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104章 五二回下 秉良善王媪享清平

听完越潜的讲述,孟闻渊奇道:“既如此,那便在京城安顿下来也罢了,怎的又要送他们下广州去?”

越潜一抖马缰,让车子平稳驶过一处小小的坑洼,一面叹道:“是我低估了那些人的心思,也确实准备不够充分。之前事发突然,一个大姑娘又不能随意安置,只得临时找了一个相对僻静的客栈下榻,她虽然不大出门,到底难免被人看见,有心人只要用心打听一下,便能知道她的来历去处。呵,等我们启程返京时,果然便缀上尾巴了。”

孟闻渊沉吟道:“对方什么身份?”

越潜道:“我也是回京后才查访出来的,竟是那位节度使云光派来的人。我想……他大概是觉得郭家不服他的官威,以为他们是表面上答应退亲,背地里却伙同张家做了这等‘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事,心里不忿,便要从中作梗。好在我返程前早早便传书回京,一路上有人接应,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算是有惊无险。待得好容易到了京中,我本以为脱离了他云某人的势力范围,可又发现京里竟也有人关注此事,仍旧鬼鬼祟祟的不清爽,我想这到底不是办法,这才要尽快送他两个南下,走得越远越好。”

孟闻渊皱眉道:“这事实在蹊跷。那位云大人官至节度使,想来不该气量如此窄小。”

越潜笑道:“谁说不是呢?啧,也许哪根筋搭错了吧,当了半辈子官,突然就好面儿了。”

孟闻渊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忽又问道:“你是如何知道长安县有这一桩事的?”

越潜大叹,总不能说是在书上读的。

好容易穿书一场,结果这么多年都没进入主线剧情,更没有什么体面的方式进入贾家。

为今之计,也只能在外围把能做的事做好,能多救一个是一个了。

他跟定北静郡王水溶,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郡王府的力量,在贾家将来覆水难收、引祸抄家的时候能够从旁周旋搭救。

越潜摇头苦笑,都说是“覆水难收”,自己却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收一收。

前方终于到了城门,越潜专心赶车,理所应当地无视了孟闻渊的这个问题,留小孟公子在侧若有所思。

------

这日凤姐因东府贾蓉续娶的事来请贾母的示下。

贾母正带着宝黛等姊妹们在一处说话玩笑,眯着眼听凤姐将所备的礼等事一一说了,点头道:“虽是续弦,却不好委屈了人家的孩子。你想得很周全,这样办就很好。”

凤姐便请示贾母等是否要去观礼。

贾母想了一想,便道:“我同你太太们就不去了,你代领了便是。”

凤姐笑道:“我说也是呢。那边娶一个重孙子媳妇,又是续弦,难道还要老祖宗亲自去坐镇不成?我只说等礼成了,拣个好日子叫新媳妇来磕头也罢了,偏是珍大哥哥一定叫我来问呢。”

贾母笑道:“珍儿想着我爱热闹,要替我这老人家添添喜气,也是他有心了。这是喜事,去一去本也无妨,只是之前为着娘娘省亲的事,着实有些累了,如今我实在有些懒怠动,只想叫这些孩子在我跟前儿说说话。告诉你哥哥,便由我托大、耍一回赖罢。”

王夫人在旁道:“别说老太太,就连我们也是的。热闹了那半夜,当时还好,第二日便觉头重脚轻,直歇了这些日子也还没歇过来呢,只觉乏得很。”

贾母向王夫人点点头。

凤姐忙道:“是我疏忽了,可要传太医来瞧呢。”

王夫人笑道:“瞧怎的,我们有年纪的人是这样的。这是年纪上的毛病儿,太医来了也仍旧是开些滋补的方子,旁的也没法子。倒是时常传王太医来给老太太诊个平安脉是正理。”

贾母摆摆手、示意不用忙,一面问凤姐道:“给蓉哥儿定的是谁家的孩子?我也糊涂了,早前仿佛听见谁同我说了一嘴来着,如今竟不记得了。”

凤姐笑道:“是南城舜福街植柳巷许家的二姑娘。她父亲从前放在外头,做的是山西布政使司的照磨,不过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儿,如今刚还了任回来,在礼部只补了个郎中的缺,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位置。”

贾母知道以凤姐的眼光,在她心里未必瞧得上这个新侄儿媳妇,便提醒道:“要不要紧的,总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不可看轻了她。她父亲既然是做官的,家教上是不会有错儿的。”

凤姐本来有些不以为然,却突然抚了抚左手腕,停顿一息,便道:“老祖宗说得是,我们都省得。她进了门,就是正经的小蓉大奶奶,是咱们家的晚辈亲戚,自然不能缺了礼数。”

贾母点点头,赞许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唉,只是可惜了秦家那个孩子,去得那样早。”

听见贾母说秦可卿,凤姐的心里也不禁有些难过,面上却仍是温言劝慰道:“老祖宗宽宽心,各人有各人的福气。”

一时又有从前在家里伺候的赖嬷嬷等几个老人进来陪贾母说话,凤姐趁便就退出来,自去料理家务。

平儿总是时刻注意着凤姐的一举一动的,方才凤姐突然抚着手腕,自然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她想着近来似乎常常见凤姐这样,便问:“奶奶可是腕子上有些不爽快么,回去咱们家里,也传个大夫来看看罢,瞧瞧是热敷呢、还是凉敷呢。”

凤姐笑道:“什么热敷、凉敷,我看‘不敷’就最好。”

平儿皱眉道:“奶奶别总逞强,统将这些不当一回事,总是要当心些自己的身子才是。”

凤姐抬起左腕左右活动了一下,示意平儿自己无事,一面笑道:“得啦,你也歇歇罢,成日念着我。”

随着她的动作,腕上的袖子滑落,秦可卿梦中留下的那只细金镯子闪了闪。

凤姐的贴身钗钏一向皆由平儿掌管,她不记得有这样一件东西,且这镯子实在平平无奇,连花纹也不曾錾上一个,瞧着分量又轻。

想二奶奶自小见过多少好东西,怎么竟愿意戴这个?

平儿便问道:“我早想问奶奶,奶奶何时得了那只金镯子?我仿佛从前没有见过。”

凤姐笑道:“什么金镯子,竟是个‘紧箍咒’了。”

平儿不明白,凤姐却只是笑着摇摇头,不愿多言。

---

前文说过黛玉从南边家里带来的王嬷嬷颇有人缘。

自她来了贾府,因为人和气,也不似别的老妈妈惯爱倚老卖老、颐指气使的,所以众人都十分敬重她。

且她因早年间命途多舛、颠沛流离,又随着逃疫的流民一路走过不少村庄、城镇,虽然艰苦,却也颇积攒了些见识。

她脑子活泛、口齿也清晰,随口就能讲上一段故事,所以年轻丫头们都格外亲近她,愿意与她说话儿。

这只是其一。

深层次的缘故却是因为本质上王嬷嬷与荣国府的下人不存在资源相争的问题。

几年前黛玉方进荣国府的时候便与贾母说好,她从南边带来的几个人仍是拿着林家的月钱,不可动用贾府公中的钱。

黛玉本来的意思是连自己的那一份也该由林家出才是,贾母却万万不肯。

黛玉体谅外祖母拳拳爱亲之意,不愿太过生分;贾母也体谅她不愿被人视作亲戚家来投奔的拖油瓶。

祖孙两人各退一步,林家的下人仍旧拿林家的银子,黛玉的月钱则从贾母的体己中出,并不用公中负担。

因为不用贾家的月钱,所以王嬷嬷除了做好黛玉房内相关的活计外,管家们也不好拿三拿四地去派她的事。

是以她的日子倒是过得颇为平顺。

颇为平顺的王嬷嬷这日正在后廊子上借着日头做针线——

因为有了年纪,她的眼睛已不十分看得清了,略精细些的活计都需得借着大太阳的光好好照一照才能做得。

她做一回针线,又抬头看一回枝头的麻雀儿们打闹,感受微风拂在面上,真正好惬意。

王嬷嬷正做着事,却见廊子那头儿气哼哼地走过来一个人,王嬷嬷眯眼瞧了一回,原来是宝玉从前的乳母李嬷嬷。

因为正生着气,李嬷嬷往日的颤颤巍巍全没了,竟然是走路带风,手上提着的一根拐棍儿倒多了余。

黛玉和宝玉都是养在贾母身边的,住在一个院儿里,一干服侍人等彼此都是熟识的。

算起来,这位李嬷嬷比王嬷嬷还大上好几岁,自前年告老辞事出去后,便一直跟她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王嬷嬷已有一阵子没见过她。

不知今日怎的又进来了,还生了这么大的气?

王嬷嬷忙出声招呼道:“李姐姐,有日子没见你。今儿好歹你进来了,也不告诉我。这一程子身上好呀?”

李嬷嬷正堵着一肚子的火无处发泄,好容易见到一个熟识的人,一阵子委屈直翻上来,忙走过来一屁股在旁边坐下道:“好不了了!有那起子没心肝的小娼妇儿们每日恨着我、咒着我,我怎样好呢!”

王嬷嬷忙将自己正坐着的一只垫子让给李嬷嬷,自己站起来道:“老姐姐,你别看这日头好,这还是在正月里,这廊子底下还凉着呢。你可别只顾着生气,忘了咱们这一把子年纪。”

经她这样一提醒,李嬷嬷才仿佛突然感受到刚才这一阵疾速奔走所产生的累,一下子感觉没了力气。

李嬷嬷只觉得浑身没有一个关节缝儿是不酸软的,一时说不出话,只坐着干喘气。

金哥的故事告一段落。

------

非常感谢[橙心]pomock[橙心]和[橙心]阿邓多多[橙心]两位可爱的读者。

(排名不分先后)

今天早上我还不知道什么叫霸王票,去查了一下,现在我知道了……

受宠若惊,isfj-t简直坐立难安。

还有那些给我浇过水的读者,绿江我至今玩不明白[菜狗],找了半天也找不到都有谁曾经默默浇灌过。

总之非常感谢!!

作为一个日更到100天、更新到30万字才签约的小作者,我早已接受我并不是天赋型选手,没有那么多“爆梗”、抖不出机灵、也不知道市场喜欢什么,但我有在努力写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想写的故事,也会坚持写下去。

路上遇到碰巧喜欢我的故事的你们,是我的幸运。

你们喜欢就好,不必破费!![撒花][撒花][撒花]

10/5/2025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4章 五二回下 秉良善王媪享清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