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是留,她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凤姐劝她留下,一方面是贾家在京中至少有个稳妥的信息来源,二来也是这个时候和离大归,双方家族都面上无光,没人会同意,反而让她形势被动。
凤姐初听她想离开杨家,百思不得其解。都说嫁人是女人的二次投胎,其实杨家这样的人家对上如今的贾家,王喜凤已经是赚了。王喜凤给的理由是贾家回了金陵,她在京中再无倚仗,杨家虽然迫于名声,做不出休妻另娶的事,可暗地里的磋磨是免不了的。
可人的一生中何处无磋磨呢?譬如凤姐,真当她那么喜欢插科打诨八面玲珑天天跟人耍嘴皮子玩心眼子吗?媳妇进门低人一等,哪个都是惹不起的存在。不都是一步步磋磨着成长起来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许小姑子本人才知道待在杨家是如何不易,可回贾家也不一定能有好日子。即便他们当兄嫂的不介意她回家,上头还有长辈在,保不齐就要再嫁一次。二嫁难道还能找到比杨家更好的人家?别做梦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要说一府之内谁的触角最灵,必然是每天满府走动的下人。许嬷嬷虽然将院子管理的妥妥当当,她们终究离不开衣食住行,免不了与府里其他人打交道。贾府的下人谁不是人精,杨家的风向一变,她们的DNA就动了。
王喜凤源源不断收到来自丫头嬷嬷们反馈的各种消息。其实杨家又不大,人也不多,在富贵窝里见惯风浪的贾家人只用条件反射都能应付这些自以为隐蔽实则拙劣的排挤。杨家这么点姻亲关系,还能比得过贾家那比蜘蛛网还复杂的四大家族几代人联姻后的家族谱系?
下人依靠主子而生,主子日子不好过,她们自然也不轻松。她们关心王喜凤的命运,更关心自己的命运。毕竟,贾氏两府刚刚经过一轮清洗,曾经有头有脸的奴才们,运气好的过上了屁民生活,运气不好的已经被处置。
这些都在王喜凤的预料之内,甚至她还能阴谋论一些,将危机意识散发的更开阔。只是杨家毕竟是个要脸的人家,贾家虽败落,但也不是全家死绝,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倒也不必立刻就露出峥嵘。只是她生不出孩子总是硬伤,局面早晚得崩。她要做的是在崩盘之前过好自己的生活,预备退路。
王喜凤又回归到刚嫁入杨家时毫无社交的宅女模式。无人串门,也不用出门应酬。外面的传言是杨家媳妇因为娘家出事痛心不已,养着病呢!用脚趾头都知道这个话是谁传出去的。大家都讲体面嘛!
她既然不方便露面,出门更是不易,一应事务只能交给陪房和管事们。凤姐离开京中,之间交给她的一些产业却没法带走,一时半会也难以变现,如今依然在她手上打理。
贾家出事,这些在外头见多识广,觉得自己翅膀硬了的掌柜管事们不出些幺蛾子简直就不是贾家的一贯作风。要不是如今她身上还戴着四品官家眷的光环,他们内外串通做个局,产业被吞都是有可能的。
许嬷嬷肉眼可见的忙起来。绣橘虽然好使,但丫鬟不方便出内宅,人生阅历上也差许多,出门行走还是这些人精嬷嬷们更实惠。
许嬷嬷依然忧心不改。虽说当前的处境并没有超出她们的预料,所有人都有条不紊按早先定下的规程进行,可无子嗣终究是硬伤。当年强硬如琏二奶奶,不也为了子嗣问题受气?只可怜她们姑娘,外面看着光鲜,摊上这么个不着家的夫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们姑娘不能生养呢!
哈哈,她老人家哪里知道,还真是她们姑娘生不出。。。
王喜凤纵使生不出,也断然做不出给枕边人发小妾的大度。这简直就是将弱点送到人眼前给人踩。若哪天杨柏学业不利,说不准还会怪她发小妾太积极搞坏了丈夫的身子,何必呢!想要就说出来吧,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又当又立要不得。
现世看来,给丈夫发小妾不仅能体现正妻海纳百川般的大度,还是讨好夫家,缓和双方关系的利器。读书人不就是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吗?若谁家妻妾相合,简直就是政界的一股清流,平白少了多少闻风而奏的弹劾?
杨柳之前跟嫂子好得很,如今也被梁氏好一番耳提面命,勒令她学些大家闺秀该懂的道理。二房的万氏更是心情舒畅,再不为自家的姑娘没攀上贾家的名利场而失落。
这?她算不算为社会进步与和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默默为自己点赞。
该来的迟早要来。
这日照常请安,伺候梁氏吃饭,按照流程,王喜凤就该顺势告退,奔赴她日渐平民化的早餐。不料,梁氏喝了口茶,竟给她赐了座。先礼后兵,这套路再熟悉不过。
“老大媳妇进门也快三年了,按理说咱们这样的人家,年过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柏儿学业繁忙,你身份贵重,也不便跟了去伺候,不如打发个丫头过去,也有个知暖知热的。”
王喜凤看梁氏将那里陪读的小厮嬷嬷都当死人,她也没啥意见。只要不动她的丫头,管你塞多少个呢!
“尽凭母亲作主便是。您打理府里上下,身边的人也调理的极好,不如今日便赐下来随我回去,我也好嘱咐几句。眼见着要入冬了,正好将新做的大氅捎到书院。”
梁氏有时候也挺搞不懂这个媳妇。说她精明吧,偏不会主动讨好人;说她傻吧,却从不行差踏错,端得是规行矩步,大家风范。既然当媳妇的没意见,她也懒得去琢磨这落了架的世家闺女究竟是怎么样一副心肠。
梁氏身边伺候的丫头们却激动不已。家里姿色好些的姑娘,谁没肖想过伺候大少爷呢?对很多人来讲,这是提升阶层最快的方法。哪怕混到顶点也不过是个半奴半主的姨娘,至少吃穿不愁。
梁氏也没有丧心病狂到一次给俩的地步,只抿了两口茶,便点了个俏丽的丫头让王喜凤带回去。许嬷嬷虽然在贾府见惯了通房姨娘,可轮到她们院子里进人的时候,却万分不自在。只是碍着规矩,面上丝毫不显。
王喜凤叮嘱了这位即将上任的通房几句,便放人去收拾东西。只那丫头刚走,许嬷嬷便垮了脸。王喜凤哭笑不得,劝道:“嬷嬷何必忧心。不过是个丫头,此去也不在眼前。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咱们还是正经过日子。”
许嬷嬷却不放心,“若这小蹄子不安分,弄出什么来——”
王喜凤笑,“那也是她的造化。”
许嬷嬷叹气,也不再多言,心里暗暗后悔自己太心疼姑娘,没早早建议将绣橘开了脸。自己人才会跟姑娘一条心不是?
往西峰难得见许嬷嬷这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索性多说几句,“我的丫头既然伺候我一场,往后都要出去做正头娘子的,怎能给人当一辈子奴才?相公身边用母亲的人,都安心。”
许嬷嬷想了想,的确如此,遂放下不提。
回到金陵的老哥俩日子过的也不咋和谐。贾赦虽然终于体验到当家作主的乐趣,可这空荡荡的家不当也罢。他只是气不过自己天之骄子的独特地位被贾政给横插一脚,成为众人眼里的笑柄,并不代表他可以为了家主之争兄弟相煎。
没了祖上的荫蔽,贾家的未来靠他这个老纨绔不成,靠贾琏这个小纨绔也不成,贾琮连贾环都不如。数来数去,大房除了个还没启蒙的哥儿,竟是二房的贾兰还像些样。这么一看,他哪里还敢跟贾政挺腰子?这厮一向以文人自居,道貌岸然,说不准还要靠他给大孙子找合适的蒙师呢!
每个回到祖宅的人都各有盘算,无数的权衡利弊之下,竟奇异地达成一种短暂的平衡。其中感慨最深的,就是被迫承担起管家任务的凤姐。
本来吧,怎么也该邢夫人上台抖威风,可贾赦脑子总算灵光了一回。凤姐虽受人诟病,但管家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家里多事之秋,他只求别再生出什么风波。
凤姐哪知道公公会这么坑她。上头有个心胸不甚宽广的婆婆,管家怎么可能自由?邢夫人不开心了分分钟教她做人。如今家里还有什么可管的?奴仆散了大半,能精简的尽量精简,再也不敢摆也不能摆也摆不起昔日的排场。除了宅子大了些,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官宦人家,官宦两个字还是看在贾政是丁忧而不是罢免的份上勉强蹭个边。
上上下下对今非昔比的“清苦”生活颇有怨言,可这也不是凤姐导致的,凤姐也一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为难之色随时准备退位让贤,you can you up,这才堪堪稳住局面。贾赦依然过着他吃酒高乐的宅男生活,贾政则斗志满满准备振兴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