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雁南归 > 第2章 第二章

雁南归 第2章 第二章

作者:时酒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0:21:30 来源:文学城

崔珩负手站起身来,走向阿史那媗,“明人不说暗话,我问你,你和史明哲什么关系?”

阿史那媗皱皱眉不语。

“他是你的买家,还是你的相好,让你给他打掩护。”崔珩见她不语,看了看阿史那媗。

粗看与汉人并无两样,但细看后才发现她鼻梁高挺,头发微微卷曲泛棕,语意一顿,“你不是汉人?”

阿史那媗久未进水,声音沙哑说道:“奴家自幼生活在边境,祖上有胡人血统,故与常人生得有些不同。”

崔珩讥嘲地笑了笑,“原来你会说话,我还当你是个哑巴。”

“郎君所说的史明哲奴家不识得,牙帐近日动乱,奴家只是在逃难时,借那山洞一避,却被郎君误当作犯人了。”

子言喘着粗气道:“一派胡言,那据点我们折了多少兄弟才发现的地方。怎么偏偏你随便一逃,便逃到了那里。”

崔珩闻言,他缓缓踱步,围着阿史那媗转了一圈。

随后他走到阿史那媗面前,低头看着她,声音冷冽,“我听说过草原上的女人,能骑善射,能歌善舞,但没想到还能说谎成性。”

阿史那媗抬起头,迎上男子的目光,“奴家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句虚言。”

“哦?那你说说,你姓甚名谁,家中有几许人。我倒要看看是哪家的娘子,竟这般有本事,独自一人逃生到这。”崔珩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明显在试探她的口风。

阿史那媗低垂着头,心中快速盘算着如何应对。她知道自己不能轻易透露身份,否则恐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奴家李氏媗娘,只是边境小户人家的女子。王庭遭逢叛乱,百姓民不聊生,奴家的耶嬢在逃难中不幸离世,奴家只得孤身一人逃离。”

崔珩挑了挑眉,似乎对她的回答并不满意。他停下脚步,看着阿史那媗的眼睛说道:“边境小户人家?既姓李,莫不是陇西李氏或是赵郡李氏的旁支?”

阿史那媗心中一紧,笑道:“郎君可是说笑了,奴家不过贱姓,哪能同这望族姓氏相提并论。”

崔珩紧接着又问:“那娘子将来要去何处。”

“去长安谋生。”

崔珩沉默片刻,点点头,“带下去罢。”

外面的将士领了命,将阿史那媗从帐中带走。

“郎君就这般放过她了?”子言见状忧道。

“史明哲的狡猾,你我不是不知道,哪能那般容易就找到他。不着急,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崔珩站起身,走到营帐的门口,望着远方苍茫的大漠,侧头说道:“派人暗中盯着她,看她究竟要去何处。若她真的与史明哲无关,那便罢了。但若是有任何不妥,立刻拿下。”

子言应了声,叉手退下。

而此时阿史那媗被带到了一处简陋的营帐中,身上的绳索也被解开。她坐在地上,默默地整理着凌乱的发丝和衣物。

帐篷内昏暗而寂静,只有外面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牲畜的嘶鸣声。

这几日,她多方打听,已看好路线。此时已过幽州,只要再往西走两日,便是大唐的都城长安。

看来崔珩他们也是要去长安,她如今身无分文,只身一人是无法走到长安的,倒不如随着崔珩一起去,反倒减轻身上的嫌疑。

事到如今,阿史那媗的打算便是等到长安后投靠敬王府,求外祖父收留自己。

就在她沉思之际,帐篷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阿史那媗立刻警觉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士兵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娘子,这是郎君让我送来的食物和水。”士兵将手中的托盘放在地上。

阿史那媗点头,道了声谢,却未有动作。

士兵见状,也没有多言,放下东西后便转身离开了。

她望着托盘上的食物和水,知道崔珩这是在试探她,看她是否会离开。

阿史那媗缓缓走到托盘前,拿起一块干粮和水囊,咬了一大口。食物虽然粗糙,但对于已经几日没有进食的她来说,已是难得。她饮了几口水,感觉喉咙里干涸的感觉稍微缓解了一些。

阿史那媗吃完食物后,静静地坐在帐篷的一角,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崔珩虽然表面上放过了她,但暗中一定会派人监视她。她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让他对自己产生不该有的怀疑。

夜幕渐渐降临,阿史那媗躺在简陋的床铺上,却久久无法入眠。她想起了远方的突厥草原,那里的天空宽远广阔,草原上的风是那么自由。

如果那一切没有发生,她明日应该会同阿瑾一起去骑马,亦或者是陪着阿娜对弈,可是…世上没有如果。

阿史那媗轻叹口气,在她身后,是突厥的草原,那是她自小长大的地方;而在她身前,便是大唐的疆域,那里有阿娜的故土长安。

现在的她即将去到长安,前途未卜。阿娜死不瞑目,她却要认贼作父,突厥已不再是她的家。她闭上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滑落,打湿了衣巾。

夜深了,营帐外传来阵阵虫鸣和远处士兵的巡逻声。阿史那媗辗转难眠,翻了个身,强迫自己入睡。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了进来。营地里忙碌起来,士兵们开始准备出发。

阿史那媗收拾好行囊,走出帐篷,发现崔珩和他的队伍已经准备离开。她没有犹豫,走上前去,默默地跟在了队伍的最后。

崔珩骑着马,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队伍的最后,见阿史那媗跟了上来,眉头微挑,却没有说什么。

一路上,崔珩并没有过多地与她交谈,但阿史那媗却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对自己的观察。

随着队伍的深入,阿史那媗开始注意到周围的景色也在发生变化。原本荒芜的戈壁逐渐被连绵的山脉所取代,路边也渐渐融入了绿色。看来,长安离她不远了。

在经过了数日的艰苦跋涉后,队伍终于到达了长安城下。阿史那媗抚摸着那块标有“长安”的石碑,想着当年她的阿娜出嫁时是否也同样摸过它。

队伍递过通关文书,她随着队伍往里走,才终于见识到为何世人皆说长安是繁华之都。长安城巍峨壮观,长街延绵数里。酒肆茶坊,门庭若市,座无虚席。酒肆中,诸多胡姬轻盈穿梭,巧笑嫣然。

阿史那媗被这繁华的景象所吸引,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站在这偌大的长安城中。

此时,崔珩身边的子言走来,“娘子,郎君叫你近前回话。”

阿史那媗收回目光,点点头。跟在子言身后,向队伍最前方走去。

阿史那媗来到崔珩的马前,低头恭敬地行了一礼,等待着他的吩咐。

崔珩骑在马上,见到阿史那媗走来,他微微勾指,示意她靠近。

“长安已至,娘子作何打算?”

“奴家的亲戚在敬王府做工,奴欲去投靠他们。”

崔珩眼眸微动,但没多说什么,只道:“也罢。此前一事是我们误会你了,但我们也算救了你,自此两清。不过若是日后发现你与史明哲有任何勾结,某必不会放过你。”

阿史那媗向崔珩施了一礼,“多谢郎君救命之恩,奴虽为女子,但也懂知恩图报。今日之恩,媗娘铭记在心,他日若有机会,定当报答。”

崔珩点点头,“长安城是大唐的都城,繁华无比,乃是天下之最。你初次来到这里,自然会觉得新奇。不过,长安城虽好,却也是是非之地。既然来了,就要小心行事,切莫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多谢郎君忠告,只是媗娘还有一事想问郎君。”

“你说。”

“媗娘还未知郎君姓名,他日也不好答谢恩情。”

“姓崔,单名一个珩字,字淮桉,官拜四品大理寺少卿。”

“多谢崔少卿告知,媗娘记下了。”

崔珩转身对身边的子言吩咐道:“给她一些银两。”

子言应了声,从怀中掏出几锭银子,递给阿史那媗。

阿史那媗接过银子,欠身行礼,随后退到一旁。

崔珩见她退到一旁,便也不再多言,策马向前,继续带着队伍前行。

阿史那媗看着崔珩远去的背影,心中自叹:这个崔少卿,虽然外表冷酷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但倒底也算个仁慈之人。

她不作多想,转身离开,走向繁华的长安城。

阿史那媗经过多方打听,在日昏时才终于找到敬王府所在。

可当她站在敬王府门前,却生了怯。她看了看自身打扮,灰头土脸,衣着破败,身上还有血迹。

她折身走进成衣铺,置办了一件简单的衣裙。长安的物价太贵了,光是这些衣服,就花了她不少钱。她又在店铺后方的水井旁清洗了脸和双手,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干净一些。

换好衣物后,阿史那媗再次站在敬王府门前,踌躇不前。随后她整了整衣角,深吸一口气,才上前几步敲响门环。

不一会儿,门内传来脚步声,一个中年仆从打开了门。他上下打量了阿史那媗一眼,“小娘子,你有何事?”

阿史那媗叉手问安,从怀中取出一枚玉坠,微微一笑,“劳烦您跑一趟,待大王将此看过后,便知我此次来意。”

仆从接过玉坠,见那玉质地细腻,雕工精美,显然不是凡品,便知眼前这位小娘子来头不小。

他不敢怠慢,连忙点头说道:“小娘子请稍等,我这就去禀报大王。”说罢,仆从转身向内院走去。

那块玉坠是她阿娜自小带在身上的,敬王一定识得。

没过多久,仆从将玉坠还回,躬身道:“小娘子,大王请您进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