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青松 > 第29章 朝会

雪落青松 第29章 朝会

作者:得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2:26:35 来源:文学城

至八月初,灾情稳定,无疫病出。

承阳这个被围成铁桶般的封锁之地,终解封放行,以梁颂年为首的赈灾队伍与户部诸大人共同返程。

启程间隙,户部几名主事之间不免低语议论,无非是林知瑾先行返京之事、再者是羁押陈育德之事。

承阳被封,他们与县民一样,对外消息一概不知,对内仅闻阁楼失火,其他皆听吩咐行事,无处可问,只得种种猜测。

而另一头的皇城大殿上,却因承阳接二连三传来的消息过于炸裂,导致众朝臣亦议论纷纷,惶恐不安。

奉元帝一气之下拍案而起,“这是朕的殿上,不是菜市口,乱糟糟的成什么样子!”

天子一怒,立竿见影,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奉元帝落回龙椅,将手中一直紧握的折子递给身旁的常侍道:“曹征,你给他们读读这折子上的内容。”

这位现任内侍总管,当之无愧的殿前红人,当然能分辨出皇帝此时并不是真气,而是要引出这奏折上的大事。

他自是顺着做戏道:“臣遵旨。”

曹征惶恐上前,拿起奏折站在殿前于众臣眼光下展开,继而清了清嗓子,高声诵道:“御史台御史中丞臣林知瑾伏首谨拜于皇帝陛下。

臣本年初奉命带户部巡查各地账目,主为核实年终结余帐数属实否,行至杭江、武沙、南贵、川成等地屡受阻碍,或以含糊其辞,或以虚与委蛇,均有拖延。细查方知,假-币泛滥,官府以增税补漏。以上,乃各地在职要员所为也。今上奏陛下整顿官场不正之风,此为其一。

然,陛下委臣以重任,当殚思极虑,以尽为臣之本。而臣文弱一身,路途耽搁,实乃臣之罪也。只经此一事,竟探知承阳要塞地,假-币源头也。其中涉及朝内重部要职要员,兹事体大。今将物证呈于陛下明鉴此事,亦请求陛下降臣失职之罪,此为其二。

奏请此二项,皆出于臣肺腑之言,绝无偏袒隐瞒。愿陛下就假-币事,立案清查,令奸佞巨蠹得以伏法。臣林知瑾再拜稽首。”

台下众臣随着曹常侍捏着嗓子似的声调,逐渐瞪大眼睛。

他们多多少少听到了林知瑾已返京的风声,却没想到其带回来这么炸裂的消息,更没想到当事人今日称病告假,也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唯有江淮景这个知情人面上无波无澜,甚至还能用余光观察旁人。

许久才有一御史上前喊道:“臣请三司会审!立案彻查!”

话音未落,满朝复议,出奇一致。

“三司,”奉元帝冷哼一声,“朕的御史中丞抱病在家,刑部又在此事涉及最多,独剩个大理寺还算置身事外,三司会审,朕可还有三司可用?!”

奉元帝情辞愈说愈烈,台下众臣皆不敢再言语。

沉寂半响,终有耿直御史上前,朗声道:“朝纲不正,陛下理应气愤,只是眼下之急是为整顿上下、铲除奸佞。况三司虽有涉及,却不至倾覆污流,陛下当择清明者主理此案,彻查到底。”

奉元帝脸色有所缓和,继而扫视台下众人,高声问道:“审当然要审,只是诸位以为谁能担任此案主审?”

此言一出,方才还慷慨激昂的大臣们瞬间分出几派,各执己见,开始唇枪舌剑地争了起来。

哗然再起,奉元帝疲惫的捏了捏眉心,余光不经意间,扫过台下仿佛置身事外的当朝宰相林仲检。

“静——”曹征见奉元帝摆了摆手,非常迅速且有眼力见儿的叫停了现场。

奉元帝若有所思地看向林仲检,问道:“此事,老师觉得交予谁合适?”

众臣拭目以待,心中猜测纷纷。

假-币事主要涉及了户部、刑部这两大部门。

户部老臣居多,稍年轻者还是林仲检的几个学生,一直站守旧派,亲宰相。而刑部正与之相反,多为改革派,亲皇帝。

如今交予哪方去办,都难免引起另一方的激烈反对,就算硬着头皮去推进,也会是不断阻碍,困难重重。

事延至此,倒搞成了皇权与相权碰撞的景象。

林仲检上前回话道:“老臣以为,吏部江协办可以胜任。”

众臣闻言视线全部投向了江淮景,而当事人上一秒还在看热闹,此时自己竟成了被人看得热闹,心中瞬间百般滋味。

江淮景的立场从未明确,算是朝中少数的中立且实权要职,然而今日之事,却将他推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稍有眼力见儿的大臣,赶紧上前助攻此事,众口一词的支持由江淮景主理此案,仿佛要他一定要应下这份差,从而瞧瞧他最终站队何处。

“哦?”奉元帝道:“江协办不曾有断案过往,何以当此任?”

林仲检道:“吏部经春闱舞弊事,虽由刑部审案,却全仰仗江协办主导,方能既肃清内部,又未耽误运作。故而,臣以为江协办断案有能,做事有度,且经前事,清白于身,最合适不过。”

“臣先谢过林相赏识,只是此事臣纵使有心办之,恐也无力为之。”

江淮景逮到机会,赶忙上前推脱道:“臣婉拒原因有二,一则春闱事宜乃臣部负责,其细节熟知是为本职;二则吏部才经整肃,臣之忙碌实在分身乏术。”

这一番话下来,方才推举江淮景的大臣们,也都无话可说了,只得继续在一边观察接下来的局势。

而林仲检已说出推荐人选,只是被人家给拒了,奉元帝也没法再继续追问,便只好转问他人。

“武毅候可有推荐?”

现任禁军统领苏恒刚刚也并未表态,不过众臣皆知他这人向来寡言,又只忠心皇帝,于朝堂上从不参与争辩。是以一直将他当作透明人,不甚在意。

“臣亦觉得吏部江协办最为合适。”

苏恒先是点到了江淮景,然其已婉,便又道:“只是江协办有本职在忙,不便脱身,则又思虑再三,方觉此事无关者可择选任。”

他说着转身一一目光扫过,“是为礼部何尚书、兵部齐尚书、工部谢尚书。”

话音落下,被点到名的三人立刻上前,齐尚书率先道:“回陛下,北疆前线战况不佳,本部近期宜全心于此。”

另外两个则道:“此案事关重大,我等能力有限,难堪重任。”

奉元帝叹了口气,“三位尚书确不适合,不如武毅候来主审如何?”

苏恒拱手道:“陛下嘱托,臣不该推辞,只是犬子在任刑部侍郎,身份尚未清白,臣来审理此案,难以服众。”

这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接下,推来推去,当最后也没选出个人能定下。

众臣不再言语,将决策权归还皇帝。

殿上一时安静下来,江淮景见这局面,思量着不如硬着头皮接下这差事算了,正与开口时,便闻奉元帝咳了咳。

“朕加以思量后,觉得这事既然由林中丞揭示,那便辛苦他负责到底罢。”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拍板子定下了,何况林知瑾今日告病未上朝,也没当面拒绝的机会。

只是众人不免又发散思维到皇权与相权之争上,毕竟林知瑾是宰相之子,又去了御史台,割裂在两权之间,选他主理,局势当真模糊不清。

只是这次事大,几乎到了二选一的地步,众人不太相信他能大义灭亲,结果无非是他自己请辞,或是被皇帝寻由卸任。

散朝后,消息很快上下传开来。

相较于其他人的猜测议论,江淮景却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日前他带林知瑾与刘友淳进宫面圣。

御书房内,林知瑾向奉元帝口述假-币事原委,并亲手呈上账册,是奉元帝要求他当面写成奏折,又叫他以病由避开本次朝会。

想必在那时,皇帝就有了这样的打算,只是这目的为何,尚不明确。

而刘友淳那边其实没什么要汇报的,该说的已经被林知瑾说完了,他跟在身侧,不过是为了保护林知瑾,以及面圣时才得见的物证。

出宫后,林知瑾低调回府,刘友淳返程而归,解除封城。

陈育德被羁押后,冀州知府调任了临职县令,并将已经稳定住的灾民们,安排去了西边人烟稀少的村县,落实户籍,置办生业。

刘友淳依令回归驻地,与梁颂年等人通行至冀州边界而分开。

也就是在这时候,梁颂年收到了林知瑾的飞鸽传书,内容简洁,不过同步了朝会对于假-币事的处理结果。

梁颂年对林知瑶并无隐瞒,给其看完信后,便要她回封报平安信给家里,顺便交代还有几日路程。

林知瑶向梁颂年坦白了自己快马加鞭赶到承阳,是在封城之日潜进来的。

为了不添乱,她一直在暗中观察,直至那天看见烟花,才不顾一切去现身寻他。

她本还想调侃梁颂年昏迷不醒的时候,手里死死的攥着她送的香囊。

当时大夫上药时十分不便,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手里攥了什么宝贝不肯撒手。

可梁颂年醒来后那日,他们聊了那些事,林知瑶再没了捉弄嬉戏的心思。

关于奏折:作者在网络浏览多种资料的奏表后,综合借鉴了格式和规范,但内容完全自行编写,切勿深究对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朝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