的画儿,姑娘还来找我,我还收。最好还是这种没有落款的。”

迎春心里觉得奇怪,但嘴上答应着。请郑掌柜将八十两之数分开,给了七十两的银票和十两的散银。迎春收了银票揣进怀里告辞,出去又买了些东西,才回金家。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典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