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燕乐寒枝 > 第17章 箫鼓迎新婚

燕乐寒枝 第17章 箫鼓迎新婚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1-27 16:32:37 来源:文学城

世民的院落重新布置,他在旁边的卧房里暂歇。白天大事已定,父兄一道闭门筹备。如何排布,如何演兵,他果敢坚定,当机立断,都不在话下。

起兵之前有两件事还要做,一是除掉杨广派来的高君雅等两人,二是荡平朔州边界存有异心的西河郡。他想到近日父亲遣使与突厥修好,不妨利用突厥来办第一件事。他将副将唤入房中做一番部署。他对自己灵机一动得来的计谋十分满意,倒也安下心来。

他又忽然想到,九公主杨藜明日就要离开晋阳前往江都,这岂不是如同飞蛾扑火?叛兵围城几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若返回长安还好,毕竟最有希望攻下长安的是自己,还多几分保护公主的可能。他如何才能阻止公主前去江都呢。这要比统领兵作战、谋篇布局更是令人耗费精神。

世民又想起今天元吉说的那句话,忖度着难道元吉也发现了他和公主的相遇吗?

果不其然,从世民那日让建成替他照应,元吉就让随从跟着世民看看他究竟在做些什么。他当然看到了世民和公主短暂的相逢,又恨得牙根痒痒。叹息天下绝顶好的女人为什么都喜欢世民,都要义无反顾的追随世民。不过,他眼见世民也没有对公主如何,而且他心知肚明,晋阳起兵大计,他和大哥不过是陪衬,终究还是要仰仗世民和父亲,倒也没有像从前一般吵嚷出来。

第二日,先是十五公主杨茗启程前往东都洛阳。杨藜送走妹妹,准备下午启程赶赴江都与父皇汇合。世民感到他有责任提醒公主,让她最好不要到江都去。但此事不能让人知道,否则如何解释?岂不是泄露了晋阳起兵的计划。

如何才能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呢?

他正踌躇着。他突然想到一个方法,于是唤盈盈进到屋里来。

“公子有什么吩咐?”

“盈盈,上次你说九公主落下的那条紫色面纱是隋宫所制对不对?”

“是啊,那是上好的荆州贡纱,由巧手宫女织就。要在经纬两线织得轻薄柔软,再用夹缬之法印染上色,费工复杂,一匹千金,所以只有陛下最宠爱的妃嫔或者公主才有”,盈盈款款说道。

“那就是说,它的织法没有流入到民间了?”

“应该是没有,贡纱本就贵重,一年也不得几匹。又是新贡的,做工又精细复杂,民间若想用到,怎么也要过上几年了。”盈盈好奇的问,“公子怎么突然问这个。”

世民听了,有些急切地问,“这贡纱确实金贵,府上怕也不一定有。若用其它的细绢白帛,能不能做出相似的效果?我想用给九公主捎个信去。”

盈盈有些为难:“这恐怕很难,就算有贡纱,但那种紫色却不容易印染得上,因为只有用“夹缬法”才能给贡纱上色上图,需要一整套的刻板和印染沟槽,加紧料子,才能保留出这部分明亮清新的紫色呢。”

盈盈不知道世民的意图何在,于是问道:“公子的意思是?”

世民看着她,站起来踱了几步,然后在她耳边耳语一番。

盈盈听后,想了一想,“我有个办法。”

盈盈转身出去,不一会儿又回到房中,两人合计了好一会儿。然后李菁便匆匆出门了。看来这是一个让世民颇为满意的办法。不过,这一切被无茵带来的侍女若芊看在眼中。

这天,建成率领人马去郊外护送十五公主和九公主一行。世民骑马赶上来,唤建成道:“大哥”。

建成在马上回头:“二郎,你怎么来了。”

世民说:“没事,近期这一带不安全,看你带的人手不够,父亲让我来看看,千万不要在我们的地界上出什么意外才好。”

建成听后很是高兴,涌起一种还是自家兄弟亲的感觉:“好啊,你来的正好,不过,我看你,是不是想抓住大婚前的自由,最后放浪一下啊?哈哈哈哈……”建成调侃世民道。

世民看大哥并无他意,也笑着说:“大哥,你说什么呢。”

建成说道:“二郎,咱们这些人,谁不是门第联姻,谁又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你最明白不过。不用说无茵才貌双全,就算是阿黄丑女,河东妒妇,也得娶进家门不是?还得好好待着,举案齐眉,哎,一个不慎,宛如进了终身牢狱……”建成接连吐着苦水。

世民听了大哥说的句句实话,便也调笑起建成来:“听这话,大哥也是一肚子苦水,大嫂也是你的牢狱之灾了?”

“哎,难说真假……这女人的事,我不如你啊。”建成说着。

世民笑了:“瞧大哥说的,不过大哥说得对,这儿女私情,终归只是锦上添花,我们肩上还有很多责任,命运有时候是无法选择的。”

“是啊,二郎,你是个聪明人,未来李家大业还要依靠我们兄弟。”

“大哥放心。”

建成拍拍他:“开心点,快回去吧,多陪陪无茵。过几日怕是你新婚燕尔却举大业,又舍不得娇妻了。”

世民听了摇了摇头,觉得大哥说的没错:“好,大哥,那我先回去了。”

此时,护送公主的车马已经行远,浩荡队伍正在山间空地休息。公主身边的宫女萩儿捧来一盘青梨奉给她。

“我吃不下”,公主凝视着晋阳的方向,有着百转愁思。萩儿拿了一个来递给公主:“公主,吃一个嘛。路途还远,再往前走,就很难吃到这么地道的晋阳青梨了。”

公主看着萩儿,接过来,咬了一小口,发现里面竟然藏有一条紫色的细绢。

“世民?”她心头一紧。连忙打开窗帘,四下里看了看,周围远远的都是护卫,并没有任何其他人。

她对萩儿说:“这青梨确实不错,挺甜的,你再去拿些来吧。”

“是”,萩儿依言离开。

公主看萩儿走远,从青梨中间抽出这个小小的紫色细绢,上面缓缓显示出白色的“江都”二字。她正狐疑,紫色细绢却缓缓变白,直到“江都”两个字完全消失了。

公主很是惊愕,她细细忖度着这枚紫绢的意思。

“这是想提醒我不要前往江都?是谁送来的?是父皇?不会。父皇若有此意,直接下旨就是,何必这么麻烦。是世民?他为什么要提醒我不去江都呢?是世民。这梨子中细绢的紫色与我留给世民的紫色面纱几乎一样。我也只给世民留下过。应该是他。但如果是他,为什么他不直接裁下那紫色面纱来送信给我呢?像是,又不像是。她又回想到世民那一日的神情和他们的相遇来,这应该是他,是他送的。但他想和我说的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不要前往江都?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去江都呢。”

公主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应该是世民送的。就当是他好了。说实话,自己心中是一日也没有忘记世民,但他明日就要成婚了,竟然还送来这样的消息,难道让我留在晋阳?他究竟想的是什么,还用这种隐蔽的方法?

她心中的不解、遗憾、还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尽数涌上心头,于是她在细绢上用同样的方法写了一个“妾”字,拿起另一个青梨,塞了进去。恰好此时萩儿回来了,她便说道:“这个不甜,拿去丢掉好了。”于是萩儿接了过来,递给侍从撤了下去。

而这一切,的确是世民安排的。他想用这种方式提醒公主不要前往江都,一切堪称完美。

杨藜的车马继续前行了。世民刚回到府中,不久,李菁派人送来了那枚被公主丢弃一旁的青梨。

盈盈将世民迎进房中,他迫不及待的打开青梨,看到同样一条紫色细绢上,清楚的写着一个“妾”字,然后渐渐模糊,直到完全消失了……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如果公主明白了他的意思,那么公主便是想告诉他,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留在晋阳给他做妾。

盈盈看到这一幕,有点伤感。自己也就罢了,这飘摇乱世,大隋的金枝玉叶竟然也要担忧这样的事……可这骄傲怕也立不住几日了。无论哪家诸侯反隋成功,这位公主只怕求着做妾也得看着人家的脸色。这怎能不叫人难过呢。

她等了一会儿,看着世民郁结的脸色稍微疏散开来,便轻声道:“公子,公主这样想也是情理之中,只要公主能去不江都就好,还有来日呢。”

世民缓和了一会儿,知道公主至少看懂了他的提醒,应该会立马停下,不再去江都了。他的目的不也就是如此吗?难道还有什么更深刻的期待吗。他大婚在即,起兵在即,又能给谁什么样的承诺呢。

“也只有这样了”,世民端起桌上的水喝了一口,叹息道。那个“妾”字深深地印在他的心头。他何尝愿意公主因为这个而恼他,他也不愿这样委屈公主,甚至不愿委屈盈盈,但没办法,后来的女人,便只有这样的名分。

盈盈此刻正站在他身边。他不自觉地抬起头来望了她一眼:“盈盈,今天多亏了你想到这个法子,让我不留痕迹地提醒了公主。你是怎么想到的?”

盈盈心里正难过,一时怔住了。听到世民唤她方才回神:“公子,当时隋宫织出了这种紫纱,很是珍贵,所以只赏赐给几个最得宠的嫔妃公主。宫中其他人引之为风潮,群起效仿。大家得不到那种名贵的贡纱,又没福气用上“夹缬法”,就只好模仿那种漂亮的颜色。后来,宫中有人发现用普通白帛加入染料,再浸泡甜果的汁液,就能得到那种紫气东来,又温和又娇媚的色彩。奴婢当时也是好奇,悄悄试过。隋宫里多用山桃,再辅以熏蒸,色泽可以长久,但我发现青梨汁水上色更好,只是颜色不知为什么褪得太快。我想着,公子若要给公主传递消息,肯定是不想留下什么痕迹,所以,青梨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字迹的话就更是简单,只要蘸上清水书写,让白帛上甜果汁液的浓度不均,自然就能显现出来。这种方法虽然源自隋宫,但用青梨替换山桃,公主想必也不能断定就是隋宫之人所为。再说,若是隋宫传话给公主,何须这么麻烦。所以公主就定然会想到是公子啊。所以,就想到用这个办法试试。不过,这还得是公子周密安排,才能排上些用场的。”

世民听到她这一番款款讲述,不禁啧啧赞叹:“盈盈,你真是个聪慧又不寻常的女子。竟然能想到这么细巧和完美的办法。你到底还有多少本领是我不知道的?”

盈盈笑着回话:“公子,奴婢哪有什么本领,只是尽可能的多为公子留心,希望能为公子解忧。”

显然,盈盈的回答令世民感到愉悦:“谢谢你,你又帮我去除了心头的一件烦心事。”

“公子,您今日忙了一天,还没有去看望娘子,时间还早,不如现在去一趟罢。免得娘子心中不悦。”

“你说的对,是该去一趟。”于是,盈盈服侍他换上一条家常深碧色的圆领袍服。世民起身去看望无茵,陪无茵说了几句话。李菁有事回禀,给世民使了个颜色。无茵装作没看见一般,只让世民去忙他的事情便好。世民也就回到房中。原来一日的努力没有白忙活。李菁打探的消息是九公主果然没有去往江都,而是以母亲忌辰将至为由,折返长安。

世民听到九公主去了长安,不禁感谢老天保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毕竟,公主不必受辱于他人之手,也不会在隋亡之后太过悲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