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雁南度 > 第17章 落定

雁南度 第17章 落定

作者:游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9 08:54:47 来源:文学城

殷容若的尸身葬在了大晋与漠北的交界处,母亲的身边。她幼时的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回到策马黄沙,月落归家的日子是她梦寐以求的渴望。皇陵里的不过是衣冠冢罢了。

晋帝追封殷容若为康献公主,追封裴知淮为怀化大将军,处理完这两件事,他就打算退位了。尽管群臣极力反对,容端劝阻,他也只是摆摆手:“朕已在位二十年有余,该休息了。皇后在宫中寂寞了许多年,朕想带她到处走走。”

白日里举行完容若的葬礼,宋北晏去了太子府。

见宋北晏之前,宋静渚先见了容端。

容端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妻子,压抑,悲痛,愤怒,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或许他们两个都该死:“你没有要对我说的吗?”

宋静渚的笑容一如既往的柔和:“殿下怎知我就彻底败了。”

“往后大晋的每一任帝王都是我这个乱臣贼子的血脉。”

宋静渚一袭白衣,头上只戴了大婚时宋北晏送的步摇。看她来了,宋静渚最后看了一次女儿,下人便把孩子抱下去了。

“知淮今日下葬。”

宋北晏平静地递上鸩酒,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宋静渚,你得到你想要的了吗?”

“我有才华,有野心,我只不过是想成就一番霸业,我不认为有错。”

“是吗?一己私欲罢了。”

“你若真想掌权,大可以在太子登基后暗中将他杀害,再借口皇子年幼代为打理朝政从而称帝。可你勾结外族,企图挑起战争,置天下于不顾!若你登上大宝,百姓真的会心悦诚服吗?”

宋静渚手指轻轻摩挲杯口,笑得古怪:“我没得到我想要的,那你呢,不也失去了不想失去的。”

想到殷容若宋北晏的心像是被一只手扯成了两半:“你是什么时候给漠北送的消息告诉他们容若去了?”

宋静渚回忆起往事,忍不住笑了:“很早……早到在我们的博弈开始之前。”

竟是这样吗?

“换成你我,也会做同样的选择,此仇非报不可,殷容若去漠北只是时间问题。大仇未报,她怎么会病倒呢?”

宋北晏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她该一刀捅死宋静渚的,她一点也不想给她体面的死法。

为什么她没有这样做?宋北晏不知道,她太累了。

四周弥漫的悲伤让宋静渚心情愉悦,她忍不住多说了两句话:“你们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杀了殷容若就是中伤你的灵魂。这步棋,我很满意。”

“都不重要了。”宋北晏凑近她的脸,“你心中的大业未成,与爱人离心,如今连孩子也要假于人手。至少,我得到了一个安定的天下。”

宋北晏堪堪走到门口,宋静渚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叫住了她。

“晏晏,指尖相触的一刻,你想的是我们残存的温情,还是要置我于死地?”

死到临头,她想说的,竟是这吗?

“你都要死了,还问这做什么?宋静渚,你并没有因为这点可怜的恻隐之心,而放过我。”

身后传来重物相撞的声音。

宋北晏没有回头。

天色渐渐暗下来,祠堂烛影摇晃,宋北晏捧着小小的木盒站在棺椁旁,她伸手去碰,指尖的冰凉感使她缩回手,靠着棺椁坐了下来。

她实在没有勇气见他最后一面。

眼泪砸在木盒上,风里夹杂细碎的呜咽声:“知淮,你见到容若了吗……”

不顾宋祁和宁宛的反对,宋北晏坚持亲眼看裴知淮下葬。她始终紧紧地攥住木盒,看着棺椁一点点沉入地下,待黄土覆盖,她的少年将军,彻底与她阴阳两隔。

宁宛担心宋北晏做傻事,提出今夜一家人睡在一个屋子。她太平静了,除了大军回京的时候闹过,其余几天该吃吃该睡睡,不见半点悲色,未免过于反常。

宋北晏点了香,坐回床边,宋祁和宁宛坐在身侧安安静静抱着她,宋南煜也伏在脚边眼巴巴地望着她,恍惚间似乎回到了以前的日子。

菱枫菱漾见状,安心退下了。

父亲母亲和胞弟都已睡沉,宋北晏睁开眼,再三确认他们不会醒来,起身闩上门,坐在镜前梳妆。

她一个人完成了妆面,换上繁琐复杂的喜服,最后戴上沉重的头冠。

今日,本该是她与裴知淮成婚的日子的。

给父亲母亲磕过头,宋北晏端过装水的铜盆,放在案几上,打开了木盒。

玉佩上沾染了斑驳的血迹,红色的绳结被血浸润成黑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她握住玉佩,鲜血淅沥的手臂落入铜盆。

他们马上就要见面了。

宋北晏病了。

苦涩的药味终日不散,太医进进出出,宫里的名贵药材成箱的抬进宋府。

太医说她一心求死,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烧到迷迷糊糊时,她看到裴知淮的母亲伏在床边哭泣,呢喃着“何必呢”。

是啊,何必呢。

她又阖上了滚烫的眼皮。

宋北晏到底没如愿。

三月有余,她终于能勉强撑起身子坐在床头,整个人却消瘦得厉害。

太子是带着圣旨来的。

屋内跪了一片,太子开始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尚书宋祁之女宋北晏,恪恭持顺,升序用光以纶。秉性端淑,持躬淑慎。温脅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兹指婚太子正妃,责有司择吉日完婚。

死寂中,坐在床头的宋北晏猛的伏下身子剧烈咳嗽起来,顷刻间,已是满手鲜血。宋祁一惊,要过来扶她。宋北晏摇头,眼神阴鸷地盯着容端,声音凄厉:“哥哥如此不顾念情分吗?”

容端示意其他人离开,自己则是跪在床头,轻轻拍着宋北晏的后背。

“静渚死前,确是向我提过迎娶你。她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

“好啊,你们夫妻俩真是死了也不放过我,”

“但我娶你,是知淮的意思。”

宋北晏身子一僵。

眼前一片猩红,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她艰难地靠在容端的肩头,呼吸微弱,轻盈的像是马上就要飘走。

“哥哥,近日来,每每入夜,所梦皆是容若跳下城楼,知淮中剑倒在血泊的场景,使得我夜夜不能安睡。”

容端只觉得喉咙干涩:“我知道。”

她疲倦地闭上眼睛,只道:“哥哥,放我走吧,让我去找他们。”

病中冯葶来看过她几次,只是聊些家常,不提其他。

再见面,冯葶是来告别的。

“过了上元节我就要走了。”

宋北晏把玩玉佩的动作停了下来:“回关东?”

“嗯,父亲许久没回洛京了,回来陪陪祖父祖母,往后两年暂时由我全权管理。”

仿佛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只有她画地为牢,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囚禁了。

“那你常来信。”

“晏晏,我……”冯葶轻轻抱住她,“没能帮到你,我很抱歉。”

宋北晏抵在她的肩头:“这不怪你。”

容端即位,追封宋静渚为懿安皇后,谏官想要进谏也被拦下:一个死去的人追封好听的名号罢了,何况是皇子公主的生母。

没有婚礼,更没有封后大典,甚至不是良辰吉日,宋北晏就这么坐着马车进宫了。 安顿好一切已是傍晚,她去找容端用晚膳。

容端正在哄女儿,宋北晏从他手里接过容清,小姑娘长得粉雕玉琢,可以看出长得像宋静渚。

“不去休息会儿吗?”太后告诉她容端恨不得时时刻刻看见孩子,有太上皇和太后照料他也不放心,经常半夜醒了也要跑去太后宫里看一眼。白天还要处理政事,如此来回折腾眼底下早已是乌青一片。

“先把孩子哄睡。”

宋北晏跟他一起把孩子哄睡了送回太后宫里,终于能坐下来安心吃饭了。

这是孩子出生以来容端吃的最安稳的一顿饭,他想喝点酒,又怕熏着孩子,只得作罢。

饭吃完容端开口说话了:“我先死了,把我跟宋静渚合葬。”

这是交代后事呢。

“同样,我要是先死了,把我和裴知淮埋在一起。”

两人以茶代酒:“成交。”

清脆的碰撞声响起,容端先落了泪,宋北晏也忍不住哭了,而后两人抱头痛哭。

离开的人太多,甚至不知道先思念谁。

“若我死前可以开创女子官制,你一定会以官员而不是皇后的身份名垂青史。晏晏,我知道这是你想要的,是天下女子想要的。”

他的恳求里带了私心,女子官制开创,那么女帝也会顺理成章,他希望流着宋静渚的血的女儿坐上这个位置。比起所牺牲的,这种微不足道的私心可以被原谅。

宋北晏任由泪水打湿面庞:“好,我答应你。”

凌帷月的女儿霍遥四岁了,她带着孩子进宫看望宋北晏。几个孩子由丫鬟带着玩,凌帷月陪着她说话。

“我觉得好像比上次又瘦了。”凌帷月皱眉,“你有没有好好吃按饭?太医有定时请平安脉吗?”

“有吗?”宋北晏低头看了眼过分纤细的手腕,不动声色地往袖子里藏了藏,“我一切都好。”

“你总是用这句话打发我。”凌帷月怎会注意不到他她的动作,“你想去岭南吗?公主心里十分惦记你。要不我们去看看吧,你可以顺便替冯葶看望一下陈颖千。”

“还有两个孩子呢。”

“去关东怎么样?冯葶好久没见你了,我们现在动身正好可以欣赏北境风光。”

“容端经常与我商量国事,我实在走不开。”

“宋北晏!那对黑心的夫妻就是在算计你为他们做牛做马!”凌帷月真的要生气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再这样下去宋北晏早晚有一天会被拖垮的。宋北晏拍拍她的后背:“好了,想出去我会自己出去的。”

霍遥一岁时就随父母去了漠北,军营里没有孩子陪她玩,回京城她见了不少与她年龄相仿的,凌帷月要带她走时还依依不舍。

“阿遥,我们走一走再做马车好不好?”无他,只是想亲自感受宋北晏的孤寂罢了。

小孩子总是敏感的:“母亲,娘娘是不是不开心?”

“你怎么知道的?”

霍遥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我觉得她的眼睛没有笑。”

“是吗?那我们以后多来陪陪娘娘好不好啊?娘娘看见你就高兴了。”诚如宋北晏所言,霍遥是她们唯一的延续。

泪水模糊了双眼,那对意气风发的背影仿佛就在昨日,就在眼前。

孩子们玩累了,宋北晏让丫鬟带他们去吃点心。菱漾带人抬着沉甸甸的箱子过来:“娘娘,沈姑娘又捐赠了钱财,圣上命人拿来给娘娘过目。”

“打开吧,我看看。”

木箱子里装了满满当当的铜钱,宋北晏清点完就让人放进了国库。沈如其这几年铺子经营得还不错,所以当她知道宋北晏在扶持贫苦地区女子教育,关注农桑时,便时不时地捐赠钱财。用她的话来说只是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何况大家不都说好人有好报嘛。

宋北晏失笑:“去把新做的那件碧色缎织暗花攒心菊长裙送给沈姑娘,她穿一定好看。”

她禀退众人,独自向宫殿走去,孩子也不在身边,难得偷到两分清净,所以走得很慢。

五年来,由她牵头,在各州设立官方女子书院,不过这是一个初步的尝试,所以入学名额有限,若是已经在书塾读过几年书的女子便可自行去考四大书院,如果可以进入四大书院,便算是踏上科举这条路了。另一件让她上心的事是农桑,从小她受宋老太爷影响,耳濡目染下读了许多关于农桑的书籍,在看过润州的惨象后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宋北晏命司农寺联合翰林院重新对农桑古籍进行修补整理,各州都派遣官员对百姓进行指导,还要将学习到的经验记录下来上报朝廷。由于各州气候不同,耕种方法也不同,所以官员在一个州停留至多两年便要去往其他州县,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容端时常与她商议政事,加上两个孩子环绕,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可身体的疲倦也愈发明显,有一种隐晦的东西以她无法阻拦的姿态稳定地流逝,她像一只被拴了无数根线的风筝,风筝想飞走,线却达成了一致协议拼命把它往下拽。

宋北晏抬头,大雁从空中掠过,又到了大雁南飞的季节了。

大殿里四下无人,她一步步走至上首坐下。日落西沉,目光所及之处皆镀上了一层暗金色。

往后的日子,她将坐在尸山血海中,守着这海晏河清的万里江山。

一些碎碎念:

完结撒花!

忍不住想要叨叨两句。这本书的大纲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写的,搁置了很多年,完整的故事写完大概花费了将近两年,因为是断断续续写的。写大纲的初衷是想写一个虐心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逐渐平和,主旨就变成了人在世事变迁中的无力感,重点不在输赢,每个人都有得有失,所以文章和原来的大纲相比有不少变动。

想说一下写文过程中比较戳我的点:首先是宋北晏和殷容若的友情,两个如此相似的人,相似的想法,相似的手段,一个人的死亡对另一人来说犹如灭顶之灾。殷容若的离开让宋北晏的灵魂逐渐流逝。其次是宋北晏和宋静渚。年幼时宋北晏敬她爱她,长大后由于各种矛盾二人渐行渐远,面对国家问题彻底刀剑相向。是敌人,是死前最后一面见的人,是含着浓烈的恨意又惺惺相惜的人。最后是宋静渚和容端这对,宿敌和夫妻,无解的命题,这份博弈中生出的真心如鲠在喉,带领他们走向既定的结局。

这本书算是群像文,宋北晏更像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回忆了一个遥远的故事,用这个角度去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希望新书可以在年底前和大家见面[玫瑰][玫瑰][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落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