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雁渡寒潭 > 第13章 雷霆雨露

雁渡寒潭 第13章 雷霆雨露

作者:枕梦未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20 17:28:08 来源:文学城

都城夜色中,韩渠亲驭车辇疾行于去往大内的路途上,只为赶在宫门下钥前到达。车中的萧祤金冠束发,一身的轻袍缓带早已换成了亲王服色,收起了一贯风流自赏的姿态,显得颇有英武威严之势,丝毫不见方才醉酒之色。

长街尽头,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已是映入眼帘,城门禁军此时正在交接防务,见远远有马车疾驶而来,正要阻拦,可一眼望见是亲王车驾,立时收起了排开的阵势,众人皆知现今能在京中用亲王车架的唯有萧祤一人。

车方停稳,也不等人伺候,萧祤便自己跳下车来,急往大内去,虽是宫门将闭,但萧祤惯于出入宫禁,禁卫也不敢多加询问。

才入宫门,一年轻内侍提着灯笼似已等待良久,一眼瞥见萧祤,迎上前来道:“奴婢赵如意拜见景王殿下,我们凌公料想殿下今日必定入宫,使奴婢在此候着呢。”

萧祤一哂:“你们凌太监哪里记得这些,大约是你这精乖的主意吧,只是本王可没什么赏你的。”他口中如此说,却还是将腰带上一只荷包扔给了赵如意,“陛下现在何处,还不快给本王引路。”

虽不是多大的赏赐,却显出了熟络,这是给了他极大的脸面。赵如意伺候起来更是尽心,提着灯笼一面小心的给萧祤照着路,一面忧道:“年年到了这个时候,万岁大抵都有一阵子不痛快。今日已在待雁亭枯坐许久,却不许人跟着,这夜凉如水的,皇后娘娘担心的不得了,却也不敢打搅,只怕是因往年曾受训斥,如今生了怯懦之心。”

萧祤皱眉,他知道皇帝的心结因何而起,也知为何难以释然。只得年年陪伴,稍作开解。

御苑中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比比皆是,东南角上小小一间待雁亭并不起眼,萧祤轻车熟路的走到此处。一眼便看见萧禛一人独坐亭中,闭目垂睫,手中握着一串沉香木珠,半倚着石桌,似乎因为在寒风中坐了许久,俊雅的面容上已退去血色,白似霜染,那串沉香木珠也因为经年的摩挲光润如玉,泛着微微的幽光。这样的萧禛卸去了朝堂之上惯有的帝王威势,露出了一丝少见的脆弱来,萧祤心生一丝不忍,轻声唤道:“兄长。”

萧禛闻言侧首,萧祤的到来他并不意外,往年此时他也会这样匆匆入宫,赶来陪伴。他勉强笑了笑,冲萧祤招手道:“祤弟,过来坐罢。”

萧祤近前行了一礼,方依言坐下。

“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这样子,总叫你看笑话。”萧禛自嘲道:“何谓求而不得,思之如狂,唯有不敢忘。如今我也算是深知个中滋味了。”他言语之中并不称朕,只以你我相称,显然是只论手足,不论君臣。

知道他意有所指,萧祤才敢顺着他的话头道:“兄长往年从不曾言及徐姑娘,为何如今却又主动提起?”

“我只是想与人说说雁回。我有些怕,怕再不提哪一日回想起来会真的全然忘了她,忘了少年时相处的那些欢快时光。你可知道,今日我坐在这里许久,虽在心中一遍遍的描摹,却仍是记不清她的样貌了。”他的语调虽是轻描淡写,听在萧祤耳中却是语带凄凉,难掩哀痛。

萧祤满腹言语不知从何说起,有心劝慰也觉不得要领,终是千言不如一默。好在萧禛的消沉只是暂时的,终究他还记得他是大燁的天子,勉强振奋精神,将沉香珠串收入怀中。萧祤见机冲暗处一挥手,一干久待的近侍忙上前来各司其职,为萧禛披衣捧炉。

一场事故好容易散场,萧祤回到自己的宫中的留宿之处,也是难以成眠。

次日晨起,匆匆别过萧禛他便出宫了。才出宫门,便见韩渠等在宫门口,一见他出来,急行至他身边,附耳低语道:“殿下,云中君将归。”

萧祤一愣,有些意外道:“我只当他永远不会回京城来了。”

同样地消息几乎同时也摆在了凌孤意的案头上,“云中君将归,”单季姜在旁一眼扫见那纸上的字,眉心微动,意味深长的一笑道:“沈君归,却不知为谁?”

凌孤意抬眼看她,反问:“他在意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世上,你以为他是为谁?好好尽你的职责,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放过。”说完不再出声,却是皱起眉来,太皇太后的母族,沈氏的最后一丝血脉,在太皇太后去世,沈家沉寂后离京,如今骤然归来,她不得不慎重以待。

单季姜不接话,少年一别,八载有余,当年相识的沈家少年郎如今已是名满天下,世人皆称云中君。她知道沈沇是因为什么离开,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回来。

门外忽然来报,马宪与高鸾回来了。

马宪当先进来,面色如常,高鸾紧随其后,他虽只在兵马司待了一夜,但韩驰抓不到把柄又不肯轻易放弃,足足盘问了一夜,若非马宪及时赶到,便要动真格了,脸色自然不好。

凌孤意见高鸾进屋却不肯上前,只是站得远远的,知道必然是有所损伤,曼声道:“怎么了?过来我瞧瞧。”

高鸾只得依言上前,堂上明烛高照,凌孤意一眼看见他额角上一大块红肿破损。

凌孤意微微皱眉,看向马宪道:“这是动手了?叫大夫看了没,可会留下什么疤痕?”

马宪还未及回答,高鸾却先开口道:“回来路上顺道瞧了,不打紧。我一个大老爷们,怕什么留疤,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凌孤意瞥了高鸾一眼,“你是我手底下的人,伤了你的脸,就是伤了我的脸面。这么显眼的伤挂在脸上,是好叫人知道我锦衣卫的千户是能让人随便动的?”

“哼,”凌孤意冷笑了一声,“一会去让医官好好瞧瞧,这事,咱们没完。”

且不论各人作何思量,很快众人的注意力便被几日后朝堂之上的一番风云所吸引住了。

通政使卢泰依言而行,他是权宜机变之人,知道内阁与司礼之间不和已久,此番凌英既有所图谋,必然剑指首辅。于是他着意在首辅杨善的门生中寻了几个同年,鼓动了一番。诸人都是清正耿介之人,对司礼权势泼天早有不满,纷纷应允附章弹劾。

司礼监仿佛也脱出了凌英的控制,往日里筛子般的文书房似乎也漏了斗大的眼,这几份奏疏一字不落的全送到了皇帝的手里。皇帝并未表态,所有奏疏皆是留中不发,但却又叫凌英暂且回家休息,司礼监职责泰半移于晏弥。

众人一看皇帝态度暧昧,以为有机,也纷纷上奏,各地御史更是闻风而动,只欲一鼓作气将凌英扳倒,一时间雪片般的弹章飞入枢机。

内阁众人皆是莫名,明明还未有所动作,怎得就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待得常朝日,更是热闹,除了内阁嫡系门生,更有平日首鼠两端之人,七嘴八舌,口沫横飞,弄得朝堂竟比菜市更嘈杂。

萧禛下朝后,面对这堆满桌案的奏疏,随手拎起一本向凌英道:“这帮人常与朕说君子群而不党,这不是结党是什么,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群起而攻之,只知为内阁喉舌,却不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朕看他们是忘记了这大燁到底是谁家天下。”

凌英听皇帝此语,已是字字诛心,直斥内阁,丝毫不留情面,就知他深恨文官抱团,左右王事,再难容忍。乘势诉苦道:“奴婢实在冤枉,向来只知道忠于王事,却遭内阁无端忌恨,只怕日后想为万岁尽忠,也不敢有所作为了。”他点到即止,只诉委屈,丝毫不提皇帝该如何处理这些人,反令得萧禛觉他知道分寸。

皇帝有了打压内阁的决心,却还缺少绝好的把柄。这消息还未入夜便已传入了镇抚司中。

凌孤意连日忙得脚不沾地,只为赶在下一次常朝前将一切准备妥当。

又是一旬后,皇帝仍无明示,底下诸人开始有些惴惴不安了。

再逢朝会,竟然又是一番风云变幻,先是钦天监有人出首,直指飞星入紫宫之事乃是子虚乌有,监正曹邬故作妖言妖书以污国之重臣。接着又有通政使卢泰亲自举发,有人贿赂通政司官员并勾连宫中内侍,使其弹劾文书可不经文书房直达御前。更有许多亲近凌英的官员,纷纷上奏,直言各路御史毫无节操,只知道捕风捉影,皆是庸碌之辈。

两派官员各自为政,在朝堂上你来我往相持不下时,锦衣卫指挥使文义突然而至,将数日来所查之观星记录正本,通政司受贿官员口供,以及口供所供认的贿赂之人,勾连之内侍全数当面呈给皇帝。

文义本是恩赏的指挥使头衔,因此平日并不大管卫中的事务,没想到一出手便是如此雷厉风行,面面俱到,证据确凿之下,内阁一派哑口无言。

首辅杨善心知大势已去,再望龙椅之上的萧禛,向来不动声色的表象之下已隐有几分得色,他才知道这一仗之所以输得彻底,是权势蒙蔽了双眼,让他没有看清圣心早已不在了。

为官一世,历经三朝,至此已是位极人臣,门生故吏遍天下,若想斗他还可以继续。可是望着那居高临下俯视自己的君王,杨善突然觉得有些灰心,曾几何时,自己也曾风华正茂,也曾意气风发,金榜题名,琼林御宴,那个绿鬓青衫的少年凭着一腔热情,一心想为大燁创个海晏河清的盛世。一生之中遭遇过多少风浪早已记不清了,权谋斗争的手段他了如指掌,他只知道自己从未怕过,也未输过。可这一次他无法再斗了,只因那个想要对付他的并不是朝中政敌而是他辅佐的皇帝,他虽在国政上与萧禛分歧甚大,每每违逆上意,封驳圣旨,但他臣节仍在,叫他公然与皇帝对抗,以臣欺君,他不敢也不想。

须发皆白的老臣不再与皇帝对视,而是颓然的低下头去,仿佛一瞬间丧失了所有的精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