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燕乐寒枝 > 第147章 献陵祭

燕乐寒枝 第147章 献陵祭

作者:玄时蘩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2-10 03:52:13 来源:文学城

太上皇寿诞到了,陛下与皇后在大安宫举办盛大宴会。李渊已年近古稀,自去年中风后,身子一直不适。今年世民去九成宫避暑,他也未曾同行,只说隋文帝死于此处不吉利。世民便开始在皇城东北角兴建大明宫。

世民自己从不喜欢庆寿,但对父亲的寿诞还是颇为用心,频频举杯向李渊敬祝万寿无疆。无茵带着盈盈为太上皇亲自布菜。李渊看着她们,很是高兴,他特意从上到下看着盈盈,不住露出赞许的神情。盈盈用柔和而温婉的微笑回应着。李渊见她终于做了世民的妃子,也算有个结果了,频频点头。

阴氏与韦氏姐妹私下里嘟囔,“这看着倒真像是一家子了”。

韦氏说,“皇后和贤妃本来都是自晋阳府就在陛下身边的旧人,自然比别人亲近,这可是旁人求不来的”。阴氏倒也无语。

今日太常寺与宜咏坊没为李渊献上盈盈所创制的任何一曲,而是选了《十部伎》中的两支,自然有种新开气象的意味。李渊问道“盈盈,你如今封妃,就不给我弹上一曲了?”

盈盈赶忙上前说,“臣妾正要给太皇献寿呢。”

于是她怀抱琵琶,调试琴弦,殿后乐工也是弦筝乍起,箫鼓横吹,便是那曲当年晋阳起义行军至龙门的曲子,“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李渊老迈,用手击打着节拍,面露笑意,闭上眼睛享受着,也许是在感慨自己一生罢。陛下和皇后都很满意,微微笑着。李渊尚有十几个幼子,如今也都是十几岁的年龄,纷纷前来祝寿。

被俘获至长安的突厥颉利可汗也为太上皇起舞献寿,他说道,“臣听闻宫中曾上演突厥乐舞,颇得圣心,臣愿为陛下献舞”于是两班乐伎顺势给出《柘枝舞》的曲调,颉利可汗上前,就地献舞。

李渊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

世民也很高兴,举起酒杯来,向李渊祝寿,“父皇,如今四海一统,西域诸国都向我大唐称臣。儿能有此功业都要感谢父皇的教诲,不然单凭儿臣定然无法实现。儿谨祝父皇福寿绵长。”

李渊很是高兴,饮下杯中酒,殿上皆呼万岁。宴会完毕,无茵上来,带着宫女亲自为太上皇更衣。世民又言将亲自为太上皇捧舆至殿门。

李渊推辞道,“世民,罢了,你也劳顿。”

世民坚持,“这是儿对父皇的孝心,还请父皇允准”。

李渊仍然不愿,说道,“世民,你执意如此,不如就让承乾代劳吧。”世民见状,便唤承乾前来替他捧辇至殿门方回。不知怎的,看着李渊老态,世民有种寒意涌上心头,他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贞观九年,承乾已经满十六岁,世民和无茵在朝中为承乾选了秘书丞苏亶长女苏氏立为太子妃。无茵很是高兴。

盈盈来到立政殿,向皇后祝贺,“太子殿下如今成家立业,身边有了温柔贤惠的太子妃,皇后也该放心多了”。

皇后说道,“太子妃是陛下亲自挑选的,我信得过。只是,终归还是要承乾立身修德,学业精进,才能令人安心”。

盈盈便与皇后闲话,“陛下才刚刚下旨,重赏太子太师王珪和孔颖达,有这两位当今鸿儒兢兢业业地辅佐太子,太子又是勤奋用功的,自然不会差。”

“承乾好游戏,我岂能不知,还记得那年突厥舞的事。近日我倒又听说他在府中作此游戏,还比那年更甚。”

“也许,太子只是学业疲累,一时游乐罢了。”

“哎,你安慰我,我当然知道。你还记得吗,那一年承乾多病,陛下心忧不说,还吩咐下去允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但后来又一味嫌怪承乾学业不精。我不好去怨怪陛下宠溺爱子,也无法时时刻刻教导承乾。只能想着承乾若有什么不妥的,我这个做母亲的肯定是有责任。”

“皇后……”,盈盈看皇后对承乾的事其实知道的颇为透彻,心下也是滋味复杂,不知说什么好。

“你当年拼死把承乾救出来,这份情谊我依然记得。他从小喜欢你,你应该多提点他,而不是为他遮掩,总替他说话。”

“是,臣妾谨记”。

皇后何等聪明,当然知道承乾现在的情况,还有李泰是如何对承乾的地位虎视眈眈。

她尚且不知道世民的心意,只能尽力劝说承乾少些游乐,又用心教导李泰,让他识大体,懂得本分,于无声中化解两兄弟的不合。

两人正在闲话间,世民快步走了进来。两人起身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免礼免礼”,世民赶忙说道。

皇后笑问,“陛下面如春风,可有什么喜事?”世民愉悦地说,“今早接到奏报,李靖、李道宗、侯君集在牛心堆、赤水原打败了吐谷浑军队。这真是奇迹啊。听说他们引兵在行无人之境长袭二千馀里。快要挺不住的时候,却在盛夏之事天降霜雪,一夜之间白雪茫茫啊。幸而兵士以冰为食,马饮雪水,才能在乌海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擒获了吐谷浑汗王。”

皇后和盈盈眼见世民喜悦,又有如此传奇战场佳话。向世民祝贺,“果不其然,李大将军这么快就传来了捷报,臣妾祝贺陛下又一次平定边陲”

“陛下知人善任,无往不胜,此后边疆免遭战乱,这实在是大唐百姓的福气”

世民本就好武,但称帝之后也多年不得亲征。所以但凡听到大将征战沙场传来捷报都兴奋得很,仿佛身临其境,完成了他的志向一般。

三人正在高兴的与世民一道分享战争喜悦的时候,突然来人禀报说太上皇突然晕厥,情况不妙。世民大惊失色,连传御医,并赶忙带着无茵和盈盈来到太安宫。他进到李渊寝殿,发现万贵妃、尹妃、张妃等都在床边哭泣,见到他后纷纷行礼。他拨开众人来到李渊塌前。

御医说道,“臣等已尽力,太上皇得风疾久矣,怕是……”

世民明白御医之言,想是大限将至,便吩咐众人退下,殿中安静下来,只剩他们父子两人。世民看着父亲衰老而昏睡的样子,唇上微微颤抖着,一翕一合的,像要说些什么,但又说不出口。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随父亲四方赴任,想起了父子三人亲密无间,同心协力在晋阳起义的时刻,还有父亲风华正茂登基为帝的辉煌往事。

若不是玄武门之变,让父皇连失两子,心灰意冷,怕也不会此后一直隐居在此,黯自消沉。他当然也在感慨,感恩父亲退位之后的默契,从不干涉自己,这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他浮想联翩,百般感慨之时,李渊醒了过来。他看到世民,便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来,世民握住他,轻声唤道“父亲……”

李渊平静地说,“世民,你来了”。

“父亲,儿臣来晚了。”

“世民,你把国家治理得这样好,无可挑剔,我很是欣慰,也不枉当年我把国家交给你。”

世民低声啜泣,“父亲,儿怎么敢不励精图治,让父亲建立的基业繁荣昌盛呢。”

“你要有始有终,不要骄傲,更要吸取我的教训……”

李渊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建成和元吉的事,你要从心里放下。若还没有放下,就还会伤害到身边的人。我说过,这不怪你,是我的错。所以承乾和泰儿,你一定要处理好,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此事恰好说到世民的痛处,他应声悲痛起来,“父亲如此理解儿臣,儿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

李渊还想说些什么,但他举在空中的手已经悄然放下,崩于垂拱殿。

世民哀痛不已,半倚在无茵身上,动情的说,“从此以后,朕再无父亲了”。

世民为此停朝,只让承乾在东宫平决庶政,直到李渊被安葬于献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