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青松 > 第22章 承阳

雪落青松 第22章 承阳

作者:得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2:26:35 来源:文学城

由梁颂年主导的赈灾队伍,虽人员不多,粮车却不得疾行,紧赶慢赶至六月底前才抵达。

最后两日下午原地简休之际,督责押运的提刑使周辰上前与梁颂年商议。

“梁特使,已近酉时,咱们要赶夜路吗?”

梁颂年收起手中地形图,回头看了眼正在小憩的其他人,犹疑道:“前方有山,车夫控马爬坡,入夜怕是行不快。”

周辰道:“若是不行夜路,当留宿此处最为合适,只是…要再晚半天到承阳县了。”

此时,前去勘路的提刑司副使钟路回来,恰巧听见这话,上前直言道:“不用留宿此处。”

梁颂年抬头问道:“钟提刑有何建议?”

钟路道:“在下前去看过山路,按地图标记处确实陡峭。不过百米外侧有一宽口,想是让往来的赶路人蹚出的车道。虽绕了些,却能在落日前过山。”

周辰附和道:“若有此路,可再歇半个时辰,如此,既不耽误落日前过山,还能有足够的精力夜奔官道,于次日午后便能抵达承阳。”

梁颂年满意的点点头,“依两位之见,稍后出发吧。”

林间树木繁茂,阳光浓烈,投下来斑驳影错,弥散出绿荫清香。众人在此调整状态,从而击退困顿与疲惫。

而一山之隔,冀州北部承阳县境内。

同处烈阳下,却无草木香,腌臜遍地,血腥刺鼻,阵阵啜泣萦绕不绝。

城楼之上,承阳县令陈育德俯瞰此景,满目不忍,叹声连连,忽而身后轻唤他。

“大人,夫人遣人来催大人回了。”

陈育德回身,“知道了。”

一路心不在焉,过了府门,他蓦地驻足,侧首吩咐道:“去回夫人,说我去见林中丞,晚些归。”

随侍见天色渐暗,有些迟疑。

陈育德却不甚在意,只挥手示意他去,而后转身出门。

驿站位于城南,陈育德在落锁前叩了门,不稍须臾,便在前厅等来了林知瑾。

“见过林中丞。”

他礼行一半,被林知瑾托臂扶起,“陈县令不必拘礼。”

陈育德也不佯装,直言道:“晚间叨扰,实在是下官有事要请问中丞。”

林知瑾听言,心中已有三分猜测,却仍问:“何事?”

陈育德道:“算日子,最快明日,最晚后日,来护送中丞回京的人便到了,下官……”

他话音消静,一时不知怎么继续。

林知瑾笑道:“陈县令是怕我急着逃灾,不顾你与镇民了吗?”

陈育德虽是这个意思,但被直白戳破,难免慌了神色。

“中丞此言重了,只是承阳县虽非穷苦之地,亦不堪重负。若此番只拨了灾粮下来,怕是难民要集中于此,日后再行安排也是难事。”

“陈县令的意思是,灾民不可尽数进城避难?”

陈育德弯腰拱手道:“若仅一时庇护自然不敢推辞,只恐人数众多,非长期而不足以。”

林知瑾默了片刻,故意道:“陈县令的顾虑,自有提刑司的人来消。他们素来严谨秩序,更是年前经手赈灾事,当比本官处理的妥当。”

陈育德弯腰更深,“关键便在此,若是真能处理妥当,年前此事当了,万不该牵连至本县。”

“哦?”林知瑾道:“陈县令是质疑提刑司行效?”

话已至此,陈育德索性破釜沉舟,“此事若藏于心中,下官实在愧对这县令之职,更愧满县无辜百姓。然如今并无他法,只得恳求中丞相助。”

林知瑾见状忙道:“陈县令何事严重至此啊!”

陈育德长长叹了口气,目光充满悲愤,终将徘徊心中数日之苦闷倾泻而出。

“中丞虽知这大批灾民是自南部迁徙至此,却不知他们实属无奈之举,内情当追溯至年前赈灾时。”

林知瑾默默听着,不做打断。

“南部灾民数千,提刑司奉旨前来。起初设棚施粮,带人重建屋舍,一切皆井然有序,难境亦稳定缓和。只是此景自回报朝中后,不过半月,施粮便骤减大半,最后仅有稀疏米汤,救灾人员也被分批调离,本承诺的后续赈灾银更是克扣过半,剩余的乃是救命钱,可尽如此,竟……”

陈育德说及此处,泪水已下,他拂袖拭去,方哽咽续道:“竟有不少假-币掺杂其中……天灾害人无处喊冤,人心歹毒可叫此难冤魂如何甘心轮回!”

话音落下好半响,林知瑾仍觉耳畔回音不断,而后慢慢吐出一口浊气。

“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是人口猜疑之言,陈县令是从何而知?”

“林中丞可有听闻冀州知州下狱事?”

林知瑾想了想道:“可是年前被革职抄了家那位李知州?”

“正是。”

陈育德缓了口气道:“我已年过半百,担县令之职数年,多次与李知州交涉公务。当闻他获罪之时,心中疑虑不已,万不相信之际,他正被押送路过承阳县外郊,遂……”

林知瑾对此似乎并不意外,“你为求证事实如何,偷偷去见了他。”

陈育德既然肯说出来,自是不再隐瞒,他叹息几声,方堪堪回道:“灾民泛滥虽集中于南部,却波及多处县地,总管事宜早接手到了知州……”

他说到这儿,忽然泣声道:“李知州何其无辜啊!假-币事出,上奏竟无门,知州大人迫于无奈,携各县灾情详录,亲身前往京都请旨彻查。没成想路程未过半,他便获了莫须有的罪被缉拿。”

良久沉寂,林知瑾方沉声问道:“陈县令今夜与林某推心置此,是希望我暂留此地,先行监察之责,后再回京密报于陛下?”

陈育德又拱手行一大礼,“林中丞属御史台,乃中枢监察,上审人主之衍谬,下纠臣僚之邪佞。下官只求林中丞可怜忠臣无端获罪,难民亡魂难抚,愿救百姓于危难!”

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听闻者,亦能感受其剜心之痛,酸胀眼眶。

林知瑾若有所思须臾,方莞尔回之,“陈县令铁骨忠心,我若闻而不见,弃之不顾,当不配再着官袍戴冠帽,更无脸回京复命面圣。”

“有林中丞此言,下官再无话可说。”

次日过午,值巡小吏向陈育德上报了几起斗殴事,皆为抢粮夺食所至。

近日此类的案子只增不减,陈育德恐难民饿急了去抢赈灾粮,特点派了一队衙役出城去接应梁颂年一行人。

如此护送并不是低估提刑司的能力,而是难民所为,实在是保命的无奈举动,若因犯上作乱被诛,何其可怜。

后经思虑,仍觉有隐患,陈育德又点派了数名衙役,整修避难屋棚,重新支起施粮摊子,以抚民心。

说起救济物施荒废,自是粮食物品供给不足所致。

可真要问起责来,也只能追到承阳县为己吝舍,毕竟搜集镇民物资去施发,并非源源不断。

陈育德既不敢埋怨陛下批旨慢,更不敢质疑赈灾队伍出行日期与速度,只得在半月前停了一切救济。

如今赈灾粮即到,他只盼个中难题迎刃而解罢。

午后申时,日头最烈,去接应梁颂年的那一队人熟知地况,本想以五人为一组,分两拨在要路去堵人。

可不料而梁颂年一行人如此迅速,竟在出城不远时直面遇见了。

衙役们一边不可思议,一边表面身份目的,后带人而归。

林知瑾借由没出席林知瑶的婚宴,紧接着又公务离京,因此,梁颂年上次见他,还是五年前。

而这次,梁颂年早做好了遇冷脸的打算,却没成想一行人刚迈进府衙,先见到的不是县令,而是他。

梁颂年略懵一瞬,不知是年岁增长的缘故,还是高官加身的缘故,只觉林知瑾比之前平添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场。

他思绪失控,下意识拱手行礼也就显得有些不自然,恭敬道:“兄长。”

话出口时,梁颂年便察觉了不妥,可为时晚矣,他也只能低头听着。

果然,林知瑾冷笑一声,不顾旁人谁在,只道:“梁特使虽是我晚辈不错,可此来为公务,还是要注意言辞。”

“林中丞说的是,下官唐突了。”

陈育德从后厅赶来,正撞上这话,见场面尴尬,忙上前开释。

“路途漫漫,诸位大人竟到的这般快,接应不及时,着实是本县令的失职,还望见谅。”

如此一来,众人回礼寒暄,几番客套下来,方才的气氛也就散去了。

不稍须臾,两方人便自觉对接起物资分配事。

因近日来已有不少饿死的情形出现,先划出了一部分粥米去施,后又逐册核对余粮以灾况实际调配。

虽提前做了不少预设,真做起来,还是太多细碎的事宜费神儿。

人手有限,就算加上了林知瑾那一方人,也忙至深夜。

大致眉目清晰了,陈县令才牵头安排众人歇下,随着又一顿寒暄幸苦,满府衙的人才作鸟兽散。

梁颂年一干人虽与林知瑾等是各有任务的两拨人,但同逗留承阳县,又是公差,按规矩亦是宿在驿馆。

林知瑾从府衙出来径自上了马车。

梁颂年见他走得急,定是不想与自己有所交涉,赶忙与自己人交代两句,快步跟了上去。

“梁特使没有自己的车马么?”

林知瑾刚一坐稳,便见梁颂年撩帘进来,他虽厌烦,却不好失了风度,只用冷言冷语作驱赶之意。

梁颂年既来,自是没这么好打发,“同路而去,林中丞顺便载我一程罢。”

林知瑾道:“我所行简陋,不甚方便。”

梁颂年不请自坐,索性不接他的话茬儿了,又见林知瑾脸色愈发难看,忙道:“下官叨扰所为公事,还望林中丞担待片刻。”

林知瑾闻言,脸色却有好转,抬眼问他:“既是公事,便直说。”

“适才部署诸事,陈县令不经意间总要问过林中丞的意思,且不论职责有别,林中丞身属御史台,如此,是否执法犯法?”

林知瑾没想到梁颂年竟说出这番话,一时应接不暇,心下窝火三分,怒而反问道:“梁特使观察入微,近日更得圣心,下一步可是想谋御史台的职了吗?”

“林中丞多虑了。”

梁颂年放低姿态道:“无论您如何看待我,私下我仍要称一声兄长,总不会有意惹大哥不痛快。”

他说这话,林知瑾更是烦,刚欲开口,便听梁颂年又道:“只是陈县令之举,实难不多做设想,略一思忖,想必其有求于兄长,敢问是与不是?”

林知瑾不置可否,只盯着他若有所思。

梁颂年摇头,“兄长不愿说也无所谓,我自心中有数。不过灾民北上正将核税巡查队伍困于承阳,我私以为,绝非巧合。”

林知瑾眯起眼睛,“你以为?”

梁颂年道:“兄长可以不信,但我现下有一计,试试无妨。”

林知瑾并不顺他意,“我既不信,缘何要试?”

梁颂年直言道:“因为兄长如今进退两难。”

林知瑾一怔,遂抿嘴不语。

梁颂年则又道:“兄长身携要册,若无徇私,上呈陛下后,户部定是首当其冲。可如今的户部要员不是林相提拔,就是其学生,就算有人冤屈,就算陛下无心,朝中他党又怎么可能放过眼前机会。彼时,搅入党争,林相当如何?”

梁颂年这番话直白却不挑明,林知瑾欲脱口而问时又瞬间止住。

他心下明了,若不是早知晓假-币事,绝不会如此言之凿凿,便没什么可再问的。

梁颂年见他仍不做答,叹了一声,“若是兄长有意开脱无辜牵连之人,那何异于自入火坑?”

如此,当真是进退两难之局。

梁颂年又道:“纵然险境,也无妨一试。”

林知瑾沉默半响,终有妥协,“你欲如何,且先细说与我听听再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